美術內(nèi)卷和ai的一些思考(個人看法,請勿上綱)
最近看了一個美術大佬對美術及ai繪畫未來對美術發(fā)展影響的討論,鄙人不才,不敢在大佬視頻下留言討論,之好發(fā)個自己的思考記錄一下現(xiàn)階段的看法。
?美術內(nèi)卷問題,在我看技術進步只是一小部分,非常小,更多的是制造門檻,第二個是教育機構和培訓班迎來了少子化的打擊,人少了,又沒什么新東西,誰來學呢?
大家都是使出渾身的手段,本著能騙一個絕不放過的理念,集體開始宣傳新的工具,設計規(guī)則從工業(yè)設計誕生到現(xiàn)在,也不過一張a4紙就能概括完(不包括分解實例),但是工具可以天天換啊,錘子換榔頭,你說溜不溜。
在我看工具只是站在行業(yè)頂端的人,根據(jù)自己喜好和項目需求,來挑選自己順手的工具來用,這個項目可能用zb設計,下一個可能用blender,也可能在做其他設計時嘗試其他工具,比如有些會用moi3d,或fusion360,又或者3dcoat。
小白基本不懂,憑著一腔熱血扎進來,多數(shù)人認為新的一定比老的好,也都相信騙人的話希望能走捷徑,仿佛換了個工具,學了個blender會了ue就能轉眼步入塔尖,基本上是黃粱美夢,多數(shù)都會在下一次轉換中被替換,甚至都踏不進來。
公司為什么也愿意接受工具的轉換,因為可以降低成本,說提高效率(資本家的嘴而已),一方面可以逼退一些非必要高工資老員工,第二可以低成本吸收可用的新員工,成本降低,資本家喜聞樂見!
這就是市場的共識!只不過是瞄準著新韭菜準備開割的號角。ai也是一樣的邏輯,但做的更露骨,技術沒錯錯在使用技術的人心術不正,
沒有規(guī)則就不能控制,需要控制的永遠是人,而不是技術。
最后說一點,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
設計能力是一項稀缺資源,掌握這項能力的人,不是換個工具就能淘汰掉的。(這里的設計能力并不是指復制能力)
參考星球大戰(zhàn)和異形的一些設計師,快60了還在給其他電影做設計,幾十年經(jīng)歷了多少個項目,工具轉換已經(jīng)好幾波了,但人家還是能用鉛筆擊敗你,很多項目想請還要看檔期。
這些人并不是因為有幾十年的設計工作經(jīng)驗才有人找他,而是他設計能力強,才能在幾十年間不斷的有人邀請他。
后面的一些思考下次再寫……
(最后重申,如果你有幸看到,并有些思考,友善討論,別剛。小蝦米一枚,我也不是什么大佬,我也沒說過我說的一定就對,理性思考,友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