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HO的手記】聊聊回國瑣事和《芭比》觀后感

回國之后的一周里,我和父母的話題沒有離開過身材。
我承認自己的身材確實走樣了,影響健康的那種。所以我自己也某種程度上挺抗拒回國的,或者說很害怕,因為我知道回去之后會面對什么,所以不想用這個糟糕的狀態(tài)回去。
年中遇到人生巨大滑鐵盧的時候,積攢了很久的情緒和壓力突然爆發(fā),時隔多年我第一次在電話里對父母表現(xiàn)出了情緒崩潰的一面。
我是知道自己狀態(tài)有多差的。
很久之前就意識到,在巨大的壓力里,我已經(jīng)無法做到自我管理,生活已經(jīng)徹底脫離正軌。沒有規(guī)律的生活導致無法控制的困乏,進而讓每天正常的學習工作受到影響,在壓力的催化下開始無規(guī)律的暴飲暴食。
身體是失控的,但大腦還是清醒的。大腦無數(shù)次試圖在反復失控的情緒邊緣把自己拽回來。我對自己精神狀態(tài)的判定方法之一就是看手機里的照片。狀態(tài)好的時候,世界萬物都是美好的,看什么都覺得很有趣,會愿意用鏡頭記錄下來;狀態(tài)差的時候反之,我的手機里留不下一點現(xiàn)實生活的痕跡,因為現(xiàn)實生活沒什么好值得我留念的。
檢查手機相冊的時候,看到過去的很長時間里存下的全是截圖和發(fā)瘋表情包,大概也就知道自己是什么狀態(tài)了。
以往我寫推送寫文章多少都配一點自己拍的照片作為配圖的,但是這次,我一張合適的照片都找不到了。
狀態(tài)越差壓力越大,壓力越大狀態(tài)越差,這樣反復的拉扯形成了可怕的惡性循環(huán),如同泥沼一樣難以抽身。
所以所謂的滑鐵盧對我來說也是把我拔出泥潭的藤蔓。雖然沒有良心,但是我承認有了一次徹底的情緒輸出,我的狀態(tài)好了很多。沒什么大不了的,至少我夠樂觀,還想要爬起來。
調整好自己的作息和精神狀態(tài)就可以。立馬報了健身房,決定努力正常攝入三餐,每天能靠足量的運動制造熱量缺口。對于我來說,想要恢復到正常的狀態(tài),路程還很遙遠,但不必給自己徒增壓力。
直到回國之前我都一直相信這樣的思路是正確的。
早就聽聞媽媽這兩年暴瘦,實際回國見到了仍然覺得震驚,因為在我看來那不是瘦身,是消瘦。很久不回國,媽媽做了一桌好菜,對自己做的菜也很滿意自豪,但收拾碗筷的時候,發(fā)現(xiàn)媽媽只吃了三分之一不到。在他們的心中,不吃就是瘦身的法寶。晚飯家里人早就戒掉了,因為說不吃晚飯是瘦得最快的。早上跟媽媽一起去吃早飯的時候,媽媽也只買了半籠小籠包,也沒吃完。說爸爸媽媽兩個人出去吃早餐的時候,都是只點一碗面,兩個人分著吃。后來我才知道,在她瘦身的那段時間里,上了飯桌的時候,媽媽基本上就是每道菜嘗一口,就放筷子不吃了,完全是靠餓出來的瘦。
“你看她瘦下來了,在職場里別人對她的態(tài)度都不一樣了。你要向媽媽學習?!?/p>
可是我看得出來,媽媽不快樂。
但是,作為一個自我管理失敗的女兒,作為這樣嚴格自我管理的既得利益者,作為可能是這個現(xiàn)狀的締造者,我又有什么資格評判她呢?
我似乎不理解,但內心深處又知道這樣做的邏輯是合理的。我不理解為什么為了瘦下來,為了所謂的健康,要放棄自己快樂的權利;但是我又理解,因為這就是這個社會需要的,女性對自己進行極強自我管理的成果,這就是社會所需要的標桿女性。也許周圍的人也不是用某種令人不適的眼光去看待,因為這種對于身材的審判是刻在行為邏輯里的。
回國的幾天里,父母嘮叨的最多的還是身材。
那幾天里唯一一次情緒幾近崩潰,還是在外婆家的時候,被爸媽一直念叨著身體狀態(tài)讓他們失望的時候,外婆打著圓場說:“她也不想這樣的?!钡腔丶业穆飞?,媽媽還是說:“社會上沒有人會安慰你體諒你,我們是你的家人才會跟你直白地說。”確實是這樣。
父母總說,本來擔心你的工作問題,別家孩子都有不錯的工作了,你還在讀書,我們不擔心別的,就怕你養(yǎng)活不了你自己。但是看到你之后只擔心你的身體。你這個樣子根本找不到工作,誰看到你一個女孩子這個樣子還愿意招你呢?面試的時候一開攝像頭,看到你的臉就不想要你了。
我嘴上說著“如果使用這種理由刷掉我,這種公司我不去也罷,不值得”,但心里清楚得很,他們說的是大概率會發(fā)生的,我永遠也逃避不了的現(xiàn)實。我得擠破腦袋拿到工作,但我有沒有足夠的底牌去掀這樣的桌子呢?

回韓國之后,第一時間抽空去看了芭比。
我以為我不會哭,但最后那段現(xiàn)實女性蒙太奇開始滾動,到碧梨的歌聲響起的時候,淚水確實是沒有沒止住。
我的音樂劇啟蒙和對愛情的價值觀是芭比給的。這兩年看到很多人在復盤音樂劇式的老芭比電影。至今為止最喜歡的還是《真假公主》,不僅有優(yōu)秀的音樂唱段,還因為其中傳遞的價值觀。電影里兩個主角長得一模一樣,卻因為不同的出身有了不一樣的境遇,一個是公主,一個是替父母還債的裁縫。但兩個女孩在相遇相知后,一個靠著敏銳的頭腦和豐富的地理知識,用紫水晶礦拯救了自己的國家,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女王,一個面對國王的求婚選擇拒絕,周游世界實現(xiàn)了唱歌的夢想,并在完成夢想之后再次選擇了走向愛情。
印象很深刻的是后者在影片結尾時說了這樣一句話:“自由有時候不意味著離去,而是代表留下。”
現(xiàn)在很多人宣揚的選擇的自由,我在二十年前的芭比電影里就已經(jīng)被震撼過一次了。但正因為這樣,芭比娃娃宣揚的價值觀有多少時代的局限性,早在這部電影出來之前,就早已熟知。我也和電影里的女兒一樣,有過強烈抗拒粉色,把自己和芭比劃清界限的時代。
看《芭比》電影的時候,我以為電影會停留在傳統(tǒng)芭比的那種“你可以成為任何人”的價值觀傳遞上,告訴我們女性可以走上各種不同的崗位成就不同的“人生”。但實際上電影卻直截了當?shù)刂赋隽税疟仁澜缬^本身的虛假性。傳統(tǒng)芭比品牌這種承載于空想的“女性主義烏托邦”,所謂“女性也可以和男性一樣走上所有的崗位”,其實也不是什么最優(yōu)解。芭比樂園的芭比們也不過是活在父權主義粗暴反義下的強扭的蜜糖里罷了。女性走上傳統(tǒng)意義上男性的崗位,獲得傳統(tǒng)意義上男性的成功,成為所謂完美的女性,才不是什么女性主義。片中媽媽筆下的那些所謂“不完美”的芭比,才更接近真實女性的常態(tài)。
現(xiàn)實世界有太多變數(shù),催生出每個人境遇的多種可能性,想把所謂芭比的“理想世界觀”作為模版,去規(guī)訓真實世界女性的喜怒哀樂,去要求她們在現(xiàn)實的困境面前做出所謂“女性主義”的選擇,這太荒唐了。我們仍然在用父權世界的邏輯去定義一個人是否成功,是否優(yōu)秀,去定義我們要做到哪里人生才算得上有價值。
寫到這里,想起高中的時候,有一次班主任見家長,爸媽跟班主任說哎呀她從初中開始一直是住校,我們一個月見不上,自己一個人很辛苦云云,當時班主任說:“大家都是這樣的,這沒什么?!?/p>
坐在一旁的我聽到這句話,奉為圭臬很多年。我告訴自己,遇到困難沒什么大不了,大家都能做到,你也可以。
直到后面一個人在國外生活幾年,再想起班主任這句話,又覺得挺委屈:大家都這樣,我成長過程中家庭的缺位就不是缺位了嗎?
如果一個枷鎖困住了所有人,枷鎖就可以算作不存在了嗎?
說回來,芭比這部片子能夠引發(fā)足夠的討論,把真實存在卻被大家忽視的困境和矛盾推到所有人面前,這就已經(jīng)是一種不錯的試探了。要知道之前以女性主義為噱頭的片子可遠沒有這么高的討論度,甚至吵都吵不起來。
看到有人說,芭比的結尾被人詬病“太過溫和”,但從現(xiàn)實來看那個結尾其實更像一個恐怖的諷刺。我們期待芭比能夠去猛烈的抨擊什么,去推翻什么,但芭比給不出答案,因為現(xiàn)實沒有標準答案,現(xiàn)實世界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了。我們嘴巴說得再天花亂墜,到了現(xiàn)實世界中,該用身材學歷職業(yè)去規(guī)訓的,依舊是會規(guī)訓的,父權社會延續(xù)了千年,不是一部小品式的《芭比》的上映能撼動的。
所以碧梨的歌聲和女性蒙太奇為什么成了淚水的開關,大概是因為在某個工作日的下午,開著強勁冷氣的放映廳里,巨大屏幕上放映著的滾動畫面,就像一張薄薄的毛毯溫暖地包裹住了我,讓我覺得自己的困境在這一刻是可以被包容的。

所以回到一開始的議題: 《芭比》里媽媽的那句話:“你必須瘦,又不能太瘦,你不能說自己想瘦,你得說自己是為了健康,所以不得不逼自己瘦”,未嘗不是一種對我自己的諷刺呢?
電影里,胖芭比可以在芭比樂園里馳騁商場,但如果胖芭比和經(jīng)典芭比一起來到現(xiàn)實世界又會如何呢?電影沒有談論這個話題,畢竟要展開又是一個很大的議題了。
至少在我自己,對于我的規(guī)訓,不止來自于社會,更來自于自己。畢竟想要讓我自己接納我自己,從自己的困境中走出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