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須彌沙漠文字文本整理(第二部分)

本專欄整理了V3.1-3.4的須彌沙漠文字文本翻譯及考據(jù)。
視頻版:

希望大家可以三連/關(guān)注支持!如有錯漏/建議歡迎在評論區(qū)提出!

「永恒綠洲」
「永恒綠洲」中三把椅子分別刻著三位神明的名字縮寫:
DSHRT——Deshret——赤王

NABUMLKTA——Nabu Malikata——娜布·瑪莉卡塔(花神)

RUKDVTA——Rukkhadevata——大慈樹王

三位神明的名字來源分別如下:
赤王——Deshret(古埃及語:d?rt),原意為「紅色」,指下埃及統(tǒng)治者所戴的「紅冠」,也指沙漠(大赤沙海),King Deshret即「赤王」。
相對地,古埃及語「黑色」Kemet指埃及,即尼羅河兩岸肥沃的黑土地。上下埃及統(tǒng)一后,下埃及的紅冠(Deshret)和上埃及的白冠(Hedjet)結(jié)合為雙冠(Pschent)。

花神——Nabu,在希伯來圣經(jīng)被稱為Nebo(希伯來語:?????),古巴比倫的智慧、寫作與植被之神,是古巴比倫守護(hù)神馬爾杜克(Marduk)之子,其名來自閃米特詞根NB,意為「告知/預(yù)示」。Malikat(阿拉伯語:?????),意為「女王」(陰性復(fù)數(shù))。

樹王——Rukkhadevata(巴利語:??????????),意為「樹之女神」,濕婆教(Shaivism,印度教四大教派之一)中的神話人物。夜叉女(Yakshini,梵語:???????),即夜叉(Yaksha,梵語:????)的女性版本,出現(xiàn)于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神話中,在《本生經(jīng)》(Jataka,梵語:????)中被尊奉為財富女神和修行者的守護(hù)神,且被視為一種居住在樹上的神靈,其別稱即為Rukkha-Devata。

?
居爾城墟壁畫
完成成就「無名之城的過往」,需要在千壑沙地各處收集6塊「神秘的石板」,
再以石板為鑰匙,開啟位于千壑沙地南部地下的兩扇門。
將石板按背包中順序排列起來,得到SAHMAT。

Shah Mat(波斯語:??? ???),即下棋時所說的「將軍!」(Checkmate)。
其中Shah(波斯語:???)意為「王」,常被用于統(tǒng)治者的稱號,
如游戲內(nèi)居爾城第一代君主「奧爾瑪茲沙」(Ormazd Shah)即「奧爾瑪茲王」;
Mat(波斯語:???)意為「死亡/戰(zhàn)敗」,Shah Mat即「國王已死」。

?
再看開啟的兩扇門后五面壁畫上的金色沙漠文字:
HUVASTRA——Huvashtra——胡瓦斯特拉

LILOUPAR——Liloupar——利露帕爾

OHRMAZD——Ormazd——奧爾瑪茲

這些文字在壁畫上用以標(biāo)識人物。
三位歷史人物在游戲內(nèi)各處文本中均有提及:


以下是追根溯源。
胡瓦斯特拉——Huvashtra,米底王國(Medes)的君主Cyaxares(統(tǒng)治時期前625-前585年)的米底名稱。他在位期間,與新巴比倫聯(lián)合攻陷了尼尼微,后瓜分了亞述帝國;其父Phraortes領(lǐng)導(dǎo)米底人征服了波斯,一般被認(rèn)為米底王國的開國君主。

利露帕爾——Liloupar,來自Niloufar(波斯語:??????),意為「蓮花」(游戲內(nèi)利露帕爾被稱為「睡蓮之女」),也是妮露(Nilou)的名字來源。
該詞游戲內(nèi)存在利露帕爾(Liloupar)和利露法爾(Liloufar)兩種寫法,原因是阿拉伯語不存在/p/音,會把外來詞語中的/p/變成/f/,而波斯語受到阿拉伯語影響,部分詞語保留了該性質(zhì)。

奧爾瑪茲——Ormazd,波斯帝國薩珊王朝(Sassanian,波斯語:?????????)的國王名稱Hormizd的變體,最有可能的原型為統(tǒng)治時期為579-590年的Hormizd IV,它是Khosrow I的兒子和Khosrow II的父親(見下文「帕維茲拉萬」);這個名字同時也是瑣羅亞斯德教主神和智慧之神阿胡拉·馬茲達(dá)(Ahura Mazda)的別名。

?
元能尖碑
千壑沙地新增了8個元能尖碑,加上3.1版本原有的10個,共18個。
元能尖碑上的沙漠文字均為6個字母,故時常采用縮寫形式。

這18個元能尖碑的文本如下——
V3.4(千壑沙地共8個):
CHSNIG??KDBANU??MADRDV??PVZRVN
RMSAHR??SAHZAR??SHIRIN??XVARRA
V3.1(列柱沙原、上風(fēng)蝕地、下風(fēng)蝕地共10個):
AVSPAR??GEHANI??IALBAI??IAZDIM??KARMIR
PADSAH??PASBAN??RAVANI??RAZANI??XVADAI
除專有名詞外,它們大部分是中古波斯語,以下是解釋和猜測。

先看3.4版本的8個元能尖碑文本,有部分游戲內(nèi)出現(xiàn)的專有名詞。
這8條文本大部分能對應(yīng)其銘文文案中的關(guān)鍵詞及事件。
標(biāo)*號的是不能完全確定含義的,希望大家能在評論中補充!
CHSNIG——C?e?his?ni?g
中古波斯語,意為「悲哀的」,對應(yīng)銘文文案中的「哀嚎」。

KDBANU——Kadagba?nu?g
中古波斯語,意為「女主人」,即「花的女主人」,對應(yīng)銘文文案中的「花神」「花之女王」。

MADRDV——*Ma?dar ?
中古波斯語,意為「?母親」,此處「?」應(yīng)指鎮(zhèn)靈,對應(yīng)銘文文案中的「鎮(zhèn)靈之母」。「?」的一種可能是中古波斯語De?w,意為「惡魔」,然而鎮(zhèn)靈(Jinni)在伊斯蘭神話中有善有惡。

PVZRVN——Parvezravan
波斯語,帕維茲拉萬(Parvezravan),波斯語Parvez和Ravan的結(jié)合,其中Parvez(波斯語:?????)意為「勝利的」,Ravan(波斯語:?????)意為「靈魂」,對應(yīng)銘文文案中的「帕維茲拉萬」。
它們?nèi)∽?strong>薩珊王朝兩位君主Khosrow I和Khosrow II的稱號——分別為Anushiravan和Parvez,而「基斯拉」(Kisra)便是Khosrow的阿拉伯化拼寫。


RMSAHR——Ramshahr
中古波斯語,蘭沙赫爾(Ramshahr),意為「統(tǒng)治中的和平維護(hù)者」,薩珊王朝君主Yazdegerd I(統(tǒng)治時期399-420年)在硬幣上的頭銜;根據(jù)Ayadgar i Zenreran和Denkard的記載,Ramshahr也是凱揚王朝(Kayanian)末代統(tǒng)治者Kay Wistasp的頭銜。這條文本似乎并沒有直接對應(yīng)銘文文案。


SAHZAR——Shahzar
阿拉伯語:????,意為「黃金之王」,對應(yīng)銘文文案中的「赤王」「黃金般的時代」。也有可能是中古波斯語,因為中古波斯語中同樣有「王」S?a?h和「黃金」Zarr。

SHIRIN——Shirin
波斯語:?????,希琳,薩珊王朝君主Khosrow II的妻子,對應(yīng)銘文文案中的「希琳」。

XVARRA——Xwarrah
中古波斯語,意為「榮耀」,對應(yīng)銘文文案中的事件。薩珊王朝的建立者Ardashir I(統(tǒng)治時期224-240年)在成為「眾王之王」(Shahenshah,波斯語:????????)后,建立了一座環(huán)形首都,名為Ardashir Xwarrah(即「Ardashir的榮耀」),這座城市又名古爾(Gur,波斯語:???)或菲魯扎巴德(Firuzabad,波斯語:?????????),即居爾城(Gurabad)的原型,位于今伊朗南部的法爾斯省(Fars Province,波斯語:????? ????)。
Xwarrah也是一個瑣羅亞斯德教概念,意為「靈光」,即游戲內(nèi)書籍《靈光頌》書名的來源,在波斯古經(jīng)《阿維斯塔》(Avesta)中,它象征著阿胡拉·馬茲達(dá)的恩惠與福佑。



再來看3.1版本的10個元能尖碑文本,沒有出現(xiàn)專有名詞。
這10條文本似乎不太能對應(yīng)其銘文文案。
標(biāo)*號的是不能完全確定含義的,希望大家能在評論中補充!
AVSPAR——*Abespa?r
中古波斯語,意為「委托」。
GEHANI——Ge?ha?ni?g
中古波斯語,意為「世界的」。
IAZDIM——Yazdim
中古波斯語,意為「我的神」;其中Yazd意為「神」,后綴-im意為「我/我的」。
KARMIR——Karmi?r
中古波斯語,意為「紅色」。
PADSAH——Padishah
波斯語:??????,意為「君主」。
PASBAN——Pa?sba?n
中古波斯語,意為「保衛(wèi)者」。
XVADAI——Xwada?y
中古波斯語,意為「神/王」。
IALBAI,RAVANI,RAZANI——*不能確定
?
石碑和石板
大赤沙海出現(xiàn)了兩種石碑和石板,文本如下——
其一:
TH
ATHA
NATHAN
ANATHANA
LANATHANAL
ANATHANA

其二:
GULXVATUN
BAYMIHRABAN
XWEMNBANBISN
EDARASUDAN

第一種是Ablanathanalba的部分重復(fù)。
這是一句希臘語咒語,另一種形式為Abracadabra;
其實際意義沒有確切的說法,似乎被用于諾斯替主義。
第二種則大部分是中古波斯語轉(zhuǎn)寫,以下是解釋。
Gul,中古波斯語,意為「花」。
Xwaten,粟特語,意為「女士/女王」。
Bay,中古波斯語,意為「神/王」。
Mihrba?n,中古波斯語,意為「善良的」。
Xwamn,中古波斯語,意為「夢/睡眠」。
Ba?mbis?n,中古波斯語,意為「女王」。
E?dar,中古波斯語,意為「這里」。
A?su?dan,中古波斯語,意為「休息」。
UP主不了解語法(希望大家能在評論中補充),通過簡單的觀察,此處極度不負(fù)責(zé)任地解釋為:
「賢能善良的神明花之女王陛下于此地長眠」。
值得一提的是,「女王」Ba?mbis?n的阿拉姆表意轉(zhuǎn)寫(Aramaeogram)是MLKTA。
這也就是開頭提到的,永恒綠洲花神座位文本中的MLKTA,即Malikata。

視頻版:

希望大家可以三連/關(guān)注支持!如有錯漏/建議歡迎在評論區(qū)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