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嘮叨你少玩游戲的玩家老爸

(五年前寫在知乎的回答。今天又看了一遍電影,評價仍然沒變,復制過來作為影評。)

剛看完電影時,我想說的話如圖所示。我不明白一個面向游戲玩家的影片為什么要對著游戲玩家說教一番,這顯然很矛盾。
后來又想了想,似乎又想通了點什么。其實沒有什么矛盾,整部影片都是建立在正確而保守的基調(diào)上的,說教從影片的開頭就已經(jīng)開始了。
-
觀影過程中我一直把綠洲當成死宅的天堂,但看完后仔細一想才發(fā)現(xiàn),事情沒這么簡單。
影片中唯二兩個能以假亂真的NPC在影片末尾被證明都是真人。也許這就說明,在綠洲里能夠進行復雜對話的人全部都是真人,不存在高智能的NPC。
而且哈利迪也說,綠洲不應該成為一個單機游戲(one player game)——綠洲是個強制社交的MMORPG。
-
我讀過原著小說,那是高中時在科幻世界譯文版上讀到的。原著從不避諱NPC的出現(xiàn),主角可以與經(jīng)典電影中的角色互動,可以跑到虛擬妓院找樂子,還有一個可以設置個性的AI助手,而這些在電影版里都是看不到的?!叭斯ぶ悄堋边@個東西在電影里完全被神隱了。
小說與電影之間這點小小的區(qū)別可能正體現(xiàn)了導演他老人家的良苦用心:綠洲不是什么虛擬現(xiàn)實,它只是另一個現(xiàn)實。你必須面對真實存在著的人,與真人戰(zhàn)斗,與真人交際。你若想要出人頭地,就必須付出與現(xiàn)實社會中相同的努力。
一個死宅會有從美漫里來的超級英雄的夢想,從日漫里來的勇者救世的夢想,當然也有從黃油里來的后宮三千的夢想——所有這些在綠洲里都實現(xiàn)不了。綠洲根本不是讓人夢想成真的地方,它只能復刻夢想表面的形,復原不了夢想內(nèi)在的神。
你可以在綠洲中駕駛高達,但你永遠不會有阿姆羅那么多的女友。你也可以裝扮成勇者,但沒人會為你歡呼。
你只會在最終決戰(zhàn)的第一輪交火中死于不明AOE。
-
這是部獻給第一代游戲玩家的影片,影片中的流行文化??梢宰匪莸?960s,它們的受眾如今早已為人父母。影片中當然也有不分年齡的流行文化狂歡,但我更感覺到了深深的代溝。
他們熱愛游戲,卻又放不下現(xiàn)實。即使在一部滿是幻想的電影中,他們也不敢、不愿逃離現(xiàn)實。從matrix到oasis,總有一個救世主來打破虛幻回到現(xiàn)實。可總有些人是寧愿活在虛擬世界里的,這些作品著實使人膩煩。
我們只想找個讓人夢想成真的世界,活在善解人意的NPC之間。他們會把這叫做“自欺欺人”、“溺死在虛假的幸福”、“只不過是一堆0和1而已”……

我知道這塊牛排并不存在。我知道當我把它送進嘴里,母體就會告訴我的大腦,這塊肉多汁而美味……

-
影片的末尾,帕西法爾拿到了五千億美金,娶到了老婆,于是他幾乎迫不及待地回到了現(xiàn)實,就像不久之前的諾蘭一樣。這個橋段實在是太過“現(xiàn)充”,我本能地拒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