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成事實判斷的好習(xí)慣
前言:
再聊聊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昨天文章的“高認知廢物”就是價值判斷。

什么是「事實判斷」?
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在意,只在意「這是不是事實?」,這是事實判斷。
什么是「價值判斷」?
基于某個立場,判斷目標對象是符合立場,還是不符合立場,這是價值判斷。
舉個例子,昨天的文章標題是“高認知廢物”,這個標題就是價值判斷。
高認知這三個字是描述,后者指認知,前者描述狀態(tài),它表達認知很高的狀態(tài)。
廢物這兩個字,是基于立場的判斷。
廢物的含義,指的是能力不足、太廢、太沒用。
「能力」這個詞是極其依賴立場的。
假如人類不存在,你認為「能力」這個詞還有意義嗎?沒有意義,因為對于宇宙來說,無所謂能力不能力的。
所以這個詞依賴于人類的存在,人類就是它的立場。
在廣義上講,對人類有用,即為有能力;對人類無用,即為無能力。
在狹義上講,「正在做出判斷的人」覺得有用,即為有能力;「正做出判斷的人」覺得無用,即為無能力。
有用、無用,這是價值判斷。
因為有利于我的東西、于我有用的東西,對我來說是有價值的。不能利于我的東西、于我無用的東西,對我來說是無價值的。
在價值判斷之中,有一個很大的硬傷:價值判斷過于關(guān)注自身立場,它做的判斷完全基于自身立場,使得它必然忽視「在其他情境下,該事物會有何種表現(xiàn)」。
就算基于再大的立場,基于全人類的視角,它也必然會存在一個「全人類視角之外的立場」,它必然無法顧及到這個立場,必然會忽視基于這種立場而延伸的各種可能性。
放在“高認知廢物”這個描述上,價值判斷所犯的錯誤是:它根據(jù)“有沒有用”判斷“是不是廢物”,它根據(jù)“無用”得出了“是廢物”的結(jié)論,但它忽視了「換一個環(huán)境、換一種情景,也許會發(fā)揮作用」的可能性。
在后者的情況下,被評價者(被說成廢物的人)完全可以表現(xiàn)的一點也不廢物。
但價值判斷無暇顧及這種不是廢物的可能性,匆匆忙忙的打上“是廢物”的標簽。
如果你是被打上這種標簽的人,你很容易因為這種標簽而失去自信,你覺得你是無能力的人,而你又無法意識到,這所謂的“無能力”僅僅是「無法滿足現(xiàn)有情況」。
也許換一個情況,你反而是“有能力”了,但你無法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你會消極的給自己做出“我就是沒能力的廢物”的評價。
如果你是給別人打標簽的人,你很容易因為過于執(zhí)著價值判斷而誤判了別人,只能見到別人能力不足的一面,不能見到這份能力也許在其他地方可以發(fā)揮作用的可能性。
其實,這說白了就是目光短淺…
而事實判斷呢?
事實判斷不在意立場,只在意「是,或者不是」。
你對我講:你真廢物、連這點事都做不好。
“你真廢物”這句話,是事實嗎?
不是,因為它的含義是“你真無價值”,這是價值判斷。在當(dāng)前立場下它說的對,但換個立場它就可能不對了,所以它不是事實。
“連這點事都做不好”這句話,是事實嗎?
是,因為它的含義是“沒能完成這件事”,而我確實沒有完成這件事。
說我廢物,這不是事實,所以我可以忽略、不在意、不放在心上。
說我沒能完成這件事,這是事實,我應(yīng)當(dāng)面對這個事實,需要道歉的時候道歉,需要修改的時候修改,需要提高做成事情的能力就去提高能力。
事實判斷可以幫你跳出「自我膨脹」和「自我懷疑」,只關(guān)注「是,或者不是」。
有人說你真牛、這件事都能完成。
“你真?!钡难酝庵馐悄愕哪芰φ鎻?,這是價值判斷,換個立場可能就不適用了,比如換個領(lǐng)域你就不牛了。
你知道你換個領(lǐng)域就不牛了,你知道你只在這個領(lǐng)域還算可以,你就不容易膨脹起來。
“這件事都能完成”是事實判斷,你確實完成了這件事,這意味著你在這個領(lǐng)域,確實有一定的水準。
你知道你的水準基于無可否認的事實,你就對自己有著分寸明確的自信。
你自信,不是因為你膨脹,也不是因為你心態(tài)好,單純是因為這是事實。
除此之外,事實判斷也能讓你繞開各種價值判斷的迷魂陣,讓你對各種事件、各種事物、各種現(xiàn)象乃至各種人,有更確切、更真切的認識。
過多的價值判斷會讓立場蒙蔽我們的視線,讓我們陷入各種各樣的“鼠目寸光”“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處境。
而善用事實判斷不僅能幫我們跳出這些處境,對我們還有很多很多的好處。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盡量在生活中多做事實判斷,盡量將事實判斷養(yǎng)成習(xí)慣。

我是若終有一天,今天是每日更新的第1065天!
覺得寫的不錯,就點個贊吧——據(jù)說專欄雙擊屏幕是一鍵三連~
看更多內(nèi)容,請關(guān)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