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蔑視》是存在主義還是虛無主義?個人簡短的感悟

《蔑視》體驗有感
——對人類人格的思考
為什么我們會憐憫那些類人生物?
為什么我們會震驚于他們的哀嚎?
為什么我們會疾首于他們的痛苦?
是因為他們痛苦著嗎?
是因為他們被當做工具嗎?
是因為他們孤獨而絕望的死去嗎?
或者說,是因為我們不忍心目睹他們的慘狀,孤獨,憤怒和絕望,所以才憐憫他們嗎?
或許并不是,肉體的痛苦雖大于精神的摧殘,但我們之所以憐憫他們,實質(zhì)上不是因為他們的精神受到壓抑,存在受到奴役,肉體受到摧殘,而是因為他們的人格受到了蔑視。固然,這些人類生物實際上并不具有像我們?nèi)祟惸菢拥娜烁瘢驗樗麄儧]有社會關(guān)系,故不會有由社會關(guān)系凝結(jié)而成的人格。但是,我們?nèi)祟愃哂械囊豁椧庾R能力,是可以將對象視作自己人格的化身。
肉體的痛苦會使人心如刀絞,存在的壓抑會使人不寒而栗,精神的壓迫會使人無法接受,而它們都是痛苦和絕望的來源,同時它們也都共同地作用于同一個東西之上,那就是生物的人格。
將周圍的事物視作自己人格的外在反映,是我們作為人的一項本能。這種能力基于我們?nèi)说囊庾R而存在,隨著我們對自我以及人類本質(zhì)的認識的發(fā)展會更加深入和透徹。因為我們會把周圍的事物視作自己人格的外在反映,所以我們會憐憫世上眾生的苦難。因為我們會把自身的人格擬人到外在事物之上,所以我們會動容于萬事萬物。因為我們會將自己人格的追求映射到他人身上,所以我們會感嘆這苦難的世間??鬃佑芯湓捳f的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得推己及人,即是人作為人而存在的基本準則。
我們之所以憐憫那些類人生物,是因為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人的人格,而這些人格則無非是我們自身人格的映射。他們的痛苦通過我們的意識轉(zhuǎn)接到我們身上,我們就一并感受了他們的痛苦,盡管只是一瞬之間。
有人說,痛快地死去,比起孤獨地死去,更是一種解脫。
有人說,見不得流血,但也更見不得痛苦地折磨。
有的人認為,將類人生物視作工具和原材料,是這個文明價值觀里根深蒂固的,對生命的蔑視。什么都不過是用完即棄,即使是血肉。但這里也牽扯出了另一個問題,人究竟是害怕痛苦,還是害怕死亡后的虛無?死亡后的虛無對于這個文明而言是無關(guān)緊要的,因為死亡意味著拋棄肉體和精神飛升??墒菍τ谖覀兤胀ㄈ祟悂碚f呢?對于那些無法飛升的類人生物們來說呢?將他們一次性的折磨致死,使他們感受無比巨大的痛苦和恐懼,又何嘗不是一種歇斯底里的折磨,又何嘗不是一種蔑視?難道一次性的將剩余價值全部榨干,會比一次次慢慢地剝削干凈更加人道嗎?顯然不是。
對于普通人類而言,恐懼和痛苦,是我們坦然面對死亡的兩個最大障礙,而痛快地死去和孤獨地死去,則是兩種結(jié)局。很多人都認為解脫是一種幸福,殊不知痛苦地死去意味著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壓迫。
有的人說,高度發(fā)達的生物科技,卻帶來了無可挽回的毀滅。
有的人說,精神的飛升,肉體的毀滅,是一種真正的進化。
還有的人說,這款游戲體現(xiàn)的是存在主義。
而我認為,這款游戲里體現(xiàn)的東西,就是滿滿的虛無主義。
游戲里的文明將血肉視為一種資源,一種原料,一種商品,而將精神視為真正的存在,這本身就是一種虛無,即存在的虛無。
游戲里的人物將下階生命視為工具和材料,而將飛升視為生來的目標和追求,這是人格的虛無。
游戲里的世界由一座巨大的血肉工廠,和一座不知延展幾千公里,幾萬公里的血肉之墻組成,每一個個體都不過是自然循環(huán)的一部分,看不到任何文明和社會該有的因素,即連社會這個能動的因素本身其實都被自然所覆蓋,這是社會的虛無。
三個層次的虛無疊加在一起,就共同構(gòu)成了整個游戲色彩鮮明的虛無主義。
因為存在的虛無,所以精神的飛升是唯一的實在。因為人格的虛無,所以人物可以在對待生命時不加憐憫。因為社會的虛無,所以整個世界都在象征著一個事實:“生物科技的頂峰是對生物的奴役。”也正如尼采所預言的那樣:“科學將會帶來真正的虛無主義。”“因為它不在此岸世界尋找真理,而在彼岸世界尋找真理?!?/p>
虛無主義的內(nèi)核和存在主義的外衣,是這個游戲的鮮明藝術(shù)特色。這部游戲的每個角落無一不體現(xiàn)著對自然,人,和人類社會的曲解,因為它無時無刻不在表達著對物質(zhì),對存在,對人的人格的蔑視。
最后,人活著的意義之一即是要塑造自己的人格。而人活著的悲哀不為別的,大多表現(xiàn)為對人格的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