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如何胸中有乾坤?華為陳黎芳:要多學公司文件,多看任總講話

華為常務監(jiān)事陳黎芳與新員工座談的時候,談到了“世界級難題成就世界級人才”的理念,她以“費馬大猜想”為例,說明了世界級難題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價值。
陳黎芳指出,華為的創(chuàng)新研究也是采取了類似的理念:
首先是把金錢變成知識,公司投入資金和人力向著科學的峰頂進發(fā),這是理想主義;其次是把知識變成金錢,在山腳種糧食,這是現(xiàn)實主義;最后是任正非所說的“在攀登珠峰的路上沿途下蛋”,把一些研究成果孵化為實用技術。
這樣就兼顧了理想和現(xiàn)實,平衡了基礎技術、前沿技術研究和公司現(xiàn)實生存、發(fā)展的問題。
同時,華為堅持開放政策,以“難題牽引,開放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商業(yè)價值”的平臺理念和機制,去吸引和成就內外部大量的優(yōu)秀人才。

這里要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陳黎芳,她出生于1971年,1995年加入華為公司,歷任華為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國際營銷部副總裁、國內營銷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公共及政府事務部總裁等職務。
大浪淘沙,陳黎芳是華為人力資源篩選機制下脫穎而出的代表性人才,她為華為立下過很多功勞,但她從不居功,習慣于默默付出,因此外界對她并不熟知。
從職場奮斗的層面來講,陳黎芳無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她的成功經(jīng)驗對職場上的年輕人也有很大的啟發(fā)意義。
在跟新員工交流的時候,就有員工向陳黎芳請教職業(yè)規(guī)劃的問題,畢竟基層員工在大公司,他們大多數(shù)人的職位特點往往是穩(wěn)定和細化的,像“螺絲釘”一樣,很難出頭。
對此,陳黎芳給出了兩個建議,給年輕員工傳授了職場進步的“妙招”。

第一,要轉變觀念。陳黎芳指出,員工千萬別把自己當成“螺絲釘”,“在華為,除了少量專業(yè)類和作業(yè)型的崗位,公司并沒有要求員工長期‘釘’在一個地方的,而是鼓勵循環(huán)賦能、不斷拓展自身能力”。
如果不轉變觀念,就認為自己是個職場“螺絲釘”,那就是固步自封、自我局限了。你想都不敢想,又怎么能夠做到積極改變呢?
第二,陳黎芳給出的建議是建立一個“全景圖”,它的內涵是對公司戰(zhàn)略和業(yè)務方向的理解。
“如何建立全景圖?我也想教大家一招,就是要多學公司文件,多看任總講話,你們就會有俯瞰的視角,胸中自有乾坤?!?/strong>
這是一個努力學習和長期修煉的過程,為的是給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俯瞰的價值,就是因為它能夠撐大你的世界,讓你獲得一種超越性的視角。當你比別人先讀懂的時候,就會比別人獲得先進步的機會。永遠都不要說沒有機會,你做好準備,機會一定會給你的?!?/p>
企業(yè)發(fā)展要有戰(zhàn)略,個人進步也要有戰(zhàn)略,而戰(zhàn)略思想就相當于陳黎芳所說的全景圖,是站在戰(zhàn)略高度俯瞰的全局性視角。
一個人只要具備了這樣的視角,那他就容易洞察機會,抓取機會,掌握主動權,進步更快。
而這個全景圖和視角怎么來呢?如陳黎芳所說,就是多讀公司文件,多看任正非的講話,因為里面蘊含了華為高層的戰(zhàn)略思考和對公司的發(fā)展規(guī)劃。
大的戰(zhàn)略無秘可保,華為的戰(zhàn)略意圖都是公開的,重要的是理解戰(zhàn)略背后的思考和邏輯。這些東西基本都在公司文件和任正非的講話中了。
這其實就是職場上常說的“向上管理”,員工要想進步,必須要懂得站在老板的立場和角度去看問題,這樣才能讓自己跟公司的大方向保持一致,從而獲得更快進步的機會。

任正非也給員工提到過這點,“建議大家多讀公司文件,多看看我的文章。每個星期都讀一遍,一定比別人進步快”。
公司文件代表了高層一貫的思想,在任正非看來,不只是員工,就是各級管理者,如果不讀公司文件,不吸收文件中的“能量”,也容易被淘汰下來。
“公司文件都是千錘百煉的,要讀懂公司文件背后到底想講什么,讀懂了,不就有一點戰(zhàn)略洞察了嘛。”
事實就是這樣,一個員工要追求進步,那就要在思想理念層面跟公司高層保持一步,所謂志同道合,意思就是說只有理念一致的隊伍才能走得遠。
這不是耍小聰明、投機取巧可以做到的,要相信凡是坐在最高位置上的人,就基本沒有糊涂的,他們用人最看重的就是兩點,一個是志同道合,一個是價值貢獻。只要員工做到這兩點,那就沒有不進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