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永樂宮:拜謁傳說中的呂洞賓之墓
在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永樂宮景區(qū)內(nèi)的東北角,有一座傳說中的呂洞賓之墓,被稱為“呂祖墓”。過去,這座墓位于永樂宮舊址東約200米處。1959年12月7日,為了配合黃河三門峽水庫建設(shè),呂祖墓跟永樂宮建筑群一起從黃河岸邊的永樂鎮(zhèn)彩霞村搬遷于此——
呂巖(796年5月—?),字洞賓,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他是唐代河?xùn)|蒲州河中府(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永樂鎮(zhèn))人,曾經(jīng)跟隨鐘離權(quán)學(xué)道,傳道劉海蟾和王重陽,被道教全真道尊奉為“北五祖”之一,也是民間傳說中著名的“八仙”之一。
如今,呂祖墓坐落于院內(nèi)的密林之中,坐北朝南,幽靜肅穆。2011年,在墓冢前方,新豎立起一塊高大的石碑,上面寫著“孚佑帝君呂純陽之墓”幾個大字。
拾級而上,走到墓前,這里的碑亭上方寫著“無爭”二字,兩側(cè)的對聯(lián)寫著“四海黎庶頌神靈”和““五洲道家仰仙魂”。在碑亭之中,鑲嵌著石碑,中間寫著“大唐呂純陽祖墓”,上方刻著“永傳不朽”和“日”“月”二字,兩側(cè)分別刻著元泰定元年(1324)三月豎立和清嘉慶十六年(1811)八月重修的字樣。
當年,搬遷呂祖墓時,對墓葬進行清理,發(fā)現(xiàn)一座夫妻合葬墓,出土北宋時期的祥符通寶和天圣元寶銅錢。由此判斷,這里的墓主人埋葬于北宋時期,跟呂洞賓所在的中唐時期相差200多年。尸骨排列完整,并非二次遷葬,肯定不是呂洞賓的墓葬。
在呂祖墓的東西兩側(cè),分別是宋德方墓和潘德沖墓,原本位于永樂宮舊址西北的峨眉嶺上。元代初期,宋德方和潘德沖是全真教的著名人物,均為丘處機的弟子,奉旨主持修建永樂宮。
過去,這兩座墓南北相距約200米,宋德方墓的墓冢高約7米,潘德沖墓的墓冢早已毀壞。當年,搬遷永樂宮時,對這兩座墓進行清理,發(fā)現(xiàn)相似的磚券洞室墓。在宋德方墓內(nèi),擺放著一具石槨和一塊墓志碑,證明這里確實是宋德方的墓葬;在潘德沖墓內(nèi),也擺放著一具相似的石槨,雖然沒有出土墓志碑等文字資料,但是結(jié)合宋德方墓的情況可以初步判斷此墓是同時期的潘德沖墓。
1988年春季,呂祖墓、宋德方墓、潘德沖墓被重修復(fù)建于此,合稱為“三仙墓園”。在宋德方墓前,豎立著寫有“玄通弘教披云真人宋君之墓”的石碑;在潘德沖墓前,擺放著寫有“潘德沖之墓”的石碑。
宋德方墓
潘德沖墓
2023年1月27日下午,我在永樂宮景區(qū)游覽,參觀完大殿和壁畫后,漫步到后院的呂祖墓。這里位置比較偏僻,寒風(fēng)陣陣,人跡罕至。經(jīng)過考古發(fā)掘,證明這里不是真正的呂洞賓墓,但是人們依然將這里視為“呂祖墓”,表達了道教信徒對呂洞賓的崇敬之情。同時,兩側(cè)復(fù)原的宋德方墓和潘德沖墓,體現(xiàn)了人們對兩人主持修建永樂宮豐功偉績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