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3歷史人物維基翻譯(154):萊茵費(fèi)爾登的魯?shù)婪?/h1>
萊茵費(fèi)爾登的魯?shù)婪?/strong>
Rudolf of Rheinfelden
萊茵費(fèi)爾登的魯?shù)婪颍ㄉ淠辏?025年左右至1080年10月15日),是1057年至1079年間的施瓦本公爵(Duke of Swabia)。他最初是他的小舅子(后來則是姻親兄弟)神羅薩利安王朝(Salian dynasty)皇帝亨利四世(Henry IV, Holy Roman Emperor)的支持者,但在1077年他被選為德國的對立國王,這被視為薩克森大叛亂(Great Saxon Revolt)爆發(fā)的標(biāo)志,也開啟了敘任權(quán)斗爭(Investiture Controversy)中皇帝與教宗公開沖突的第一階段。在一系列的軍事沖突后,魯?shù)婪蛟诎査固睾討?zhàn)役(Battle on the Elster)擊敗亨利四世的軍隊(duì)后因傷去世。



頭銜:施瓦本公爵
出生日期:1025年左右
去世日期:1080年10月15日,薩克森東部邊疆區(qū)(Saxon Eastern March)的霍恩莫爾森(Hohenm?lsen)
安葬地點(diǎn):梅澤堡大教堂(Merseburg Cathedral)
妻子:
施瓦本的瑪?shù)贍栠_(dá)(Matilda of Swabia)
薩伏伊的阿德萊德(Adelaide of Savoy)
子嗣:
萊茵費(fèi)爾登的阿格尼絲(Agnes of Rheinfelden)
萊茵費(fèi)爾登的阿德萊德(Adelaide of Rheinfelden)
萊茵費(fèi)爾登的貝爾塔(Bertha of Rheinfelden)
奧托(Otto)(早年夭折)
萊茵費(fèi)爾登的貝特霍爾德(Berthold of Rheinfelden)(其母身份有爭議)
父親:
萊茵費(fèi)爾登的庫諾(Kuno of Rheinfelden)

人物生平
魯?shù)婪蚴鞘┩弑镜牟?Graf(count))萊茵費(fèi)爾登的庫諾的兒子。他首次在1048年由神羅皇帝亨利三世發(fā)布到文件中被提及,是一位在施瓦本的高萊茵河地區(qū)(High Rhine)的西斯高(Sisgau)地區(qū)(在今瑞士的西北部)的伯爵,那時(shí)是巴塞爾采邑主教(Prince-Bishopric of Basel)屬下的領(lǐng)地。魯?shù)婪虻募易鍝碛兄鴱V大的領(lǐng)地,北至黑森林的圣布拉辛修道院,南至與勃艮第王國(Kingdom of Burgundy)接壤的阿爾高地區(qū)(Aargau)。他可能與勃艮第國王魯?shù)婪蚨?King Rudolph II of Burgundy)(937年去世),洛林公爵(Dukes of Lorraine),還有奧托王朝(Ottonian dynasty)有所關(guān)聯(lián)。
成為施瓦本公爵
1057年,施瓦本公爵奧托三世(Duke Otto III of Swabia)去世并沒有男性繼承人,已故的神羅皇帝亨利三世的妻子,現(xiàn)為太后的普瓦圖的阿格尼絲(Agnes of Poitou)任命魯?shù)婪驗(yàn)槭┩弑竟襞c勃艮第的管理者。根據(jù)米夏埃爾斯貝格的弗魯托夫(Frutolf of Michelsberg)的記載,魯?shù)婪蚺c施瓦本的另一位伯爵,策林根家族(Z?hringen)的貝特霍爾德(Berthold)競爭,利用了阿格尼絲的兒子,此時(shí)是羅馬人的國王(King of the Romans)的亨利四世還未成年的機(jī)會(huì),并拐走了亨利四世的姐姐施瓦本的瑪?shù)贍栠_(dá)。于是魯?shù)婪蛟?059年獲準(zhǔn)與瑪?shù)贍栠_(dá)結(jié)婚,而貝特霍爾德則在1061年獲得了卡林西亞公國(Duchy of Carinthia)(被稱為卡林西亞公爵貝特霍爾德二世)。施瓦本的瑪?shù)贍栠_(dá)于1060年去世,隨后魯?shù)婪蛟?066年娶了薩伏伊的阿德萊德(1079年去世),她是薩伏伊伯爵奧托(Count Otto of Savoy)與蘇薩的阿德萊德(Adelaide of Susa)所生的女兒。薩伏伊的阿德萊德的姐姐薩伏伊的貝爾塔(Bertha of Savoy)在1066年與亨利四世正式結(jié)婚,因此魯?shù)婪騼纱位橐雠c亨利四世都是姻親兄弟的關(guān)系。
在阿格尼絲太后攝政期間,神圣羅馬帝國的諸侯們得以進(jìn)一步增強(qiáng)自己的地位并反抗皇室的權(quán)威。在1062年發(fā)生了凱澤斯韋爾特政變(Coup of Kaiserswerth),許多諸侯支持科隆大主教安諾二世(Archbishop Anno II of Cologne)誘拐了年幼的亨利四世并迫使皇室屈服。1065年,亨利四世成年,他繼續(xù)著他父親亨利三世壓制對皇室有不滿的薩克森貴族們的政策,導(dǎo)致1073年爆發(fā)了薩克森叛亂(Saxon Rebellion)。當(dāng)其他的諸侯,比如卡林西亞公爵策林根的貝特霍爾德或巴伐利亞公爵韋爾夫一世(Duke Welf of Bavaria)并沒有積極支持皇帝時(shí),魯?shù)婪蚣尤肓撕嗬氖涝趫D靈根(Thuringia)的軍事行動(dòng),在1075年的朗根薩爾察戰(zhàn)役(Battle of Langensalza)中,魯?shù)婪蜻€是對抗反叛軍的主力。然而,在共同獲得了勝利后,魯?shù)婪蚺c亨利四世開始變得疏遠(yuǎn),有流言稱他參與了反對亨利四世的陰謀集團(tuán)。阿格尼絲太后不得不多次為雙方做調(diào)解。
敘任權(quán)斗爭爆發(fā)后,教宗格里高利七世(Pope Gregory VII)于1076年2月絕罰了亨利四世,魯?shù)婪蚺c貝特霍爾德,韋爾夫一世,還有許多其他的諸侯在特雷布爾(Trebur)會(huì)面并準(zhǔn)備另選新君。亨利四世在萊茵河另一側(cè)的奧彭海姆(Oppenheim)觀察著事情的進(jìn)展,不得不面對失去大量德國貴族的支持并意識(shí)到他必須讓教宗取消對他的絕罰。教宗格里高利七世同意在1077年2月前往奧格斯堡(Augsburg)會(huì)見德國諸侯。
成為對立國王
1077年1月,亨利四世從德國趕往羅馬想要去見教宗,魯?shù)婪蛟噲D封鎖阿爾卑斯山脈的通路,但亨利四世冒著寒冬從蘇薩的阿德萊德的領(lǐng)地越過了阿爾卑斯山脈,完成了“卡諾薩之行”(Walk to Canossa),教宗格里高利七世由于害怕受到亨利四世的攻擊,進(jìn)入了托斯卡納女藩侯瑪?shù)贍栠_(dá)(Matilda of Tuscany)的卡諾薩城堡。亨利四世以懺悔的方式獲得了教宗的赦免,以自己的聲望與世俗威望為代價(jià)換來了時(shí)間。但打算反叛的德國諸侯們并沒有中止他們的計(jì)劃。魯?shù)婪蛴?077年3月15日在福希海姆(Forchheim)的帝國皇宮(Kaiserpfalz)被選為對立國王(東法蘭克國王孩童路易(Louis the Child)與東法蘭克國王康拉德一世(Conrad I of Germany)曾在這里加冕)。作為神圣羅馬帝國歷史上第一位對立國王,魯?shù)婪虺兄Z尊重符合教會(huì)法(canon law)的敘任授職(investiture)模式,以及選舉君主的規(guī)則。諸侯們提出的進(jìn)一步要求則被在場的教宗特使們以買賣神職(西摩尼simony)為理由而拒絕了。
選舉魯?shù)婪驗(yàn)閷α醯娜擞校好酪虼拇笾鹘听R格弗里德一世(Archbishop Siegfried I of Mainz),馬格德堡大主教維爾納(Archbishop Werner of Magdeburg),薩爾茨堡大主教杰布哈德(Archbishop Gebhard of Salzburg);哈爾伯施塔特主教布爾夏德二世(Bishop Burchard II of Halberstadt),帕紹主教阿爾特曼(Bishop Altmann of Passau),沃爾姆斯主教阿達(dá)爾伯特二世(Bishop Adalbert II of Worms),維爾茨堡主教阿達(dá)爾貝羅(Adalbero of Würzburg);卡林西亞公爵貝特霍爾德二世,巴伐利亞公爵韋爾夫一世,以及施瓦本公爵魯?shù)婪虮救耍贿€有前任巴伐利亞公爵諾特海姆的奧托(Otto of Northeim)。薩克森公爵馬格努斯(Magnus of Saxony)與諾德馬克藩侯洛泰爾.烏多二世(Lothair Udo II, Margrave of the Nordmark)(施塔德伯爵洛泰爾.烏多三世(Lothair Udo III, Count of Stade))也有可能參與了這次選舉。魯?shù)婪蚯巴酪虼?,?077年5月25日由美因茨大主教齊格弗里德一世加冕,但由于美因茨市民發(fā)生了暴動(dòng),他很快就被迫撤到薩克森。這就導(dǎo)致了一個(gè)問題,薩克森公國與他在施瓦本的領(lǐng)地被亨利四世的薩利安王朝領(lǐng)地隔開了。更糟的是,教宗格里高利七世并不想表明自己支持哪一方并采取觀望態(tài)度。亨利四世的手下指責(zé)魯?shù)婪虻呢澙?,背叛與篡權(quán)行為,而魯?shù)婪颢@得的支持則在變少。
成為對立國王之后

魯?shù)婪驅(qū)⑹┩弑竟珖唤o兒子萊茵費(fèi)爾登的貝特霍爾德管理,并試圖通過在維爾茨堡附近追蹤亨利四世的軍隊(duì)來改觀自己的處境,但效果并不大。與此同時(shí),1077年5月在烏爾姆(Ulm)召開的宮廷會(huì)議(Hoftag)上,魯?shù)婪虮恍紡U除施瓦本公爵的頭銜,施陶夫的弗雷德里克(Frederick of Stauf)成為了施瓦本公爵,他是霍亨斯陶芬家族(House of Hohenstaufen)的創(chuàng)立者。
1078年亨利四世發(fā)動(dòng)了一次成功的對巴伐利亞的軍事行動(dòng),而教宗格里高利七世拒絕絕罰魯?shù)婪颉?078年8月7日的梅爾里希施塔特戰(zhàn)役(Battle of Mellrichstadt)沒有取得決定性的成果:雖然諾特海姆的奧托率領(lǐng)的軍隊(duì)取得了勝利,但策林根的貝特霍爾德與韋爾夫一世的軍隊(duì)卻陷入了薩克森農(nóng)民的暴亂中。魯?shù)婪蚝茈y說服薩克森人走出他們的公國為他戰(zhàn)斗,他們將魯?shù)婪蛞暈橐粋€(gè)南方人并不信任他。魯?shù)婪蛞惨蚪套陲@而易見的不情愿承認(rèn)他的地位而受挫。為了取得并維持對他的支持,魯?shù)婪虿坏貌粚⒋笃使陬I(lǐng)地與教會(huì)地產(chǎn)授予給他的支持者們。然而,事情在1080年好像有了轉(zhuǎn)機(jī)。1080年1月27日的福拉希海姆戰(zhàn)役(battle of Flarchheim)讓魯?shù)婪颢@得了有利的處境。1080年3月7日,教宗格里高利七世再次絕罰亨利四世并宣布承認(rèn)魯?shù)婪驗(yàn)閲酢?/p>
魯?shù)婪蚵受姶竽懙卦诎装査固睾?White Elster)截?fù)袅撕嗬氖赖能婈?duì),埃爾斯特河戰(zhàn)役(Battle of Elster)于1080年10月14日爆發(fā)了。在這場戰(zhàn)役中反對亨利四世的一方取得了巨大的勝利。然而,魯?shù)婪蛟诖舜螒?zhàn)役中失去了右手并在腹部受到了致命傷。他撤到附近的梅澤堡(Merseburg),于第二天去世并被安葬。反對亨利四世的叛軍力量很快就消失了大半,但一些抵抗力量依舊堅(jiān)持到了1085年,并在1088年最終隨著魯?shù)婪蜃鳛閷α醯睦^任者,盧森堡的赫爾曼(Herman of Luxembourg)(薩爾姆伯爵赫爾曼(Count Herman of Salm))成為第二任對立國王而再次爆發(fā)。
子嗣
魯?shù)婪蚺c他的第二任妻子薩伏伊的阿德萊德生有至少四個(gè)(或者五個(gè))孩子:
萊茵費(fèi)爾登的阿格尼絲,嫁給了施瓦本公爵貝特霍爾德二世(Berthold II, Duke of Swabia)(后被授為策林根公爵頭銜(Duke of Z?hringen))
萊茵費(fèi)爾登的阿德萊德,嫁給了匈牙利國王拉斯洛一世(Ladislaus I of Hungary)
萊茵費(fèi)爾登的貝爾塔,凱爾明茨女伯爵(Countess of Kellmünz),嫁給了布雷根茨伯爵烏爾里希十世(Ulrich X, Count of Bregenz)
奧托(Otto)(早年夭折)
萊茵費(fèi)爾登的貝特霍爾德(貝特霍爾德母親的身份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