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識的厚度決定書法成就的高度——記實力國禮藝術(shù)家書法家郭萬祿
郭萬祿(墨佛上人)自7歲開始學習書法起,至今四十年臨池不輟。談起書法,他有著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郭萬祿(墨佛上人)認為文化學識的厚度決定書法成就的高度。縱觀歷代書法名家大師,晉代的王羲之、王獻之;唐代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quán)、虞世南、褚遂良、孫過庭、張旭、懷素;宋代的蔡襄、蘇軾、米芾、黃庭堅、宋高宗;元代的趙孟頫;明代的文徵明、祝允明;清代的鄭板橋、鄧石如、何紹基、趙之謙;近現(xiàn)代的于右任、啟功、歐陽中石、李鐸等等,無不是當時各有千秋的文學家、理論家、詩人、歷史學家和藝術(shù)鑒賞家,多方面的學識和長久的文化積淀使得他們在書法方面有很高的境界,且獨樹一幟。







郭萬祿(墨佛上人)常講,書法如同繪畫一樣,是一門獨立的藝術(shù),書藝研究一定要深。作為書法家,必須了解書法文字從甲骨文到真草隸篆,是一個系統(tǒng)的演變過程,必須了解歷朝歷代有哪些名家,書法風格如何,代表作是什么。同時還要掌握漢字在書法作品中的運用,如里和裏、云和雲(yún)、鍾和鐘、隻和衹、斗和鬥等,在作品中用錯了就會意思不同,出現(xiàn)笑話。還有寫書法用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它們有什么性能、具有何種特點,每一項都有很大的學問,書家不了解不掌握,是寫不出高質(zhì)量甚至具有收藏價值的作品的。(墨佛草堂書畫院郭婉婷編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