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么
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么
? ? ? ?在歷史的舞臺上,蜀漢后主劉禪雖然在位41年,但名聲并不好。世人普遍認為,他是個昏庸和喜好享樂的君主。最后不僅坦然地做了亡國奴,還說出了“此間樂,不思蜀”的經(jīng)典段子。

? ? ? ? ?劉備在白帝城臨終前,托孤給諸葛亮:“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
? ? ?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劉備好像只有劉禪這么一個“傻兒子”。似乎是別無選擇。其實不然。除了劉禪之外,劉備還有劉永和劉理兩個兒子,另外還有一個義子劉封。況且,劉禪的生母甘夫人身份是妾,去世也比較早,所以劉禪在身份和地位上并不比自己兩個弟弟高。
?
? ? ? ?劉禪在成長的過程中,曾受過不少的褒獎。諸葛亮多次夸獎過劉禪的機智,劉備也曾回復道:“審能如此,吾復何憂。”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過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南朝史學家裴松之也曾評價道:“后主之賢,于是乎不可及。”
? ? ???
? ? ? ?劉禪在即位后,諸葛亮輔佐他十一年,諸葛亮去世后,他仍在其他賢臣的輔助下做了三十年的皇帝。在那個群雄割據(jù)的動亂年代,還能執(zhí)政那么久,且政局穩(wěn)定,這也不是一個君王能輕易做到的。
?
? ? ? ?蜀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決定出師北伐,因為投入的財力和人力資源巨大,劉禪雖然不贊成,但最終還是支持了諸葛亮的提議。并在諸葛亮用人失誤導致北伐失敗的情況下,不僅不責怪,反而安慰諸葛亮:“勝敗乃兵家常事。”可見劉禪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內(nèi)變”的道理。證明他目光長遠,著力維護君臣的團結和政局的穩(wěn)定。在諸葛亮去世之后,劉禪便立刻停止了空耗國力,勞民傷財?shù)谋狈バ袆印?/span>
?
? ? ? ?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馬懿率大軍征伐遼東公孫淵。諸葛亮的繼任者蔣琬再次上書北伐,并制定了由水路進攻曹魏的計劃,被劉禪果斷否決。并專門下詔告誡蔣琬不可輕舉妄行。劉禪強調(diào)要與孫吳相互配合,同時興兵,合力伐魏,否則以弱蜀單獨伐強魏,結局只會是空耗國力,勞而無功。?由此看來,劉禪是一直不贊成單獨伐魏的,只不過考慮到諸多因素,他沒有在諸葛亮生前表示過反對。但后來的結果也證明了劉禪的戰(zhàn)略眼光確實有獨到之處。
?
? ? ? ?隨后,劉禪廢除了丞相制度,任命尚書令費祎為大將軍,主管軍事,兼管行政,大司馬蔣琬主管行政,兼管軍事。兩大權臣權力相互交叉,相互制約,各有側(cè)重。蔣琬去世后,劉禪便親自攝政國事。
?
? ? ? ?為人處世方面,劉禪也顯得很果斷,并具有人情味。當夏侯霸的父親被黃忠所殺,劉禪安撫前來投降的夏侯霸時,說道:“你的父親是自己在交戰(zhàn)中陣亡的,不是我的先輩親手殺害的?!彪S后還主動套近乎,指著自己兒子說:“這也是夏侯氏的外甥。”?魏延叛變后被殺,劉禪也沒有對魏延以往的功績一概否定,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
?
? ? ? ?在劉禪執(zhí)政蜀漢的四十一年里,他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
?????
? ? ?? 政治方面,劉禪實行優(yōu)惠政策以吸引人才。他任用楊儀為御史大夫,頒布《孝治書》倡導愛國家、孝親、尊師之道,并且下令按周禮設五官之職,強化地方行政管理。
? ? ? ?
? ? ? ?軍事方面,劉禪采取了分兵防守的策略,制定土地政策,吸引移民以充實邊防駐兵。此外,他還加固關隘要塞,大力發(fā)展軍事實力以鞏固領土。
? ? ? ?
? ? ? ?文化方面,劉禪主張禮樂文化,充分發(fā)揚民間文學和藝術。同時還提倡文行天下,積極推行藏書閣制度,使得蜀漢文化變得豐富繁榮。
?
? ? ? ??既然劉禪不是昏君,那又是什么導致了滅國呢?要從三個方面談起:? ?
? ? ? ?第一:國力衰弱。劉禪即位時,蜀漢的國力已大不如前。再加上連年的南征北伐,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到了后期,更是已經(jīng)到了“入其朝,不聞直言,經(jīng)其野,民有菜色。”的悲慘境地。有限的資源已經(jīng)不能再支撐更大規(guī)模的行動。
??
? ? ? ?第二:人才匱乏。諸葛亮臨終前只推舉出蔣琬,費祎這兩個可用之才。雖然還有董允,姜維這樣的后起之秀,但蜀漢整體頹勢已無可挽回,最終到了“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樣無人可用的尷尬局面。
?
? ? ? ?第三:宦官弄權。特別是在董允去世之后,劉禪開始寵信宦官黃皓。黃皓的亂政,也導致蜀漢的加速滅亡。公元263年,身處前線的姜維覺察到曹魏的行動,第一時間急報于蜀中,但劉禪在黃皓的建議下并未采信。最終鄧艾偷渡陰平,諸葛瞻戰(zhàn)敗,吳國救援不及,最終蜀漢滅亡。
?
? ? ? ?當時蜀漢部分主力仍存,劉禪最后為何會主動投降,而不是殊死一搏或暫且遷都撤退以求東山再起呢?說他仁心宅厚,為了避免生靈涂炭也好。說他識時務,看清現(xiàn)實,不想茍延殘喘也罷。也可能是他貪生怕死,想保全劉家的血脈。各種猜測,眾說紛紜。我更傾向于前兩點,即便是不投降,與曹魏死磕到底,或許能多撐一時,但隨著蜀軍防線的逐步崩潰瓦解,不僅民眾遭殃,蜀漢滅亡也只是早晚的事。
?
? ? ? ?劉禪雖然生于帝王之家,但一路走來也頗多坎坷,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在長坂坡?lián)旎匾粭l命,跟著父親顛沛流離,然后繼承大統(tǒng),到最后被淪為笑柄。六十五年的戲劇人生,讓他嘗盡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但對于父親劉備和諸葛丞相的囑托,他是真的盡力沒有去辜負。
? ? ?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 ? ? ? ? ?劉禪面對司馬昭的問詢時,說出了那句讓他背負千年罵名的:“此間樂,不思蜀?!?/span>
? ?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劉禪之心,誰人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