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武鄉(xiāng)東村新石器時代遺址發(fā)掘簡報

2022-02-06 13:42 作者:考古快遞  | 我要投稿

武鄉(xiāng)東村新石器時代遺址發(fā)掘簡報

《三晉考古》2012年8月31日

武鄉(xiāng)縣地處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西麓,上黨盆地北緣,是一個以黃土丘陵為主的土石山區(qū)。境內(nèi)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河流交錯。屬海河水系濁漳北緣流域,濁漳北源發(fā)源于晉中市榆社縣的柳樹溝,南流入武鄉(xiāng)后,改稱武鄉(xiāng)水,再南而入太行大峽谷的昂車關(guān),又稱為關(guān)河。

東村遺址位于武鄉(xiāng)縣城東北約2.5公里,在東村東北約1公里處。遺址所在地屬丘陵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斷崖,西、南部為緩坡,東臨關(guān)河水庫。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約150米,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圖一)。擬建中的太長高速公路南北穿過遺址區(qū)。2004年2~4月,為了配合太長高速公路的建設(shè)工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長治市文物旅游局、武鄉(xiāng)文物管理所組成考古隊,在高速公路占地范圍內(nèi)選點進行了發(fā)掘。根據(jù)遺址地形及遺跡的分布情況,分四個小區(qū)布方,共布5x5米探方24個,發(fā)掘面積600平方米。其中I區(qū)探方12個,編號為:IT101-T112;H、ni、]V每個區(qū)4個探方,編號分別為HT113~T116,1HT117~T12O,IV T121~T124O T101西南角GPS測點為北緯36。50'07.3”,東經(jīng)112。5230.4”,海拔999米(圖二)。

一、地層堆積

四個發(fā)掘區(qū)內(nèi)遺跡現(xiàn)象簡單,均無文化層,耕土層下即為灰坑?,F(xiàn)以T115南壁剖面為例說明地層堆積情況:最上一層為耕土層,厚約0.2米。耕土層下即為H117.H118,H117WH118,H118打破Y1,其下是生土。H117內(nèi)堆積為黑灰土,間雜薄層呈斜條狀的淺灰土,最厚處0.6厘米。出有附加堆紋罐,小口壺、泥質(zhì)盆、豆等仰韶晚期器物殘片,和少量石器如刀、鏟、斧等。H118堆積為淺灰土,最厚處1.1米。出土陶片少,器物種類和H117中一致,另出有石紡輪、石鏟等。Y1已被破壞殆盡,僅殘存部分火膛,窯內(nèi)堆積中只出有寥寥可數(shù)的幾塊碎陶片(圖三)。

灰坑間有六組打破關(guān)系:H108—H109一H110;H101—(H102、H103)一H112;H120、H121—H122一H123;H117—H118、H119;H116—H119、H118; (一表示打破)。其中H120-H123器物特征基本一致,有一件器物殘片分散于不同灰坑的情況,應(yīng)為同一時期遺存;H115、H116、H119出土陶片太少,不具備器物排比的條件,可供比較的有H108一H109一H110;H117—H118;H101一(H102、H103)—H112三組打破關(guān)系。后兩組器物中,難以比較出其間的差別,可視為同一時期遺存。H108和H110的夾砂罐相比較,H110的夾砂罐口沿多為折沿尖唇或尖圓唇,普遍有雞冠狀鎏耳,最大腹徑在上腹部;H108的夾砂罐口沿,方唇上飾花邊,最大腹徑下移,不見雞冠狀鎏耳。據(jù)此早晚期夾砂罐的演化特點,H120-H123和H110的特征一致;H101、Hl 13、H114中的夾砂罐不見或少見雞冠狀鋬耳,罐體趨于瘦長,最大腹徑下移,這些特點和H108的夾砂罐相近,和H110、H120-H123的夾砂罐存在較大差別。根據(jù)遺跡間的打破關(guān)系及器物演化特征,參考同期遺址太谷白燕的分期標準①,將遺存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遺跡單位有H102、H103、H104、H112、H120~H123、H110、H119;第二階段有H101、H108、H109、H113、H114、H115、H117、H118等。

二、遺跡

1.灰坑23個(H101-123),其中規(guī)則的圓形袋狀坑3個(H106、H108.H109),略呈橢圓形袋狀坑1個(H119),橢圓形鍋底狀灰坑1個(H101),其余均為不規(guī)則形坑。

袋形坑中H108最大,位于T104北部,開口于耕土層下,打破H109、HU0,底部挖在生土上??谛〉状?。口徑2.4、底徑3、深1米,坑壁平整光滑,坑底平坦。坑內(nèi)填土為深黃花土,雜有燒土碎塊、料僵石,出土陶片很少,可辨器形有盆、夾砂罐等(圖四)。

H104位于T106偏東南部。為圓形袋狀,口小底大。口徑0.95、底徑1.1、深度1.2米,坑壁、坑底加工規(guī)整。填土為黑灰色,土質(zhì)松散,有少量碎陶片。底部埋有一具人骨,側(cè)身屈肢,頭向南,無隨葬品(圖五)。

H101為橢圓形鍋底狀坑,占T112中南大部分,一部分在T106北部,開口于耕土層下,打破H102.H103及生土。口呈橢圓形,鍋狀底??诓孔畲髲郊s4.2、最小徑約3.3米,深1.5米。周壁較為規(guī)整,坑內(nèi)填土為黑灰色,土質(zhì)松散。出土少量陶片,可辨器形有夾砂罐、豆、壺、盆等。

不規(guī)則形坑14個,大小不一,坑壁及底凹凸不平。

2.陶窯1座,編號Y1。

僅殘存部分火膛,大致呈長方形。殘長0.8米,殘寬0.7米,現(xiàn)存高0.42米。

三、遺物

遺物有陶器、石器、骨器及動物骨骼。

1.陶器陶質(zhì)有泥質(zhì)陶、夾砂陶、白陶。

第一階段陶器中夾砂陶占65.2%,泥質(zhì)陶占34.3%,白陶占0.5%。白陶為乳白或灰白色,陶胎輕薄,器表平滑,質(zhì)地堅硬,扣之聲音清脆悅耳。陶色有灰陶、褐陶、紅陶。其中灰陶占66.4%,紅褐陶占24.2%,紅陶占4.3%,褐胎黑皮或灰皮陶占4.6%。褐陶多為火候不勻所致,有紅褐、黃褐、灰褐等。紋飾以繩紋居多,占48.2%(含繩紋上施附加堆紋的陶片),其次籃紋占24.8%(含籃紋上施附加堆紋的陶片)。

陶器的制作方法有泥片套接、泥條疊筑、捏制等。泥片套接法多用于大型器物;有的小型器物如碗等用泥條疊筑法制成;小杯等一般捏制,有的捏成形后,又經(jīng)過刮削修整。器物的口沿、領(lǐng)部、鋬耳、底部等一般分別制作,再接合成器。器物在經(jīng)過飾有繩紋、籃紋的工具拍打后,陶胎更密實,為了堅固器壁,還要在器物的頸腹部等分段接合處加貼寬窄不等的條帶狀附加堆紋;為了使泥條和器物粘貼得更牢固,大致等距的掘壓出斜向或豎向的凹痕,這種附加堆紋更多地見于甕、罐等大型器物。另有一種附加堆紋條帶窄薄,制作時把條帶的兩側(cè)刮抹成整齊的斜面,中間形成一道脊,制作規(guī)整,多用于胎體較薄的罐。有些夾砂罐口沿上加工出形態(tài)各異的紋飾:有的用捆綁繩索狀細條的工具在口沿上連續(xù)據(jù)壓出淺凹痕,有的剔刻或據(jù)壓出齒狀、斜直、楔形槽。

另有少量方格紋、刻劃紋、刻劃弦紋、暗紋、乳丁紋、泥餅貼飾。此外還有少量彩陶片,其中三片黃褐陶胎質(zhì)細膩,質(zhì)地堅硬,類似于白陶,施紅褐色彩;一片白陶施褐彩。彩陶紋飾有網(wǎng)格紋、斜線三角紋。器物的上腹部多有雞冠狀鋬耳。泥質(zhì)陶器有壺、盆、罐、豆、杯、甕、器蓋等,夾砂陶器有罐、甕、盆等。

第二階段夾砂陶數(shù)量減少,占52%,泥質(zhì)陶數(shù)量增多占47%,白陶占1%。陶色中灰陶居絕對優(yōu)勢,占75.6%,褐陶、紅陶均有減少,分別占10.5%,0.9%,褐胎黑皮或灰皮陶數(shù)量增加,占11.8%。紋飾中繩紋占40.75%(含繩紋上施附加堆紋的陶片),籃紋占27.58%(含籃紋上施附加堆紋的陶片),還有相當數(shù)量的附加堆紋。第二階段器物制法基本和第一階段相同。夾砂類器物中折沿厚方唇的器物增多,新出現(xiàn)了釜灶。一些大型夾砂器的口沿上及內(nèi)壁折沿處有數(shù)周明顯的凹旋紋,應(yīng)是輪修留下的印痕,可能在陶器的制作技術(shù)上和第一階段有所區(qū)別。

(1)夾砂陶器

折沿罐各種形式的折沿罐數(shù)量眾多,大小有別,根據(jù)形制的不同分六型。

A型束頸,折沿,平底。條帶狀附加堆紋多數(shù)粘貼于頸、腹部。鋬耳多為雞冠狀,也有個別舌狀、乳突狀鋬耳。紋飾主要是繩紋,有部分籃紋,個別乳丁紋等。有的口部加飾花邊。根據(jù)腹部變化及鋬耳的位置分四式。

I式折沿,尖唇或尖圓唇,上腹部較鼓,雞冠狀鎏耳均在上腹部,器身較粗胖。

H120:5,紅陶。束頸,尖唇,上腹圓鼓。通體施繩紋,頸腹部粘貼附加堆紋,鋬耳位置在最大腹徑處之上??趶?2、殘高23厘米(圖一八,2)。

H110:4,灰陶。上腹部略鼓,頸、腹下部貼附加堆紋,通體施繩紋,鋬耳在最大腹徑處??趶?0、高11.4厘米(圖六,3)。

H11O:5,灰陶。折沿略凹,圓唇,鼓腹,器身密布附加堆紋,鋬耳位置略高于最大腹徑處。口徑12、殘高6.4厘米(圖六,6)。

H122:41,褐陶。折沿較寬。通體施繩紋,頸腹部貼附加堆紋。從頸部附加堆紋脫落處可以看到繩紋痕,和器身的繩紋是接續(xù)的。由此可以了解這件陶罐的部分制作工序:器身完成后,通體拍印繩紋,使胎體更密實,再向外折出口沿,隨之粘貼起加固作用的附加堆紋,鋬耳粘貼在附加堆紋上。口徑16、殘高11.6厘米(圖七,6)。

H122:40,灰陶。折沿較短。上腹部較鼓,下腹斜收,通體施繩紋,頸、腹部貼附加堆紋,鋬耳位置略高于最大腹徑處。口徑21、高約28厘米(圖七,1)。

H122:39,灰陶。尖唇,器形小,腹飾橫籃紋,設(shè)乳突狀鋬耳??趶?2、殘高4.6厘米(圖七,3)。

H122:38,褐陶。尖唇上剔刻一周斜紋,胎較厚。頸腹部平行的附加堆紋之間,又粘貼縱、斜向的附加堆紋。上腹部有舌狀鎏耳??趶?4、殘高12厘米(圖七,7)。

H121:2,灰陶,器物變形,口部大致呈橢圓形。折沿,束頸,尖圓唇,腹飾粗繩紋,頸腹部有條帶狀附加堆紋。最大腹徑在上腹部,雞冠狀簽耳較小??诓块L徑24,短徑17.6,底徑17、高34厘米(圖一一,)

II式最大徑下移至腹中部,雞冠狀鋬耳也隨之下移,器身趨窄瘦。

H122:31,灰陶。斜折沿,尖圓唇。腹部略鼓,飾橫籃紋。頸腹部粘貼附加堆紋,雞冠狀鎏耳施于上腹部??趶?2、殘高18厘米(圖七,2)。

H122:44,褐陶。折沿較寬,尖唇,腹部略鼓,頸腹部粘貼附加堆紋。腹飾細繩紋。大雞冠狀耳在腹中部??趶?4、殘高13.6厘米(圖七,8)。

H122:42,灰陶。器形小,厚胎,腹部最大徑略下移。短折沿,尖唇,通體飾繩紋,腹上部有雞冠狀鋬耳??趶?1.2、殘高7.2厘米(圖七,4)。

III式束頸,折沿。最大腹徑移到下腹部,鋬耳也移到最大腹徑處。

H121:3,灰陶。仰折沿,方唇上飾繩紋狀花邊。腹飾繩紋。頸腹部有附加堆紋。雞冠狀鋬耳僅僅是在薄泥帶上捏出四個泥突,下腹圓鼓??趶?1、殘高18.4厘米(圖一一,2)。

Iv式陶胎趨薄,雞冠狀鎏耳簡化,出現(xiàn)了環(huán)狀鋬耳。

H101:12,灰陶。寬折沿,束頸。腹飾刻劃出細密的方格紋,殘存腹部有三周窄條帶凸棱狀附加堆紋,鋬耳簡化,泥條上搪出三個圓窩,薄胎。口徑18、高10厘米(圖一二,8)。

H101:8,灰陶。折沿,束頸,唇上剔刻出楔形紋花邊,腹飾繩紋,鎏耳脫落,從遺留痕跡看,應(yīng)是環(huán)形鋬耳。口徑12、殘高10厘米(圖一二,12)。

B型有4件復(fù)原器物。器體偏瘦長,腹部的變化規(guī)律是:最大徑從腹上部移至腹中部。體型較大者身纏多道附加堆紋,較小者僅在頸部或腹部貼一道或兩道附加堆紋。分三式。

I式大口,束頸,寬折沿,最大腹徑在腹上部。

H121:4,灰陶。折沿,尖唇,頸部有條帶狀附加堆紋,腹飾豎籃紋,內(nèi)壁凹凸不平,口沿和頸部套接痕跡明顯??趶?4、殘高8厘米。(圖一一,4)。

H121:5,褐陶。寬折沿。上腹鼓,通體施斜籃紋,頸腹部貼條帶狀附加堆紋??趶?8、殘高21.5厘米(圖——,5)。

H104:l,復(fù)原器?;姨眨酱?,上腹較鼓,下腹斜弧,小平底。通體施粗繩紋。頸部粘貼條帶狀附加堆紋,腹部等距離粘貼五周窄條狀中部凸起成脊的附加堆紋??趶?3、底徑14、高33.4厘米(圖一九,7;圖版一,1)。

H120:4,褐陶。斜折沿,頸部附加堆紋較厚,器身拍印淺繩紋??趶?2、殘高9厘米(圖—八,1 1)。

H122:28,褐陶。尖圓唇,頸部粘貼兩周附加堆紋??谘乇澈蠹捌魃砼挠±K紋??趶?5.6、殘高7.6厘米(圖七,9)。

H120:7,灰陶。尖圓唇,胎較厚。頸部粘貼一周附加堆紋,腹飾粗棱狀紋??趶?、殘高6厘米(圖一八,7)。

H122:29,灰陶,夾細砂,薄胎。鼓肩,腹飾規(guī)整豎籃紋,上有窄條狀附加堆紋??趶?1.6、殘高8厘米(圖七,10)。

H120:6,灰陶。胎較薄。方唇上花邊是一周楔形斜槽狀紋。腹部豎籃紋上粘貼窄條帶附加堆紋??趶?6、殘高8.4厘米(圖一八,10)。

II式最大腹徑在中部,體型較小。

H101:9,灰陶。薄胎。折沿近平,尖唇。腹飾豎籃紋,上有窄條狀附加堆紋。口徑11.6、高5.6厘米(圖一二,3)。

H102:4,灰陶。束頸,折沿,尖圓唇,胎較厚,素面。腹飾窄條狀中部凸起成脊的薄附加堆紋,僅具裝飾作用。口徑14、殘高6.4厘米(圖一九,2)。

H117:5,復(fù)原器?;姨?。折沿,尖唇,束頸,鼓腹。最大腹徑在中部。上腹部密排五周陶胎未干時搓搪出的深窩紋??趶?.2、底徑8.4、高12.8厘米(圖一三,3;圖版一,3)。

H117:22,褐陶。口沿略卷,腹飾豎籃紋,腹圓鼓,粘貼窄條狀中部凸起成脊的附加堆紋。口徑13.4、殘高12厘米(圖一三,2)。

HU7:20,褐陶。厚胎。器身密布乳丁紋??趶?0、殘高6.8厘米(圖一三,14)。

復(fù)原器。束頸,侈口方唇,唇上有一周楔形花邊,下腹飾淺繩紋,上腹磨光。口徑8.8、底徑6.6、高9.2厘米(圖一九,6)。

H118:2,褐陶。器形規(guī)整。折沿較寬,腹飾繩紋,粘貼窄條狀附加堆紋。口徑18、殘高6厘米(圖六,9)。

III式器體瘦長,腹略鼓。

復(fù)原器,有些變形?;姨?。仰折沿,方唇上飾一周斜向花邊。腹部略鼓,頸腹部粘貼附加堆紋??趶?6.2、高23.8、底徑13.2厘米(圖一二,5)。

H114:10,復(fù)原器?;姨铡Ji,折沿,沿面抬高。腹略鼓,最大腹徑在下腹部。腹部飾一周窄條狀附加堆紋??谘?、頸部有輪修痕。小平底。腹飾規(guī)整粗繩紋??趶?4、底徑8.2、高21厘米(圖一六,3;圖版一,4)。

H113:l,灰陶。仰折沿,較寬。腹略鼓,通體施規(guī)整粗繩紋。腹部飾一周窄條狀中部凸起成脊的附加堆紋??趶?6、殘高18.6厘米(圖一五,9)。

H101:7,灰陶。寬折沿,尖唇。斜弧腹,腹部施繩紋,口沿背面施橫籃紋。從斷茬處可以看出制作口沿時敷貼泥條的順序:先在折沿外側(cè)粘貼一圈泥條加厚口沿,再在頸部粘貼一周起加固作用的條帶狀附加堆紋。口徑16、殘高13.4厘米(圖一二,11)。

C型窄沿罐,窄斜折沿,多為尖唇或圓唇,因頸部粘貼附加堆紋使口沿顯得短窄,鼓腹。

H120:9,斜折沿,尖唇,褐胎黑皮。頸部加貼一周附加堆紋,口沿上有輪修痕。口徑18、殘高10厘米(圖一八,8)。

H122:35,褐陶。尖唇。頸腹部條帶狀附加堆紋較厚,器身飾斜向?qū)捇@紋。口徑22、殘高12厘米(圖八,6)。

H122:33,灰陶。圓唇。頸腹部貼條狀帶附加堆紋,器身飾斜向淺籃紋??趶?2、殘高8.6厘米(圖八,7)。

H120:8,灰陶。尖圓唇,腹飾繩紋,器形規(guī)整。頸腹間加貼表面平滑的窄條帶狀附加堆紋??趶?4、殘高8厘米(圖一八,9)。

H122:36,褐陶。方唇上剔刻出一周齒狀花邊。頸部加貼寬條帶狀附加堆紋,內(nèi)壁有明顯刮磨痕。口徑30、殘高11厘米(圖八,8)。

D型體型粗胖,圓鼓腹。

H117:17,灰陶。短折沿,束頸,方唇上滾壓出齒狀花邊。通體施繩紋,頸腹部加貼粗糙的附加堆紋??趶?0、殘高20厘米(圖一四,3)。

灰陶。短折沿,束頸,圓鼓腹。方唇上拍印繩紋狀花邊,通體施規(guī)整繩紋,薄胎。口徑18.8、殘高14.8厘米(圖一二,2)。

H108:2,灰陶。厚胎,唇部齒狀花邊制作粗糙,大致能看出形狀。腹部飾粗淺繩紋??趶?8、殘高14.8厘米(圖六,7)。

E型器形規(guī)整,寬折沿,薄胎,腹部拍印細繩紋,腹略鼓。

H114:17,灰陶。寬折沿,方唇,腹略鼓,飾規(guī)整繩紋,薄胎??趶?8、殘高7厘米(圖一六,14)。

H122:46,灰陶。尖唇,薄胎。腹外鼓,腹飾規(guī)整繩紋。口徑16.8、殘高6厘米(圖七,11)。

H117:21,灰陶。平沿略下折,圓唇上飾斜直楔形紋,腹部拍印規(guī)整繩紋??趶?4、高5厘米(圖一三,10)。

F型僅有口沿殘片,數(shù)量眾多。大口,斜弧腹,陶胎厚薄不一。有方唇、方圓唇、尖唇,唇上多飾花邊。紋飾有繩紋、橫籃紋,排列整齊的豎籃紋。頸、腹部粘貼條帶狀附加堆紋。根據(jù)口沿的差異分二式。

I式口沿有尖唇、方唇,多加飾花邊。花邊多為斜向均勻分布的寬窄不等的凹槽。內(nèi)壁折沿深腹罐(H117:10)折沿處有細密的橫向刮痕。

H122:34,灰陶。斜折沿,方唇上飾繩紋狀花邊。頸部密排四周扁平條帶狀附加堆紋,腹部纏五周附加堆紋,深腹??趶?4.8、高約49厘米(圖九,2)。

H122:32,灰陶。大口,寬折沿,唇部剔刻出一周斜向楔形紋,紋間有細密規(guī)整的線紋。通體拍印豎籃紋,頸部粘貼三周附加堆紋,雞冠狀鋬耳處粘貼兩周附加堆紋。與鋬耳對應(yīng)的內(nèi)壁有三個清晰的指窩紋,是安裝鋬耳時留下的??趶?0、高7.6厘米(圖八,5)。

H122:50,灰陶。折沿近平,尖唇上有細密的楔形線狀花邊。器身飾細繩紋,頸腹部加貼三周寬條帶狀附加堆紋。口徑30、高10.6厘米(圖八,9)。

H122:47,褐陶??谖⒄?尖唇上剔刻出斜向楔形花邊。通體飾繩紋,頸部加貼兩周附加堆紋。口徑32、高8厘米(圖八,4)。

H122:49,褐陶。寬折沿,唇部剔刻出寬齒狀花邊,口沿下加貼三周條帶狀附加堆紋,腹飾繩紋,厚胎。口徑40、高12厘米(圖八,2)。

H120:2,褐陶。仰折沿,方唇上飾籃紋狀花邊。通體施斜籃紋,頸部貼兩周條帶狀附加堆紋??趶?8、殘高17厘米(圖一八,1)。

H122:48,褐陶。折沿較短,唇上剔刻出一周斜向楔形窩痕狀花邊。頸腹部加貼附加堆紋,厚胎??趶?3.6、殘高10厘米(圖八,1)。

H110:2,褐陶。折沿較短,尖圓唇,唇上剔刻出稀疏的斜向楔形窩痕。頸部貼兩周附加堆紋,腹飾繩紋。口徑38、殘高8厘米(圖六,1)。

H122:30,褐陶。方唇上撼壓出深斜槽后,又在中間壓印出一周弦紋,形成花邊。唇邊上有一周凹槽。頸部飾斜籃紋,口沿背側(cè)、腹部飾規(guī)整豎籃紋。腹部等距離粘貼數(shù)周窄條帶中間凸起成脊的附加堆紋??趶?6、高12厘米(圖八,3)。 ,

II式均為方唇,多數(shù)器物內(nèi)壁折沿處有數(shù)周不等距的凹弦紋,應(yīng)是輪修痕。方唇上花邊是用纏繞繩子的工具在唇上壓印出一周均勻的凹凸紋。有的壓印花邊時泥被擠向兩邊,形成上下兩周棱,剖面呈“T”形。

H114:18,灰陶。折沿,口沿外折后又向上折,類似于盤口,方唇上加工出寬齒狀花邊。內(nèi)壁折沿處有數(shù)周不等距的輪修痕,頸、腹部纏多道條帶狀附加堆紋??趶?4、殘高17厘米(圖—六,1)。

H113:16,灰陶。方唇上花邊是用拍印籃紋的工具撼壓出一周整齊的楔形斜槽。頸部粘貼寬條帶狀附加堆紋,腹飾豎籃紋,間隔數(shù)周中部凸起成脊的窄條帶附加堆紋。因摻雜粗砂,附加堆紋表面凹凸不平??趶?0、殘高12厘米(圖一五,1)。

HU7:24,灰陶。寬折沿。方唇上的花邊是用纏繩子的工具在唇上壓印的淺紋痕。腹飾繩紋,貼數(shù)周寬條帶狀附加堆紋。內(nèi)壁口沿下輪修痕明顯??趶?4、殘高17厘米(圖一四,1)。

H114:19,褐陶。寬折沿,內(nèi)壁折沿處有數(shù)周不等距的輪修痕,通體飾規(guī)整繩紋,腹部等距加貼中部凸起成脊的附加堆紋。這種附加堆紋過于窄薄,可能已經(jīng)起不到加固器壁的作用了。頸部可以清楚地看出泥條粘貼痕跡,泥條明顯起加固口沿的作用,和器物緊密貼合,如果不仔細觀察,很難看出痕跡。頸部泥條上的繩紋和器身繩紋是接續(xù)在一起的。由此可以了解這件陶罐口沿的制作過程:器物成形后,折出口沿,在背面折沿處貼一周泥條加固口沿,再通體拍印繩紋,使陶胎更結(jié)實,器表更美觀。口徑34、殘高12.5厘米(圖一六,2)。

高領(lǐng)罐灰陶。高領(lǐng),侈口,束頸,鼓腹,平底。

H120:1,尖唇,斜肩,遍體飾粗繩紋,胎較薄??趶?2、殘高12厘米(圖一八,5)。

H120:12,復(fù)原器。尖圓唇,圓肩,通體飾粗淺繩紋??趶?3.4、底徑9.4、高24.6厘米(圖—八,3;圖版一-,5)。

平沿甕均為口部殘片。斂口或直口,平沿,胎體厚重。口沿下密布數(shù)周附加堆紋。

H122:43,灰胎褐皮。口近直,平沿上有輪修痕??谘叵沦N三周附加堆紋,腹飾斜籃紋??趶?4.4、殘高8厘米(圖九,1)。

單耳杯灰陶,腹略鼓。

H101:10,折沿近平,方圓唇。腹飾扁形窩點狀戳印紋,橋形耳。口徑12.8、高7.8厘米(圖一二,4)。

H117:9,仰折沿,通體飾粗繩紋,橋形耳??趶?2、高9厘米(圖一三,4)。

釜灶灰陶。折沿,方唇上壓印出花邊。

H118:3,仰折沿,灶圈從頸部脫落。釜上繩紋被灶圈壓扁??趶?6、殘高10厘米(圖六,4)。

H117:25,折沿近平。束頸,頸部以下釜灶分離??趶?6、殘高5.5厘米(圖一四,8)。

盆H122:45,灰陶。束頸,侈口,方圓唇,口沿上刻出楔形花邊,腹略鼓,腹部拍印方格紋??趶?4、殘高8厘米(圖七,5)。H109.1,薄胎。上腹近直,飾斜籃紋,雞冠狀鋬耳在腹中部(圖—九,8)。

陶鼓厚胎。H120:10,褐陶。斂口,口部齊平,壁斜直,口沿邊緣有泥餅狀貼飾。素面,器表有細密的刮痕。內(nèi)壁有套接痕。口徑16、殘高16厘米(圖一八,13)。

鼎僅有1件殘足。H117:ll,灰胎紅皮,錐狀足。足上部有一大致橢圓形的深窩。殘高5.2厘米(圖一三,11)。

尖底器H122:37,灰陶。僅有器物殘片,鼓腹處有稀疏豎籃紋,下部內(nèi)收,上有粗糙的刮痕。殘存最大腹徑32.4、殘高21.6厘米(圖九,6)。

器蓋捉手H117:27,灰陶。胎較厚,花邊形捉手,制作粗糙,器表飾繩紋。捉手處直徑6、殘高5厘米(圖一三,8)。

(2)泥質(zhì)陶器器類有壺、盆、罐、豆、杯、甕、器蓋等;

平沿盆口沿寬平,內(nèi)壁折沿處有一周凸棱,素面,斜腹。

H122:22,折沿略斜,色淺灰,泥質(zhì)陶胎中摻雜砂粒。寬平沿上有五周凹弦紋。斜腹。器表粗糙??趶?0、殘高14厘米(圖九,3)。

H122:24,灰陶。頸部折沿處貼附一周泥條加厚口沿,內(nèi)壁口沿處有凸棱,口沿剖面呈“T”字形。口徑34、殘高4厘米(圖一0,3)。

H122:23,灰胎灰皮,素面。平沿上有數(shù)周淺弦紋,斜弧腹,內(nèi)壁折沿處有一周凸棱,口沿剖面呈“T”字形。口徑41.6、殘高8厘米(圖九,5)。

深腹盆根據(jù)口沿、腹部的差異分四型。

A型復(fù)原器2件?;姨?,胎較厚。折沿,尖圓唇,大口,深腹,有鋬耳。

H117:18,復(fù)原器。深腹略鼓,上腹部有雞冠狀整耳,腹飾橫籃紋??趶?7.8、底徑9.6、殘高14.4厘米(圖一三,1;圖版二,2)。

H122:27,復(fù)原器。斜弧腹。上腹部鎏耳脫落,鎏耳處有一周不規(guī)則刻劃弦紋。下腹部有刻劃圖案:以一個圓形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排列六個彎曲的豆莢形圖案,內(nèi)填三角形小戳印紋,線條粗拙不整??趶?5.8、底徑12.4、高19厘米(圖一0,16;圖版二,5)。

B型其中1件白陶。薄胎,胎質(zhì)堅硬細膩。折沿寬窄不一,素面。

H101:2,灰陶。寬折沿,尖唇,斜弧腹較深??趶?4、殘高10.2厘米(圖一二,6)。

H113:4,形制類似于H101:2,唯折沿短??趶?2、殘高9.6厘米(圖一五,11)□

H114:4,胎質(zhì)輕薄,類似于白陶。短折沿近平,腹較鼓??趶?9.6、殘高4厘米(圖一六,6)。

C型寬折沿,頸部貼一周附加堆紋。

H120:3,尖圓唇,頸部粘貼附加堆紋,腹部繩紋被抹平,經(jīng)磨光??趶?4、殘高8.5厘米(圖-八,4)。

H122:20,腹略鼓,素面。口徑31.6、殘高11.6厘米(圖—0,1)。

H113:ll,方唇上有凹槽,腹近直??趶?2、殘高9.4厘米(圖一五,4)。

D型陶胎薄,腹略鼓。

H114:6,斜折沿,方圓唇,上腹部磨光,腹中部戳印一周長三角形紋,其下飾豎籃紋??趶?2、殘高14厘米(圖一六,13)□

H107:8,灰陶。斜折沿較寬,尖圓唇,腹略鼓,腹中部戳印一周長三角形紋,其下拍印斜籃紋,頸部貼一周附加堆紋。鋬耳扁薄。口徑34、殘高16厘米(圖一七,2)。

折沿鼓腹罐折沿寬窄有別,鼓腹,有的頸部貼附加堆紋,腹部一般為素面。分三型。

A型寬折沿,鼓腹,素面或素面磨光。

H122:19,褐胎黑皮,磨光。束頸,尖唇。頸部粘貼附加堆紋,內(nèi)壁有黑皮脫落痕跡。褐胎黑皮陶的制作方法應(yīng)是先制成內(nèi)胎,在表面刮抹一層細膩的薄皮,經(jīng)磨光處理后再燒制。口徑30、殘高8.7厘米(圖一0,2)。

HU7:10,黃褐陶。方唇,唇上有一周凹槽,頸部粘貼附加堆紋,腹部有連續(xù)的三角形暗紋??谘赜休喰藓?,制作粗疏??趶?8、殘高6.8厘米(圖一四,11)□

H122:18,黃褐陶。寬沿近平,尖圓唇。束頸,腹飾籃紋,肩部有一周附加堆紋。口徑22、殘高6.4厘米(圖一0,5)。

H113:13,折沿,方圓唇,褐胎黑皮,頸部貼一周條帶狀附加堆紋??趶?7.6、殘高8.4厘米(圖一五,3)。

H113:6,灰陶。器形大。斜折沿,方唇,口部有明顯輪修痕??趶?6、殘高8厘米(圖一五,5)。

B型短折沿,束頸,素面。一部分陶胎夾細砂,質(zhì)地堅硬,和泥質(zhì)陶不易區(qū)分,也歸在泥質(zhì)陶類。另有部分短折沿罐質(zhì)地堅硬,胎質(zhì)細膩,類似于白陶陶質(zhì)。

H122:13,褐陶。斜折沿,尖唇,夾細砂??趶?8、殘高7.5厘米(圖一0,6)。

H118:4,灰陶,胎質(zhì)細膩。折沿面略凹,口部有明顯輪修痕,頸部較長,器表有刮抹痕??趶?0、殘高10.5厘米(圖六,5)。

C型H101:5,灰陶。仰折沿,圓唇,束頸,鼓腹。腹部拍印方格紋??趶?6、殘高5.8厘米(圖一二,9)。

短頸罐侈口,束頸,短頸。

H122:ll,褐陶。平沿,胎厚,器表磨光。口徑14、殘高4.5厘米(圖一0,21)。

H122:9,灰陶。尖唇,器表磨光,短徑中部鼓凸。口徑16、殘高4.4厘米(圖一。,23)。

H114:5,復(fù)原器?;姨?。尖圓唇,斜肩,鼓腹處剔出一周窩紋。下腹部有隱約豎籃紋,近底部有橫向刮痕??趶?2、底徑7.8、高16厘米(圖一六,11;圖版一,2)。 H122:8,灰陶。大口,圓鼓腹,素面??趶?4、殘高7.6厘米(圖一0,15)。侈口束頸小罐器形小,侈口,束頸,素面。

H122:15,尖唇,圓肩,素面磨光。口徑8、殘高5.6厘米(圖一0,11)。

1.FI式折沿罐(H120:2)2.AI式折沿罐(H120:5)3、5.高領(lǐng)罐(H120:12,l)4.C型深腹盆(H120:3)7,10,11.Bl式折沿罐(H120:7、6、4)8,9.C型折沿罐(H120:9、8)6.缽(H120U1)12.鼓腹盆(H12OU3)13.筒形器(H120:10)

H122:16,胎較厚,圓腹??趶?0、殘高5.2厘米(圖一O,14)。

壺僅有殘片。分泥質(zhì)和夾砂兩類。因夾砂陶夾細砂粒,和泥質(zhì)陶不易區(qū)分,和泥質(zhì)陶一并描述?;姨諡橹?有部分褐胎黑皮陶。有的肩部以下飾籃紋,有的頸部以下飾籃紋。高領(lǐng),口部外侈或斜直。

H114:12,灰陶,薄胎。尖唇??谘厣嫌屑毭苷R的輪修痕??趶?2、殘高6厘米(圖—六,9)。

H114:13,灰陶,陶胎較厚,褐胎黑皮。侈口,尖唇,口沿外側(cè)有淺籃紋痕??趶?3、殘高7.6厘米(圖一六,12)。

H117:15,灰陶,夾細砂。尖唇,侈口,領(lǐng)斜直,中部略凸起,領(lǐng)部和器身套接痕跡明顯??诓坑休喰藓邸?趶?0、殘高11厘米(圖一四,5)。

橋形耳HU7:14,夾細砂,灰陶,薄胎。飾淺斜籃紋。殘高10厘米(圖一四,6)。

豆灰陶居多,有部分褐胎黑皮陶,亦有個別紅陶。淺盤,斂口,鼓腹或折腹。根據(jù)腹部變化分三型。

A型斂口鼓腹,斜底。

H113:7,灰陶。尖唇,斜底,折腹處以上磨光,制作粗糙,底部有明顯刮痕,胎較厚??趶?8、殘高5.2厘米(圖一五,13)。

H122:3,灰陶。尖圓唇,斂口,腹部外鼓。陶胎薄,口沿處有輪修痕??趶?4、殘高6厘米(圖一0,20)。

H114:14,褐胎黑皮,尖唇,圓鼓腹,腹部磨光,口沿有明顯輪修痕??趶?8、殘高5.2厘米(圖一六,4)。

B型斂口,折腹處為圓角,斜底。

H113:8,褐胎黑皮。尖唇,器表拍印橫籃紋,磨光??趶?2、殘高6.6厘米(圖一五,12)。

H122:5,紅陶,色不純。豆盤淺,陶胎厚,折腹以上部分磨光??趶?0、殘高5.4厘米(圖一O,18)。

H115:2,灰陶,淺盤,斜底。豆盤底部粗糙,有明顯刮抹痕。口徑18、高5.4厘米(圖一七,6)。

H122:4,灰而,胎較薄。斂口,尖唇,折腹以上有輪修痕??趶?8、殘高6厘米(圖一O,17)。

C型尖唇,斂口,盤壁內(nèi)折,外壁折腹處形成一周尖銳的折棱,斜底。

H114:16,灰陶,豆盤略深,素面磨光,唯胎較薄??趶?6、殘高5.7厘米(圖一六,5)。

H122:6,灰陶。尖圓唇,腹壁略凸,素面磨光??趶?6.8、殘高5.4厘米(圖一0,19)。

H122:7,灰陶。折腹處腹壁內(nèi)凹,器底平整,腹壁素面磨光??趶?8、殘高4.8厘米(圖一0,22)。

豆盤底部H115:3,灰陶。豆柄脫落,豆柄連接處無序地刻劃出深槽,以便和豆柄緊密套接。殘寬13.8厘米(圖一七,3)。

H117:7,褐陶。喇叭形,外表磨光,有刮抹痕。內(nèi)壁有泥條層層套疊的痕跡。底徑15、殘高7.5厘米(圖一三,6)。

斂口甕斂口,灰陶為主,有部分褐胎黑皮陶,均為子母口,應(yīng)有配套的器蓋。

H122:21,灰陶。斜沿,斂口,廣肩,制作粗糙。內(nèi)壁凹凸不平。近口沿處有兩個小穿孔,孔由外向內(nèi)穿,內(nèi)壁孔周圍有穿孔時留下的泥凸,可見小孔是在陶胎未干時穿好的。素面。口徑11.2、 殘高3.6厘米(圖一0,8)。

H117:13,褐陶。圓唇,口沿下飾一周楔形剔刻紋,腹飾細繩紋??趶?5.4、殘高2.4厘米(圖一四,9)。

H117:12,灰陶。斂口,素面??趶郊s34、殘高2.4厘米(圖一四,4)。

H113:12,灰陶。近口處有泥餅狀貼飾。素面??趶郊s14、殘高4厘米(圖一五,7)。

H115:4,褐胎黑皮,磨光??谘靥幱猩酄钿兌?,鋬耳耳根處有兩個穿孔。殘高9.8厘米(圖—七,7)。

H121:l,灰陶。薄胎。斂口斜直,口沿下并排兩個小孔。素面磨光??趶?8、殘高3.8厘米(圖一一2)。

敞口盆大敞口,多數(shù)為素面。有部分褐胎黑皮陶。有的腹飾籃紋,有的器表經(jīng)磨光。個別盆通體施紅彩。根據(jù)腹部特點分三型。

A型H122:26,灰陶。口微侈,腹壁斜弧,平沿,器表施紅彩,胎較厚??趶?8.4、殘高8厘米(圖九,4)。

B型斜腹,器表一般拍印橫籃紋或斜籃紋。

H101:4,灰陶。圓唇,斜腹略弧,飾斜籃紋??趶?8、高8厘米(圖一二,1)。

H108:l,灰陶。唇部圓凸,唇沿上有一周凸棱。腹部斜直,飾粗橫籃紋。口徑35.2、殘高6.8厘米(圖六,2)。

C型1件。H114:ll,褐胎黑皮。口略侈,圓唇,斜弧腹,器表拍印橫籃紋,經(jīng)磨光。口徑28、殘高10厘米(圖一六,7)。

敞口碗均為復(fù)原器。敞口,腹壁斜直,平底。

H102:3,復(fù)原器。灰陶。淺腹,外表粗糙,有刮抹痕,素面??趶?6、底徑11.6、高5.2厘米(圖一九,3)。

H122:10,復(fù)原器,灰陶。素面,外表粗糙。口徑10、底徑7.2、高5.6厘米(圖一0,10)。

H117:4,復(fù)原器,褐陶。尖圓唇,素面??趶?2.6、底徑6.6、殘高6.4厘米(圖一三,9)。

H117:3,復(fù)原器,灰陶。尖唇,斜腹近直,小平底,內(nèi)壁有刮抹痕,外壁表皮脫落,有泥條盤筑形成的凸棱??趶?3.4、底徑7.4、殘高7厘米(圖一三,5)。

H122:14,復(fù)原器,灰陶。敞口,斜直腹,大平底,底部有一周凸棱。腹飾粗繩紋??趶?7.2、 底徑10.8、高6厘米(圖一13;圖版二,6)。H106:l與H122:14形制相似,唯器物略小。復(fù)原器,素面??趶?6.4、底徑10、高5.2厘米(圖一九,5)。

淺腹碗復(fù)原器。H107:6,灰陶。淺腹,口近直,平唇,腹略鼓,外表不平整,有明顯刮抹痕,素面,大平底??趶?4、底徑10.4、高4.4厘米(圖一七,10)。

折腹碗HU2:2,灰陶。口略侈,折腹,上腹近直,下腹斜收,素面,上腹部有輪修痕。口徑16、殘咼6.4厘米(圖一九,4)。

缽形碗3件復(fù)原器。

H122:17,復(fù)原器,褐陶。斂口,尖唇,圓鼓腹,小平底。素面??趶?1.2、底徑6.8、高4.8厘米(圖一O,9)。

H122:25,復(fù)原器,灰飢斂口,折腹,下腹斜收,平底,素面??趶?1.4、底徑12.6、高8.4厘米(圖一0,4)。

H101:6,褐陶。敞口,尖圓唇,素面磨光,鋬耳脫落??趶?6、高6.4厘米(圖一二,7)。

H120:ll,復(fù)原器,灰陶。折腹,上腹近直,素面;下腹斜收,有細密刮痕,并有散亂淺籃紋,大平底。口徑16、底徑11、高8.7厘米(圖一八,6;圖版二,3)。

盞托形盆H122:12,復(fù)原器,灰陶。整體形狀像盞托。大敞口,斜直腹,方圓唇,腹飾淺繩紋,類似于底座的底部上有兩周附加堆紋。口徑16.4、底徑7.6、高5.6厘米(圖一0,12;圖版二,4)。

直口甕厚胎,褐胎黑皮,器表磨光,凸唇,腹壁近直。

H113:14,口微斂,厚胎,內(nèi)壁有橫向刮抹痕??趶?2、殘高8.4厘米。素面(圖一五,2)。H115:5,腹部有一周略呈三角形的戳印紋,內(nèi)壁平整??趶?4、殘高11厘米(圖一七,1)。鋬耳H117:8,泥質(zhì)灰陶。舌形鋬,薄胎,飾淺籃紋(圖一四,7)。

器蓋斗笠形,壁斜直。

H101:3,灰陶。器表粗糙。口徑22、高5厘米(圖一二,10)。

H107:7,灰陶。內(nèi)壁磨光,外表有橫向刮痕,邊緣有一周凸棱。口徑30、殘高9.1厘米(圖一七,4)。

H113:9,灰陶。外表磨光,內(nèi)壁有橫向細密刮抹痕,邊緣有剔刻出一周淺斜凹痕???4、殘高6厘米(圖一五,6)。

寬沿斜腹盆寬折沿,斜腹。

H117:16,灰陶。寬折沿,方唇,斜弧腹上有殘斷的橋形耳??谘厣嫌忻黠@輪修痕。薄胎,素面??趶?0、殘高16厘米(圖一四,2)。

采集:1,灰陶。寬折沿內(nèi)凹,尖唇,表面施一層橘黃彩,褐彩繪出上下兩組圖案。上面一組在兩條平行線中填繪網(wǎng)格紋;下面一組在平行線中填繪網(wǎng)格紋和斜線紋??趶?6、殘高10厘米(圖一七,8)。

單耳杯H114:15,灰陶。斂口,尖唇,垂腹,素面,橋形耳??趶?2、殘高6.8厘米(圖一六,15)□

折沿廣肩罐H107:5,褐陶。折沿,束頸,尖唇,廣肩,素面。口徑20、殘高10厘米(圖—七,3)。

鼓腹盆H108:3,復(fù)原器。上腹近直,口微斂,腹略鼓,腹飾稀疏斜籃紋,鼓腹處等距安三個舌狀鋬耳,大平底??趶?0、底徑12、高9.6厘米(圖六,8;圖版二,1)。H113:5,復(fù)原器,褐陶。斂口,尖圓唇,大平底,腹外鼓。鼓腹處有三周窩形剔刻紋。口徑18、底徑11、高10.2厘米(圖一五,10)。

H120:13,灰陶。斜折沿,圓鼓腹,上腹部設(shè)小舌形鋬耳,胎質(zhì)輕薄??趶?9、殘高11.4厘米(圖一八,12)。

小杯器形小,捏制,有的捏成形后再進行修刮,素面。

復(fù)原器?;姨?,筒形,表面有刮痕??趶?.8、底徑4.5、高5厘米(圖一七,9)。

H113:10,褐陶。捏制而成。陶胎厚,鋬耳殘,捏制變形,素面??趶?.3、底徑3.7、高4.7厘米(圖一五,15)□

H113:15,復(fù)原器?;姨眨√?。器形似倒置的豆盤底座。小平底,素面,器表有刮痕。口徑4.4、底徑2.6、高6.2厘米(圖一五,16)。

彩陶片3片,黃褐陶,器表磨光,紅褐彩。

H114:7、9,僅殘存部分紅褐彩。H114:7殘高5.2厘米、H114:9殘高5.6厘米(圖一六,10)。H114:8,彩陶紋飾為粗弧線框內(nèi)填折線畫出的網(wǎng)格狀紋。殘高8.8厘米(圖一六,16)。器底H117:26,灰陶。平底,周邊飾花邊。底徑10、殘高4厘米(圖一三,7)。

泥質(zhì)陶紋飾H117:23,灰陶。殘片飾線刻弦紋,上有扁薄的磨光泥餅貼飾。殘高11.4厘米(圖一三,12)。H117:19,褐陶。殘片上刻劃粗疏的重環(huán)紋。殘高8.2厘米(圖一三,13)。

陶環(huán)4件,均殘損。H122:l,剖面呈三角形。殘長5、厚0.9厘米(圖二0,14)。

陶紡輪1件,殘損。H116:2,經(jīng)磨光,表面有不規(guī)則的劃痕。半徑2.4、厚1.5厘米(圖二0,9)。

圓陶片1件,完好。H110:l,利用彩陶片制作而成,紅陶黑彩,彩繪圖案是殘缺的弧邊三角紋。直徑4.1厘米(圖二0,10)。

(3)白陶色乳白或灰白。胎質(zhì)細膩,胎體薄,扣之聲音清脆悅耳。均為殘片,有豆盤、短折沿罐、折沿盆、折腹罐、短沿圓腹罐等器物。1件豆盤黑胎上施白衣,胎質(zhì)和白陶一致。

豆盤淺盤,素面。

H117:6,灰白色。淺盤,尖唇,口略侈,直壁,斜底,盤壁和底有細密規(guī)整的輪修痕??趶?6、殘高3.3厘米(圖一四,10)。

H114:3,侈口,折腹,淺盤,白衣黑胎??趶?8、殘高4厘米(圖一六,8)。

H102:2,乳白色。淺盤,尖唇,口略侈,口沿處有輪修痕,斜底。器表有光澤??趶?8、殘高3厘米(圖一九,1)。

A型折沿鼓腹罐1件。束頸,平折沿,鼓腹。

H113:2,灰白色。寬平折沿,圓唇,口沿上有輪修痕??趶?8、殘高5.5厘米(圖一五,14)。B型深腹盆H122:2,乳白色。寬折沿,方圓唇,腹微鼓。口徑20、高6.8厘米(圖一0,7)。橋形耳H113:3,耳孔近圓形,素面。殘高10.4厘米(圖一五,8)。

彩陶片H110:3,褐彩。殘存圖案為三角形內(nèi)填直線紋。殘高4、殘寬6.4厘米(圖六,10)□

2.石器16件,有刀、鏟、斧等,多殘損。

石鏟8件完整器3件。有的通體磨光,制作精細;有的則比較粗糙,僅在長方形石坯周邊打制出刃部,刃部尖銳。

器形完整。制作粗糙,大致呈圓角長方形,上窄下寬,周邊打制出單面刃。長19.6、寬10.4、厚1.8厘米(圖二1)。

H107:l,器形完整。較規(guī)整,為長方形,下端鏟頭部分略寬,打制出雙面刃,兩側(cè)則為單面刃。長13.3、寬7、厚1.6厘米(圖二0,5)。

僅存下半部鏟頭部分。長方形,通體磨光,雙面刃。殘長17.4、寬11.4、厚1厘米(圖二0,2)。

H113:l,器形完整。長方形,通體磨光。鏟頭為磨制,雙面刃;左右兩側(cè)打制出單面刃。長8.6、寬4.3、厚1.2厘米(圖二0,4)。

石刀6件,多有殘缺。器形一致,均為長方形,磨制出雙面刃,刃部尖銳。

H114:l,基本完整,斷為兩截,略有殘損。通體磨光,中部對穿成孔。長9.6、寬4.7、厚0.6厘米(圖二0,7)。

石斧2件,器形完整。根據(jù)石材略作加工,器身厚重,形狀、大小、厚薄各有差異。

H107:4,平面略呈梯形,大致經(jīng)磨光,打制出雙面刃。長8.5、寬5.5、厚3.3厘米(圖二0,3)。

H117:2,平面大致呈圓角長方形。利用鵝卵石加工而成,經(jīng)磨光,刃部圓鈍。長5.2、寬3.7、厚3厘米(圖二0,6)。

3.骨器均為磨制,器表光滑。

骨鏟1件。H102:l,殘存鏟頭部分。大致呈長方形,鏟頭方圓形,雙面刃。通體磨光,鏟身中部兩面對稱磨制出細長三角形的凹槽。殘長6、寬4.8、厚0.6厘米(圖二O,8)。

骨錐1件。H114:2,一端殘缺。錐頭部分略粗,剖面呈橢圓形。磨制,器表光滑。長11.3、寬1厘米(圖二O,13)。

骨鐮2件,均完好。H107:2,鑲身細長,剖面橢圓形,鐮頭尖銳,鋌端略窄。鐮身長6.5、鋌長2.2厘米(圖二。,12)。H107:3,鑛身上細下粗,鐮頭磨損,較鈍,鋌上有凹槽。鐮身長5.5、鋌長2.5厘米(圖二O,11)。

四、結(jié)語

(一)文化性質(zhì)和年代

東村遺址夾砂折沿罐的演化的規(guī)律是:A I式折沿罐H110:4,H122:38、40,Hl20:5等,最大腹徑在上腹部,雞冠狀鋬耳位置靠上;AII式Hl22:31、44最大腹徑下移,鎏耳位置逐漸下移至腹中部;AIHH11O:12最大腹徑和鋬耳位置移至靠近下腹部。打破H122的H117中,少有類似于H110:4,H122:38、40,H120:5那樣最大腹徑在上腹部,雞冠狀鋬耳位置靠上的夾砂罐,常見腰鼓形罐。H122中的FI式折沿夾砂罐,口沿為方唇或尖唇,唇部花邊為簡單的齒狀或斜向均勻分布的寬窄不等的楔形槽。H117中F D式罐,均為方唇,唇上密布用捆綁繩索的工具撼壓出的規(guī)則斜向排列的碎窩痕,內(nèi)壁折沿處有輪修時留下的凹弦紋。H122中的F I式罐均沒有與之相似的輪修痕,H122:30僅在形制上近似于FII式罐,說明不同階段的同類器物在制作方法上存在著差別。FII式罐正是由FI式罐發(fā)展而來的。此外打破H102、H103的H101中,出土器物也表現(xiàn)出較晚階段的特征:折沿夾砂罐最大腹徑多在腹中部,出現(xiàn)了體形瘦長的夾砂罐如H101:7;F型折沿夾砂罐中II式占絕大多數(shù)。

東村遺址A型夾砂罐變化特點和白燕一期文化夾砂罐的演化規(guī)律是一致的②。東村遺址中雖然有一些尖唇寬沿的器物,但還是以折沿方唇器為主,另有一些窄折沿的尖唇和方唇罐。主要器類有夾砂罐、甕、豆、壺、釜灶等,不見尖底瓶,這些器物特征都和白燕一期相似。東村遺址中甕Hl 17:19、釜灶H117:25分別與白燕遺址③中的同類器G502:166、G501:52器形相同。類似于白燕M2001:2④的紋飾在東村遺址中有H122:17、29等,均是在規(guī)整的豎籃紋上粘貼窄條狀的附加堆紋。因此東村遺址的相對年代應(yīng)和白燕一期文化相當。晉中地區(qū)同屬白燕一期文化的還有清徐都溝三期⑤、《晉中考古》⑥中的第N期遺存、孝義臨水H1、童子崖三期、婁煩四期等,白燕一期文化年代的下限在公元前三千紀初期,東村遺址也應(yīng)在此年代范圍之內(nèi)。從東村遺址早段折沿夾砂罐的形制看,當晚于臨水H1、接近于童子崖H5:1,因此,東村遺址早段單位的年代在白燕

一期一段稍晚階段,晚段單位年代與白燕一期二段相當。東村遺址有著相當數(shù)量的A型折沿罐,沒有尖底瓶,歸入白燕一期文化范疇。

在晉南(臨汾)、晉西南(運城)這一時期的遺址有西王村“龍山文化早期”H118⑦(西王村皿期),西陰村F3⑧,河津固鎮(zhèn)第二期遺存⑨,平陸盤南村的H1,襄汾陶寺遺址的H356、H3438,天馬一曲村仰韶文化第二期的部分單位。

西王村Hl 18、天馬一曲村仰韶文化第二期的部分單位、夏縣東下馮、平陸盤南村H1等單位的夾砂罐體態(tài)粗胖,多鼓腹,口沿多尖唇,要早于東村、西陰F3、固鎮(zhèn)第二期遺存。西陰F3中的腰鼓形罐F3:17、釜灶F3:6、直壁缸F3:9等最接近于東村第二階段的同類器,年代當與之相近。河津固鎮(zhèn)第二期遺存中的A型豆、A型盤雖然和東村有相似者,但夾砂罐多體態(tài)瘦長,口沿為方唇,其年代更接近侯馬東呈王遺址⑩,固鎮(zhèn)第二期遺存中有相當數(shù)量的尖底瓶,東呈王遺址僅有數(shù)量不多的尖底器,應(yīng)略晚于前者。

(二)與周鄰?fù)谖幕年P(guān)系

雖然東村遺址和白燕一期文化間有諸多共同之處,如都有A型折沿罐、釜灶、壺等,沒有發(fā)現(xiàn)尖底瓶,東村遺址中僅有個別的尖底器;但區(qū)別也是明顯的。白燕遺址中缺少東村遺址那樣普遍存在的寬折沿、方唇上有明顯鋸齒狀花邊的夾砂罐(主要是F型罐),C型豆,白陶類器物等,在晉中地區(qū)略早于東村(臨水H1)或與東村同時的遺址(童子崖、杏花村等)中均沒有此類器物的發(fā)現(xiàn)。雖然晉中和晉南、晉西南這一時期器物的共同特征是早期器物口沿一般為尖唇、鼓腹,稍晚階段方唇上飾花邊的器物逐漸增多,器物趨于瘦長,但類似于東村遺址那種寬折沿、方唇上有明顯鋸齒狀花邊的夾砂罐在晉南、晉西南同期遺址中多有發(fā)現(xiàn)。如不僅存在于西王村“龍山文化早期”Hl 18?(西王村皿期)中,還可上溯至西王村仰韶晚期文化?,可見折沿方唇飾花邊的罐類器物在晉南、晉西南出現(xiàn)的時間要早于晉中地區(qū)。晉南、晉西南同類遺址均有尖底瓶,缺少在東村、晉中諸遺址中普遍存在的A型折沿罐。這些差異恰恰體現(xiàn)了兩類遺址地域文化的特點。東村遺址兼具南北同期遺存的特點,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充當著橋梁紐帶的作用。

長治小神遺址?H43、H46中的B I式、BII式深腹罐,I式、H式夾砂深腹罐在東村遺址中均能找到近似的器形,小神遺址H43中還有一定數(shù)量的白陶。小神B H式深腹罐雞冠耳平伸,位置靠近口沿,當早于東村遺址的早段遺存,與白燕一期一段器物接近。小神H43器物與東村接近,年代當和東村一致。較之白燕一期文化,東村遺址和小神同期遺存的文化面貌更為接近。太谷屬晉中盆地,武鄉(xiāng)和長治同在太行山區(qū),屬漳河水系,東村和小神在考古學(xué)文化上表現(xiàn)出的同一性也是地理環(huán)境使然。除小神遺址外,《晉南考古調(diào)查報告》“廟底溝二期文化”陶器中的JS49:7、5,SE8:14近似于東村遺址中的F型夾砂罐,時代當和東村一致。

東村遺址中彩陶片上的網(wǎng)紋、成組相交的斜線紋和義井文化?的彩陶紋飾類似,當是義井文化的孑遺。采集的1件彩陶盆圖案為兩條平行線中填繪網(wǎng)格紋,安陽鮑家堂遺址仰韶晚期IV式罐H108④:3?的條帶狀網(wǎng)格紋與東村采集彩陶紋飾近似,顯然是受到豫北冀南地區(qū)仰韶晚期文化大司空類型的影響。

東村遺址中的F型夾砂罐,口沿修飾出形態(tài)各異的花邊,數(shù)量眾多,成為這個遺址的顯著特點。這一時期晉南、晉東南、晉中年代相近的考古學(xué)文化間各有地域特點,又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不斷深入的考古工作為進一步研究此類遺存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武鄉(xiāng)東村新石器時代遺址發(fā)掘簡報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仪征市| 会同县| 台湾省| 五常市| 东阳市| 子长县| 南投县| 阿拉善左旗| 城固县| 合川市| 万载县| 凌云县| 柏乡县| 靖江市| 永修县| 舞阳县| 镇平县| 孝昌县| 高要市| 永兴县| 府谷县| 马龙县| 尼木县| 绵阳市| 河南省| 太和县| 衢州市| 安图县| 门头沟区| 鄂托克前旗| 高淳县| 襄垣县| 乌审旗| 驻马店市| 沙湾县| 百色市| 富顺县| 林西县| 罗甸县| 白银市| 怀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