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保持獨立思考?也許,你應該成為一個“孤獨的旅客”

“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這是李白的詩篇,這一句詩就有仙家氣象,不愧是詩仙所作。
也許,生命就是旅程,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在進行一場苦旅。
唐寅臨終前留下一篇詩作,他表達的也是類似的意思,“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xiāng)?!?/p>
不只是東方的詩人,就是西方的科學家,也有類似的觀點,比如愛因斯坦就曾說他是一個“孤獨的旅客”。
在愛因斯坦看來,人要保持獨立的思考能力,就需要保持適當的孤獨。
“我實在是一個‘孤獨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屬于我的國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親人;在所有這些關系面前,我總是感覺到有一定距離并且需要保持孤獨……”
孤獨當然令人不適,在很多時候,孤獨感甚至讓人感到痛苦不堪。因此人們寧愿在虛假的熱鬧中流連忘返,也要躲避真實的孤獨。
可愛因斯坦認為,“不為別人的意見、習慣和判斷所左右”是很重要的,與別人保持距離,讓自己保持孤獨,可以避免很多的誘惑和干擾。
至于因此而導致的同別人關系上的疏遠,其實是不足惋惜的。
畢竟,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而關系并不是生產力本身。實際上,“關系”的本質是互利,是建立在彼此有價值的基礎之上的。

在這個日益喧囂的世界上,要想不被喧囂所淹沒,活出真實的自我,實在是很不容易的事。
因為渴望別人的認同和尊重是人性的弱點之一,很多人的價值感和幸福感、快樂感,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
我曾見有人為了自己虛假而脆弱的面子,不惜四處貶低別人,抬高自己,活活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小人。
不要活在別人的眼里和嘴里,當然,別人的看法不是不重要,但絕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
否則,我們就不需要努力學習和工作了,只要把心思和時間用在經營關系上就好。
如大家所知道的,社會上確實有很多人是以經營關系為職業(yè)的,他們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人際交往的節(jié)點,去促成別人的聯(lián)系和交易,他從中獲取“過路費”。
這樣的人其實就搞錯了人生的主次,自己強才是真的強,價值依附于別人,不過是寄生蟲一樣的行為。
有個企業(yè)家就說過這個道理,他表示年輕人存錢不如存人脈,但如果自己沒有本事,那也白搭。
而要想長本事,練出能力,變得強起來。那就必須有段孤獨的歲月,板凳一坐十年冷。這就跟古人讀書強調“十年寒窗”,是一個道理。
要知道,孤獨可以讓人廣大,在獨處的時候能夠感應天地,感知自己,去真實地面對自己和這個世界。
孤獨可以讓人真實和深刻,孤獨可以讓人洞察本質,不為假象所困擾。不過要想如此,我們也要正確認識孤獨才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孤獨是永恒的,世上人潮人海,但每個人都會感到深入骨髓的孤獨。而且,你越是向人群靠攏,就越是“孤獨寂寞冷”。
明白這點,你就會知道與孤獨共存的不可躲避性。事實上,生命是旅程,沒有任何一個人、一段關系可以永遠存在于你的旅程中。
人為了避免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而孤獨可以讓人真正去思考,去傾聽內心的聲音,由此走向生命的自由。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要會假設,“假設”是想象力的體現(xiàn)?!肮陋毜穆每汀边@個說法就是一種假設,而正確的假設源于獨立的大腦建設——思考。毋庸置疑,獨立思考對現(xiàn)在和以后的人們而言,會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