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eudopimelodus 擬油鯰屬(巴西蜜蜂貓/巨型蜜蜂貓)簡易分類指南
擬油鯰屬,一個相對冷門的南美鯰魚類群,因大部分成員身上黃黑相間的斑紋在觀賞魚貿(mào)易中被往往稱作“蜜蜂貓”。屬內(nèi)共有6種:
黑尾擬油鯰(Pseudopimelodus atricaudus,Restrepo-Gómez, Rangel-Medrano, Márquez & Ortega-Lara 2020)
蟾擬油鯰(Pseudopimelodus bufonius (Valenciennes 1840))
巴西擬油鯰(Pseudopimelodus charus (Valenciennes 1840))
巨擬油鯰(Pseudopimelodus magnus Restrepo-Gómez, Rangel-Medrano, Márquez & Ortega-Lara 2020 )
芒擬油鯰(Pseudopimelodus mangurus (Valenciennes 1835) )
施氏擬油鯰(Pseudopimelodus schultzi (Dahl 1955))
由于各種間形態(tài)學(xué)上十分近似,學(xué)術(shù)上用于鑒別的部分特征(極限體型,骨骼特征等)難以用于活體鑒別,本文中選取一些實(shí)用性較強(qiáng)的形態(tài)特征對該屬下全部種類的活體鑒別提供一些建議。
1. 黑尾擬油鯰(Pseudopimelodus atricaudus)
形態(tài)學(xué)上最特殊的一種,特征為尾鰭黃色,黑斑面積大,約占尾鰭面積3/4,尖端透明;背鰭棘前緣光滑;頜須短,不超過鰓蓋。其頭部斑紋以淺色為主,有黑色蟲蝕狀紋路,與其他所有擬油鯰均不同。極限體型約30cm。為中型種。
分布于哥倫比亞圣喬治河,馬格達(dá)萊納河水系。無輸入。


2 蟾擬油鯰(Pseudopimelodus bufonius)
分布最廣,進(jìn)口最多的一種。特征為尾鰭黃色,中點(diǎn)處黑帶很窄,部分個體甚至不可見;部分個體身體上有斑駁的棕褐色花紋,酷似魾屬魚類;背鰭棘前緣粗糙;頜須長,超過鰓蓋。極限體型約30cm,為中型種。
分布于馬拉開波湖到巴西東部各大水系中,也是市面上最常見的擬油鯰屬種類。

3. 巴西擬油鯰(Pseudopimelodus charus)
資料較少,非學(xué)術(shù)記載中均將其與體型很小的Rhyacoglanis湍鯰屬的部分成員混淆,而學(xué)術(shù)記載中又往往沒有圖片信息。該種實(shí)際上與蟾擬油鯰十分相似,但尾鰭黑帶較寬。
分布于舊金山河水系,無輸入。

4. 巨擬油鯰(Pseudopimelodus magnus)
體型最大的一種。特征為尾鰭黃色,中點(diǎn)處黑帶較窄,部分個體不可見;背鰭棘前緣粗糙;頜須短,不超過鰓蓋。極限體長可能在80cm以上,為大型種。
分布于圣喬治河,馬格達(dá)萊納河水系??赡芘c黑尾擬油鯰,施氏擬油鯰混合輸入。


5. 芒擬油鯰(Pseudopimelodus mangurus)
最早輸入的一種。特征為特征為尾鰭黃色,黑斑較寬(小于1/2尾鰭面積);背鰭棘前緣粗糙;頜須長,超過鰓蓋。極限體長約70cm,為大型種。
分布于阿根廷巴拉那河水系,由于該種種群數(shù)量降低且是阿根廷的保護(hù)物種,雖然是巨型蜜蜂貓名號最初的主人,如今市面上卻難得一見。

6. 施氏擬油鯰(Pseudopimelodus schultzi)
輸入時間短,目前較常見。特征為尾鰭黃色,中點(diǎn)處黑帶較窄,部分個體不可見;背鰭棘前緣粗糙;頜須短,不超過鰓蓋。頭部深色斑塊與背鰭下深色斑塊不相連。為中型種。
分布于馬格達(dá)萊納河水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