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碗】推文《紙飛機》,我什么都缺,包括楊煊哥哥!

睡了一覺起來,還是有點不理解為什么很多人說楊煊不愛弟弟,不把愛掛在嘴邊,沒長嘴之類的。。盡管這是4年前的視頻,但我是因為最近朋友推薦,放假正好悠閑,所以才在最近對這本書進行了一些觀看。很少在互聯(lián)網上發(fā)表觀點,但是睡醒還是覺得意難平+最近剛看完后勁還很足。
這是我看過的唯一一本骨科文,也是唯一一本我看完就二刷的書。(好無語我朋友推薦給我的時候沒告訴我是骨科,我一像不太敢看骨科文,但是這篇文看到最后的感覺是,哥哥和弟弟就應該在一起,和別人就是不行??)作者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以景襯情,用景來暗示劇情走向之類的都用得非常純熟,看的時候我覺得這些并不難看不出來,甚至一些角色很容易就看出來是推動劇情的工具人,不會作出什么實質的傷害,比如馮博,比如周林。盡管最后我實在沒想到一些人物通常會以死亡去終結,以更順暢的推動劇情。(一下會涉及劇透喔~)
所以這就注定了這并不是一本通篇的小甜文,前期除了他倆在渣爹東窗事發(fā)之前,楊煊有可能之后會成長為一個陽光樂觀,把愛掛在嘴邊的人,但在東窗事發(fā)之后,這種可能近乎渺茫。原因如下:
①楊煊的父親追名逐利,并不是很在意家庭,但是關于這個角色我感覺有點難講,因為作者就是把他作為一個推動劇情的工具人,他的言行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兩位主角的對立面。但其實他在發(fā)現湯小年有孩子以后,定期都會送錢什么的過去,我覺得這方面他還算可以??可是后面他還有東窗事發(fā),所以對于這個角色有點難講,他給我的感覺有點復雜。而且他對楊煊是比較放養(yǎng)的,可以得出楊煊并不可能在第一次東窗事發(fā)以后從他身上感受到經常掛在嘴邊的愛,因此楊煊被父親養(yǎng)大,就不太可能變成愛常在嘴邊的人了。
②楊煊母親的精神很不穩(wěn)定,尤其是在東窗事發(fā)之后,母親在被“惡魔”接管身體之后會把他鎖入房間,自己在外面摔東西,自殘等。等“惡魔”離開才會把楊煊放出來。因此他一直覺得,連媽媽也不完全屬于自己。直到母親去世,更加劇了他沉浸在“黑暗”的世界,善良仍在,但那段時間他的心是死的。從他問應茴:你覺得未來是什么樣子,回答湯君赫:我沒有愿望等,都能看出他其實對自己沒有期待,對別人沒有期待,對未來沒有期待,你們都與我無關,讓我自己一個人沉浸在心死的世界。所以在這種狀態(tài)下,他更不可能把他在黑暗中感受到的弟弟的愛,以及他對弟弟的愛,時常掛在嘴邊,我愛你,你愛我的。
③楊煊對于哥哥和弟弟倫理觀的存在。其實不難看出,受母親的影響,楊煊雖然成長得壓抑,但是好歹是一個善惡分明的人。他不像馮博,覺得第三者的兒子就是污穢,該死。他覺得湯君赫和他一樣是受害者,且由于他們倆幼時的相處,雖然前期因為討厭湯小年他內心對這個弟弟感情復雜,但是無論是奪刀,爬山尋人,都是他作為哥哥保護弟弟的本能驅使。在弟弟對表白內心的感情后,是可以看出他的掙扎的,他說:你知道我們什么關系。這時候哥哥的倫理觀還是很強的。自己的弟弟在他的17歲全無保留地依賴他,喜歡他,不管怎樣對他來說畢竟是他的弟弟,他作為哥哥一開始是覺得有點不能接受的,并且當時他正在封鎖自己的內心。一開始他有一點帶著對湯小年的報復,想看他弟弟變壞的樣子,且這個弟弟實在漂亮,又過于會引誘哥哥,他的倫理觀被一點一點擊碎,最終他們擦槍走火。沒多久這份感情就脫離了他預期的軌道,他其實這個時候就愛上了弟弟,只是礙于血緣,礙于復雜的家庭關系,礙于他個人的性格心理問題,他很難直白地表達出來,但是從他的言行,除夕飛回那個已經像是不屬于自己的家之類的,是可以看出他真的很愛弟弟的。
綜上所述楊煊并不可能變成一個所謂的“長了嘴”“會說愛的人”,甚至在弟弟問他愛不愛他的最終回答也是:是。但是這正是我覺得作者刻畫楊煊成功的地方,也可能是我本人更喜歡行動大于口頭的人,因此我很喜歡楊煊這類角色。
在相對甜蜜的后期,慢慢揭開哥哥回來的原因才發(fā)現哥哥是因為兩位戰(zhàn)友,愛而不說,最后以一方永眠告終被刺激到才回去尋找的弟弟。細細看來連回來的原因也是在別的刀子的推動。所以從兩位主角幼年各自不太正常的成長軌跡,哥哥真的很難成長為一個輕松表達愛的人。但是感覺從很多地方細品,都能感受到哥哥對弟弟的深沉的愛,他非??煽?,每次弟弟發(fā)生危險都讓人覺得他肯定會幫忙,他也確實都解決了。除了他們分別的那十年。我還是覺得楊煊就這樣就好,因為符合他名字的火字旁,符合他的人物性格特點,沒有前期后期太大的差異,就這樣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