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再發(fā)兩機一鏡:A7C II 更新、1635GM 迎來第二代,還有一臺 A7C R

總覺得,今年的索尼開啟了一個「有求必應」,或者應該叫「有傳必真」的模式。
基本上只要在傳聞里面出現過的新機,絕大部分都成了真。哪怕跟著以前的常識來看,那些機器不太現實。

就像在幾年前,你又怎么會想到索尼可以做到「一片三食」,一塊 1200 萬像素的全畫幅 CMOS 跟下來的常規(guī)菜單可以出三臺機,一臺給攝像??频膶I(yè)人士,一臺給想變成拍片專業(yè)的入門人士,還有一臺拍片用的...相機...
也不會想到同樣的玩法可以落到 APS-C 陣營上面,一臺專業(yè)拍片,一臺「旗艦」攝影。如果 ZV-E10 再爭氣一點來個更新,那有可能湊齊一個穩(wěn)定的三角更新關系。(笑

對,說這么多就是...
「我到現在,都還未能完全接受 α7C 會多個 R?!?/p>
不過既然發(fā)都發(fā)了,那就看來看看索尼全畫幅入門的最新作 α7C II 和 α7C R。
還有,今日就能夠見到的「明日之鏡」二代,SEL1635GM2。
入門新機準,入門高像素
雖然上次沒有講到,不過自 α6700 推出的時候我就有想過:
「如果 α6700 要改機身,那它用的新機身,應該差不多就是 α7C II 的樣子了。」
事實證明這個想法也差不多,在索尼給 α6700 補上那個久違的前撥盤之后,它就變成了類似 α7C II 的樣子。(笑
OK,正經一點。

先講講常規(guī)更新的 α7C II,機身造型設計和配色方案基本和舊款無太大差別,同樣提供了黑色和頂蓋換色的銀色版本。表面的 α7C LOGO 沒有變成 7C II,正面最大的區(qū)別就和 α6700 一樣,索尼終于補上了前置撥盤。

α7C R 的設計和 α7C II 的差別不大,顏色有銀、黑色可選,只是在 7C 的位置多了一個小字號的紅色 R。
對,以前在 7R 系列上還是相同的尺寸,到了 7C 卻小了一號,現在看著感覺有點奇怪。

兩機在外觀上的差異也不算太大,算上新增的前指撥盤,α7C 的二代機身終于把三撥盤(前后撥盤+帶轉盤的導航鍵)湊齊了,PASM 模式轉盤下面也有單獨為視頻、拍照和 S&Q 慢動作用的切換撥盤,操控配置還是很圓滿的。而且看看這緊湊的機身,α7 系列上面的選擇搖桿應該還沒有下放的位置,可能等到 α7C III 的時候才會補完吧。

屏幕還是 α7C 系列常用的自拍側翻屏幕,EVF 則順應像素升級而更換成 XGA OLED 高分辨率取景器,相信變化應該也不大。

同樣是緊湊小巧型的無軍艦頭機身,α7C II 和 α7C R 的接口只保留了基本款,像是 USB-C 接口、監(jiān)聽和外接麥克風用的 3.5mm 接口,單純的 UHS II SD 卡槽以及 micro HDMI 接口。
「都小尺寸機身了,而且還是非工作定位,你不會還想著要兼容 CFE-A 雙卡槽和全尺寸 HDMI 接口吧?不會吧?」
如果你對這些都有需求,那可能選 α7M4 和 α7R4、α7R5 就合理很多了。

為了提升手感,α7C R 發(fā)布時推出了一個指柄附件。附件透過 1/4 螺絲孔安裝到機身底部,手柄下面的位置有和機身手柄一樣的蒙皮,以保持相同手感。
手柄下面結構有開關,打開之后可以直接換電池,構造和當年 LENNON 烈龍推出過的壁虎系列 L 版有點類似。只是索尼官方這個不是快裝板,要上腳架的話還是要另外安裝對應的快裝板才可以。
來到配置的部分,α7C II 用上了新的 3300 萬像素的全畫幅背照式傳感器,如無意外應該就是與 α7M4 所用的同款了。而 α7C R 則用的是 6100 萬像素去低通全畫幅背照式 CMOS,與 α7R5 同款。

兩臺新機換上了最新的 BIONZ XR 影像處理器,以適應高像素拍攝模式下的圖像處理要求。

它們也加入了 ZV-E1 發(fā)布時推出的 AI 芯片,這塊芯片除了能夠用于主體識別、輔助對焦之外,還會加入一些自動化功能,例如 α7C II 的視頻自動構圖功能、兩款機型里面的視頻實時跟蹤功能,這些在 ZV-E1 上出現過的功能,都透過 AI 芯片投入到兩臺新機上。
提到高像素的話,再提提的 α7C R 支持 Pixel Shift 功能,此模式下能夠直接拍攝出一張 2 億像素的照片。拍攝無損 RAW 的時候可以選擇輸出大小,有 L M S 三檔可選,M 檔是 2600 萬像素而 S 檔則是 1500 萬像素。

兩款都搭載了機身防抖,照片模式下可以實現 7 級防抖效果。視頻模式都加入了防抖增強模式,透過機身和電子防抖相結合提升視頻拍攝的穩(wěn)定性。

視頻方面,α7C II 的 4K 最高支持 4K 60p 拍攝,但需要裁切到 Super 35mm 模式才能啟用。α7C R 同樣支持在 Super 35mm 模式下的 4K 60p 拍攝,拍攝 4K 30p 時也是 6K 超采到 4K 的模式。兩款機身能夠錄制 10-bit 4:2:2,支持 S-Cinetone 色彩以及自定義 Luts 導入和監(jiān)看。
定價的話,α7C II 的單機身定價為 13999 元,和上一代 α7C 的定價差異不大。新物種 α7C R 定價則是 20999 元,剛剛超過 20000 元的定價和 α7R5 有一定距離,要是想要一款輕便型的高像素機身,索尼這次終于在 E 卡口系統(tǒng)里面新增了一個答案。
明日之鏡,今日見
同場發(fā)布的還有索尼第二代大三元的最后一位成員,就是 SEL1635GM2。
根據二代大三元的更新規(guī)律,SEL1635GM2 的外觀更新方向都放在輕量化和操控性上面。

先講輕量化,SEL1635GM2 相比 SEL1635GM 縮短了 8%,體積變化不算太明顯。重量則是從之前的 680g 下降到 547g,減磅 20% 的幅度感覺也還好。

新一代設計最標志性的當然還是增加了一個帶鎖并且支持 Declick 變成無段式光圈的光圈環(huán),GM logo 后面新增了多一個自定義按鍵,方便用戶在橫拍和豎拍時不同的操控需求。
配置方面,SEL1635GM2 用上高精度 XA 超級非球面鏡片,并透過整個結構的調整和優(yōu)化實現分辨率提升和柔化焦外的效果。

新版的最近對焦距離從 0.28 米縮短到 0.22 米,最大的放大倍率則從 0.19 提升到 0.32 倍,增強了鏡頭的近攝能力。
鏡片上用上第二代納米 AR 鍍膜,可以減少炫光鬼影的影響,提升成像清晰度;鏡頭前鏡組用上氟化物涂層,有利于表面防污防塵。

性能方面,SEL1635GM2 用上四個高推力的 XD 線性馬達,對焦性能是上一代的兩倍。索尼官方表示,新版搭配 α1 的話,能夠在 30fps 連拍模式下實現準確快速的自動對焦。
最后來看看官方樣張:


價格方面,SEL1635GM2 的定價為 16499 元,相比現在官方還要賣 16500 元的第一代,常規(guī)升級的新款定價也還算合理。
畢竟對于以拍攝為主要工作的群體來說,大三元鏡頭都是必不可少的,SEL1635GM2 的銷售相信還是能夠符合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