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的第一次畫展
我隨他們走到一幅《巴人汲水圖》的水墨畫前。這是一幅立軸,粗粗的線條勾勒出一個個挑水夫從嘉陵江邊挑著水,沿著百級石階往上攀登的景象。徐先生指著畫面上一個正在江邊打水的挑夫說:“找這個形象好難啊!為了表現(xiàn)我們民族抗戰(zhàn)的意志,我特地選擇了在炮火轟炸中的重慶人挑水的場面。但時苦于找不到一個情懷寬廣、生命力旺盛的原型,勾了好幾張素描都扔掉了。后來在鄉(xiāng)下遇到了一個瘌痢頭。瘌痢頭頭很丑,是吧?但你看他小腿暴脹的肌膚,強壯的胸??;看他扁擔不離肩,側桶打水時那腰部的力量;看他逼視江水的雙眼和反光的禿頂,誰還會覺得他丑呢?”這一番分析,使周圍的人不由得點頭稱是。
巴人汲水,294cm×63cm,紙本設色,1937年
徐先生走后,我又站在一幅《會師東京》的水墨畫前。四只雄獅,從東南西北嘯聚于東皋磐石之上,巨頭長量,目瞪口張,尾加豎鞭,顧盼生風,傲視四野。雖是一幅畫面,但呼嘯之聲,豪放之氣,卻猶如震耳,實是一幅預言反法西斯戰(zhàn)爭必將勝利的凱旋圖。
會師東京
徐先生的作品,既有豪邁奔放的巨幅,也有詼諧幽默的諷刺小品,至今還記得一幅《墨豬圖》,以渾染之筆墨,描繪了一只丑態(tài)畢露的豬。畫面除肥頭細目、軟耳短腿和圓臀之外,別無所見。畫上題有七絕一首:
少小也曾錐刺股,不徒白首走江湖。
乞靈無著張惶甚,沐浴薰香真墨豬。
墨豬圖 ,19 35年
徐悲鴻(1895.7.19-1953.9.26),原名壽康,年長后改名為“悲鴻”,江蘇省宜興人,中國杰出的繪畫藝術大師,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中國公費留學美術第一人。1916年入上海復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1919年赴法國留學;1927年回國后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33年起,先后在法國、比利時、意大利等地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和個人畫展。被譽之為“金陵三杰”“中國現(xiàn)代畫圣”、“現(xiàn)代中國繪畫之父”、“中國近代繪畫之父”。代表作品有:《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圖》《八駿圖》《珍妮小姐畫像》等。
整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文首特邀題字:陳學儒(人民日報視界創(chuàng)作者、北京書協(xié)會員、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