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交易,不懂“底層邏輯”注定是個虧貨?

這兩年底層邏輯這個名詞很火,做生意的講商業(yè)邏輯,上班族談團隊邏輯,就連交易...好家伙,也有“底層邏輯了”...
就像某朋友跟我講他領會的底層邏輯:1.下單前要仔細研究走勢,理解主力的動向和意圖? ? 2.要找準時機,不知利害時,應多看少動? 3、心態(tài)可以亂,原則不能變,任何時候都要避免僥幸心理
我說沒毛病呀,按這個原則去做有啥不好的,結(jié)果這朋友說 :“根子就出在這里,我找到了底層邏輯,但還沒想好怎么去應用”?
我... 心想:“合著半天,總結(jié)的底層邏輯就是幾條大道理啊...”

其實真正的底層邏輯是什么,我們可以思考幾個問題。
1、金融市場最本質(zhì)的博弈關系建立在什么基點上??
答:多空雙方對于利益的爭奪上,通過某些市場行為(趨勢、黑天鵝)來收割對方才能滿足自己最原始的利潤需求。
震蕩能讓對方爆倉嗎?? 短線小單邊能夠逼倉讓對手割肉認輸嗎?反轉(zhuǎn)形成的時間和位置如果不是出乎意料能夠套住大部分人嗎?
所以醞釀并產(chǎn)生具有極端烈度的趨勢,才是波動的本質(zhì)!
2、如何讓市場形成既明確又強勁的單邊趨勢呢?
答:以清晰的市場結(jié)構(gòu)來引導預期產(chǎn)生,再以明確的趨勢信號引爆市場預期,之后觀望的參與者就像“江河入?!?一樣,共同托舉趨勢升溫,最后擊鼓傳花,吸引眾多后知后覺的倒霉蛋躬身入局。
3、為什么市場走勢變化對普通人來說,難以琢磨呢?
答:博弈的本質(zhì)是收割——少數(shù)人的盈利機會建立在大部分人的認知偏差上。
所以必須得有很長的醞釀時間,才能消磨掉大部分散戶的耐心和關注度,讓他們對趨勢啟動猝不及防。
最好初期先拉兩根大陽K,讓散戶一邊懊惱沒上車,另一邊又憋著急不敢追單,然后拉到阻力位,速度一緩留點時間給他們高位追單。
最后尾部,也要出連續(xù)大K,產(chǎn)生“趨勢強勁”的假象,保持他們的狂熱情緒,在趨勢反轉(zhuǎn)前釘死他們手里的持倉,才能利用下跌反向逼倉。
所以利潤的增長點,建立在市場走勢和群體情緒的不匹配上:有耐心的收割沒耐心的, 嚴謹?shù)氖崭畈粐乐數(shù)模嘈胚壿嫷氖崭钜蕾囍庇X的...

想明白了這些,底層邏輯對于我們來說就不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而是讓我們從利用市場最本質(zhì)規(guī)律開始,延伸出相匹配的判斷方法和交易模式。
換句大白話說,系統(tǒng)、策略它們的存在只有一個目的:
1、遵循一個市場最基本,最核心的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要符合競爭博弈的基本原則,而且要滿足場內(nèi)資金重新分配的核心需求。
2、要通過系統(tǒng)規(guī)則建立“基點”,形成觀察體系,建立對、錯觀念,來固化我們的交易觀,倒逼自己堅定不移的遵守這個規(guī)律行事,不至于動作變形,偏離主線偏到散戶思維中去。
比如,我們用最簡單的頭肩頂來舉個例子

大部分散戶的特點是什么?對趨勢的認知停留在圖表上,希望通過簡單的技術工具來應對復雜的市場變化。
參考因素單一、偏好直覺反應、希望占得先機、內(nèi)心戲太足......
可以說,趨勢運行中但凡有一些強弱變化,他們就立馬可以延伸出一系列對市場意圖的解讀
而且很多人還非常相信自己,覺得通過簡單的技術工具所分析到的依據(jù),是可信又具備可操作性的。
但事實是什么呢?? 市場并不是一個靜態(tài)的對象,它可不會跟馬走日,象走田一樣按照某個固定路徑運行
或者說,價格在小范圍內(nèi)的走勢是沒有分析價值的,因為波動本身就不可能是絕對均衡,何況是趨勢末端。

它的波動性需要一段時間去平抑,因為趨勢反轉(zhuǎn)的本質(zhì)是市場預期的扭轉(zhuǎn),除非有突發(fā)事件的干預,否則大部分趨勢都很難形成快速直接的多空顛倒。

同時,盤整結(jié)束后,后續(xù)單邊波幅變化必須超出一定閾值,才能打破多空格局的均衡,形成較明顯的強弱對比,而這標志性的走勢的產(chǎn)生是不是也需要時間和空間?
從底層邏輯再去想這個問題,市場預期從何而來
1、必須保持無序,稀薄的獲利空間,才能使散戶交易意愿冷淡,逐步退場觀望,而交易者離場顯然會導致盤面繼續(xù)冷卻,更加冷清。
2、盤面持續(xù)“降溫”,波動開始逐步的規(guī)律化,直到形成一個清晰的結(jié)構(gòu),出現(xiàn)最終的震蕩收斂。
3、多空平衡的收斂格局終被突發(fā)因素打破,市場多空格局出現(xiàn)新變化,明顯的多空強弱對比會引導交易者蜂擁進場,推動趨勢。
4、趨勢末端衰竭,波動性從強到弱,走勢變的無序化削弱散戶的交易信心,再次重復1—4這個過程。

所以頂?shù)讏D形的本質(zhì),并不是歷史相似性,而是形成圖形的時間要素,比如日線頭肩,它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平抑波動,之后尾部收斂。
同樣,頂?shù)讏D形的有效性,也不在于圖形本身,而是重要節(jié)點被突破,形成多空格局的巨變,引導市場預期扭轉(zhuǎn)。

如上圖,立足于其中某個時間點,我們可能依然會認為多頭非常強勢,因為下方重要支撐未破,連續(xù)上漲的格局沒變。

之后呢,只怕有點經(jīng)驗的交易者,都能看出來多頭要完蛋了,多空格局會引導市場預期,而市場預期會引發(fā)較為同質(zhì)的交易行為,轉(zhuǎn)空預期出現(xiàn),自然有蜂擁而至的空倉進場。
所以交易難,難的不是在已經(jīng)醞釀清晰的市場環(huán)境下做出判斷,就好像把飯和筷子擺到眼前了,吃飯難嗎?并不難。
它真正難的是,大部分人缺乏認知,只懂方法而沒有時間認知,是沒辦法在長時間的等待中保持耐心
這不是賭圖形能不能成立的問題,而是能不能做到等圖形醞釀完整,打破格局產(chǎn)生變化的問題。
舉個例子,做交易不是飯到嘴邊怎么吃的問題, 而是得忍著饑餓先去劈柴、燒灶、洗菜、做飯,做完一系列的準備,才能吃到一口熱飯。
中間但凡有一個步驟錯了,不是把飯做成夾生,就是火候過頭了干硬難咽。
所以,底層邏輯是我們對市場規(guī)律最本質(zhì)的理解,之后才能根據(jù)特點,總結(jié)一套有效又適配的交易方法,由下而至上。
從對市場規(guī)律的理解,規(guī)劃預期起爆的關鍵位,再想如何在啟動時通過信號的設定,第一時間拿到優(yōu)勢建倉點位,趨勢最強勁的時候,保持警覺主動減倉釋放風險,等格局一變,立馬掉轉(zhuǎn)槍
所以好的交易員可以有預期,但絕對不能有立場,一切思路要立足于當下的市場格局來評判,市場格局不明,還判斷個啥,就分不清主客觀了。
而大部分人是缺失這一方面的,他們只想掌握一個方法,但遺憾的是,他很難分清什么時候自己是符合邏輯具有勝算, 什么時候是主觀作祟,做單的沖動想入非非。
話說回來,這只是我的一些看法,因為我們很難通過語言去表述這么抽象的認知,很多東西經(jīng)驗不到,知識不到,是難以體會的。
只能說,交易這個東西,你足夠理解才能管住手,駕馭住風險,是你玩它
如果理解不足,各類風險在你心中都是模糊抽象的,那么肯定會受波動引誘,變成了它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