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游安徽 | 阜陽“寶藏”小鎮(zhèn),好吃!好看!好聽!
提起太和縣墳臺鎮(zhèn)你會想到什么?
不少人可能會說——墳臺丸子。這種彈珠大小的綠豆丸子,色澤金黃、口感酥脆,可以長期存放,堪稱當?shù)氐囊粡埩聋惷?/p>
其實,墳臺除了美食,還有流傳千載的無根花傳說、楚國太子墳與朱古堆,以及保存較好的清代天齊廟,亦值得一“品”。
宋湯河畔墳臺集
從阜陽市區(qū)出發(fā),一路向北,約2個小時車程就能到達太和縣墳臺鎮(zhèn)。這里地處太和縣城東北部,與亳州市譙城區(qū)接壤,南北方向的宋湯河(人工河)連通黑茨河與西淝河,墳臺鎮(zhèn)政府駐地就位于宋湯河東岸。

墳臺鎮(zhèn)
在阜陽8個縣市區(qū)167個鄉(xiāng)鎮(zhèn)中,墳臺是唯一一個以“墳”命名的鄉(xiāng)鎮(zhèn)。地名從何而來?當?shù)亓鱾髦粋€和“無根花”相關(guān)的傳說。
據(jù)墳臺鎮(zhèn)黨政辦公室主任、綜合文化站站長閆健民整理,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期,流經(jīng)墳臺鎮(zhèn)的北皂溝兩岸,生長出一種奇異的花——巴掌大小、無根無葉、時隱時現(xiàn)、異香撲鼻。一時間,四方百姓競相觀賞。
“公元253年,楚國遷都鉅陽(今太和桑營殿頂子遺址)。相傳楚國娘娘曾專門帶太子來這里賞花。”閆健民說,后來,太子不幸染病離世,娘娘便將他葬在北皂溝畔,并筑起一座高臺,即現(xiàn)今墳臺村魏小寨雙基廣場太子墳遺址附近。

太子墳遺址
相傳楚國娘娘愛子心切,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五、十月十五都要到“太子墳”植樹祭掃、睹物思人。后來,有人在這里賣茶開店、搭臺唱戲,逐漸形成一處古驛站,也就是墳臺集的雛形。娘娘死后,葬在了距離太子墳不遠的地方,就是現(xiàn)在的朱古堆。
“太子墳和朱古堆以前都有封土,后來村民建房修路取土,加上兩千多年雨水沖刷,當初的‘墳臺’就成了地勢較高所在?!遍Z健民說。
經(jīng)年累月,當?shù)厝硕嗾J為,墳臺的地名便源于此。

馬娘娘廟
如今,朱古堆遺址附近,村民們建有馬娘娘廟,專門用來紀念楚國娘娘。而墳臺集東三四里路的位置,后人為觀花建有花寺,相傳就是生長無根花的地方。
其實,關(guān)于此“墳臺”的傳說,一直眾說紛紜。上世紀60年代,當?shù)卮迕裨谄秸恋貢r,曾在朱古堆發(fā)現(xiàn)一座大型磚石墓,出土文物有明代“五貢”:1個宣德香爐、2個獅座蓮花寶瓶燭臺、2個瓶子,青銅器上刻有“萬年寶爐”“蕭國祉”等銘文,現(xiàn)收藏于市博物館新館。
“蕭國祉是明代進士,所謂的‘墳臺’實際是明代蕭氏家族墓地,這里靠近楚都鉅陽城遺址,當?shù)氐某幕瘋髡f應(yīng)該是明代以來民間附會的?!笔胁┪镳^副館長楊玉彬說。
金珠貢元家鄉(xiāng)味
綠豆丸子是阜亳地區(qū)常見的一種食物,彈珠大小,外表光滑,一般在春節(jié)前加工。過年時用清水煮一下,加上青菜、木耳、山藥等配菜,就是一道上好的地方美食。
墳臺丸子,則是純綠豆丸子,不加面粉、豆芽、蝦米、蔥姜,由于含水量低,不容易受潮,保質(zhì)期長。
其制作工藝看似簡單卻相當講究——綠豆浸泡后,首先去皮,然后用磨漿機打漿,油炸成形后撈出,稍微冷卻后回火,就成了口感酥脆的墳臺丸子。

攤主展示墳臺丸子
“綠豆一定要去皮,這樣炸出來的丸子才有金黃的色澤。而且,丸子要炸兩次,才能有酥脆的口感。我們祖祖輩輩都是這樣做的。”2020年,太和墳臺丸子制作技藝列入市級非遺,今年39歲的錢磊是市級非遺傳承人。在他記憶里,太爺、爺爺、父親都堅持傳統(tǒng)手工技藝,到他這一代,依然如此。
走進錢磊家的手工作坊,一股豆油炸丸子的濃香撲面而來,生產(chǎn)流水線上,10多個工人從打漿到裝箱,忙得一刻不停。
改革開放之初,錢磊的太爺最早在墳臺街上賣起綠豆丸子。那時候,一天的加工能力只有幾十斤。如今,這個數(shù)字已變成1400斤?!按汗?jié)前兩個月,我們就開始炸丸子,大概炸了6萬多斤,很快就賣完了?!卞X磊說。

集市上,群眾采買墳臺丸子
墳臺丸子可以直接食用,嚼在嘴里嘎吱嘎吱響。如果需要烹飪,煮羊肉湯是首選,其次才是排骨湯。小大寒前后,阜陽的氣溫達到一年中最低值,午餐的最后一道菜若是一碗熱氣騰騰羊肉湯煮丸子,羊肉的筋道、丸子的軟糯、湯汁的鮮香全部一網(wǎng)打盡,讓人忍不住多喝一碗。
雙鐘寺北天齊廟
墳臺,十萬人口大鎮(zhèn),除了墳臺集貿(mào)市場,7公里外的雙鐘村也有集市貿(mào)易。這里西接105國道(原阜亳官道),北鄰西淝河,明清時期曾有一座香火繁盛的寺廟,因有雙口大鐵鐘得名“雙鐘寺”。建國后,雙鐘寺改為學校和鄉(xiāng)政府所在地,1992年撤區(qū)并鄉(xiāng)以后并入墳臺鎮(zhèn)。
“聽老年人說,這里以前確實有兩口大鐵鐘,大煉鋼鐵的時候拉走了,后來從阜南王店孜找回來一口,就放在西邊這間小屋里?!彪p鐘村文書關(guān)樂軍說。

存放于雙鐘寺的大鐵鐘
如今,大鐵鐘只剩上面半截,從黃色油漆下依稀可以分辨出肩部“國泰民安”四個大字,以及鐘身上王姓、楊姓人名?!斑@附近有王寨、戴楊莊幾個自然村,王姓和楊姓是當?shù)氐拇髴簦f明他們以前為寺廟捐過錢。”關(guān)樂軍說。
在雙鐘寺正北3.5公里的孫莊村,有一座清代的天齊廟,主要供奉東岳大帝。這是一處坐北朝南的小院,三間正殿為硬山式、磚木結(jié)構(gòu),至今保存完好。

天齊廟
守廟人楊丙松今年86歲高齡,耳背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音,只能通過口型辨別意思?!疤忑R廟以前有東西廊房,比現(xiàn)在規(guī)模大?,F(xiàn)在的東廂房是前幾年村民出錢建的,還塑了神像?!?/p>
“村里人都說不清這座天齊廟最早是什么時候建的,可能是明初從山東移民潁州時,一起帶過來的民間信仰?!眽炁_鎮(zhèn)原人大主席馬獻忠說,上海警備區(qū)原副司令員馬言振少將是孫莊村人,曾帶頭捐建天齊小學,現(xiàn)在旁邊建有天齊幼兒園。它們都與天齊廟這個地名有關(guān)。
一把嗩吶訴衷腸
2017年,“墳臺嗩吶”列入省級非遺。到了墳臺,哪有不聽嗩吶的道理。
墳臺鎮(zhèn)王大莊(行政)村是嗩吶專業(yè)村。據(jù)《太和縣志(1986-2010年)》記載,該村有嗩吶演出團隊32個,演奏能手280人??梢哉f是,家家都有響手班、戶戶都能搭戲臺。時至今日,吹奏嗩吶仍是當?shù)厝罕娭饕?jīng)濟來源。

王飛龍
今年35的王飛龍(乳名雷子)是墳臺嗩吶省級非遺傳承人。他出身嗩吶世家,8歲跟祖父、父親學吹嗩吶,16歲時子承父業(yè),2017年注冊太和縣雷子演藝有限公司。
“聽長輩們說,墳臺嗩吶有600多年歷史,先祖跟隨戲班進京演出,沒想到唱壞了嗓子,便改行學吹嗩吶?!蓖躏w龍說,民國時期,他的曾祖父王金玉就是當?shù)匦∮忻麣獾膯顓人嚾恕?/p>
王飛龍能吹奏各種調(diào)式的嗩吶曲目,擅長模仿鳥唱、豬叫、狗吠、公雞打鳴等自然界各類聲音,深受當?shù)厝罕姎g迎。他的演藝公司如今有8名固定演員,每年承接各類演出近百場,年營業(yè)額六七十萬元。
“春節(jié)前后演出任務(wù)重,一般過了正月十六就開始帶學生?!蓖躏w龍說,經(jīng)過三到四年的苦練,這些學生就能上臺演出。

王藝名
同為王大莊村民,今年23歲的嗩吶手王藝名同樣出身嗩吶世家。他12歲開始學藝,曾在河南進修三年,現(xiàn)跟隨父親王健康在自家的演藝公司吹嗩吶。
2021年4月,阜陽市舉行第二屆嗩吶大賽,前三名都是太和人,其中,王藝名等吹奏的《百鳥朝鳳》榮獲一等獎,讓他“一戰(zhàn)成名”。
“小時候?qū)W習成績不好,吹嗩吶卻數(shù)第一,老師說我有心板(節(jié)奏感強)?!蓖跛嚸f,學藝階段,為了練出真本領(lǐng),總是天不亮就起床練功,冬天就站在河邊迎著寒風吹;出師后,忙起來,夜里能演到深夜,凌晨三四點又起床去接新娘子,回來還要吹一天?!按祮顓瓤隙ㄐ量啵@不單單是營生,也是門手藝,需要傳承、也值得傳承?!?/p>
王藝名(左一)和家人一起表演吹嗩吶
在墳臺嗩吶中,《抬花轎》、《好日子》、《好運來》、《歡聚一堂》等曲目吹的是喜調(diào),常用于新人結(jié)婚、小孩滿月、商店開業(yè)、房屋上梁等喜事助興,活潑跳脫的嗩吶聲,能讓人樂起來、跳起來。
《十二個月哭靈》、《苦中樂》、《諸葛亮吊孝》等曲目吹的是哭調(diào),用于老人去世等悲事中,如訴如泣、哀戚婉轉(zhuǎn)的嗩吶聲,不禁讓人悲從中來、淚如雨下。
兼具北方粗獷豪放之風和南派婉約細膩之格,融下里巴人與陽春白雪綜合之美……墳臺嗩吶作為北方民間音樂文化的重要代表,在數(shù)百年的歷史發(fā)展演變中,豐富了墳臺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表達著當?shù)厝罕妼γ篮蒙畹南蛲妥非?。(阜陽市文化旅游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