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編輯部的故事》(二):那個熟悉的挽救女青年戲碼

電影篩子每周回顧《編輯部的故事》中的故事,既是回顧當年的藝術作品,也是重新認識當初的那些人,也包括自己。
第3&4集? 我不是壞女孩(上下)

這集講的是一位名叫劉曉紅的年輕女子給編輯部打來電話,對“知心大姐”欄目編輯李冬寶說她要自殺,原因是愛上了自己的大學老師,又不愿破壞其婚姻,在第三者的道德愧疚和熾烈的愛情雙重夾擊下,決定選擇離開這個世界。編輯們?yōu)檎葎约t集體出動,李冬寶更是上陣施展苦肉計,最終劉曉紅打消了輕生的念頭。

看這集時想到了《我愛我家》中《愛你再商量》一集,也是從處在成為第三者邊緣的女青年視角講故事,并且對女青年的思想和行為給予了充分的理解,一方面是讓人感覺這話題在那時很熱,再有就是這同樣一撥創(chuàng)作者對這話題實在是有話可說。劉曉紅在電話里對李冬寶講的話,大概也是編劇們想說的:“我之所以把我的死因告訴你們,就是因為我們是沒見過面的朋友。因為我通過看你編的欄目,知道你是一個寬容的人,一個有人情味的人,一個不是簡單地理解道德這兩個字的人。所以,我把你當成我的朋友。”

這部劇里體現(xiàn)出的濃濃的“洋味兒”,甚至是當下的不少影視作品都比不了的,單說人物對話中提到的外國影星,就有——高倉健、阿蘭·德龍、三浦友和、斯特里普,此外提到的還有蓋世太保、布拉格之春等頗具政治色彩的詞兒。本集還提到可以借路移民美國的貝勞共和國,就是電影《大撒把》里反復提到的那個國家,編劇自然也還是這幫人。最有意思的,是劉曉紅在購買自殺用的毒藥時,營業(yè)員向她介紹:“我們這兒有國產(chǎn)的滅鼠王,進口的敵殺死,您要哪種?”劉曉紅答:“我要敵殺死?!?br>

這集里最忙碌的李冬寶依然忘不了對戈玲做缺德事,大家商量晚上留下來等劉曉紅的電話,主編老陳假惺惺地說自己要留守,結(jié)果李冬寶說要和戈玲留下來,一番解釋之后,領導竟欣然同意,并改口說自己家里有一攤子事要干。整個決策過程中,沒有一個人征求戈玲本人的意見,此時戈玲都已然背上包要走了,只好無奈地把包放下,對面的李冬寶沖著她一臉壞笑。

最后問題的解決方式是編輯部自編自導一場英雄救美的戲碼,而后李冬寶假裝服毒——很快就說出自己其實是喝醉的實情,讓劉曉紅在照顧他之余心生感動,放棄輕生的念頭。也許是來自我一廂情愿的理解,劉曉紅并不是有些人印象中的癡情傻女孩,并非被大家騙了而不自知,只是順著臺階下了,畢竟誰會真的那么愿意去死呢。
下集待續(xù)



世界很小是個家庭
接受我的關懷
期待你的笑容
人字的結(jié)構(gòu)就是相互支撐
就是相互支撐
走進我的視野
從此不再陌生
人類的面孔就是愛的表情
就是愛的表情
告訴你一個發(fā)現(xiàn)
你和我都會感動
世界很小是個家庭
是個家庭
感謝各位的閱讀。更多影視評論,歡迎關注“電影篩子r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