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三萬里》你真的看懂了嗎? 就只是呈現詩句的意境而已嗎


追光依舊是那么高水準的在做動畫電影?!堕L安三萬里》不管是看了預告片還是已經看了電影了,都能感受到追光很努力地在講述一個大唐繁榮國泰民安的盛世場景。從人物場景動畫已經形成了追光獨有的風格和節(jié)奏了。不管是人物還是場景都能感受到是從文物里面出來的畫面,把文物用動畫的形式表達出來,追光是有努力在做好國產該有的文化題材的。也是能看到做的每一部都有在進步和聽取觀眾的意見。

追光被部分觀眾詬病的一直是劇本問題,劇本可能是因人而異,但也不能否定電影的全部啊。在《長安三萬里》劇本是已經被打磨得非常好了,但是依舊有部分沒看懂,還硬把歷史題材的電影當紀錄片在看。《長安三萬里》是在講高適和李白的友誼故事,講述他們之間的相處方式,彼此都覺得對方是他最好的好友。劇情多多少少是能映射出現實部分人的友情狀態(tài)的。整片看下來我可能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去關注詩詞歌賦,更多的是在看高適講他和李白的相處方式,如何成為對方的好友。大部分評論都是在講李白多么瀟灑做的詩詞多么好,高適不僅僅是在敘述李白的一生,更是在敘述他交了一個很了不起的朋友。我也不懂什么詩詞歌賦,也看了很多評論都在講這方面的內容,而我更喜歡整片想表達友情的部分,會以我對影片的理解講述。有劇透請謹慎觀看。

當高適和李白第一次見面互相認識了解,能看出兩人之間的性格不同。高適對李白是仰慕敬佩他的性格和才華,而李白只是交了個很好的朋友。

高適第二次見李白是因才華不出眾離開長安,去復一年之約想在揚州獲得抱負成就,而李白呈現的是一副浪蕩子弟揮金如土的敗家公子,高適處于一個剛入社會沒多久的青年,對于李白怎么荒廢才華高適覺得他應該說李白。李白一副無所謂又有點沉思的過程,被李白朋友打斷了。

李白朋友和高適比武贏了,證明了才華沒有出身背景關系是多么的無力,不瀟灑過一生還能干嘛。李白也認同了這點一副無所謂的表情要求高適接著去玩,而高適認為他們不是一類人也融入不了就拒絕了。比武的打擊高適認為自己能力不夠才華不夠優(yōu)秀,選擇了回家努力發(fā)奮圖強的提升自己。

第三次見面李白落魄窮困潦倒去見了高適,找高適更多的是敘舊,也是抒發(fā)自己的才華無人問津。李白問高適是否應該去贅婿獲得名就,高適不支持他怎么去做也嘗試的去勸李白。李白其實心中有答案了,想讓高適認同他得到他的支持,李白和高適去找了李白好友孟浩然詢問當否該贅婿。得到了答案是當去,李白很高興的盒高適去喝酒,而高適心中是復雜的默默的留了個否離開了。選擇了去邊塞當一個騎兵教頭。

第四次見面在邊塞,高適在邊塞努力幾年毫無成就和意義,選擇離開邊塞回家。李白贅婿后岳父死后被打壓,得不到成就的李白去邊塞投靠了朋友。發(fā)現可能謀逆的事后被發(fā)現逃命中遇見了高適。李白以高適敘舊聊起對方在作詩的成就,李白特別關注高適的作品,彼此也都很在乎之間的友誼。李白脫身后同時也救了一位名將。李白和高適在分開的時候談起,他們第一次見面時心中的理想和抱負。也已經過了10年了,如今兩人都處于一個起跑線上,再次約定十年比較彼此成就在哪里。

第五次見面兩人分別后數年,高適默默無聞一直在老家,而李白談不上功成名就,但也以做出來一番成績出來。李白被舉薦后被皇上所賞識提拔了,李白也迫不及待地想分享擁有的成就。高適收到李白要求他來長安也非常高興的去了。在酒樓會面后李白質問了一下來怎么沒說,迅速地讓高適去融入他們詩歌朋友會。高適有些失望又有些慚愧,他明白他是融入不了這樣的集體的,也明白李白邀請那么多好友來長安是為了什么。高適慚愧地不給李白添麻煩而默默離開了長安。

第六次見面李白放棄前程入道,見面后的兩人更多的是從杜甫口中得知對方的近況。李白邀請高適護法陪他入道,李白邀請他的時候還特意加了個最好的好友這句話。高適也自問了一下,我真的是他最好的好友嗎?高適在質疑中也從未認為李白把他當作最好的好友,而高適心里還是很希望李白能把他當最好的好友。入道后李白有感而發(fā)做了將進酒,這段很多人都沉浸在將進酒畫面中,這段精彩地還是在表達兩人的情感友誼部分。兩人約定了十年,高適十年默默無聞,而李白的成就因融入不了官場放棄了前程。

高適向李白說要去赴十年之約給名將做文官。李白也明白高適的決定,但他又希望高適的武學才華不要埋沒在一個文官上,這一幕就像李白要贅婿高適給了個否一樣。李白也在這一幕向高適表達了友誼的情感,20年前就為高適寫過詩了,就很直接表達了最好的好友就是高適。高適也沒表達他是他最好的好友,但李白是堅信高適一直把他當最好的好友的。這次見面后兩人也基本也再無見面,只是高適見了李白關注了李白近況。

那次的分別后高適在意外之下升上了將軍,李白不安逸現狀又選擇了適合自己前程。安史之亂李白依舊很想證明自己給叛亂寫詩,李白也因此已謀逆罪名被抓。高適第一時間就是想知道李白為什么要怎么做,在黃鶴樓高適書童問李白你那是謀逆的時候,李白慌張的不知情神態(tài)默許了這事。李白也詢問起高適是否也知道這事,堅定地說高適一定會救他。高適內心是復雜的也無能為力,反而內心沒幫助到他而有些愧疚了。但高適還是盡所能去幫助李白,高適為了避嫌,才去求助邊塞所救的名將免去了死罪。劇中聽到此事的高公公是從杜甫聽來的,得知杜甫知道就說明李白也知道,高適內心變化很明顯是高興的。高適從高公公得知杜甫狀況的時候沒有很大的起伏,而聽到有李白的消息高適說了一句他最近怎么樣了,治愈了好多人,也體現了高適多么珍惜這段友誼啊。

電影很多人都沒覺得在講友誼,甚至有些人覺得那只是一種表面朋友關系。大多還是被詩句意境所吸引,也許有些是年齡層沒看懂那層關系吧。影片還是很貼合現實的,不管是在說理想抱負還是在說人際關系都非常貼切的描述。最近因為這部影片延伸出來的i人還是e人,都是在說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性格。故事中講述的就是i人和e人友誼的相處方式,以及對朋友的定義。高適是i人也只有李白一個朋友,而李白是e人朋友眾多,每次他們相處能談心聊理想抱負都只是兩人而已。相處中李白是希望高適能融入e人群體的,高適知道自己性格而拒絕。高適更多地還是希望不給李白添麻煩,或者說怕丟人才拒絕的吧。雖然高適和李白的相處都只相隔幾年見一次面,但每次見面對方都會更了解彼此,彼此也都非常關注對方的詩詞的來了解對方。就像李白贅婿詢問高適意見時,彼此觀點都有不同但是高適也理解尊重李白的選擇。邊塞那次救名將李白也很信任高適才獲救的。長安那次高適也看出李白現狀,明白李白也幫助不了高適什么,不給李白添麻煩也選擇離開的。李白入道做的做了將進酒時,高適若有所思的決定去邊關當官,這時李白也表達高適是他最好的好友。也說出20年前曾為高適寫過一首詩,也間接表達了李白在20年前就已經把高適當好友了。然而李白表達這些還是希望高適不要去,因為這一去可能以后都不會在相見了。約定好的10年之約其實誰都沒贏,彼此也都認定對方才華是勝過他的。他倆勝負欲沒看出多高,但是彼此都在激勵對方往前走。高適得知李白有謀逆,也依舊很上心地去了解,盡力地去幫他解決問題。高適雖然也沒表達出李白是他好友,但是他其實也只有李白一個好友。李白雖說有眾多好友,但是他唯一喜歡地還是高適,也認定了高適就是他最后的好友了。

在現實中有時就會遇到以為類似李白或者高適這樣的人,而你是那個i還是e取決你的性格。朋友往往是不需要對方能幫助你什么,對方愿意回復你信息那就夠了。當你想對方是不是你朋友時,當你有怎么想就是很想和對方做好友了?,F實中難免帶著利益去交朋友的,內心又明白對方也幫不了你什么。很多時候彼此都是能感受對方的意思,能理解對方是否把你當好友看待的。有時確實也會有些敏感,那些敏感問題你真想和對方做好友你是不在意那些事的,反之你在意了你也不期望對方能和你做好友的。敏感也是看情況已經是事實情況下,這個敏感的度就到底線了對方也沒有把你當好友的。對于朋友的定義以及交好友有什么意義來說。我覺得更多的是相處過程,互相激勵對方也好,還是尋求共鳴也好,又或者是想讓對方認同自己的成就也行。但都不重要能治愈自己內心缺少的部分就行,這就是朋友的定義吧。


我真沒想到這內容我能寫出3k多字!!!
我更沒想到我這拖延癥能讓我寫大半月堅持寫完了!!!
《長安三萬里》是每個年齡層看的都有不同感受的一步影片!!!
你理解什么或者沒理解什么都能感受到影片的完整性!!!
現在的票房已經不重要了,真的感興趣的不糾結歷史問題的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