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子·愛臣
愛臣太親,必危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主妾無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臣聞千乘之君無備,必有百乘之臣在其側(cè),以徙其民而傾其國;萬乘之君無備,必有千乘之家在其側(cè),以徙其威而傾其國。是以奸臣蕃息,主道衰亡。是故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dāng)∫?。將相之管主而隆家,此君人者所外也。萬物莫如身之至貴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勢之隆也。此四美者,不求諸外,不請于人,議之而得之矣。故曰:人主不能用其富,則終于外也。此君人者之所識也。?
寵臣過于親近,必定危及君主本身;臣子地位太高,必定取代君位;王后和妃子沒有了主次等級,一定會危及正妻所生的嫡子;君主兄弟不服,必定危害國家。我聽說千乘小國的國君沒有防備,必定有擁有百乘兵車的臣子在他身邊窺視,準(zhǔn)備奪取他的百姓,顛覆他的國家;萬乘大國的國君沒有防備,必定有千乘之國的大夫窺視在側(cè),準(zhǔn)備奪取他的權(quán)勢,顛覆他的國家。因此奸臣勢力擴(kuò)張,君主權(quán)勢就會消亡。因此諸侯強(qiáng)大是天子的禍害;群臣太富是君主的失敗。將相控制君主使私家興盛,這是君主應(yīng)排斥的。萬事萬物中,沒有比君身更高貴、比君位更尊崇、比君威更強(qiáng)大、比君權(quán)更隆盛的。這四種美好的東西,不借助于外界,不求助于別人,處理恰當(dāng)就都得到了。所以說:君主不能使用他的財(cái)富,最終會被奸臣竊取,這是天下的君主要牢記的。?
昔者紂之亡,周之卑,皆從諸侯之博大也;晉也分也,齊之奪也,皆以群臣之太富也。夫燕、宋之所以弒其君者,皆此類也。故上比之殷周,中比之燕、宋,莫不從此術(shù)也。是故明君之蓄其臣也,盡之以法,質(zhì)之以備。故不赦死,不宥刑;赦死宥刑,是謂威淫。社稷將危,國家偏威。是故大臣之祿雖大,不得藉威城市;黨羽雖眾,不得臣士卒。故人臣處國無私朝,居軍無私交,其府庫不得私貸于家。此明君之所以禁其邪。是故不得四從,不載奇兵,非傳非遽,載奇兵革,罪死不赦。此明君之所以備不虞者也。
過去商紂的滅亡,周朝的衰微,都是因?yàn)橹T侯的強(qiáng)大;晉國一分為三,齊國被篡權(quán),都因群臣太過富有。燕、宋的君主之所以被殺,都是因?yàn)檫@種緣故。所以在上對照商、周,中間對照燕、宋,都是走的這條道路。因此英明的君主蓄養(yǎng)他的臣下,讓他們完全依法辦事,立足于防備,所以君主不赦免死囚,不寬有罪犯,赦免死囚。寬宥罪犯,這叫做威勢散失。國家將要傾覆,君權(quán)先旁落于大臣之手。因此大臣的俸祿即使很多,也不能憑借威勢在城中炫耀;大臣黨羽即使很多,也不能擁有私人兵力。所以臣子在國內(nèi)不準(zhǔn)有私人朝會,在軍中任職的時(shí)候不能與他國私下交往,個人的財(cái)物不能私自借給私家。這是明君用來禁止大臣奸邪的辦法。因此大臣出外不準(zhǔn)有許多人馬隨從,不準(zhǔn)在車上攜帶任何的兵器;如果不是傳遞緊急文件,車上帶有一件兵器的,也要判處死刑,決不赦免。這是明君用來防備意外的辦法。
文章來自古詩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