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高中政治】【新教材精講】【必修四第五課 社會歷史的發(fā)展】

Koi | 055【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五課 社會歷史的發(fā)展】

??社會歷史的發(fā)展
?
00:47
?1??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
-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
- 原理
-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 生產力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
- 生產力的變化、發(fā)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
- 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
- 適合→推動
- 不適合→阻礙
- 方法論: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發(fā)展是人類社會的基本規(guī)律
-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
- 原理
-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 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 方法論: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發(fā)展是人類社會的基本規(guī)律
2??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
?
01:19
?- 總趨勢: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過程是曲折的
- 實現(xiàn)方式
- 從根本上講:兩對矛盾的解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
- 從具體方式上講
- 階級社會:革命、改革
- 社會主義社會:改革
- 改革的原因: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特點是非對抗性的
- 改革的性質: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發(fā)展
- 改革的目的:兩個適應(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
- 改革的作用: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

生產方式
?
07:43
?- 含義: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物質資料的謀得方式,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與自然界之間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的體系
- 包括
- 生產力(生產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
- 含義:人類改造自然使其適應社會需要的客觀物質力量
- 基本要素(生產資料)
- 勞動者
- 勞動對象
- 勞動資料
- 生產關系
- 含義: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關系
- 包括
- 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
- 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
- 產品分配關系
- 經濟基礎
- 含義:由社會一定發(fā)展階段的生產力決定的占統(tǒng)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
- 上層建筑
- 含義: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tài)以及相應的制度、組織和設施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