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我的家鄉(xiāng),我要為你代言
金城,或者蘭州,一個有著許多傳奇與軼聞生產(chǎn)的古老城市,一個濱河而居的現(xiàn)代都市——千百年來,黃河在這里穿城而過,水岸上下灑滿了歷史的沉重嘆息,同樣也張揚著年輕的浪漫。
我在此望河卜居,在高高的山上。高高的山上可以從黃河的這頭望到那頭……
我如同一只候鳥,在生活的季節(jié)里飛來飛去,棲息在這個并不陌生的境遇——因為黃河,我感到了生活的親近,沒有了在南方漂泊時的陌生感與距離感。
嚴格地說,這兒已不是黃河的源頭,而是黃河的上游。但是,我仍愿意這么認為!
棲在黃河源頭——這個臆想與我的詩歌一樣清純。因為,不論所身處的物質時代,物質生活是多么地逼人,可畢竟我們還可以做夢。做夢是每一個人都有的權力,夢與清貧無關。
一個周末,去了一趟位于這個城市北濱河路畔,與黃河接吻著的“龍源”。
遠遠地,就可以望見那個標志性的現(xiàn)代雕塑——巨大而高聳的基柱上,是一個風騰浪涌的“龍”字書法,在河風中傲然、蒼然著,從這一絲吹來的風中,就讓人感到了歷史的花葉與文化、文明的傳承……
龍源與黃河南岸著名的“黃河母親”雕塑隔河而望,遙相呼應,顯得氣勢恢弘,漭蒼凝重,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在心底油然而生。“龍”的圖騰傳承了中華文化與文明,“黃河母親”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忽發(fā)的這一聯(lián)想,更加令我心潮澎湃、熱淚盈眶。
黃河的源頭在哪里?在我們的心坎上……(好像這是一首歌,歌名正是《黃河源頭》)
進入龍源,一塊平地而置的大理石上,浮雕的“龍”字,正是那高聳的雕塑之縮影。冬天的陽光,斜照在這些雕塑的表面,我突然感到這些個事物靈動了許多……
散落在公園的椅子上,坐著許多的游人:一位老人正在舉目凝望、沉思;一對年輕的男女,在另一隅相擁相吻,格外讓人感到“扎眼”;還有一些學子,則在長椅上靜靜地讀報、看書……我也感受到,仿佛在這里,才能讓一顆浮躁的心平穩(wěn)地跳動。
龍源,乃是金城一個可以引發(fā)人許多美好情感的好去處!
黃河穿城而過,這個冬天在我的心境之中幽暗微明。
于是,在長夜里,或一些閑散的日子里,我偶爾會在火爐上煮一罐茶。用黃河水煮茶……
請你想象一下,在窗外飛雪的日子,在夜色俱寂的城市一隅獨處——望著赤紅的鐵鑄爐蓋,注目茶葉于白水中翻騰起舞時,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當看著茶葉在茶缸中翻展,汁液由淺色變得黃梅深厚時,你猜想我會是什么樣的心情?當那一縷縷水氣扶搖直上,散發(fā)著沁人心脾的清馨時,你一定知道我那一刻的心境!
這個過程,我多次以為便是生活的全部。我為能擁有如此恬適的生活而感到慶幸——我是如此地幸運!
火熱的、沸騰的、流暢的、飄逸的,這些生命的信息,亦代表
了生活的全部。
冬至前后,又去了幾次龍源。一次,我領著兒子一同前往。
從南濱河路出發(fā),我們溯流而上——途經(jīng)水車園、黃河母親,然后在小西湖黃河大橋上漫步,看水鳥的起起落落。
“這兩年,黃河上的水鳥多了!”兒子這么對我說。
兒子在這個城市已經(jīng)學習了四年,對蘭州的感受肯定比我到位,我聽后一笑。便問他:“你對黃河又知道多少呢?”兒子看著我,只輕輕搖了搖頭。
么呢!是啊,對于黃河,以他二九之齡,又能說出多少、感悟到些什
到了龍源,我們先瀏覽了一圈,然后在那一道龍碑前駐足,從最早的龍騰開始,逐個朝代往下看--中華民族“龍”的圖騰史,就是一部人類由荒蠻向文明演變、遞進的歷史。
兒子邊看邊對一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問,我耐心地向他一一做答。直到最后,兒子才對我說,自己知道的太少了……我笑笑,沒有說什么。因為置身于此,我感到什么樣的語言都是蒼白的。兒子長大了,他自己會感悟的。
后來,我們又到河邊翻撿了一會兒黃河石??春铀咸喜唤^地向著下游流去,看一些中年人冬天放風箏的情趣……
當沙洲上水鳥又一次飛起時,我脫口吟詠
我是一只候鳥
棲在黃河的源頭
我是一只水鳥
從不留意生活的
逝水之岸……
在水一方,金城是美麗的。生活在這兒的人,是幸運的!
卜居在這個陌生的城市,棲息在黃河的源頭(心中的源頭),用詩歌把生命的純真留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