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趣談那些搭載著髪國黑科技——液氣聯(lián)動懸架的乘用車型

2021-06-10 16:30 作者:ZQY____  | 我要投稿


在宇宙中有一顆獨特的星球,叫地球;在地球上有一塊兒地區(qū),叫西歐;在西歐地區(qū)有一個奇葩的國家,叫法國。這個國家以擅長造感性超過理性,設(shè)計超過實用的物品聞名。細數(shù)你身邊法國牌子的汽車,看著很獨特,開起來也很獨特,壞起來更獨特,當然,月銷量負數(shù)的成績也極其獨特。

前十里面有六臺法系……

你不能自然而然的用人類使用汽車的習慣來操縱法國車,自然也不要用人類的“凡俗審美”來看待法國車。盡管這些法國貨大部分時間都在罷工,不過你必須承認,法國貨上那些令人眼前一亮甚至改變了汽車工業(yè)的設(shè)計在它們偶爾好使的時候的確能給你帶來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而今天要講的,就是個人認為法國貨中最獨特,最能體現(xiàn)技術(shù)含量的創(chuàng)新——雪鐵龍的液氣聯(lián)動懸架(Hydropneumatic Suspension)

液氣聯(lián)動懸架也叫“油氣彈簧懸架”,一般來說是以一種被瞎幾把加速神話的惰性氣體——氮氣作為彈性介質(zhì),以油液作為傳力介質(zhì)。是由氣體彈簧和相當于液力減振器的液壓缸組成。通過油液壓縮氣室中的空氣實現(xiàn)剛度特性,而通過電磁閥控制油液管路中的小孔節(jié)流實現(xiàn)變阻尼特性。

雪鐵龍GS懸架范例

怎么樣,看著是不是很高大上?

說大白話就是拿液壓缸代替了苦逼的彈簧,這是液氣聯(lián)動懸架的根本。在后來的改進中加入了復(fù)雜的電控系統(tǒng),這給本來可靠性就不咋地的整套懸架系統(tǒng)雪上加霜。不過這套懸掛系統(tǒng)帶來的好處倒是不少,首先,由于整套系統(tǒng)取消了跟廣西鹿哥一樣能瞎蹦噠的彈簧,改成了余震更少的液壓缸,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坐搖搖車了;其次,液氣聯(lián)動懸架有著其它常見乘用車懸架所無法媲美的側(cè)向支撐性,但不像賽車的上路就“戳你腚3000”推桿懸架,液氣聯(lián)動懸架也能兼顧舒適性,也就是硬的時候比男優(yōu)還硬,軟的時候比你還軟。此外液氣聯(lián)動懸架還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氣壓來自主升降,這點應(yīng)該能讓西海岸玩Lowrider的黑人們十分滿意,盡管他們大部分時間都不知道法國貨的存在。

雪鐵龍XM的懸架范例

這套天才一樣的設(shè)計,也只有腦子里缺跟理性之弦的天才法國人才能想出來。這位天才便是Paul Magès。

二戰(zhàn)期間,正在法國人忙著投降的時候,Paul Magès受命為雪鐵龍研發(fā)一款特殊的懸架系統(tǒng),這套系統(tǒng)既能提高舒適性,又能有自平衡的本領(lǐng)。Paul Magès認為他搞出來的懸架必須在低速的時候像布丁一樣軟,高速的時候像過期了的法棍一樣硬。當時對習慣使用彈簧或板簧的工程師來說,這是個難以解決的難題,但Paul Magès并沒有放棄,而是拋開人類的思維,嘗試用法國人的角度來思考。于是乎便誕生了這套以油壓來替代彈簧的懸架系統(tǒng)。但由于戰(zhàn)爭和懸架自身設(shè)計修改的緣故,這套系統(tǒng)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正式搭載在量產(chǎn)車型上。

接下來便是搭載了這套系統(tǒng)的量產(chǎn)乘用車簡介:


1.名為“前驅(qū)”的前驅(qū)車——雪鐵龍Traction Avant 15H:
生卒日期:1954年~1955年前后


雪鐵龍Traction Avant,或者叫“雪鐵龍前驅(qū)”,是法國人的旗艦轎車。盡管在二戰(zhàn)期間還服務(wù)了到巴黎舉著槍帶著軍備歡快聚會的德國人,但前驅(qū)仍是一款在法國乃至世界汽車歷史上極為重要的先驅(qū)者。這款真?頭鐵的前驅(qū)旗艦曾經(jīng)在營銷過程中做過一個著名的廣告——將一臺Traction Avant從懸崖上推下去,車子被不黑但又長又直的懸崖掰彎后仍能正常啟動開走,這多虧了Traction Avant特殊的前驅(qū)底盤設(shè)計。但這里不再聊別的,我們只簡略的說一下這個車系里的一款車型——Traction Avant 15H。

這是雪鐵龍液氣聯(lián)動懸架的處女作,因此雪鐵龍僅給生產(chǎn)末期茍延殘喘的Traction Avant 15H車型的后懸架應(yīng)用了此套系統(tǒng)。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閹掉的油氣懸架依舊在舒適性以及穩(wěn)定性上表現(xiàn)出色。這使得雪鐵龍得到了媲美梁靜茹的勇氣,下定決心將這一復(fù)雜的懸架系統(tǒng)應(yīng)用到極致。這就需要一款劃時代的作品來搞個大新聞。

這個作品便是雪鐵龍DS。

2.上世紀的太空飛船——雪鐵龍DS(ID/D系列)

生卒日期:1955年10月5日~1975年前后

實際上,作為一代傳奇——雪鐵龍Traction Avant的繼任者,雪鐵龍DS的研發(fā)早在法國投降前就開始了。但因為小胡子的造訪,二戰(zhàn)的殘害導(dǎo)致使得整個研發(fā)過程一直斷斷續(xù)續(xù)的進行了18年。像沙雕廣告里的小罐茶一樣,DS也是“大師造”:意呆利設(shè)計師、雕塑家Flaminio Bertoni給予了雪鐵龍DS猶如太空飛船一樣的造型;工程師André Lefèbvre給了雪鐵龍DS太空飛船一樣的前中置前驅(qū)布局以及復(fù)雜的機械結(jié)構(gòu);而上文提到的Paul Magès給了雪鐵龍DS太空飛船一樣的駕乘體驗——四輪液氣聯(lián)動懸架的搭載使得DS具有了不倒翁一樣的穩(wěn)定性與席夢思床墊一樣的舒適性。

就這樣,1955年10月5日,雪鐵龍帶著DS這款太空飛船降落到了巴黎車展上。新車剛發(fā)布15分鐘,雪鐵龍就收到了743個訂單;而僅是參展第一天,雪鐵龍便收到了12000多張訂單。這火爆的銷量能讓當今的淘寶賣家們都自愧不如。

但就像淘寶爆款都有網(wǎng)紅幫忙推銷一樣,雪鐵龍DS也有著一堆“當紅名人”來推銷。其中最著名的應(yīng)該就是法國總統(tǒng)戴高樂了。不過當法國人的統(tǒng)治者必須得冒著不被砍頭或者被流放出境的生命危險,戴高樂在巴黎也差點成為路易十六——1964年8月22日,戴高樂在自己的DS專車內(nèi)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路邊竄出來麻匪,拿著機關(guān)槍沖著戴高樂所在的DS一陣掃射,盡管引擎還正常運轉(zhuǎn),但是輪胎卻被打爆。在這種情況下,雪鐵龍DS憑借液氣聯(lián)動懸架無與比擬的穩(wěn)定性,在爆胎的情況下仍帶著戴高樂繼續(xù)全速逃脫了暗殺。這讓戴高樂對自己的救命恩車——雪鐵龍DS贊賞有加。也使后來雪鐵龍的豪華旗艦車型成為法國總統(tǒng)的標配。

戴高樂遇刺時乘坐的DS

除液氣聯(lián)動懸架以外,雪鐵龍DS還有著以下創(chuàng)新性的配置。碟式剎車(DS為第一款搭配碟剎的大規(guī)模量產(chǎn)車型)、頭燈轉(zhuǎn)向、方向助力和一款沒有離合踏板的“Hydraulique”半自動變速箱。1967年改款更換液氣聯(lián)動懸架的液壓油,70年代改款后成為第一款使用博士燃油直噴技術(shù)的大規(guī)模量產(chǎn)車型。當然,作為一款法國車,雪鐵龍十分貼心的拋棄了人體工程學(xué),研發(fā)了蘑菇狀剎車踏板和單幅方向盤。雪鐵龍還曾計劃推出一款搭載基于雪鐵龍2CV的雙缸引擎打造的水平對置六缸引擎的DS,但可惜的是這個計劃似乎是被法國人就著法棍吃了,再無音訊。

DS23

DS系列有著以下的引擎配置:

1955年~1965年

DS19/ID19:1.9升(1911cc)直列四缸OHV結(jié)構(gòu)化油器發(fā)動機,輸出最大馬力75匹,最大功率56kW。

1965年~1973年

DS19a/DS20/ID20:1.9升(1985cc)直列四缸化油器發(fā)動機。

DS21:2.1升(2175cc)直列四缸化油器/燃油直噴發(fā)動機,輸出最大馬力109/120匹。

1973年新增DS23車型

DS23:2.3升(2347cc)直列四缸發(fā)動機,輸出最大馬力141匹,最大功率105kW。

匹配三速自動變速箱或四速手動變速箱或五速手動變速箱或四速半自動變速箱。

雪鐵龍DS可是為雪鐵龍塑造了科技狂人的形象,而DS的銷量也一漲再漲,以下是DS的年度銷量數(shù)據(jù)

1955年:69臺

1956年:9,868臺

1957年:28,593臺

1958年:52,416臺

1959年:66,931臺

1960年:83,205臺

1961年:77,597臺

1962年:83,035臺

1963年:93,476臺

1964年:85,379臺

1965年:89,314臺

1966年:99,561臺

1967年:101,904臺

1968年:81,860臺

1969年:82,218臺

1970年:103,633臺

1971年:84,328臺

1972年:92,483臺

1973年:96,990臺

1974年:40,039臺

1975年:847臺

DS銷量

除銷量高外,DS還參與了不少經(jīng)典電影,并在流行文化中大顯身手,DS也活躍在各項拉力賽事中。而“DS”這個名字也在后來被PSA集團用作他們的高端豪華品牌的名稱——對,就是那個在中國市場創(chuàng)造單一車型月銷量-2臺神話的品牌。

DS23與DS5

3.拿著法棍的亞瑟王——勞斯萊斯Silver Shadow(賓利T系列)
生卒日期:1965年~1976年~1980年

對,你沒看錯,第二款采用液氣聯(lián)動懸架系統(tǒng)的量產(chǎn)乘用車是來自腐國的大勞——Silver Shadow(銀影)。要知道這可是勞斯萊斯??!是帶嚶帝國的奢侈象征啊!像雪鐵龍取經(jīng)舒適性就像是老師跑去問學(xué)生怎么復(fù)習一樣不可理喻。不過最后,1965年,雪鐵龍允許了勞斯萊斯使用他們的液氣聯(lián)動懸架技術(shù),Silver Shadow也就用上了這套懸架系統(tǒng)。但實際上,對于勞斯萊斯來說,Silver Shadow和其它勞斯萊斯車型的違和度不亞于四川人眼中的鴛鴦鍋和火鍋。

首先,Silver Shadow之前的勞斯萊斯相比稱之為車,更不如稱其是鑲滿了金錢和權(quán)利的巨型項鏈。而Silver Shadow則不同于其它勞斯萊斯車型。首先,在尺寸上,和Silver Shadow同時期的勞斯萊斯車型,如幻影,尺寸都能跟一些美系全尺寸豪華轎車掰手腕兒;而Silver Shadow的尺寸被縮小到了大型豪華轎車的尺寸,這使得Silver Shadow成為勞斯萊斯的入門車型。其次,當其它的勞斯萊斯還在一味的用扎實的大梁和比馬斯克臉皮還厚的真皮把自己裝飾的像前清遺老一般的時候,Silver Shadow則跟維新派一樣,豎起了科技的大旗——Silver Shadow采用了承載式車身和碟剎,拋棄了沉重的大梁和鼓剎,并且采用了獨立懸架。而液氣聯(lián)動懸架系統(tǒng)更是革命性的創(chuàng)新,盡管前懸在1969年改回了普通的彈簧懸架。如果還沒理解這對于勞斯萊斯有多大的改變的話,那就把勞斯萊斯之前的形象比做神話傳說里的亞瑟王,而Silver Shadow做出的改變就像是型月的《Fate/Stay Night》里的亞瑟王一樣,性格和性別都變了,顯得更矮小,更“平民”化。

但這恰恰就是勞斯萊斯犯下的最大錯誤。平民化意味著很多有錢但沒有地位的“土豪”也能開上一臺大勞,這讓勞斯萊斯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同時,由于市場需求量激增,Silver Shadow被過度生產(chǎn)了,這意味著Silver Shadow與其背后代表的勞斯萊斯不再顯得稀有。很快,二手的破爛Silver Shadow充斥著二手車市場,被婚慶公司和各種破產(chǎn)老板所駕駛著。

說回Silver Shadow本體,這套初代液氣聯(lián)動懸架系統(tǒng)在勞斯萊斯的調(diào)教下顯得更加舒適,盡管勞斯萊斯弱化了平衡性,但是這并不妨礙舒適性的大幅提升。1977年,Silver Shadow進行大改款,改名為“Silver Shadow II”,并將長軸距版本改名為“Silver Wraith II”(銀幽II)。

Silver Shadow II

動力系統(tǒng)方面,Silver Shadow車系提供以下動力選項:

1965年~1969年:L410系列6.2升(6230cc)自然吸氣V8發(fā)動機,輸出最大馬力172匹,最大功率128kW。

1970年~1980年:L410改良型6.75升(6750cc)自然吸氣V8發(fā)動機,輸出最大馬力189匹,最大功率141kW。

除1965年~1970年的右舵車型搭配四速GM Hydramatic變速箱外,其余車型均搭配三速GM THM 400變速箱。

Silver Shadow還有個兄弟——賓利T系列,兩者最大的不同可能也就是車標和名稱了,這里就不多介紹了。最終Silver Shadow于1980年壽終盡寢,被Silver Spirit(銀靈)替代。

(Silver Shadow原計劃命名為“Silver Mist”【銀霧】,但考慮到“Mist”在德語里有垃圾的意思,因此改名“Silver Shadow”)


4.買不到的小丑鴨——雪鐵龍M35:
生卒日期:1969年~1971年

M35是雪鐵龍Ami 8的雙門版本,Ami系列的車型都是廉價的小型車,但M35不是。M35是雪鐵龍的實驗產(chǎn)物,僅生產(chǎn)了267臺,而且這267臺僅售給部分對雪鐵龍極為忠誠的客戶,也就是你只有管雪鐵龍叫爹,還得給他上供車錢,才能買到這臺造型奇葩的小車。

但雪鐵龍造這小車并不是為了熱銷,而是為了實驗兩個技術(shù)——改良的縮小版液氣聯(lián)動懸架和轉(zhuǎn)子引擎。對,就是令馬自達又愛又恨的轉(zhuǎn)子發(fā)動機。M35搭載了一臺Comotor的1.0升(995cc)單轉(zhuǎn)子發(fā)動機,輸出最大馬力49匹,最大功率37kW。雖然M35產(chǎn)量不多,但其搭載的轉(zhuǎn)子引擎在超級加倍后在1974年成為了雪鐵龍GS Birotor的雙轉(zhuǎn)子引擎,而液氣聯(lián)動懸架的縮小為后續(xù)車型提供了經(jīng)驗。

5.不想當斯巴魯?shù)鸟R自達不是好雪鐵龍——雪鐵龍GS/GSA:
生卒日期:1970年8月24日~1986年

雪鐵龍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盤算著打造一款介于高級豪華轎車DS和2CV、Ami系列小車的緊湊型家用車。多年以來雪鐵龍缺著這個重要的支柱市場,就像是家里有了爺爺有了孫子但就是缺個頂梁柱的爹。眼看著法國當?shù)厥袌霰环苼喬睾透鞣N歐系家用車蠶食至盡,法國本土產(chǎn)品大有二戰(zhàn)投降之勢,雪鐵龍決定站起來,要當法國車市里的拿破侖。

不過GS車系的研發(fā)過程,那真是比《羅小黑戰(zhàn)記》更新還難產(chǎn),而且雪鐵龍事事兒賊多。1956年,雪鐵龍發(fā)布了一款被稱為“C10”的泡泡車,這臺概念車要填充DS和2CV之間的巨大空白。誰成想,雪鐵龍這一折騰,就折騰了整整14年……

C10

雪鐵龍接下來繼續(xù)搗鼓C10,先是給了C10一個像樣的外殼,隨后便像小飯店開業(yè)大酬賓一樣瘋狂往原型車里塞東西——轉(zhuǎn)子引擎、液氣聯(lián)動懸架這些在當時算是太空科技的新奇玩意兒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股腦兒的塞進去。除此以外,GS的設(shè)計還受C60原型車的影響,也就是一臺謊話說多了的Ami 6。

鼻子跟匹諾曹一樣的C60

1963年,研發(fā)項目改為“Project F”,然而就當F計劃原型車研發(fā)出來要發(fā)布量產(chǎn)的時候(1967年),法國人的事事兒又來了——雪鐵龍嫌原型車外形和1965款雷諾16太像了,又將計劃改名“Project G”,推倒重來。

如果你聽過雷車LFA的故事,你會覺得雪鐵龍GS和LFA研發(fā)的過程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區(qū)別在于,LFA推倒重來是因為碳纖維車體的緣故,這可以說是追求細節(jié),匠心之作。

而雪鐵龍則是真TM彪,彪到六親不認那種。

1967年,雪鐵龍把G計劃原型車的外觀交給傳奇設(shè)計師Robert Opron,Robert在后來設(shè)計了出名的Alpine A310和下文要提到的雪鐵龍SM。Revert Opron給了原型車一個奇特的雙盒子造型,引擎艙是一個盒子,乘員艙是另一個大盒子。這次終于不和別的車型撞臉了,那些吃洋蔥吃傻了的法國領(lǐng)導(dǎo)終于愿意了。

1970年8月24日,雪鐵龍正式發(fā)布了G計劃的量產(chǎn)車型——雪鐵龍GS,定位為一款前置前驅(qū)緊湊型家用車。

雪鐵龍GS配置對當時的同級別車型來說簡直就是降維打擊。首先,Robert Opron設(shè)計的外形使得GS的風阻系數(shù)為同級別最低,其次,液氣聯(lián)動懸架的搭載使得GS成為同級別最舒適的車型。和GS比起來,同時期其它的車子開起來簡直跟搖擺陽一樣能搖………雪鐵龍還貼心的在1976年之前的GS上安裝了滾動的時速表,方便你超速的時候可以和警察找個理由說是你沒看懂時速表上的時速,單幅方向盤和重新設(shè)計的控制臺也方便你找不到按鍵而上班遲到或發(fā)生事故。但是雪鐵龍貌似一直在搗鼓這些新奇玩意兒去了,忘了一個重要的點——引擎。發(fā)布初期,雪鐵龍GS被普遍批評為動力不足,雪鐵龍在1972年9月新增了一臺1.2升引擎來解決這個問題。


那么為何說這車是雪鐵龍的斯巴魯呢?因為雪鐵龍GS這車全系搭載水平對置自然吸氣四缸引擎,多種排量任你選:

1.0升(1015cc)水平對置四缸自然吸氣引擎,輸出最大馬力54匹,最大功率40kW。

1.1升(1129cc)水平對置四缸自然吸氣引擎。

1.2升(1222cc)水平對置四缸自然吸氣引擎。

1.3升(1299cc)水平對置四缸自然吸氣引擎,輸出最大馬力66匹,最大功率49kW。

搭配四速手動變速箱或三速C-Matic半自動變速箱。

1971年,雪鐵龍推出了GS的商用車版本和旅行車版本,1979年,雪鐵龍GS小改款,雪鐵龍趁機推出了GS的改進版本——GSA,來和大眾狗夫競爭。GSA有著一款獨占的五速手動變速箱,這也是GS車系家族唯一一位提供五速變速箱的叛徒。

除了斯巴魯版本外,你還能買到馬自達版本的雪鐵龍GS——GS Birotor(也叫雪鐵龍GZ)。發(fā)布于1973年10月,顧名思義,GS Birotor搭載了和NSU共同研發(fā)的1.0升(497.5cc*2)雙轉(zhuǎn)子發(fā)動機,輸出最大馬力106匹(79kW),搭配三速半自動變速箱,用來推動900kg的車身綽綽有余。

但這車和馬自達的部分轉(zhuǎn)子車型一樣,就是個災(zāi)難。首先,作為一臺緊湊型車,雪鐵龍GS Birotor的售價跟雪鐵龍DS相同,比頂配的雪鐵龍GS貴了70%,高昂的售價只是冰山一角,GS Birotor的油耗猶如納智捷附體,高于雪鐵龍旗艦車型DS23,還高于市面上的大部分高性能豪華轎車,更慘的是GS Birotor發(fā)布于1973年——恰逢石油危機爆發(fā),車主更是加不起油。最后便是可靠性,這點馬自達轉(zhuǎn)子引擎的車主都會告訴你的轉(zhuǎn)子引擎差勁的可靠性外加復(fù)雜的液氣聯(lián)動懸架和液壓控制的動力單元讓車主懷疑自己到底是買了個車還是花了大價錢供了個爹回家伺候。最終僅賣出847臺。更慘的是后來雪鐵龍還自己花錢將所有GS Birotor買回來做報廢處理,并不再提供GS Birotor的配件。幸運的是,有一些GS Birotor在這場大屠殺中幸存了下來,但很多都沒有了雪鐵龍的標簽,因為雪鐵龍不再認GS Birotor是自己的產(chǎn)品。

雪鐵龍GS最終于1980年停產(chǎn),雪鐵龍再次空出來一個位置,這個位置便留給了后來的雪鐵龍BX。

6.雪鐵龍標的瑪莎拉蒂——雪鐵龍SM
生卒日期:1970年3月~1975年

別被這個令人聯(lián)想菲菲的名字給誤導(dǎo)了,此SM非彼SM。雪鐵龍在1961年開始著手打造一款撐門面的高性能豪華跑車,取名為“Project S”。但在造出了幾款原型車后,雪鐵龍意識到自己開發(fā)高性能豪華跑車還缺根弦兒,財大氣粗的法國人就收購了瑪莎拉蒂來幫自己造一臺。和雪鐵龍DS、GS等車型如老年人便秘一般的研發(fā)歷程相比,SM的研發(fā)順利的就像是吃了香丹清一樣。沒過多久,雪鐵龍就在1970年3月的日內(nèi)瓦車展上發(fā)布了雪鐵龍SM。

雪鐵龍SM定位高性能旗艦GT跑車,和DS一樣是前中置前驅(qū)布局?!癝M”這個名字的來源眾說紛紜,有“Systeme Maserati”(馬系統(tǒng)蒂)、“Sports Maserati”(馬運動蒂)、“Série Maserati”(馬系列蒂)和“Sa Majesté”(額滴女神~)這幾種說法,但絕對不是我們想的那種“SM”。雪鐵龍SM搭載了分時況自回正的DIRAVI轉(zhuǎn)向輔助系統(tǒng)和液氣聯(lián)動懸架,這使得SM既有高速的舒適,又有穩(wěn)定的操控性。相比之下,其它的歐洲GT跑車坐起來更像是用皮革包裝過的的老頭樂一樣粗糙。

自平衡的液氣聯(lián)動懸架和自回正的DIRAVI轉(zhuǎn)向輔助系統(tǒng)使得雪鐵龍SM有著和其它車輛不同的駕乘體驗。雪鐵龍SM的駕乘體驗被描述為“飄浮”,這款車沒有任何路面反饋,駕駛員方向指到哪兒,SM就飄到哪兒,比起美系大船,SM更像是一直在平靜海面漂游的豪華游艇。很多車主說轉(zhuǎn)向輕到只有把車開到80km/h以上才會有正常車型的轉(zhuǎn)向手感。1972年英國《Motorsport》媒體測評SM的時候說道:“that rare quality of being a nice car to be in at any speed, from stationary to maximum.”(“從靜止到奔至極限的任何時速中,雪鐵龍SM永遠都是一臺(駕乘感)上乘的車?!保┩瑫r,四輪碟剎的應(yīng)用使SM的剎車距離短到特斯拉無法想象的程度,正如《Popular Science》雜志說的:“the SM had the shortest stopping distance of any car they had tested.”(“雪鐵龍SM是他們測過的剎車距離最短的車。”)。此外,雪鐵龍的雨刷還會根據(jù)雨勢自動調(diào)節(jié)雨刷速度。

SM作為一款高性能GT豪華轎跑,搭載了三款瑪莎拉蒂V6發(fā)動機:

Type-S B型:C114-1型瑪莎拉蒂2.7升化油器V6發(fā)動機,輸出最大馬力170匹。

Type-SC型:C114-3型瑪莎拉蒂2.7升博世D-Jetronic燃油直噴V6發(fā)動機,輸出最大馬力178匹

Type-SD型C114-11型瑪莎拉蒂3.0升V6發(fā)動機,輸出最大馬力180匹。

匹配五速手動變速箱或三速半自動變速箱。

此外還有兩款特制SM,一款是瑪莎拉蒂自制的V8版本260匹的SM測試車(請記住這臺V8引擎的SM,下文會提到);另一款是“SM World”改制的V6雙渦輪增壓磕大力版本的SM,在Bonneville鹽湖創(chuàng)下了202mph(約323.2km/h)的速度紀錄。

雪鐵龍SM成為了當時法國最速量產(chǎn)車,共生產(chǎn)了12,920臺。SM為雪鐵龍塑造了更為高級的品牌形象。而其搭載的各項技術(shù),也在后來被下放到各種雪鐵龍車型上。

7.純種雪鐵龍的絕唱——雪鐵龍CX:
生卒日期:1974年~1991年

CX是雪鐵龍用來接替早已老態(tài)的DS的旗艦轎車,但CX青出于藍勝于藍,將DS的法系無厘頭奇葩設(shè)計發(fā)揮到淋漓盡致。

CX繼續(xù)使用雪鐵龍大車祖?zhèn)鞯那爸们膀?qū)布局,而且將后輪瘋狂后移,這使乘員空間進一步增大。配上設(shè)計師Robert Opron設(shè)計的經(jīng)典大溜背造型和弧形的后窗玻璃,讓雪鐵龍CX看起來有一種奇特的美感。

不過作為一款法國車,雪鐵龍CX用各種奇葩設(shè)計來提醒著人們不要忘記自己是一臺純種的法國貨:首先,CX是一款溜背車型,因此有著一個巨大的后三角窗,完美的暴露了乘車領(lǐng)導(dǎo)的真容;進入車內(nèi),CX的單幅方向盤和橫向滾動式速度表會讓你懷疑這車到底是不是人類設(shè)計的;什么?你問怎么鳴笛?別學(xué)鹿哥一樣造方向盤了,控制喇叭的按鍵在中控臺上;另外這車的確有空調(diào),只不過放在了排擋桿的旁邊,而且千萬別和放在附近的底盤升降搞混了。哦對了,CX這車還透露著法國無產(chǎn)階級的色彩,因為只有坐在前排的司機和保鏢能享受電動車窗,坐在后排的腐朽資本家只能自己手搖車窗。開起來的時候別忘了方向盤會自己回正的,但轉(zhuǎn)向燈不能自己關(guān)閉,這意味著你要在轉(zhuǎn)向后再按下轉(zhuǎn)向燈控制件,讓轉(zhuǎn)向燈停止工作。

別問我為什么法國人這樣設(shè)計,就像別問我為什么法國這么熱衷于投降一樣。

然而就當你認為這樣已經(jīng)夠反人類的時候,雪鐵龍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們的營銷表現(xiàn)更沒腦子。

CX發(fā)布于1974年,雪鐵龍便立馬將其投入市場,這樣急于求成的心態(tài)外加雪鐵龍很法系的裝配工藝和故障率,就像一個學(xué)渣在高考考場上叢叢答完卷沒檢查就急著早交卷早出考場一樣?!皠偝鰻t”的CX故障率堪比特斯拉——除一堆小毛病外,第一批車沒有轉(zhuǎn)向助力,這使得雪鐵龍CX變得難以駕馭。別忘了這是臺中前置前驅(qū)的中大型豪華轎車,連備胎都被扔到了前面,70%的重量都壓在了前輪上,這讓沒有轉(zhuǎn)向助力的CX開起來像一邊腿麻一邊跑步一樣難受。

然而CX作為一臺旗艦轎車,動力系統(tǒng)也延續(xù)了雪鐵龍的傳統(tǒng)——肉。究其原因,在于一個經(jīng)典的法式失誤:在開發(fā)之初,雪鐵龍CX原計劃采用一臺轉(zhuǎn)子引擎。但就像每個馬自達車主都能倒背如流的話一樣,轉(zhuǎn)子引擎的可靠性跟美國政客的嘴如出一轍,耗油量僅次于納智捷,因此CX放棄了轉(zhuǎn)子引擎。但這也讓雪鐵龍CX僅能配備較小的四缸發(fā)動機,因為轉(zhuǎn)子引擎的體積小,所以設(shè)計的時候,雪鐵龍CX僅給發(fā)動機艙留了很小一點空間,這個空間很顯然是放不下大型引擎的,法國人又懶得改,于是雪鐵龍CX全系都只能搭載直列四缸引擎。別忘了這是臺1.3噸沉的中大型豪華車啊!性能最強的GTi Turbo也僅有168匹,這讓CX的加速掉到了雷車ES200的級別。

CX的可選的廢柴引擎很多,全員直列四缸機:

2.0升(1985 cc)引擎

2.0升 (1995 cc)Douvrin引擎,輸出最大馬力102匹,最大功率76kW

2.2升(2165 cc)Douvrin引擎

2.2升(2175 cc)引擎,輸出最大馬力112匹,最大功率84kW

2.4升(2347 cc) 化油器引擎

2.4升(2347 cc)燃油直噴引擎

2.5升(2499 cc)燃油直噴引擎,輸出最大馬力128匹,最大功率95kW

2.5升(2499 cc)燃油直噴渦輪增壓引擎

2.5升(2499 cc)燃油直噴渦輪增壓引擎帶中冷器,輸出最大馬力168匹

2.2升(2200 cc)柴油機

2.5升(2500 cc)柴油機,輸出最大馬力75匹,最大功率56kW

2.5升(2500 cc)渦輪增壓柴油機,輸出最大馬力95匹,最大功率71kW

2.5升(2500 cc)渦輪增壓柴油機帶中冷器,輸出最大馬力120匹,最大功率89kW,搭載此引擎的CX Turbo-D成為當時最速柴油轎車。

匹配五速手動變速箱或四速手動變速箱或三速半自動變速箱或三速自動變速箱。

雪鐵龍CX也是最早官方引入國內(nèi)的法系車之一,CX也應(yīng)該是當年進口車里最漂亮了的罷。雪鐵龍在1984年的中國賣出了2500臺雪鐵龍CX,北京還買了100臺CX當出租車,這批CX現(xiàn)在還被保留下來了,可謂是當年北京街頭最酷的車了。

雪鐵龍CX和福特Granada、寶馬525i、雷諾30 GTX

最終,雪鐵龍CX一共售出了120多萬臺CX,遠銷亞洲、非洲、美國等市場。CX的成功讓雪鐵龍在標致的管控下得以繼續(xù)開發(fā)使用液氣聯(lián)動懸架的旗艦轎車,即便它們都是不可靠的奇葩貨。

但是別忘了,接下來這個家伙更慘。

8.便宜超跑廠就嗯造唄——瑪莎拉蒂Q(mào)uattroporte II(AM123):
生卒日期:1976年~1978年

1974年10月的巴黎車展,瑪莎拉蒂發(fā)布了他們的全新旗艦轎車:Quattroporte II。這款由就職于Bertone的著名設(shè)計師Marcello Gandini設(shè)計的四門轎車Quattroporte II說是瑪莎拉蒂,實際上就是個四門臘腸版本的雪鐵龍SM。這意味著Quattroporte II是一款前中置前驅(qū)強行四門的豪華轎車,但絕對談不上高性能。

法國人對Quattroporte II的影響肉眼可見,除了液氣聯(lián)動懸架和前中置前驅(qū)布局以外,Quattroporte II的內(nèi)飾設(shè)計是我見過同時期豪華轎車里最怪的——浮夸、守舊的木紋搭配著富有高科技新潮感的儀表;這樣的搭配就像是教皇上半身穿著富麗堂皇的衣裳下半身缺穿著短褲里面還套著丁字褲一樣奇葩。更要命的是法國人還在一款豪華轎車的中控臺上設(shè)計了丑到飛起的儲物格,而且貫穿整個中控……可能是為了方便放法棍罷。

如果Quattroporte II的性能出色,那么以上的缺點還說的過去。但Quattroporte II的性能連CX GTi Turbo都比不上——Quattroporte II僅搭載了一臺基于SM的破爛3.0升Tipo AM 114.56.30自然吸氣V6引擎,匹配五速手動變速箱,輸出最大馬力210匹馬力,最大功率154kW。這比初代Quattroporte 4200少了整整50匹馬力,比初代Quattroporte 4700更是少了80匹。就是這點可憐的馬力卻要推動重達1.6噸的車身,這使得Quattroporte II慢到極速勉強剛過200km/h。這顯然不能吸引任何有錢有勢的消費者,于是雪鐵龍便謀劃著給瑪莎拉蒂一個大V8引擎。

不過歷史告訴我們不要相信法國人,法國人立下的諾言就像他們的馬奇諾防線一樣脆弱。但瑪莎拉蒂從雪鐵龍那里至少搞到了一臺SM,然后開始搗鼓一臺新的V8引擎。這臺特殊的SM裝配的引擎是一款能輸出最大馬力260匹,最大功率191kW的大V8。一切看似進展順利——直到法國人向因研發(fā)而欠下的債務(wù)投降后,計劃被迫終止。瑪莎拉蒂這個失足少女一樣的品牌也脫離了法國人的魔掌。至于Quattroporte II,像個棄嬰一樣僅集中生產(chǎn)了13臺,剩下還有一些人傻錢多的客戶定制按訂單生產(chǎn)的Quattroporte II。而這款敗家子車型的研發(fā)使瑪莎拉蒂欠下了近40億里爾的債務(wù)。

昔日的霸道總裁支愣不起來了,而雪鐵龍也投入了標致的懷抱。

9.日耳曼混著法蘭西——梅賽德斯-奔馳450SEL 6.9(W116):
生卒日期:1975年~1981年

沒錯,小胡子也向法國人取經(jīng)了。但跟法國人不一樣,德國人好歹是發(fā)明汽車的民族,因此他們知道正常的汽車該如何設(shè)計。因此奔馳450SEL 6.9可能是當時裝配著液氣聯(lián)動懸架的車里顯得最正常的一個了……但實際上,奔馳需要液氣聯(lián)動懸架,正是因為450SEL 6.9是個大塊頭,而且是奔馳常規(guī)車型中的旗艦。

450SEL 6.9最早亮相于1974年的日內(nèi)瓦車展上,但就像你的寒假作業(yè)一拖再拖還補不齊一樣,這款車拖了幾年才上市,而且數(shù)量稀少。奔馳450SEL 6.9的液氣聯(lián)動雖偷師雪鐵龍,但是青出于藍勝于藍,小胡子在造車的時候考慮了法國人永遠不會考慮的因素——耐久性和安全性。因此,奔馳450SEL 6.9在普通液氣聯(lián)動懸架的基礎(chǔ)上又附加了一套硬橡膠制成的阻尼器,這讓車子能在液氣聯(lián)動懸架失壓或漏液后仍能保證正常行駛;而雪鐵龍的液氣聯(lián)動懸架失壓或漏液后,只能像一只剛剛被去勢了小狗一樣拖著下肢跛行。此外,450SEL 6.9的液氣聯(lián)動懸架還能自適應(yīng)調(diào)節(jié)行駛高度,當然你不嫌麻煩的話也可以用按鈕來自己調(diào)整。

除了液氣聯(lián)動懸架以外,450SEL 6.9還被視為第一款裝有和博世共同研發(fā)的ABS(防抱死剎車)系統(tǒng)的乘用量產(chǎn)車,這讓你在剎車的時候不像吸油煙機一樣淹沒在熱浪和煙霧之中。ABS搭配著四輪碟剎共同來剎停這臺兩噸重的“泰坦尼克號”。舒適配置也是懶人專屬,電動折疊后視鏡、前后座電動調(diào)節(jié)、克萊斯勒造的空調(diào)等等。然而更離譜的是美規(guī)車型在提供頭燈雨刷的同時還有專門配套的烘干器……

為了驅(qū)動這一坨鋼塊兒,奔馳450SEL 6.9搭配了一臺有著博世K-Jetronic電子噴油系統(tǒng)的6.9升(6834cc)自然吸氣V8發(fā)動機,動力輸出分三個規(guī)格:

歐規(guī)輸出最大馬力286匹,最大功率213kW,峰值扭矩549N.m。

美規(guī)輸出最大馬力250匹。

澳規(guī)輸出最大馬力269匹,最大功率198kW,峰值扭矩510N.m。

全員搭配屬德芙巧克力的W3B 050型三速自動變速箱。

可憐的美國佬,歐洲貨連個大型豪華車都買不到原汁原味兒的。

一臺美規(guī)450SEL 6.9被道奇Manaco警車攔下

而法國人對小胡子偷師他們技術(shù)的產(chǎn)品持什么態(tài)度呢?他們看了450SEL 6.9以后,控制不住記幾,用著激昂的語氣,對著450SEL 6.9瘋狂大喊:

“哎呀嗎,真香!”

法國導(dǎo)演Claude Lelouch在一臺450SEL 6.9的車頭上架起了一臺相機,然后開著這款大奔飛馳在巴黎街頭趕去和漂亮妹子約會,還拍了個片子,并套上法拉利275 GTB的聲音。這就是傳奇的影片——《C'était un rendez-vous》(《約會》,又名《十分鐘穿越巴黎》)。除法國人外,在1998年的影片《Ronin》(《浪人》)中,一臺加了特技,Duang,很柔很亮的奔馳450SEL 6.9飛速疾馳于法國山路間,成為本片三大經(jīng)典飆車戲之一。

回到現(xiàn)實世界中,450SEL 6.9的液氣聯(lián)動懸架在之后被用在多款奔馳車型中:在W126代500SEL作為選配件,而在W124與W210兩代E級中和普通的彈簧式懸架混用。

10.平平無奇B組車——雪鐵龍BX
生卒日期:1982年10月2日~1993年(BX)~1994年(BX Estate)

1982年秋季,雪鐵龍發(fā)布了BX,來替代上文提到的雪鐵龍GS。但是法國人可能覺得這個發(fā)布有點過于草率,于是便像皇帝登基一樣又重新搞了個更大的發(fā)布會。同年10月2日,在昔日德軍鐵蹄掃過的巴黎埃菲爾鐵塔下,雪鐵龍又重新發(fā)布了BX。外形是由設(shè)計大師Marcello Gandini操刀,分五門掀背車和五門旅行車(旅行車于掀背版本發(fā)布一年后發(fā)布)兩種車身形式。

盡管和標致405共享平臺,但BX還是有著雪鐵龍的看家本領(lǐng)——液氣聯(lián)動懸架。而BX上的液氣聯(lián)動懸架是這套系統(tǒng)首次與四驅(qū)系統(tǒng)搭配。這意味著作為一款法國車,BX能壞掉的部位又多了一套。

1986年,雪鐵龍BX針對外觀和內(nèi)飾進行了小改款,但這次改款依舊沒有改掉BX的大毛病——薛定諤的質(zhì)量。想象一下好吃懶做的法國人在造車的時候壓根就沒想那么多,可能車身鋼板塑形都是用法棍敲出來的,裝配工藝比特斯拉好不到哪兒去,雪鐵龍CX當年在英國的廣告詞為“Loves Driving, Hates Garages”(“熱愛不停跑,痛恨住車庫”),然而實際情況可能是“Loves Breaking, Hates Driving”(“修車排隊,上路就壞”)。

然而正式這樣差的裝配工藝,雪鐵龍仍然有著野心——帶著BX去參加WRC Group B組別的拉力賽。于是,1986年,BX 4TC就誕生了。這臺拉力版本BX搭載了一款從歐洲克萊斯勒那里嫖來的十分弱雞的2.1升四缸渦輪增壓引擎,再從SM上扒下來五速手動變速箱,勉強輸出200匹馬力,外加上一個管不管用看風水的四驅(qū)系統(tǒng)。

我不知道雪鐵龍對B組拉力有什么誤解,也不知道雪鐵龍到底是井底之蛙還是嘩眾取寵,當雪鐵龍在1986年快快樂樂的拿著他們的200匹四門小破車參賽的時候,他們面對著這樣的對手:機械四驅(qū)直列五缸渦輪比臉大輸出500匹零百不到3秒的奧迪Sport Quattro、中置四驅(qū)渦輪增壓外加機械增壓的雙增壓戰(zhàn)車藍旗亞Delta S4、跑車外觀480匹中置四驅(qū)大眼萌怪獸福特RS200、同門師兄標致屠德辱意的中置四驅(qū)超短軸距袖珍小火箭205 T16 Evolution、極速天王捷豹XJ220同款引擎的雙渦輪中置四驅(qū)空動套件比原車還寬的MG Metro 6R4。而BX 4TC不光動力不足,可靠性差,還是場上唯一的四門車。這樣初級新手踢館滿級大佬的結(jié)局就是BX 4TC的最佳成績也僅僅是在瑞典站走運拿了個第六。而等到雪鐵龍意識到自己的小破車無法打敗大佬們的瘋子車時,1986年B組因?qū)Щ鹚魇录囀諬enri Toivonen與他的領(lǐng)航員駕駛著藍旗亞Delta S4掉下山崖螺旋升天后被FIA取消。雪鐵龍沒有辦法,只好出售量產(chǎn)的公路版BX 4TC,然而就在如江南皮革廠一樣的大甩賣后,雪鐵龍又因為質(zhì)量問題自己出錢買回并銷毀了不少已售的BX 4TC。


這次不能說是法國人腦子有問題了,因為人家標致的205 T16就很強啊,只能說雪鐵龍沒腦子again。

拋開BX 4TC,普通雪鐵龍BX還是提供了不少引擎可選的。從60匹的柴油機到160匹的汽油機應(yīng)有盡有。詳細可以看雪鐵龍官網(wǎng),這里由于篇幅限制而不過多介紹了。想看的可以私信up。

最終在銷售了2,315,739臺后,雪鐵龍BX終于停產(chǎn)。而替代BX的,則是一款搭載了劃時代液氣聯(lián)動懸架的車型。

雪鐵龍BX GTi和奔馳190E 2.3-16 Cosworth、標致405 Mi16、雷諾19 GTS

11.液氣聯(lián)動懸架的匆匆過客——標致405 Mi16x4
生卒日期:1990年~1997年

405是標致的中型家用轎車,而405 Mi16x4作為405的160匹四驅(qū)運動旗艦版本,其后懸搭載了來自雪鐵龍的液氣聯(lián)動懸架。但可惜的是,這是標致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搭載液氣聯(lián)動懸架。

順便提一個很有意思的點,伊朗、埃及造的標致405現(xiàn)在仍在產(chǎn)在售,這續(xù)命時長堪比桑塔納……

12.浪不過浪人的拿破侖——雪鐵龍XM:
生卒日期:1989年5月23日~2000年

1989年5月23日,雪鐵龍發(fā)布了CX的替代品——XM。XM定位中大型豪華車,和標致605共享前置前驅(qū)平臺,XM僅有五門掀背版和五門旅行車可選。但雪鐵龍和標致的區(qū)別,就像是維也納音樂廳的《拉德斯基進行曲》與武漢教育局的《拉的刺激進行曲》一樣,兩者完全是兩個風格。

相比標致,雪鐵龍XM獨占了液氣聯(lián)動懸架,這讓XM的舒適程度和易壞程度都高出605一大截。為了方便你進維修廠更頻繁,雪鐵龍還貼心的為XM的液氣聯(lián)動懸架加上了更加復(fù)雜的電控系統(tǒng)——“Hydractive”系統(tǒng)。這套電控系統(tǒng)能利用車載電腦監(jiān)測轉(zhuǎn)向、加速、剎車、變速箱狀況等信息,再按照信息來操縱液氣聯(lián)動懸架做出適當?shù)姆磻?yīng)。說人話就是抑制轉(zhuǎn)向側(cè)傾、剎車點頭、加速抬頭等車身姿態(tài)不雅的情況。當然,這套系統(tǒng)抑制不了雪鐵龍大車祖?zhèn)鲪蹓牡谋拘浴?/p>

和標致共享平臺有個好處,就是雪鐵龍終于放棄了那傻乎乎的轉(zhuǎn)子大車想法,這意味著雪鐵龍旗艦終于有一款馬力達到200匹的V6可選了!總的來看,XM搭載了多款汽柴油發(fā)動機:

汽油機:

XU10系列2.0升(1998cc)直列四缸發(fā)動機,分8個版本,有化油器、單點電噴、多點電噴,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輸出最大馬力從107匹~147匹不等。

PRV型3.0升V6,分2975cc和2963cc兩種排量,每個排量又分12氣門和24氣門版本,全部為多點電噴自然吸氣,12氣門版本輸出167匹,24氣門版本輸出最大馬力200匹。

ES9J4型3.0升(2946cc)多點電噴24氣門自然吸氣V6發(fā)動機,輸出最大馬力190匹,峰值扭矩267N.m(汽油機版本扭矩最高引擎)。

柴油機:

XUD11系列2.1升直列四缸發(fā)動機,分2138cc自然吸氣和2088cc渦輪增壓兩個版本,其中渦輪增壓車型又細分235N.m和250N.m兩版本,全部為12氣門多點電噴,自吸版本輸出最大馬力82匹,渦輪版本輸出最大馬力109匹。

DK5型2.5升(2446cc)渦輪增壓12氣門多點電噴直列四缸發(fā)動機,輸出最大馬力129匹,峰值扭矩285N.m。

匹配PSA的自動或手動變速箱。

1994年,雪鐵龍XM進行小改款,主要針對部分外觀和內(nèi)飾設(shè)計改款。其中最可惜也是最符合人類常理的是雪鐵龍的奇葩方向盤終于被人類使用的四幅方向盤代替了。

雪鐵龍XM上市之初,便以其扎眼的Bertone設(shè)計外觀、終于跟得上時代的內(nèi)飾,豐富的配置以及其降維打擊一般的舒適性成為媒體的寵兒:

《Car》雜志評價XM:“the XM showed the most exceptional side of its character. The new big Citroen has the finest suspension of any car yet made, as well as the most advanced”(“XM秀出了其性格里最杰出的一面。這款新雪鐵龍大車有著史上最佳無車能敵的懸架,也是最先進的懸架”)。

《CAR Magazine》雜志在全面測試完3.0升V6版本XM后給出了這樣的評價:“in soft mode, the car rides just as deftly as a Rolls-Royce, probably better”(“在舒適模式下,XM駕乘體驗堪比勞斯萊斯,甚至還可能更好一點”),《CAR Magazine》雜志給出的結(jié)論為:“It's also the most comfortable car in its class: in absolute terms only a Jaguar or Rolls-Royce can match it ... ”(“XM也是同級別最舒適的車,只有捷豹和勞斯萊斯才能跟XM比劃比劃……”)。

《Autocar & Motor》雜志將3.0升V6版本的XM和寶馬535i、羅浮800 2.6升V6版本(本田Legend換標車)對比的時候評價XM為:“remarkable display of chassis competence.”(“汽車懸架能力的展現(xiàn)?!保?,并形容XM為“floats the car over foundation bumps, though it deals less SMoothly with surface abrasions”(“XM應(yīng)對普通顛簸幾乎就像是飄過去一般,盡管對有磨損的路面應(yīng)對的不夠德芙巧克力”)?!禔utocar & Motor》還在1989年五月刊中贊揚XM道:“the best riding car in the world”(“世上最舒服的車”)。最終《Autocar & Motor》雜志給出的結(jié)論是XM是一款“the Germans will need to treat this car with a great deal of respect”(“德國佬這次要對XM尊敬起來了”)。

《What Car》媒體在一場雪鐵龍XM、薩博9000、藍旗亞Thema CDi和雷諾25 GTX的橫評中這樣評價總分第二的XM:“The XM is an impressive car in many respects, particularly in its excellent interior spaciousness, and for the confirmed Citroen enthusiast the oleopneumatic suspension, super sharp steering and brakes will be a major attraction. ”(“XM在許多方面都是一臺表現(xiàn)極為出色的車型,主要是在空間大、雪鐵龍腦殘粉yyds的液氣聯(lián)動懸架、十分利索的轉(zhuǎn)向和剎車方面吸引人?!保?。

除此以外,XM出色的燃油經(jīng)濟性和液氣聯(lián)動懸架帶來的側(cè)向支撐性極強,支撐性強到能和中置前驅(qū)的Lotus Elan II跑車一個水平。奇特的DIRAVI轉(zhuǎn)向輔助系統(tǒng)也讓XM如虎添翼。此時的XM就像拿破侖一樣,錘爆周邊國家,讓法國人第一次站在歐洲各國頭上如廁。

可惜的是,就像拿破侖僅僅讓法國站起來一會兒一樣,XM的不少問題被暴露出來。特殊工藝制成的玻璃面積覆蓋過大導(dǎo)致曲面玻璃配件昂貴,電控系統(tǒng)、液氣聯(lián)動懸架很愛壞,懸架壞了的XM就像剛吃撐了的鱷魚一樣拖著大肚皮匍匐前行。正如前TG現(xiàn)GT主持人Jeremy Clarkson所說:“XM在你買完后和銷售簽合同的時候就會在后院里自己解體”。同時,即便XM有了V6,但動力比起競爭對手依舊偏肉。因此在2000年XM停產(chǎn)后,雪鐵龍宣布不再造這樣的中大型豪華車。

但后來的事實證明,雪鐵龍的嘴騙人的鬼,XM活該在經(jīng)典電影《浪人》里被奧迪S8 D2追殺。

13.麋鹿測試王中王——雪鐵龍Xantia:
生卒日期:1993年~2001年~2010年(伊朗特供版)

1993年,雪鐵龍發(fā)布了BX的替代品——Xantia,名字來源于希臘語中的“Xanthos”,意為“光芒”。這款中型家用車和標致406共享前置前驅(qū)平臺,但也只有五門掀背車和旅行車版本可選。Xantia也配備了液氣聯(lián)動懸架。一切看似普普通通。

直到1994年,雪鐵龍發(fā)布了Xantia Activa車型。作為Xantia的運動版本,Xantia Activa帶著一項船新技術(shù)飄到世人眼前——帶主動防傾桿的Hydractive II液氣聯(lián)動懸架系統(tǒng)。這套系統(tǒng)Xantia擁有媲美勞斯萊斯的舒適性和超跑水準的側(cè)向支撐性。強到什么程度呢?Xantia Activa至今保持著麋鹿測試的最快速度紀錄——83km/h,這是在標準的麋鹿測試環(huán)境下被公認的成績。這成績就連后來的破鞋991(996) GT2都無法打破。

與Xantia的液氣聯(lián)動懸架匹配的是諸多的動力配置:從87匹的1.6升汽油機到145匹的2.0渦輪增壓機都有,柴油機也有從68匹的1.9升四缸機到107匹的2.1升渦輪四缸機可選。但上文提到的王中王——Xantia Activa有著一臺來自于XM的ES9J4型3.0升(2946cc)自然吸氣24氣門V6發(fā)動機,輸出最大馬力190匹,最大功率140kW,峰值扭矩267N.m。這跟XM比可謂是大馬拉小車了。雪鐵龍終于能有一臺在性能上能支愣起來的車了。

Xantia全系都能匹配手動或自動變速箱。

在銷售了超過120萬臺Xantia后,雪鐵龍于2001年停產(chǎn)了Xantia車系,以C5取代之。而Xantia在伊朗繼續(xù)銷售直到2010年才停產(chǎn)。國內(nèi)也CKD組裝引進過一批Xantia和XM,但是引進的Xantia大多都沒有液氣聯(lián)動懸架,而至于那批XM,在國內(nèi)現(xiàn)在已經(jīng)少見到能見度比布加迪還低了。By the way,Xantia也是雪鐵龍最后一款使用LHM液壓油的車型。到了C5和C6換成了LDS液壓油。

14.法系無厘頭豪華車最后的榮光——雪鐵龍C6:
生卒日期:2005年~2012年

關(guān)于雪鐵龍C6,我寫過一篇介紹文,這里就不多說了。詳細可以看我之前的專欄:

15.最后的殘兵——雪鐵龍C5:
生卒年:2001年~2007年(初代DC/DE型)~2017年(二代RD/TD型)~2021年(東風雪鐵龍C5)~未來(三代C5X)

初代C5和二代C5都提供液氣聯(lián)動懸架作為選配,但可惜又不可惜的是東風雪鐵龍生產(chǎn)的C5并沒有提供液氣聯(lián)動懸架可選。C5這款車型由于大家已經(jīng)很熟悉了,所以這里就不過多介紹了。在本文作者所住的地方——山東青島,黑色的二代小改款版本的C5作為禮賓出租車,帶著它們那奇葩的凹面后車窗和逼死強迫癥的內(nèi)飾設(shè)計在青島的大街小巷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這也是雪鐵龍C5現(xiàn)今主要的銷量來源了。

二代雪鐵龍C5畢竟是13年的老車了,修修補補又十年。不僅僅是C5,現(xiàn)今整個法國車在國內(nèi)都像殘兵敗將一樣蜷縮在德系美系日系車的包圍圈中茍延殘喘。或許法系車設(shè)計很無厘頭,或許法系車用單幅或者中間不轉(zhuǎn)的方向盤、找不到在哪里的收音機、逼死強迫癥的不對稱內(nèi)飾布局、剪不斷理還亂的按鍵布置、視野小的一批的前擋風玻璃、堪比特斯拉的可靠性和裝配工藝、以及奇奇怪怪的客戶群體成為我們的笑柄,但他們特色鮮明,他們身上搭載的先進技術(shù)為其它車型的量產(chǎn)提供了小白鼠般的珍貴例子。這些特色鮮明的車或許都是爛車,但至少他們爛出了自己的特色。這里借星爺?shù)囊痪湓挘?/p>

“如果每個人都能接受你的話,你得普通成什么樣子?”

The End


附乘用車液氣聯(lián)動懸架發(fā)展時間軸:

? 二戰(zhàn)時期:Paul Magès開發(fā)出液氣聯(lián)動懸架。

? 1954年:液氣聯(lián)動懸架首次出現(xiàn)在乘用車上,搭載于雪鐵龍Traction Avant 15H的后懸上。

? 1955年:雪鐵龍DS問世,搭載前后懸液氣聯(lián)動懸架,同一套液壓系統(tǒng)還負責控制的剎車、轉(zhuǎn)向、變速箱等。

? 1965年:勞斯萊斯被雪鐵龍準許使用液氣聯(lián)動懸架,搭載在Silver Shadow車型上。

? 1967年:LHM成為液氣聯(lián)動懸架的內(nèi)液。

? 1969年:配備了轉(zhuǎn)子引擎的雪鐵龍M35車型搭載液氣聯(lián)動懸架。同年美國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批準有著LHM液作為液氣聯(lián)動懸架的車型上路合法化。

? 1970年:雪鐵龍GS成為首臺常規(guī)銷售的搭載液氣聯(lián)動懸架的小型家用車。同年,搭載了液氣聯(lián)動懸架的GT跑車——雪鐵龍SM發(fā)布。

? 1974年:美國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禁止有著底盤升降功能的液氣聯(lián)動懸架車型上路。同年,搭配液氣聯(lián)動懸架的雪鐵龍CX和瑪莎拉蒂Q(mào)uattroporte II發(fā)布。

? 1975年:搭配液氣聯(lián)動懸架并有著附加安全橡膠避震系統(tǒng)的梅賽德斯?奔馳450SEL 6.9車型發(fā)布,替代了使用空氣懸架的6.3車型。

? 1980年:液氣聯(lián)動懸架作為一個選配項出現(xiàn)在W126代奔馳420SEL、500SEL和560SEL車型上。

? 1983年:雪鐵龍BX發(fā)布,這是第一款有著四驅(qū)系統(tǒng)可選的裝有液氣聯(lián)動懸架的車型。

? 1984年:搭配著普通彈簧懸架系統(tǒng)的液氣聯(lián)動懸架成為梅賽德斯?奔馳W124代E級的選配項。

? 1989年:雪鐵龍XM搭載了和液氣聯(lián)動懸架配套的“Hydractive”電控監(jiān)測系統(tǒng),可監(jiān)測車輛行駛狀況來控制車輛懸架來適應(yīng)路況。

? 1990年:后軸使用了液氣聯(lián)動懸架的標致405 Mi16x4成為了標致第一款也是最后一款搭載液氣聯(lián)動懸架的車型。

? 1993年:搭載液氣聯(lián)動懸架的雪鐵龍Xantia發(fā)布。次年的Xantia Activa版本搭載了主動防傾桿和“Hydractive II”電控監(jiān)測系統(tǒng),這讓Xantia Activa創(chuàng)下至今未被超越的麋鹿測試73km/h的最高速度記錄。2001年停產(chǎn)的Xantia也是最后一款使用LHM液的液氣聯(lián)動懸架車型。

? 1995年:W210代奔馳E級的特定車型可選配搭配了液氣聯(lián)動系統(tǒng)的普通彈簧后懸架。

? 2001年:雪鐵龍初代C5發(fā)布,搭載了全新的“Hydractive III”電控監(jiān)測系統(tǒng),與選配了液氣聯(lián)動懸架的車型配套使用。初代C5也是首次使用LDS液的液氣聯(lián)動懸架車型。

? 2005年:雪鐵龍C6發(fā)布,成為最后一款全系搭配液氣聯(lián)動懸架的車型,并匹配有著AMVAR系統(tǒng)的“Hydractive 3+”電控系統(tǒng)。

? 2007年:雪鐵龍第二代C5發(fā)布,成為最后一款可選配搭載液氣聯(lián)動懸架系統(tǒng)的乘用車。

? 2017年:歐洲第二代雪鐵龍C5停產(chǎn),標志著搭配液氣聯(lián)動懸架系統(tǒng)的乘用車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趣談那些搭載著髪國黑科技——液氣聯(lián)動懸架的乘用車型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三门县| 杭锦旗| 日照市| 乐昌市| 固始县| 郧西县| 云霄县| 邻水| 南丹县| 读书| 饶平县| 沧州市| 和平县| 英德市| 通江县| 威信县| 花莲县| 仲巴县| 剑川县| 九江市| 天津市| 连山| 南乐县| 子长县| 永福县| 道真| 旅游| 手游| 阿勒泰市| 巴马| 临泉县| 六枝特区| 南城县| 民丰县| 武隆县| 清远市| 大石桥市| 南汇区| 南安市| 全南县| 松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