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門張記包子——傳承中堅守
收拾行李,背上行囊,踏上北上的高鐵,轉眼就來到了有著豐富傳統(tǒng)特色飲食文化的天津。揣著激動的心情,在本地同伴的帶領下,我們踏遍天津的街街巷巷,品嘗天津的各類特色美食。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津門張記包子。 “津門張記”包子是天津飲食文化歷史中獨具特色的小吃品牌,具有百年的歷史傳承,是在北方飲食文化中不可缺失的百姓品牌,是貫穿于天津包子發(fā)展歷史的重要一環(huán),見證天津包子飲食文化的創(chuàng)立發(fā)展,是改革開放人民經濟發(fā)展的見證。 還沒進門,一股濃厚的包子香味便撲面而來。迫不及待點了四兩包子,坐下細細觀察,店里的陳設并不是很現代,有一種古樸的味道,一個“津門張記包子”的牌匾?guī)砹藲v史的氣息。等待永遠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看看其他客人品嘗包子時幸福的面龐,我的口水早已直流三千尺。取來包子時,我終于按耐不住自己的心情,一口將一個包子吞進嘴里。第一感覺是皮薄,不需要費力去咀嚼;第二感覺是湯汁多,味道很鮮美;第三感覺是肉多,還有一個蝦仁,吃起來很容易讓人滿足。人總是希望將美好的時間延遲,之后便舍不得一口吞下這個美味的小精靈,而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咬,生怕多咬一點它就會被吃完。 當然我也沒忘了正事哈。品嘗完人間美味之后,便對先前約好的老板進行了采訪。老板是個中年女性,本地的,很和藹可親。與其說是采訪,不如說是一個真心誠意的促膝長談。她看著那個“津門張記包子”的牌匾,向我們娓娓道來:“‘津門張記’包子鋪從創(chuàng)立繼承弘揚發(fā)展有六十多年的歷史,那個時候是我爺爺和奶奶初創(chuàng)的這個張記包子,因為當時我爺爺是在狗不理做學徒,然后呢,從狗不理學出來以后自己做的一個包子店,但是呢,我們這個包子,跟狗不理還是有區(qū)別的,它是在狗不理的做法的基礎上,新增了一個叫三鮮的水仙兒,對這個是之前沒有的,換句話說,這個也是我們張記包子,一個獨有的產品,然后傳承到我們這一代,我們是第三代了,現在一直都有在做。然后還在繼續(xù)往下傳承,第四代現在也開始介入,我們這個經營?!崩习迥镎f的很輕松,可細細一想,在他們這幾代的傳承中有多少困難不言而喻啊。但他們仍將這份美食,這個傳統(tǒng)文化傳承了下來,并且決心傳承下去,心中不禁肅然對老板娘產生了一種敬畏之情。 我也絲毫不吝嗇對這份美食的贊美:“我剛剛品嘗您家包子的時候,覺得非常的美味,味道可是比我在南方吃過的好多啦,您覺得咱這個包子與普通的湯包相比更有優(yōu)勢之處在哪。” 老板娘笑著說:“咱們主要的特色就是咱們的半發(fā)面,純堿的半發(fā)面,這個是咱們天津包子的一個傳統(tǒng)的工藝。打最早就是這種做法,只不過就是咱們家把這個做法沿襲下來,現在很多其他的品牌的這個包子店。已經改變了這種工藝,因為這種工藝掌握起來非常復雜。所以說它能做到什么呢,它能做到這個包子既軟又勁道,所以您發(fā)現咱吃的時候皮很薄,味道還不錯,它能達到的效果是全發(fā)達不到的這種效果,這是咱們最大的特色啊。然后呢就是水餡兒,水餡兒的話呢,因為是半發(fā)面嘛,它的湯汁兒會保留的比較好,所以您在吃的時候,它既有肉香,還有這個湯汁的香味,吃起來就特別的渾厚。然后一直能夠在咱們能夠一直回味下去?!? 老板娘彷佛打開了話匣,繼續(xù)娓娓道來:“因為這個咱們的這個產品跟其他的包子店是有本質上的區(qū)別的,咱們是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時申請的項目呢,叫這個半方面。純堿半發(fā)面水餡包子啊,這個半發(fā)面跟全發(fā)面從本質上的做法上,就是有區(qū)別的。目前據我的了解,在市面上做半方面工藝的只有我們這一家,所以這個手藝這個工藝是首先一定要傳承下去的,不會說去改變工藝和方式,要那樣的話就等于失去了這個產品的特色。為什么現在很多這個做包子的都改變了,實際上最早在天津,這個工藝是有的。狗不理也是這種工藝,但是狗不理也變了,因為這個工藝比較復雜,在真正的實操的時候相當的復雜。它會隨著這個時間溫度,季節(jié)濕度這些因素的改變,隨時都在做調整,才能保證你出來的包子的口感是一致的,所以說它的難度就比較大。首先我們要傳承的是這個工藝,然后經營的理念,那個管理的方式,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肯定會與時俱進的,不會說墨守成規(guī),但是產品的這個最基礎的這種工藝的手法不會改變?!? 我想,這便是傳承中的堅守。傳承文化究竟是為了商業(yè)化帶的一個帽子,還是實打實的將先輩們的手藝工藝一點一點傳承下來?津門張記包子給了我很好的解答。掌握半發(fā)面工藝很困難,它會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需要師傅們對此相應做出調整,因此許多老師傅都有失手的時候。這也是絕大多數包子店不會采用這個工藝的原因。但老板娘幾代人并沒有畏懼它的困難,而是手把手傳授下一代這個工藝,堅守自己和上一代人上上代人的初心,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發(fā)揚光大,我想這便是津門張記包子能夠一直保持美味成為了天津聞名的傳統(tǒng)美食文化的原因。他們的工匠精神也將永遠在我的這一趟天津之旅中熠熠生輝,我感謝他們,感謝像他們一樣的人。如果處處都為了利益而商業(yè)化,那這個社會真正寶貴的東西便只有商品,還有什么會成為我們真正追求的呢? “因為我們的產品是由我們自己獨到的一些技術手法的,所以說呢,一直以來口碑都非常好,經營的呢也很順利,沒有太大的一些問題,包括疫情期間我們也都堅持過來了,沒有一家直營店是因為疫情關門。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確實也是遇到了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就是有一些假冒的。各種張記包子到處都出來了這樣子,那我們在2008年的時候,也有想到這個問題,就注冊了一個商標,叫《津門張記包子》。這樣的話呢,也是區(qū)別,但是還是有一些消費者,他不太好區(qū)別,因為大家對張記已經深入人心的話。一看是張記,他可能沒有太仔細看,他就覺得是張記,他就去吃,但是一吃呢,口感不對,經常有顧客來給我們這樣的反饋。對于這個假冒的問題呢,我們也一直是在采取一些相應的法律的保護手段,一直在努力的維護我們的品牌。也請這個廣大的消費者予以甄別?!? 在學校中有學術剽竊,在社會中有商業(yè)剽竊。感謝這次社會實踐,讓我去更深地去接觸這個社會,感受這個社會,思考這個社會。最后,我也來為老板娘打一波廣告“來到天津吃張記包子,記得認準‘津門張記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