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jié)疼痛總反復?先祛痰 再補脾腎,學會這招,再厲害的疼痛都不怕

大家好,我是劉醫(yī)生。生活中很多人一旦出現關節(jié)疼痛的癥狀,通常都會認為是風寒邪氣入體引起的,然后用一些溫中散寒的藥去對抗體內的風寒,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疼痛都是風寒所引起的,有些人的疼痛也許是痰濕導致的,今天給大家分享兩盒中成藥,先祛除體內的痰濕,再溫補脾腎,從根解決疼痛。

大部分人都覺得痰濕不會引起疼痛,因為一說起痰,大家只能想起嗓子里咳出來的痰,但是這只是痰的一種形式而已,中醫(yī)上的痰是非常廣泛的,不只是在肺里,而是會隨著體內的氣血流動到全身的每個位置,到哪里,就會引起哪個部位的疾病。

《醫(yī)方集解》中說:“痰在肺則咳,在胃則嘔,在頭則眩,在心則悸,在背則冷,在脅則脹,其變不可勝窮也”,當痰濕進入到身體經絡血管中的時候,就會堵在經絡中,時間長了就會聚集的越來越大,堵住氣血的流通,中醫(yī)上說不通則痛,這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體內的痰濕化掉,經絡中沒有障礙物了,氣血就能正常流動,滋潤全身的各個關節(jié),疼痛就能減輕。

這時候可以用一個指迷茯苓丸,它由半夏、茯苓、玄明粉和枳殼組成,半夏燥濕,茯苓利濕,兩藥配合,把痰濕解決,玄明粉可以攻積,把聚在一起的痰濕打散,半夏和茯苓化痰祛濕的時候效果更好,最后枳殼能夠寬中、行氣,氣行則血行,使血液流通順暢。

解決完痰濕只能算是治標,想除根還是要溫補脾腎,這兩個臟腑作為先后天,可以說是人身體的根本,脾胃虛的話,體內的水濕還會生成,腎主骨,全身的關節(jié)疼痛基本上都與腎有關系,因此,脾腎才是解決疼痛的根本,這時候可以用一個附子理中丸,它里面的干姜、附子藥性辛溫,可以溫陽散寒,溫化脾腎中的寒氣,白術不僅可以祛濕,還能健脾,甘草調和藥性,同時還能調理脾胃氣機。

這兩盒藥配合,可以很好的緩解痰濕引起的疼痛,并且避免身體生成新的痰濕,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但是涉及到具體用藥問題,一定要咨詢專業(yè)的醫(yī)生,自己盲目用藥有可能會導致其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