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抑郁癥以及對刻意針對的看法
突然想到了,剛好就把想講的聊一下吧。
“花不香,草不綠,鳥兒也不唱”
現(xiàn)代人煩惱太多太多,這些亂八七糟的東西充斥著每日的生活中,煩惱太多,憂慮太久,積郁成疾,于是,“郁悶”一詞便在網(wǎng)上流行起來,抑郁癥在人們內(nèi)心發(fā)芽,成為新世紀的隱形殺手。
在歷史上,抑郁一直存在,那些偉人們也有的成為了抑郁癥的受害者。牛頓,貝多芬,梵高,愛因斯坦等在他們生涯中,無一能躲過抑郁癥的侵害,在他們的作品中從狂躁到抑郁,從抑郁到狂躁,如此反復,折磨身心。
在他們的那個年代,抑郁癥并沒正確對待。醫(yī)生對抑郁這種抽象概念的東西知識缺乏,導致他們的病情被診斷為其他疾病或者被認為性格古怪。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生活壓力的加劇,人們開始關注起生活方式的自由與舒適,對精神狀態(tài)的需求越發(fā)提高,但抑郁癥的發(fā)生幾率也日趨升高,在人群中變得普遍。
古代社會,人們必須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艱苦勞動,出賣體力才能獲得生存的機會。勞動非常辛苦,也縮短了個體的壽命,可是勞動卻換來了愉悅感和成就感。而現(xiàn)代社會,科技產(chǎn)品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電話,電腦,空調(diào),洗衣機,等這些省時省力的工具,為人們免去了體力勞作的辛苦,同時也減少了勞動帶來的快樂,在購買各種機械產(chǎn)品取代人類的身體勞動后,他們便廉價的出賣了自己的精神健康 。
抑郁是代表消極情緒的一個詞匯,在人類的生命歷程中,抑郁情緒,悶悶不樂是常見的事情 在進化的過程中,人們通過表現(xiàn)抑郁來進行自我保護。根據(jù)密西根大學的研究論文稱,情緒低落,阻止人們?nèi)プ鰝ψ约旱氖?比如一個志向遠大,將成為“比爾蓋茨第二”當做人生目標的人,在實現(xiàn)理想過程中必然會遭遇到目標過于遙不可及,個人努力也無法企及的打擊,這是原本高漲的情緒便會減退,取之的是沮喪,郁悶,心情低落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抑郁情緒也讓人從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中解脫出來,轉而去尋找新的目標 。
不過,抑郁情緒是一把雙刃劍,最終導致的結果依人格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而改變 。如果一個人無法應對這種自然的反應,抑郁情緒加重,且調(diào)節(jié)的機制運轉不靈,就可能像抑郁癥的方向發(fā)展 。
多愁善感,悲觀甚至自卑的人也容易患上抑郁癥,這種人看似比較悲觀,感覺無法控制自己的生活,如果再遇到外界的刺激,處在暴力,忽視,虐待或者貧窮之中,就容易患上抑郁癥 。重病也是摧毀個人意志的魔鬼,遭受中分,心臟病發(fā)作,癌癥,慢性疼痛,糖尿病等疾病襲擊的人,身體的疼痛,無休止的治療和經(jīng)濟壓力都會讓人情緒不佳,進而引發(fā)睡眠障礙,悲觀情緒和自殺觀念。
和其他的心理疾病類似,抑郁癥和遺傳也有很大關聯(lián),在家族的譜系調(diào)查中和雙生子的研究中,30%~41.8%的抑郁癥患者有家族精神病史,親屬患抑郁癥的概率超過普通人的10~30倍,且血緣越關系越親近,患病的幾率就越高 。根據(jù)國外的一份調(diào)查資料,抑郁癥患者的父母,同胞兄弟姐妹和兒女的患病幾率為14% 祖父母,孫子女和叔伯姑舅的患病幾率為4.8%堂兄妹表兄妹為3.6% 雙生子的患病幾率最高,同卵雙生子幾率為33%~86% 一卵雙生子為16%~38%
診斷抑郁癥是最常見的標準便是失眠,抑郁癥,失眠患者一般比平時早起兩到三小時,醒來之后再也睡不著,有的人則是無法入睡,每晚只能睡一到兩小時,甚至通宵不眠,服用安眠藥也沒有效果,失眠是最顯著的特征,也是最容易誤導醫(yī)生的特征。內(nèi)科醫(yī)生習慣將這種癥狀診斷為神經(jīng)衰弱,植物神經(jīng)功能絮亂,功能性腸胃病或者神神經(jīng)官能癥,這位患者開出鎮(zhèn)定劑,止痛藥,中草藥和保健品,以緩解軀體癥狀,結果病人沒有好轉,情緒反倒越來越糟糕 。
抑郁癥另一個令人覺得可怕之處便是自殺傾向,82%的抑郁癥患者有過輕生的念頭,有一半的人會將“不想活了”“活著沒有意思”的想法告知他人 ,也有些人沉默不語,一心求死 。在自殺之前 患者的癥狀會突然轉好,活動自如,短暫的良好狀態(tài),使得許多患者在出院后能夠為自殺做準備,最后自殺成功 。
根據(jù)2008年的統(tǒng)計,中國每年有25萬人死于自殺,還有約200萬人自殺未遂,在自殺成功的人當中,有一半的人是抑郁癥患者 。而現(xiàn)在,有大約一億的人為抑郁癥患者,這就說明,每14人當中,便會有一位及以上的人為抑郁癥患者。其中每個人的抑郁情況程度類型都大不相同。
說到類型的分類就要說到一個效應
-巴納姆效應
-以下來自ChatGPT的回答(回答轉發(fā):流蕭)
(ps:不想看的直接跳到“]—”看我個人概括)
——————————————[
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也被稱為個體化效應或者福爾摩斯效應,是指人們對于模糊、普遍適用的描述性陳述認同度較高的心理現(xiàn)象。這些描述通??梢赃m用于大多數(shù)人,并且缺乏具體細節(jié),但由于其廣泛適用性和抽象性,人們往往會錯誤地認為這些描述準確地揭示了自身特點。
巴納姆效應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弗蘭西斯·巴納姆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他通過一系列實驗發(fā)現(xiàn),在給予參與者一個相對模糊的個性分析后,大部分參與者都傾向于接受該分析準確地揭示了自身特點。這種現(xiàn)象表明人們更容易相信那些似乎是專門針對自己而言的信息。
造成巴納姆效應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被別人理解和認同,所以當聽到某種描述符合我們內(nèi)心感受時,就會產(chǎn)生共鳴;其次,模糊不清的語言使得信息可以被廣泛解釋和接受;此外,在評估自身時,人們通常更傾向于記住那些與自己正面形象相符的信息,而忽略不符合的部分。
巴納姆效應在心理學、占星術、塔羅牌等領域經(jīng)常被運用。例如,在娛樂節(jié)目中,主持人可能會給參賽者一個模糊的描述,并聲稱這是根據(jù)他們個人特點制作的。然而實際上,這些描述往往是適用于大多數(shù)人的普遍性內(nèi)容。
了解巴納姆效應對我們有重要意義。首先,它提醒我們在接受他人評價或建議時保持警惕,并進行批判性思考;其次,在做出決策時要依靠客觀證據(jù)和具體事實,而非基于模糊不清的描述;最后,它也揭示了我們對自我認知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盲區(qū)和偏見。
]——————————————
說白了巴納姆效應就是大家產(chǎn)生共鳴后所捏合出的一個的綜合性特征。也就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tǒng)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認為它特別適合自己并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點,即使內(nèi)容空洞。
回到抑郁癥上。
提到“抑郁癥”這個詞,人們腦海中都會出現(xiàn)情緒低落、愁容滿面、焦慮難耐的表情。的確,抑郁癥的主要特征就是情緒持續(xù)低落,嚴重時還會出現(xiàn)思維和行為方式的變化,比如失眠、口干、便秘、食欲減退、性欲減退等。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患者的情況會一次比一次嚴重,直到患者不能自控,將尋死看作解脫的唯一出口。
雖然許多人將“我郁悶啊”當作自己的口頭禪,但是真正了解抑郁癥的人并不多。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抑郁癥在全球十大疾病中排列第五位,預計到2020年,將躍升到第二位。目前我國能到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就診的抑郁癥患者不足20%,這其中只有20%的抑郁癥患者能夠被正確識別,而得到有效治療的人僅占被識別患者的20%,算起來,全國能夠接受有效治療的抑郁癥患者僅有0.8%左右。
在成年人中,15%~30%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一時期曾出現(xiàn)過抑郁癥狀,由于程度不同、持續(xù)時間不同,并非所有抑郁情緒都會轉化為抑郁癥。典型的抑郁癥特征很明顯,醫(yī)生非常容易判斷,不過,抑郁癥中還有許多隱秘的類型比如嗜睡型抑郁、激越型抑郁、疑病型抑郁。
當個縮頭烏龜[嗜睡型抑郁癥]
嗜睡型抑郁就是貪睡,開始時,唾個兩三天,抑郁癥狀就消失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癥狀越來越明顯,唾眠時問也越來越長。實際上,嗜睡是一種社會逃避行為,是以退縮方式面對心理危機的消極方法。
詳細描述:
抑郁癥患者除了具有抑郁癥的典型癥狀之外,往往存在睡眠障礙,大多數(shù)患者表現(xiàn)為夜間入睡困難或者早醒,但是也有少部分患者表現(xiàn)為睡眠增多或者嗜睡。嗜睡患者的主要表現(xiàn)為白天過度困倦、睡眠過多,或者是在睡眠時間充足的情況下,仍會感覺疲勞、乏力和精神不足等,甚至白天有很長的時間在睡覺,仍然會感到精神模糊、難以集中精力和注意力、做事效率低、記憶力減退、情緒低落或極度的疲憊,也有人將其稱之為嗜睡性抑郁癥。
嗜睡是睡眠障礙或者是生理癥狀,其一方面是抑郁癥癥狀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嗜睡可能也是患者逃避目前處境的一種不良應對方式,另外在某些類型的抑郁癥中也存在著嗜睡癥狀,例如遲滯性抑郁癥,特別是季節(jié)性情感障礙或者是季節(jié)性抑郁癥,這類抑郁癥的發(fā)病主要與季節(jié)的變化密切相關,多在秋末冬初發(fā)病,春夏季節(jié)緩解,患者在發(fā)病中除了表現(xiàn)為抑郁情緒外,往往伴有軀體的疲勞、嗜睡、貪吃、體重明顯增加等。根據(jù)嗜睡癥的主要癥狀表現(xiàn),醫(yī)學將其嗜睡癥用四種主要癥狀進行了定義,這四種癥狀被稱為嗜睡四分體:
一、睡眠發(fā)作,這種癥狀是嗜睡癥最為明顯的癥狀,日間不可抗拒的睡眠欲望,這種癥狀始終存在,睡眠發(fā)作后患者會感到精神煥發(fā)。
二、猝倒,這種癥狀是指在完全清醒的狀態(tài)下,患者突然失去肌肉張力,從而引起頭部或身體,在沒有喪失意識的情況下發(fā)生癱瘓,它可以持續(xù)幾秒鐘或幾分鐘。
三、睡眠癱瘓,這種癥狀是當患者入睡或要醒來時,暫時不能運動。
四、睡眠幻覺,睡眠幻覺是指精神、夢境般的影像,通常很恐怖,常見于入睡時發(fā)生或發(fā)生睡眠癱瘓前出現(xiàn)的幻覺。
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發(fā)現(xiàn)嗜睡癥狀,首先要先去醫(yī)院進行檢查,睡眠過多可能還會發(fā)生于很多其它的腦部疾病,比如腦血管疾病、腦外傷、腦炎,還有第三腦室底部的蝶鞍附近的腦瘤等,也可見于尿素中毒、糖尿病、使用鎮(zhèn)靜劑過多等,所以需要排除這些誘發(fā)因素和其它疾病,如果排除了這些其它疾病或誘發(fā)因素,患者仍然睡眠過多或出現(xiàn)嗜睡癥狀,也就是抑郁癥的一種類型。
(以上信息來自https://m.youlai.cn/a/audio/4F101Bm4Bmq.html)
易燃的火柴堆[激越性抑郁癥]
激越型抑郁癥的一大特點就是易怒,芝麻小事就大發(fā)雷霆,覺得眼前的一切都不順眼。激怒是痛苦和壓抑的釋放,也是尋求幫助的訊號。本質上,激越型抑郁癥仍然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
詳細描述:
激越抑郁癥即激越性抑郁癥,又被稱為焦慮性抑郁癥,激越一般是指明顯的坐立不安、有過多肢體活動等。激越性抑郁癥患者除了有抑郁癥典型的三低癥狀以外,還可能會出現(xiàn)精神運動性的激越癥狀,以及遲滯癥狀。
1、抑郁癥典型癥狀:抑郁癥的典型三低癥狀為情緒低落、思維活動緩慢和意志活動減退,患者常常沒有愉快感,不能從日常從事的活動中體驗到樂趣,也沒有興趣感;
2、激越癥狀:患者在頭腦中經(jīng)常會反復考慮一些問題,如同強迫性思維癥狀,思維內(nèi)容沒有條理,處于緊張狀態(tài),注意力無法集中,思維活動能力下降,在行為動作上可以有煩躁不安、緊張、手抖、搓手頓足等表現(xiàn),有時不能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
3、遲滯的癥狀:往往表現(xiàn)為思維活動緩慢、思維交流困難、行為遲緩、生活被動、懶散、經(jīng)常注意力不集中、整日臥床不起、不想做事、不想和周圍人接觸交流等,甚至出現(xiàn)抑郁性木僵,即動作和行為明顯減少或受到抑制,常常保持一種固定姿勢。
激越抑郁癥患者確診后應積極治療,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抗抑郁藥物,如鹽酸氟西汀膠囊、鹽酸帕羅西汀片等。如果出現(xiàn)抑郁性木僵、遲滯等癥狀,可以遵醫(yī)囑配合使用物理治療,如改良電休克治療、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等,并聯(lián)合心理治療,以改善不適癥狀。
(以上信息來自https://m.youlai.cn/a/jbarticle/BB4894mthzO.html)
身心慌亂不安[疑病型抑郁癥]
疑病型抑郁患者則出現(xiàn)肌肉痛、頭痛、背痛、胃痛、心慌、神經(jīng)衰弱等癥狀。經(jīng)過檢查,身體上并不會出現(xiàn)嚴重的器質性病變。身體上的疼痛也是釋放的方式?;菡咴噲D用肉身的痛苦來代替精神痛苦,此外,身體病痛也是博取同情和關注的方式。
笑嘻嘻地哭泣[陽光型抑郁癥]
陽光型抑郁癥又為微笑型抑郁癥。
它是隱秘的抑郁癥類型之一。陽光型抑郁癥患者的共同點是將抑郁的情緒掩蓋在微笑的面紗之下。當患者無法應對外界的壓力時,他們既不選擇傾訴,也不愿意放下尊嚴向他人求助,于是,將自己變成了“人前狂妄,人后哭泣”的雙面人,獨自吞下所有的苦水。
我就是這樣的。
在學校老師所給予的偏見對待。
在家人們有時候對我的不理解,
在網(wǎng)絡上他人面前猶如空氣般的存在,或者與他人講話沒講清楚突然吵架等。
既不敢表現(xiàn)自己的憤怒等情緒,只能要么放下臉皮聽他人的“說詞”要么表面和氣的解釋和解等。
常常在他人面前展現(xiàn)自己最開朗的一面可是在燦爛的笑容、敏捷的反應和堅定的意志之下,隱藏的是一顆脆弱的、沮喪的、悲觀厭世的心。
人生在世,怎么可能有人沒有煩惱,不曾出現(xiàn)過情緒問題呢?成功的企業(yè)家也會遇到事業(yè)發(fā)展不順的時候,高級干部也會生氣、發(fā)怒、被人冤枉,演藝明星時不時地就會緋聞纏身,形象受損。喜怒哀懼本是人之常情,只流露喜悅,不流露悲傷、憤怒、恐懼的人,微笑一定不是發(fā)自真心的。心中的抑郁也不會因為表面的微笑而遠走,相反的,它們會沉積起來,在心理防線脆弱的時候。突然崩潰。
為了許多事情,不高興的時候也要做出標準的微笑,強作歡顏。這種行為具有表演的性質,就像是戴上了一幅快樂的面具,而真實的自我則在面具備受煎熬。
這種感覺就像是我與“我”
“我”在他人面前嬉皮笑臉,樂觀面對每一件事
我在獨自一人時候在,后悔,生氣,傷心,苦悶,無法向外界表達出自己的痛。
我懂了為什么“我”眼睛累了想睡了,而我睡不著
眼睛是“我” 他在他人面前裝一天了,累了,不笑了。
而在這時候從“我”成為了我,我有精神而“我”沒有了,所以眼睛想睡,而我不想。
這很矛盾不是嗎?
我都覺得我是個奇怪的人,每個人觀察的視點都不一樣。 有好有壞。 我討厭我不是我的時候。 我也不想成為他人希望我成為的我,但是人生とはそういうものだ。
我有去過醫(yī)院,測出有抑郁癥了,但是醫(yī)生對家長說的我沒什么問題。那醫(yī)院說真花了270還不如網(wǎng)上30塊測出來的詳細。但是,即使是又如何呢。我確實蠢,因為發(fā)現(xiàn)自己抑郁癥對比別人而言似乎就展現(xiàn)的像“沒有”或者說就是“心理作用”加上家長所說的看那些網(wǎng)上的東西所導致的。
我想也是。比起家庭環(huán)境,人家家境差的活的好好的,我們家甚至是小康家庭。我都不明白我為什么要考慮那么多我所沒有的,而為什么不考慮他人(家境差些的)所沒有,別人沒我好都能起來,而我還在向后走太空步,這何必呢。。。。
在后面又對此考慮了遍(個人看法)
對于每個人的家境那些東西都是不一樣的,人家窮人有窮人愉快的活法,人家富人有富人的活法,我們自己活好自己就可以了,不用去刻意比較來拉高自己或者貶低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圈,在不能突破到更高層次前提下,就先活在目前自己認為舒服的圈子里,在不做違法的前提下試著去突破自我。
還有現(xiàn)實中及網(wǎng)上的那種故意的偏見或者針對我這邊也有些看法
對待故意偏見或者要整自己的那些人我覺得就把他們當成傻○就好了,如果你太在意別人怎么看你,那么那個人的眼光就會成為控制你的武器,如果你在意一些外界的聲音與看法,那么那些聲音,就只會成為束縛你的枷鎖,你的焦慮與內(nèi)耗,絕大部分來自于他人的評價,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其他的痛苦,都源于你太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絕大部分都是通過他們所謂的關心,希望你變成他們所希望你變成的你,而這時的你還是你所希望你變成的你嗎?
—by me
或者用一個比較極端的想法,如果在感覺不太好的時候把錯誤放在那些傷害過你的人,或者你討厭的人類之上。這樣會讓當時的自己有喘息的空間,換換心情,就自然不會有太多的自我厭惡的想法了。況且人的性格是多元化的,也需要接納他人的改變。但是如果是傻□的話那就蒜啦()
—by 我朋友
以上講的來自書籍,個人看法,朋友看法,網(wǎng)上文案等,如您還有自己看法或者我的看法有誤的地方請大大提出想法或指出問題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