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景和 玉笛飛聲 “梅苑蘭音——昆曲音樂雅集”在梅蘭芳紀念館成功舉辦

“梅苑蘭音—昆曲音樂雅集”在梅蘭芳紀念館成功舉辦

4月7日下午,“梅苑蘭音——昆曲音樂雅集”在梅蘭芳紀念館成功舉辦。在此海棠沾雨,春日乍晴之際,梅蘭芳紀念館這座與京昆藝術有著不解之緣的院落,迎來了一場與眾不同的昆曲音樂盛筵。
本次活動由梅蘭芳紀念館和北京王建平昆曲工作室共同主辦。北京王建平昆曲工作室由著名笛簫演奏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昆曲代表性傳承人王建平先生于2012年創(chuàng)辦,旨在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播昆曲藝術。

[央視頻]梨園周刊 “梅苑蘭音”昆曲音樂雅集音樂會在京舉辦
梅蘭芳以及他所居住過的這座院落,都與昆曲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種在各自藝術歷程上的休戚相關、水乳交融,臻于一個藝術家和一種藝術形式所能達到的最理想的狀態(tài)。梅蘭芳紀念館作為梅蘭芳于新中國成立后在北京的居所,也見證了梅蘭芳在晚年傳承傳播昆曲藝術的點點滴滴,1957年北方昆曲劇院建院演出即是在這所院落排練的,梅蘭芳和韓世昌在此有珍貴的排練照片傳世。
此次“梅苑蘭音——昆曲音樂雅集”則是工作室依托梅蘭紀念館的庭院環(huán)境和歷史底蘊所打造的特殊版本。演出正式開始之前,北京王建平昆曲工作室舉行了顧問聘書頒發(fā)儀式,王建平先生向到現(xiàn)場的六位戲曲研究以及民族音樂研究方面卓有建樹的專家頒發(fā)了顧問聘書。

本場音樂雅集由著名笛簫演奏家王建平司笛主奏,著名打擊樂演奏家馬里司鼓演奏,著名琵琶演奏家楊靖、二胡演奏家張尊連等十余位演奏家參加演出。



今天雅集活動上演了8首昆曲曲牌的器樂作品,在最大限度保持昆曲音樂原汁原味的靜雅藝術風格的同時,又將昆曲音樂進行器樂化展示,進一步探索昆曲音樂的深度和廣度。在90分鐘的演出時間里,既有《春日景和?萬年歡》《朝天子?普安咒?小開門?小拜門?節(jié)節(jié)高》這樣的傳統(tǒng)曲牌連奏,亦有改編傳統(tǒng)琴曲《鳳求凰》的烘托。絲竹之外,中國戲曲學院教授、昆曲名家、梅花獎獲得者王振義臨時加入演出,與眾位演奏家一起為現(xiàn)場觀眾獻上了一支婉約清暢的《懶畫眉》。此外還有青年昆曲演員韓靜茹演唱的《皂羅袍》,在這方春色滿滿的庭院之中,以文詞、曲調、身段三者合一的方式,帶領觀眾進入杜麗娘的婉轉思緒。整場演出以姜景洪、王建平改編的《春日景和》作結,本曲保留了原器樂曲牌的昆曲音樂風格,快板部分運用多種民族器樂化的演奏形式和技巧,豐富了昆曲音樂的表現(xiàn)力。




本次活動是面向社會公開招募觀眾的公益演出活動,同時數(shù)十位來自有關高校和機構的學者、藝術家及戲曲藝術、民族音樂愛好者也出席了本次音樂雅集,在這春日融融之中,一起品賞昆曲音樂的另一番風貌。活動還得到了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文旅中國等媒體的大力支持。
時隔多年以后,梅蘭芳紀念館這方院落與昆曲藝術的又一次深度聯(lián)結,我們希望這種文化底蘊和藝術創(chuàng)新的有機結合,能給新時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提供一份助益。
攝影:張友剛
來源:梅蘭芳紀念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