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在人文,富于認知,窮變富,閱2a
人文認知正確,是富有和貴好的基礎。此系列文章的高好人文認知,皆是《道德經(jīng)》作者老子的認知。品高人的人文認知,改變自家命運。
簡譯(2a):(古文是簡語,簡語隱藏了話音。釋文里每句話中的藍色領字,即為話音,領字亦為貫穿全文的魂。釋文中紅色字連讀為原文)
天下人皆知處美好之場景為美,因斯惡景的懲罰已領受過;皆知善于行正確之作為,能得善果,因斯不善做事而挨餓,已領教過。
有領教,故知——占領有或無生活物資,是相對生存而言;領取難任務還是易任務做,相對是要成效;事物有長與短之分,領取與否要看相對情形而定;水平高者帶領水平低下者,是水平低下者相對該用心傾聽;心音先于發(fā)聲,是相對需求來說,才有和心音一致的發(fā)聲;前者領,后者隨,相對是隨者在后。
是以圣明人提高本領在——處處用心領悟無有之認知,為欲做之事做準備。常自行練習,而不需導師言語督促,因知領導自己之人教學辛苦。
萬般用心學本領,得生活用物是自己所作,達開心焉。從而不再依賴他人,常言辭拒絕他人施予。自己能解決生存所需,而不需領他人情,是因自己有能力。
自己有本領、會作為,而不恃才傲物、詆毀別人。因別人沒搶占自己功勞、冒領自己成果,而弗該居高臨下、藐視別人,以防樹敵。
凡夫俗子惟有用心領悟,使弗對的認知不再居于腦海,是以,不好的習慣才能去掉。
?
《道德經(jīng)》二章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
PS:此釋文為簡譯,呈現(xiàn)的人文價值不高??陀^譯和從作者感受角度譯,其體現(xiàn)的人文價值更高。讀此文,可參閱前面發(fā)表的系列文章。如您認同,歡迎轉(zhuǎn)發(fā),共品道德真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