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家醫(yī)口腔李麗梅口腔修復技術怎么樣呢
做一名口腔醫(yī)生,需要有哪些特質(zhì)?手持精密醫(yī)療器械的中家醫(yī)家庭醫(yī)生口腔修復科專家李麗梅,擅長在患者口腔狹窄的方寸之地進行美學修復,她用媲美真牙的修復效果給出了答案——多做多學,心細如發(fā)。

體貼入微:用心感受患者的世界
口腔雖只是人體的一個小小部位,卻大有學問。因為熱愛,李麗梅高考填志愿時,毅然選擇了報讀當時非熱門的口腔科,畢業(yè)后便開始從事口腔工作。在學生時期,李麗梅成績就不錯,但她認為,再豐富的理論知識,如果不轉化到實踐中來,就是紙上談兵。走上臨床一線,面對患者時,李麗梅更加細致、耐心。她一直堅守著自己的職業(yè)信條——“牙醫(yī)就要手巧、心細、換位思考”。

李麗梅善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面對不同的牙病時,不能千遍一律去按模式操作,要對癥下藥地治療。在面對兒童患者時,他們常常會緊張哭鬧。李麗梅會先慢慢跟小患者溝通,然后詢問小患者牙齒不舒服的地方,耐心地分析原因。有時順手拿起辦公桌上的牙模,對著牙模進行比劃講解。很多時候,小患者都會被牙模所吸引,然后盯著李麗梅的手,聚精會神地聽著。這時,李麗梅會鼓勵小患者親手摸一下牙模,去感受牙齒的形態(tài),讓其更直觀更深入地接觸與了解自己的牙齒生長。
李麗梅還會邀請家長與孩子一起聽病情與方案剖析,她說:“很多時候,兒童牙病都是因為家長對孩子口腔健康不夠重視,有所疏忽導致,認為小朋友的牙不用太多去護理,反正遲早要換牙的,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如果從小就不注意保護牙齒,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小則乳牙齲壞,大則導致牙齒萌出異常、地包天等不良后果,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各類牙齒問題,及時糾正別耽誤治療?!?/p>
言傳身教:深入校園宣揚護牙知識

2017年,中家醫(yī)家庭醫(yī)生口腔啟動華南兒童口腔疾病預防干預基金,對兒童口腔疾病開展社區(qū)義診、趣味兒童齒科科普講座,至今已有5年之久,從剛開始教師、家長不信任到現(xiàn)在成果顯著,李麗梅心生感慨。她表示,在初期,科室與醫(yī)院都做出了很多努力,進校園宣傳,給適齡兒童做窩溝封閉,但不少家長對此表示懷疑,不愿意讓孩子接受相關治療。
李麗梅帶領團隊堅持對兒童口腔健康知識進行科普,檢查兒童的口腔狀況,利用公休、節(jié)假日為廣大兒童進行窩溝封閉。功夫不負有心人,窩溝封閉這個理念越來越深入,不僅學校重視起來,家長也了解到重要性,同時學生群體的口腔健康意識也逐步提高。
“我希望借助中家醫(yī)家庭醫(yī)生口腔先進的全智能口腔診療系統(tǒng),如3D重建、口內(nèi)掃描、數(shù)字化椅旁修復等技術,用更輕的力量、更小的疼痛來完成治療,帶給每個患者精控、微創(chuàng)、舒適化的牙病診療體驗。”李麗梅如是說,這是她的心愿,也是她從醫(yī)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