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一日風吹起,小鵬扶搖三萬里?

2023已儼然過半,1-6月,我國汽車總銷量達到了1323萬多臺,其中新能源車賣出了374萬多臺,差不多占到了快3成。也就是10臺里面有3臺都是新能源。而在這么多新能源車中,我相信有非常多的比例依舊是咱們的國產品牌。因為不管是合資還是豪華品牌,上到BBA,下到豐田本田等,除了特斯拉以外,真的沒有一個能打的。所以當下消費者買新能源車,消費者主要考慮的還是國產品牌。
而就在最近,一條消息的爆出更是讓咱們國產新能源車再一次得到了肯定,那就是大眾入股了小鵬汽車。大眾和小鵬,一個是傳統(tǒng)的德國汽車品牌,一個是國產新勢力,按理說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品牌竟然有了合作,這個確實令人意外。

這兩天互聯(lián)網上無論車圈媒體,還是各路關注汽車新聞的網友,都無比興奮,提到小鵬,評論區(qū)最多的回復就是牛x。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這是真正的x絲逆襲案例,歷經中國汽車70年歷程,我們不再是拿市場換技術,我們有技術、有平臺,我們不僅可以合作賣車,還可以單獨打包技術去賣。
百年不遇的歷史大變革的機會被中國品牌抓住了,能不興奮嗎?所以今天這期節(jié)目就來好好大眾入股小鵬一事。

事件概況
在7月26日晚,大眾汽車集團負責中國區(qū)業(yè)務的管理董事貝瑞德(Ralf Brandstaetter)發(fā)了一條微博說道:“今天,我們同時宣布了兩項重要合作:大眾汽車品牌與小鵬汽車,以及奧迪品牌與上汽集團,分別達成戰(zhàn)略合作。這是我們‘在中國,為中國’推進電動化戰(zhàn)略的又一里程碑”。

與此同時,小鵬董事長兼CEO何小鵬也發(fā)了一條朋友圈,圖片是他和內瑞德的合影,并配文說“這張照片拍了好久了,一直沒有放出來。今天官宣,感謝Ralf和大眾所有朋友的信任,說到努力做到是最基礎品質,我期待大和小的攜手,將最好的技術,最好的產品,最好的品牌帶到全球?!睆恼掌心芸吹贸鰜恚涡※i真的笑得很開心。

不過這次的重點還在于雙方企業(yè)上的合作,大眾汽車集團將出資約7億美元,以每ADS(美國存托股票,每股ADS代表兩股A類普通股)15美元的價格,收購小鵬汽車約4.99%的股權。交易完成后,大眾汽車集團將獲得小鵬汽車董事會1個觀察員席位。
照片里兩位老大穿的都是長袖,也許就是去年四季度的初次見面合影也是有可能的。官宣后,小鵬汽車內部人士也表示,“這次合作是效率優(yōu)先,所以能少動的就少動?!绷硗猓@次大眾汽車7億美元投資,僅獲得董事會觀察員席位(有知情權與表達權,但沒有決策權與投票權)。

其實大眾和小鵬已經洽談了長達數(shù)月,不過8個月就已經談妥了,目前雙方已經簽署長期合作技術框架協(xié)議,雖然只是框架協(xié)議,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小鵬和大眾已經牽手成功。這就像領證了一樣,雖然未來的路還有很長,但是雙方的合作已經開始,具有法律效應了。
并且就在7月26日當晚,小鵬汽車美股股價一度漲超40%,收獲年內迄今最高漲幅,截至美東時間7月26日收盤,小鵬汽車報收27.2億美元/股,同比增長26.69%。7月27日,小鵬汽車港股開盤后一度漲近30%。
可以看得出,資本對于大眾收購小鵬是絕對看好的。而且網友們的評論也都是清一色的表示支持小鵬,甚至有不少網友說大眾+小鵬=大鵬。

這次合作雙方都有什么好處?
其實,雙方合作的消息在業(yè)界炸了鍋,主要是之前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之前的傳聞是大眾可能與華為合作,沒想到轉身已經跟小鵬變成了好兄弟。但是細想大眾這套“在中國,為中國”的戰(zhàn)略早已開始了。之前陸續(xù)宣布與中國本土的地平線、中科創(chuàng)達展開合作,這次選擇與小鵬合作也是這個思路。
可以肯定的是,這次合作對于小鵬來說幾乎是躺贏。而對于大眾汽車來說,還不好說。因為前有豐田與比亞迪bZ3的合作案例,很難說是成功之作。

第一,為什么要找個國產新勢力車企合作?其實,對于固執(zhí)的德國人來說,這個轉變是艱難的。眾所周知,大眾汽車一直是全面電動化轉型的激進分子,但是結果不盡如人意。
一切問題的根源,或者說罪魁禍首還是老生常談的那個大眾軟件部門CARIAD。想當初,ID.3的上市因為軟件問題一直在推遲。后來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不僅讓大眾ID.系列蒙上車機表現(xiàn)糟糕的口碑,甚至還拖累了奧迪、賓利等全新車型的發(fā)布計劃,讓大眾汽車人倍感無力。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合資品牌,在曾經在燃油車市場,大眾在中國市場賺得滿盆滿缽。但面對如今看著中國新能源市場,大眾品牌卻明顯落后了。
今年上半年,大眾在華共交付新車145.19萬輛,出現(xiàn)了1.2%的跌幅。所以大眾汽車調整了戰(zhàn)略,不要想著什么都要自己搞,一定要積極向外尋找。尤其是補短板,合作見效最快,而且降本增效。在赤裸裸的生存面前,主動伸出友誼之手才是唯一出路。

小鵬汽車也一樣,這兩年跌跌撞撞的過往寫過很多次就不贅述了。當大眾來敲門的時候,何小鵬心里肯定閃過一道光。因為彼此需要,因為時機恰恰好。大眾底盤,設計功力毋庸置疑,但三電、座艙就是拉跨;而小鵬現(xiàn)在扶搖架構下,無論是智能座艙、智能駕駛還是800v 4c充電,都是目前以大眾為首的海外電車垂涎欲滴的技術。
大眾汽車與小鵬汽車合作的主體公司是新近成立的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VCTC)。這一科技公司100%大眾集團控股,集研發(fā)、創(chuàng)新及采購功能,是大眾汽車集團除沃爾夫斯堡外最大的研發(fā)基地。在協(xié)議中提到,“與當前的車型項目相比,通過聯(lián)合開發(fā)及采購,合作雙方將實現(xiàn)顯著的協(xié)同潛力及成本優(yōu)勢?!?/p>
7億美元的注入確實可以讓小鵬回一波血。小鵬最近大家也都知道,局面一度非常低迷,不管是銷量還是資金都達到了低谷。尤其是在定位不清的P5和配置選裝混亂慘遭“翻車”的G9相繼上市后,小鵬的銷量不增反降,自2022年6月1.5萬的高光之后,月銷量再也沒有突破一萬過。
2022年四季度小鵬僅交付了 22204 輛汽車,環(huán)比下降 24.9%。到了2023年一季度,小鵬汽車交付量更是跌到了 18230 輛,甚至比去年四季度還要少了 17.9%。截至今年一季度,小鵬已累計虧損 276.84 億元,在今年一季度其賬面資金只剩341.2億元,和同期理想的650億的現(xiàn)金差了快一倍。

并且今年上半年小鵬汽車銷量僅為41435輛,同比大跌40%,落在了理想、哪吒、蔚來、零跑等同行背后。所以小鵬的狀況確實岌岌可危,半只腳已經入土了。
而大眾集團的這波回血看起來好像只有7億美元,但是換算下來也有50多億人民幣,如果按小鵬現(xiàn)在賣得最好的P7或G6算,一臺25萬,50多億那就是2萬臺,幾乎是現(xiàn)在小鵬一個季度的銷量。如果算上成本,估計就是小鵬接近半年的收入。所以大眾的這波輸血來的非常及時,在資金上絕對是雪中送炭。
第二,小鵬還將獲得額外的長期收入。這次收購不僅僅是單純的收購股份,對于小鵬來說,這就是技術變現(xiàn)。根據(jù)技術框架協(xié)議,在合作初期階段,大眾和小鵬計劃面向中國的中型車市場,共同開發(fā)兩款大眾汽車品牌的電動車型。

隨后,小鵬在發(fā)出的公告中透露,與大眾合作并非簡單的項目合作和IP轉讓,雙方的戰(zhàn)略技術合作將利用彼此的核心能力以及小鵬汽車的車型平臺、智能座艙以及高階輔助駕駛系統(tǒng)軟件來共同開發(fā)全新車型。
簡單來說,不僅僅是智能駕駛系統(tǒng),小鵬還將電氣架構、智能軟硬件等一系列方案打包出售給了大眾汽車。因此大眾看上的還有小鵬汽車的整車平臺,更是小鵬的綜合素質。同時,大眾提供工程設計能力和供應鏈,負責上車體和車型設計及內外飾。
所以除了大眾入股的50多億人民幣以外,小鵬后期還會從大眾汽車那里獲得其他的兩筆收入。首先是技術服務費。其次,小鵬出售給大眾汽車的是電氣架構、智能軟硬件等原始技術,所以后期大眾每賣出一臺車,小鵬汽車都會從中得到一筆分紅。這才是最賺錢的,因為后期沒有任何的成本,完全是凈利潤。

大眾要技術、要銷量、要市場份額;小鵬更是可以借機向大眾學習制造工藝、共享產業(yè)鏈、迎來走向世界的更多機會,最重要的是相比大眾真金白銀的投入,小鵬的投入是比較輕資產的,都是已經量產的東西,必將帶來高利潤。可以說,小鵬通過十年努力為自己打開了另外一扇窗。
第三,這次大眾收購小鵬,除了能給小鵬帶來直觀的收入之外,小鵬的名氣將大增。因為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大眾的知名度都是非常高的。當大眾愿意和一家中國車企合作,關鍵是用的平臺和技術還是對方的時候,足以可見小鵬汽車在新能源汽車界的造詣有多深。所以這也是變相在說明小鵬汽車得到了傳統(tǒng)車企的認可,在新能源汽車界的地位也將完全不一樣了。

對于大眾來說,這也絕對也是利大于弊的。首先,盡管相比于小鵬來說,大眾是大規(guī)模企業(yè),但是最近的日子也并不好過,尤其是自從排放門過后。2022年大眾集團全年新車銷量828.26萬輛,同比下滑7.0%,是近11年來最低。
中國市場又是大眾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在全球市場市占率為38%。2022年大眾在中國市場交付量318.45萬輛,同比下滑3.6%,上汽大眾更是在2019~2022年年度零售銷量連續(xù)4年下滑。
而大眾的新能源車就更不用說了,即便ID.3的國內售價比歐洲售價便宜了一半,但是月銷一直很不好,甚至ID系列都沒有哪款車型單月銷量超過5000臺的?,F(xiàn)在看起來每個月還有三四千臺的銷量完全是靠優(yōu)惠砸出來的,要是沒有優(yōu)惠,不夸張,我猜只有三位數(shù)。所以資金有限,如果直接能購買成熟的電氣架構、智能軟硬件等原始技術,那將為大眾省下一大筆研發(fā)費用。

要知道,現(xiàn)在ID系列用的是大眾自己花巨資研發(fā)的MEB平臺,不僅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當初光研發(fā)這個平臺就花了70億歐元,相當于551多億人民幣,和入股小鵬的這50多億人民幣來說,直接差了整整十倍。
而且這70億元還只是開始,因為大眾往新能源的轉型的決心非常堅定,后期還將繼續(xù)投入1800億歐元,所以MEB失敗了,后期大眾也不會將這1800億歐元再繼續(xù)投入進去。

其次,就像剛說的,大眾的智能化一直是它的短板之一,不管是油車還是MEB平臺的ID系列,車機都很拉胯。這就要歸錯于大眾集團旗下軟件子公司CARIAD,它是集團智能化轉型的關鍵角色,負責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技術研發(fā)。但正是因為CARIAD并沒有順利完成任務,導致保時捷Macan、奧迪純電等新車型都因軟件問題推遲上市。
并且在2022年,虧損20.68億歐元后,軟件開發(fā)依然進度緩慢,漏洞頻出。所以一氣之下,就有了之前大眾怒裁5000人軟件團隊的事件。所以小鵬在這方面,恰恰又是行業(yè)的第一梯隊。

在電動車轉型方面,相比大眾品牌,奧迪應該更著急。大眾品牌至少有ID系列還是合資品牌最暢銷的電動車在支撐,而奧迪方面沒有一款可以拿來說說的。之前,奧迪把PPE平臺已經給了一汽奧迪的情況下,本來還沒有立足的上汽奧迪對于電動車的未來更是一片渺茫,總不能一直抱著MEB去打市場,那樣顯然是競爭力不足的。
這次與智己合作是個不錯的選擇,更有利于未來上汽奧迪與一汽奧迪的產品區(qū)隔。不過還有很多具體的合作細節(jié)有待持續(xù)關注。比如,奧迪與上汽集團的具體合作模式、最終合作成果是否是上汽奧迪與一汽奧迪共享等等。
按照大眾汽車集團的計劃,大眾汽車品牌純電動轎車ID.7將于下半年上市,另一款大眾汽車品牌純電動車型計劃將于2024年上半年在大眾安徽下線;奧迪品牌方面,昨晚奧迪e-tron GT宣布上市,并將在2025年至2026年推出三款基于PPE平臺的新車型。
大眾為什么會選小鵬?
而為什么會選小鵬其實也很簡單,首先是絕對不可能找傳統(tǒng)車企,因為肯定會存在直接競爭關系,所以出現(xiàn)“卡脖子”的概率會很高。早期大眾就是被豐田搞怕了,豐田斷供愛信變速箱,直接逼大眾自研出了DSG雙離合。所以后期也不會找傳統(tǒng)車企。
其次,這家車企在技術上一定要夠硬,就像小鵬。首先是它的智能駕駛技術。小鵬的智能駕駛XNGP是國內智能駕駛第一梯隊的水平,我認為僅次于華為的ADS2.0智能駕駛系統(tǒng)。

二是高壓充電技術。小鵬G9是首款基于800V高壓SiC平臺的量產車,可實現(xiàn)充電5分鐘,續(xù)航200公里的充電速度,行業(yè)領先。三是扶搖架構。SEPA 2.0 扶搖架構集成了研發(fā)、制造、技術、智能等各方面能力,小鵬花了5年時間,投入上百億研發(fā)打造。所以小鵬確實足夠有實力。
同時,這個車企也要一定的影響力,但不能太過強勢,不然后期也會很棘手。目前看來,只有蔚來和小鵬符合選擇。而從技術上來看,明顯是小鵬更硬核。因此想要省錢省力省時,目前來看,深處困難之境的小鵬是最合適的選擇,沒有之一。

雙方合作后,會出什么車?
根據(jù)小鵬汽車的官方聲明,雙方后期合作開發(fā)的B級電動車型將采用小鵬G9的平臺、智能座艙以及高階輔助駕駛系統(tǒng)軟件,2026年投產后以大眾汽車品牌的名義在中國市場銷售。所以大膽猜測,在2026年大眾將推出至少一款中大型純電SUV,用于取代途昂、攬境等大型燃油SUV的地位。預計售價也會在30萬左右。
其次,除了這個已經透露的,我猜測后期G6的平臺大概率也會拿去用,以取代大眾途觀或者探岳的位置。包括下一代的P7平臺,也可以拿來給帕薩特、邁騰用。

寫在最后
其實大眾在新技術領域一直在對外合作,比如之前和福特在自動駕駛純電平臺上的合作,包括與博世、地平線的合作等。包括幾十年前和上汽合作一起生產了桑塔納,都說明大眾在某些方面的前瞻性還是有的。

只是這次的重點在于,之前一直是被牽著鼻子走,以市場換技術的中國品牌,幾十年后竟然靠技術來反哺這些曾經的老師傅,這種反差感確實讓人有些驚訝,也激發(fā)了更多國人的民族自豪感。
而且我相信,這次大眾和小鵬的合作,應該是算是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先河,大眾也是給了其他傳統(tǒng)車企一個好的表率。后期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國產品牌來技術反哺這些老師傅們。

作者:三刀、新一
編輯: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