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蛇添足
畫蛇添足
漢.劉向《戰(zhàn)國策.齊策二》
【原文】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謂曰:“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p>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p>
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遂飲其酒。
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今譯】
(戰(zhàn)國時期,楚懷王派昭陽為將,領(lǐng)兵征討魏國。一舉攻占了魏國8座城池,楚軍大勝。
但昭陽還想領(lǐng)兵乘勝去攻打齊國(公元前323年),再立戰(zhàn)功。齊王得到消息后,很著急。
正巧秦國的使者陳軫當(dāng)時正出訪到了齊國,齊王就請他去見昭陽,說服昭陽不要與齊國動武,放棄攻打齊國的打算。
陳軫見了昭陽后,并不立即說明來意,而是講了以下“畫蛇添足”的故事):
相傳,戰(zhàn)國時楚國有個貴族,舉行春祭,祭祀儀式完畢,把祭祀用過的一壺酒賞給他的眾門客喝。
(舍人?,戰(zhàn)國以及秦漢時代,王公貴族的門客)。
這壺酒大家喝不夠,一人喝有余。于是門客們互相商量說:“大家都來喝,不夠;一個人喝綽綽有余。不如咱們在地上各畫一條蛇,先畫好的就喝這壺酒?!?/p>
其中有一個人最先畫完,伸手拿過酒壺正準(zhǔn)備喝,他看看別人都還慢慢地畫,很想顯顯自己的本事,就左手端著酒壺,右手繼續(xù)畫蛇,并邊畫邊說:“我還能給蛇畫上幾只腳呢!”
蛇腳還沒畫好,這時,另一個人已經(jīng)畫好了蛇。
那人一把奪過那酒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怎么能夠給它添上腳呢?”
說著,毫不客氣地把那壺酒喝了。
那個先面完蛇,又給蛇添腳的人,反倒沒喝上酒,失掉了他應(yīng)該得到的、到嘴邊的那壺酒。
(陳軫講完故事后接著又對昭陽說:“現(xiàn)在,你為楚國打敗了魏軍,得了八座城池,還不息兵,將軍還想討伐齊國。我認(rèn)為,將軍的英明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達(dá)頂峰了,要適可而止,即使把齊國打敗了,你得到的賞賜還不過是楚國的令尹,官也不會升得更了。如果萬一打不贏齊國,反而不僅要前功盡棄,還會有性命之憂。如此看來,你去攻打齊國無異于‘畫蛇添足’了。不如趁現(xiàn)在大功告成,趕快退兵吧。”
昭陽聽了陳軫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停止攻齊,領(lǐng)兵返回楚國。)
【賞析】
這是策士陳軫為勸阻楚國將軍昭陽率軍攻齊欲再立戰(zhàn)功,而講的故事,要他適可而止。
本則寓言“畫蛇添足”蛇本來沒有腳,添上腳反不成其為蛇了。它諷刺了那些故意賣弄而弄巧成拙的人,說明真理越出了一步就會變成繆誤。
“畫蛇添足”告誡人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從實際出發(fā),尊重客觀真實,切合實際,決不可任憑主觀想象,節(jié)外生枝地賣弄小聰明,做多余的事情,過猶不及,否則會弄巧成拙,把事情弄糟。
“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paint a snake with feet.
后用“畫蛇添足”、“畫蛇著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情 superfluous,多此一舉 really unnecessary,反而不恰當(dāng),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spoil things by adding redundants.
“祠 ”,周代貴族每年四季祭祀祖先,各有名稱,春祭叫做“祠”。
《戰(zhàn)國策》 , 記載戰(zhàn)國時期東西周及諸侯各國的歷史,實際上是當(dāng)時一些謀臣、策士的論辯辭說的匯編。
作者已不可考,大約是秦漢之間的人,雜采戰(zhàn)國各國史料編纂成書的。
西漢末年的學(xué)者劉向?qū)⑺幱啚槿?/p>
并定名為《戰(zhàn)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