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常用的5味開胃妙藥:陳皮類的運用。橘子皮入藥以陳久者為佳,中藥稱“陳皮”,始
2022-08-04 20:17 作者:中醫(yī)師張先生 | 我要投稿
中醫(yī)常用的5味開胃妙藥:陳皮類的運用。橘子皮入藥以陳久者為佳,中藥稱“陳皮”,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以廣東新會所產(chǎn)最佳,名為“新會皮”。其所含的揮發(fā)油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并排除腸管內的積氣,為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要藥。多用于胸悶痰盛、咳喘脘脹、納差腹痛、嘔噦吐瀉、苔膩脈滑證。
“橘紅”系成熟果實最外層的果皮。其行氣健脾之力減而溫燥化痰之功增,又可鎮(zhèn)咳,最適合咳喘痰多、黏稠難咯者。以廣東化州所產(chǎn)最優(yōu),又名“化橘紅”。
“橘白”系成熟果實最內層的果皮。燥散之性大減,和中化濕之力為專,治療濕阻中焦證。
“橘葉”為橘樹之葉片。歸入肝經(jīng),專于疏肝解郁,散結解毒而治脅痛乳癰、乳塊腫痛。
“橘核”為橘之種。一般炒用,有理氣散結、消脹止痛之功,用治疝氣腫脹、睪丸作痛和回乳、消散乳癰。
“橘絡”系果皮內的筋絡。其理氣止痛,通絡化痰,專治痰濁阻絡的咳嗽不止、胸脅作痛。
“青皮”系未成熟果皮或幼小果實。雖然其健胃作用不如陳皮,但破氣散積、化滯疏肝之力明顯,專治胸脅脹痛、乳癰疝氣、乳塊脹痛、食積不化和肝脾腫大。以醋炒為佳。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