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矢之國——李氏朝鮮時期的弓箭

朝鮮半島位于東亞大陸東北部,西接遼東 東臨日本,長期面臨北部胡人 南部倭寇的威脅之中,其武器裝備在收到中日兩國的很大影響,尤其是在高麗末年被蒙元統(tǒng)治后,極大的影響了高麗/朝鮮的武備發(fā)展,弓箭成為了朝鮮最重要的冷兵器,在中原高麗弓甚至成為了良弓的代名詞。 ??
觀田魏二廷尉射歌 ? 明徐禎卿
魏子手挽高麗弓,氣滿兩石開青虹。
田郎亦自號猛手,談笑彎弓自裹肘。
秋風系馬古原下,合耦翩翩習步射。
眼中何有百步的,強干慣使千年柘。
共驚二子手法利,突如流星中如樹。
側(cè)身仰視秋云開,飛鳥顧之不敢度。
壯哉二子氣如虹,左揮右霍誰爭雄。
燕山秋高太白動,寒日獵獵吹胡風。
前時出軍大同壘,紅纓白馬多乳子。
柔絲斗弩不解持,吹竽之濫誠可嗤。
彼乳子者何足道,可惜王師直為老。
吁嗟!田魏二子真雄才,高壇大纛何有哉
? 李朝開國君主李成桂是元朝斡東千戶所千戶兼達魯花赤李子春的嫡長子。1356年,李成桂與其父幫助高麗王朝恭愍王收復雙城總管府后歸附高麗,后在抵御紅巾軍和倭寇的戰(zhàn)爭獲得提升。在蒙元軍隊中服役的經(jīng)歷讓李成桂成為了一個神箭手,在著名的智異山戰(zhàn)役中,李成桂更是用箭遠距離射掉了倭寇軍中的”阿只拔都“(蒙古語中年輕勇者的意思)的頭盔,老年的李成桂在盛怒之下向其五子李芳遠射了一箭,雖然只射中了柱子,但卻深入柱子數(shù)尺。

君主如此善射,麾下的軍隊自然也是如此,朝鮮軍制 所有士兵都攜帶弓箭,考驗武技的標準也是射箭,弓箭可以說是李朝軍隊最重要的武器。


?? 朝鮮的戰(zhàn)陣弓箭大致可以分為三種,角弓 竹弓 木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朝鮮角弓現(xiàn)在廣泛的出現(xiàn)在韓國古裝電影中。朝鮮角弓屬于軟弓大拉距離,屬于高速輕箭的弓矢,精銳的朝鮮武士甚至可以使用角弓射出240步的超遠射程。


? 角弓雖然犀利,但是其制作非常復雜需要牛角 牛筋 魚膠 竹 橡木 柘木,其弓干用竹,背覆牛筋,橡木作弝,桑木為弰,最后裹以樺皮,整個流程使用鮸魚魚膠將諸材結(jié)合。 ? ?
筋與膠的運用是韓國角弓制作的核心技術(shù),尤其是對膠濃度的掌控 . 使用膠將筋與弓干結(jié)合的過被稱作“鋪筋”,這是一項難度極高的工作,尤其是將撕成細絲的牛背筋處理得恰到好處,需要十分小心 . 如果一些筋絲沒有鋪在弓干中央,偏向了某一側(cè),甚至筋層中夾雜斷了的筋絲,都會嚴重影響到鋪筋的效果,從而影響到弓的性能 . 因此每個弓匠都要熟練的掌握“鋪筋”的技能。
? 而且角弓中的魚膠在高溫和潮濕的情況會脫落,導致弓箭性能下降(中國稱之為滾矢天少熱則多滾矢緩急難持——武備志)。要放在特制的烘箱之中保持干燥,才能保證其高性能。
?

? 昂貴的角弓往往只有富裕的兩班貴族可以負擔 ?普通士兵往往無力購置昂貴的角弓也無力長期保養(yǎng)角弓,普通朝鮮士兵這更多使用的則是竹弓和木弓,竹弓和木弓雖然沒有角弓那樣出色的性能卻成本低廉制作方便,而且不受天氣影響,在李朝中后期大量使用。

PS 片箭的問題

片箭是李朝四種箭矢之一,僅有其他弓矢三分之一的長度,搭在筒中射擊,因為其箭矢相對其他弓矢更輕 更短,在同樣的弓力下?lián)碛懈叩某跛?,朝鮮人稱之為“夫射敵中者洞貫,皆用于戰(zhàn)陣“


雖然現(xiàn)在片箭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韓國古裝電影中,但并非為朝鮮半島獨有的箭矢,中國也有該種箭矢 稱為邊箭/鞭箭/筒子箭,援朝之役的英雄 劉挺將軍就是使用邊箭的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