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學基礎知識 | 沉鐘


上期回顧
藝術學基礎知識 | 社會支柱


蓋哈特·霍普特曼,德國著名劇作家。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42個劇本,20多本長短篇小說,10多部詩歌、童話、傳說,還翻譯過莎士比亞的作品和寫了3部自傳體作品,是德國歷史上少見的多產(chǎn)作家,也是位多才多藝的文學巨匠。


內(nèi)容梗概
鑄鐘匠海因里希為教堂的鐘塔鑄造了一口大鐘。因運送時不慎,大鐘滾落到森林中的大湖里去了,他自己被林中女妖羅登徳蘭帶到了山上。在這神怪的世界里,女妖讓他鑄造一口新鐘。海因里希對山林中的生活不習慣,無法忘掉原先的生活環(huán)境,雖然女妖待他十分親熱,但他不想生活在水怪、妖魔之間。后來當他喝了魔湯,希望羅登德蘭不要離開他時,女妖已無法滿足他的要求了。最后,海因里希抱著“太陽出來了”的朦朧希望死去。

戲劇沖突
在《沉鐘》中存在著兩重世界,霍普特曼賦予這兩個世界以強烈的對比色彩,并由此展開海因里希所具有的外部沖突。一重世界是山下的村落,是隸屬于民眾的現(xiàn)實世界,恪守著世俗的生活原則、道德準則和宗教信仰的世界,這個世界排斥“異端”的出現(xiàn);另一重世界在山上林間,象征美、自由、靈性的國度。
它在劇中有一個具象的呈現(xiàn)一羅登德蘭,她是自然孕育的精靈:“我生自何處,連我自己也說不出。要往哪兒,我自己也不知道。森林老祖母從苔藻之間把我拾上來,一匹牝鹿拿它的乳給我吃。森林,沼池和山是我的老家……”
因此,霍普特曼著力刻畫了她美麗輕靈的外形,她出自天然的奔放的個性,她不染塵垢的純凈的心靈世界;她意識到愛上海因里希便馬上行動,大膽表露自已的愛;而她給予鑄鐘師的愛無私而珍貴。劇作家正是通過如此可愛的人物來呈現(xiàn)山上世界的美好特征。
同時,這兩個世界是相互排斥、彼此對立的。村落中的人們認為山上林間是妖魔之巢,是“再壞不過的場所”,是惡人和無賴之徒的“天上樂園”,是人應遠避的“深淵”:“在那山上,黑暗勢力牢不可破地盤踞著,甚至連巖孔和淵谷也背叛起神力來了。然而他終究是為奉事上帝而掉至深淵。”
山間的生靈也對人間世界十分不屑,羅登德蘭前往村落尋找海因里希之前,水怪尼格爾曼告誡她,人世間是“亂紛紛”、“可詛咒”之所,而村落的居民是他們的“死敵”,不僅不會理解山間生靈的美好,更會對其產(chǎn)生憎恨;而這一點在第四幕中的村民圍攻羅登德蘭和海因里希的情節(jié)中得到了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