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諾照顧張文順兒孫,幫侯耀文養(yǎng)閨女的郭德綱,兌現(xiàn)諾言了嗎?
臺上14個演員謝幕,臺下只有6個觀眾,票錢一共60塊錢,大伙怎么分?
如今的“德云社”日進斗金,成為了與“主流”媲美的存在。
誰能想到,郭德綱艱難的歲月里,有一段這樣的“不堪”。
在當時那個年代,有個叫孫紅雷的小伙子,憑借“霹靂舞”紅遍了大江南北,更改了人生的軌跡。
而擺在郭德綱面前,是一片迷茫,看不到前方道路的未來。
事到如今,人人皆知這位相聲大師,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3次入京。
卻不知道,在他的背后,有一個老頭子。
這個人就是張文順,德云社的創(chuàng)始人,比侯耀文分量還要重的人。
德云社的的核心人物,郭德綱記在心里一輩子的“恩人、貴人、知己”。
飛黃騰達的郭德綱,承諾要照顧張文順的子孫,幫侯耀文養(yǎng)閨女,他的承諾兌現(xiàn)了嗎?
三個人之間,有著一段什么樣不為人知的“情深義重”?
時隔多年再看,張文順絕對是相聲界,不可抹去的輝煌一筆,師承佟大方(這可是與侯寶林比肩的人物)。
出身豪門的他,是北京大柵欄金店的少爺。
在當時那個年代下,這樣的出身,讓他很難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值的一提的是,他從未放棄過夢想。
后來憑借自身的努力,張文順考上了師專。
另類的他,并沒有在專業(yè)領域生根發(fā)芽,轉身他報考了曲藝團。
藝術天賦極高的張文順,曾曾幾時也是班級里的佼佼者,怎奈何命運從未給予他綻放的機會。
張文順的同班同學李金斗,火的一塌糊涂,而他就像是被遺忘了。
他有一點不好,脾氣非常的倔強,是一個執(zhí)著的人。
無論在什么地方演出,張文順都秉持著對得起觀眾的信念。
反觀郭德綱,15歲的時候,他就一個人前往北京追夢。
怎奈何僅僅一年的時間,郭德綱就被退回天津了。
為了追求夢想,他過上了“跑江湖”的日子。
在農(nóng)村唱戲的時候,郭德綱在舞臺上翻跟頭,臺下的工作人員用筆記錄。
如果有人叫“好”,就加5毛錢。
宛如跳梁小丑一般,他不甘心就這樣放棄“相聲”。
攢夠路費,郭德綱再一次踏上了前往北京的道路,但僅僅4天的時間,他就灰頭土臉回到了天津。
因為沒有人哪個相聲團體愿意接納,接連兩次的否定,郭德綱傷心不已。
他不明白,自己滿腹才華,一心求學為何無人給機會?
不甘心的郭德綱,最終想著為了“孫子”也要待在北京。
為什么這樣說?對于他而言在天津娶妻生子,幸福美滿的度過一生是一種選擇。
但是有一天老了,抱著孫子的時候,用手指著電視機中的相聲演員說:“當初爺爺要是去北京,現(xiàn)在肯定比他強”。
這樣的情況下,孫子一定會問:“你為啥沒去”?
郭德綱心中懷揣著這份信念,第三次進了北京。
他暗暗發(fā)誓無論遭遇什么樣的苦難,都不走了。
第二年,他遇到了退休的張文順。
就像是命運的安排,兩個對“相聲癡迷”的人,在一個小劇場相遇了。
看著舞臺上的小胖子,張文順心中非常的欣慰。
他轉身對同行的孟凡貴說:“這小子,日后定能成事”。
在郭德綱的眼睛里,他看到了藝術的熱愛,那是骨子里烙印上的赤誠。
回到家里之后,張文順輾轉反側,最終他做出了一個決定,捧紅這個相聲界的“希望”。
隨后,張文順、李菁、郭德綱創(chuàng)辦了“北京文藝德云曲藝研習社”,也就是“德云社”的前半身。
最艱難的歲月里,張文順賠著錢,默默的支撐郭德綱。
他深信相聲有觀眾、有需求,可能一時見不到“光亮”,事在人為一定會重新得到眾人的喜愛。
也是在創(chuàng)辦初期,郭德綱刻骨銘心的一幕“出現(xiàn)”了。
臺下只有6個觀眾,舞臺上14個謝幕演員,票錢攏共60塊錢。
最終是張文順出錢,給所有人了等值的“酬勞”。
毫不夸張的來講,郭德綱一路前行的過程中,都是這位老人在為其“保駕護航”。
隨著隊伍越來越大,人員逐漸的增加,“北京文藝德云曲藝研習社”更名成了“德云社”。
在很多粉絲看來,“德”取自郭德綱,實際上張文順的子女,在相聲這個群體是“德”字輩。
這個“德”字任重道遠,時時刻刻驚醒后人,德行要端正方能成大器。
“德云社”初期,日子舉步維艱,曹云金、何云偉等人,是第一批拜在郭德綱腳下的人。
指的一提的是,曹云金第一次看到郭德綱的時候,并不是很服氣。
直到郭德綱表演了一場《賣布頭》,他被震撼到了。
有了徒弟是件好事,但一群人的開銷,如何養(yǎng)活這幫人,擺在了郭德綱的面前。
2003年,郭德綱收到了《超級大贏家》真人秀節(jié)目的邀請。
急需用錢,也急需要露臉的郭德綱,二話不說就參加了。
節(jié)目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需要在全透明的玻璃櫥窗中,待上48個小時。
過程中還要和路過的行人互動,一天三頓飯都是泡面,睡覺也在櫥窗里面。
郭德綱非常的淡定,他放下了所有的身段,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位追夢人打開了知名度。
同年于謙加入了“德云社”,他和郭德綱兩個人,參加了“相聲大賽”。
賈玲獲得了一等獎,于謙和郭德綱憑借《你好北京》斬獲了三等獎。
幸運的是,他被侯耀文一眼看中。
得知這個消息,郭德綱喜極而泣,他恨不能翻上幾個跟頭。
要知道,侯耀文的“橄欖枝”,等同于給了郭德綱“名正言順的身份”。
之前兩次進京,灰溜溜的被退回,就是因為郭德綱“師出無門”,處處被人擠兌。
侯耀文的認可,等同于提升了整個“德云社”的地位,這是雪中送炭的情分。
但是消息傳出之后,“主流們”就不樂意了。
可侯耀文很清醒,郭德綱是一個人才,在他的身上,這位相聲大師看到了“希望”。
最終三拜九叩,兩個人成為了“師徒”關系。
有名有份之后,郭德綱的日子也不好過。
曾經(jīng)有位藝術家抵制,張文順非常的氣憤,就要和對方理論。
風雨之后見彩虹,郭德綱帶領著“德云社”,走到了觀眾的面前。
憑借《我要幸?!?、《我這一輩子》等,逐漸的在相聲界站穩(wěn)了腳跟。
不成想,徐德亮和王文林退出,轟動了整個曲藝界。
張文順得知消息后,第一時間收回了徐德亮的“德”字。
畢竟德云社火了之后,就會有人心里不平衡,人各有志郭德綱沒有強留。
張文順也給出了聲明,直言:“我和郭德綱創(chuàng)立德云社,并非是為了賺錢,而是希望看到相聲重新繁榮”。
徐德亮沒多久自立門戶,對外聲稱從未拜張文順為師。
接受采訪的時候,多次對外聲稱,德云社分錢不均,管理非常的混亂。
郭德綱沒有給予理會,而是用心發(fā)展事業(yè)。
他的事業(yè)越來越有起色,張文順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甚至被查出了食道癌。
2008年的時候,陪伴郭德綱一路前行的老人住院了。
所有人都知道這不是好兆頭,為了不讓張文順孤單,德云社的弟子輪流照顧。
同年張文順70大壽,郭德綱邀請了不少的名人,前來為恩人祝壽。
他還專門安排了專場,重病纏身的張文順,戴著氧氣最后一次踏上了夢想的舞臺。
那是郭德綱一生中,最難忘記的時刻。
張文順坐在輪椅上,他從未忘記過自己對觀眾的承諾。
這位相聲的守護者,最終昂首闊步,將最好的一面,呈現(xiàn)給了臺下的觀眾。
郭德綱當即決定,將演出的費用,都用于給張文順治病,如果不夠“德云社”繼續(xù)添。
表演完畢后,張文順將外孫叫到了身邊。
對著郭德綱,他語重心長的說:“以后,郭德綱就是你的爸爸”。
面對恩人的托付,郭德綱沒有拒絕,收下了寧云祥,不僅僅是為了報恩,還有將相聲這門藝術傳承下去。
隨后張文順回到了醫(yī)院,他很開心,盡管嗓音沙啞,但夢想不曾熄滅。
2009年2月22日,相聲演員張文順病逝。
郭德綱帶領德云社全體成員為其送行,不少曲藝界的名人,也紛紛到場悼念。
他一直都在靈堂的上首,對悼念的賓客感謝。
最后,郭德綱帶著德云社全體成員叩首,這一拜有千言萬語。
后來接受采訪的時候,這位相聲大師許下承諾:“張先生的家人,我們一定會全力幫助,以后也會照顧”。
時隔多年,郭德綱兌現(xiàn)承諾了嗎?
德云社的后臺,一直都掛著張文順和侯耀文的遺像。
這兩個對“德云社”有恩的人,郭德綱自始至終都沒有忘過。
對于張文順的子孫,郭德綱各種照拂,都安排在了德云社中,擔任中層干部,是核心人員。
至于孫云祥,郭德綱早前也在力捧,但并沒有泛起太大的水花,目前人在幕后工作。
對于恩師侯耀文的遺孀,這位藝術家也是非常的盡心。
這相聲大師去世的時候,因為“遺產(chǎn)分配”惹起了不少的“是非”。
侯耀華在哥哥女兒侯瓚,沒有放棄繼承權的情況下,鳩占鵲巢宣布繼承遺產(chǎn)。
作為侯耀文的徒弟,郭德綱多次發(fā)聲內(nèi)涵,聲援侯瓚替她出頭。
指的一提的是,侯耀文有一套別墅,但并非是全款購買。
這筆債務在其去世后,轉到了女兒侯瓚的身上。
面對高昂的費用,她無力承擔,最終房子被拍賣。
手頭不太寬裕的郭德綱,東拼西湊買了這套房子,給了師傅遺孀一個家。
因為這個舉動,侯耀華代替“侯家”做出了一個舉動,聲稱要將郭德綱逐出師門。
是是非非從來都沒有中斷過,但是郭德綱的“情”和“義”,眾人都看在眼里。
公道自在人心,對于兩位恩人的承諾,他都做到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