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wǎng)熱議,理想中的國風教材插圖可以是什么樣的呢
大家還記得自己讀書時教科書里的插畫是什么樣的嗎?
是一個項帶銀圈的十一二歲少年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是系著紅領巾的神采奕奕的小明同學在問,“我今年8歲,我爸爸今年40歲,請問我爸爸的年齡是我的幾倍呢?”;是彬彬有禮的中國學生站在講臺上向同學們進行自我介紹的模樣,“Hi,My name is Yang Ling and I come from China......”。
近日,隨著對人教社出版教材插畫的討論,“微博人文藝術”特邀各位畫手博主創(chuàng)作獲提供以往的作品參與活動,讓大家一覽優(yōu)秀的插畫,我們的教材插圖應該可以這樣畫~


(圖源:XX回聲XX)


(圖源:春羊-)


(圖源:劉00睡不飽)


(圖源:柳謙blossom)


(圖源:春忍在畫畫)
人生因閱讀而氣象萬千,插畫是使教科書圖文合一的存在,提供圖像以激發(fā)學生們的想象力,擴大想象空間。不過要注意的是,插畫是依附于文本的,在具有藝術性的同時,須符合文本,也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就中國教科書來說,教科書中的插畫也需符合學生們的接受特性與審美要求。
在欣賞不少畫手博主的優(yōu)秀插畫作品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以往的教材中關于“五十六個民族”的插畫?

(圖源:網(wǎng)絡)
五十六個民族,每個少數(shù)民族同胞都穿著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服裝,唯有一個穿著短袖短褲的漢族小孩在這之中顯得畫風不太對。
何時這個漢族小朋友才能把“丟失的”衣服找回來呢?
何時在五十六個民族齊聚一堂時,漢族人民能夠穿上漢服?
何時漢服才能被大眾想起?
樹高千尺,其根必深;江河萬里,其源必長。歷史長河波濤洶涌,唯有中華文化屹立不倒、從未中斷。從容自信的文化傳承不能斷,也不會斷,這是泱泱大國的深厚底蘊,教科書作為教導國家青少年的重要載體,尤應不忘初心,溯源固基。現(xiàn)今社會,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漢服復興運動的不懈探索,漢服也在被找回來的路上,志行千里者,不中道而輟足。
文案:君止?
編輯:繼欣?
審閱:漢服世代
平中交右? 寬褖合纓
古衣今裳? 與時偕行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現(xiàn)代漢服知識
轉(zhuǎn)載、投稿及其他合作 或 建議與意見
請聯(lián)系阿羅微信 Chinesehanfu
或郵箱xdhanfu@foxmail.com
如您對內(nèi)容有疑問或更多看法歡迎留言
歡迎加入粉絲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