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古典名篇(先秦)《墨子·尚賢上》賞析

2023-08-09 14:17 作者:jxfzylr  | 我要投稿


1.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為政于國家者[1],皆欲國家之富、人民之眾、刑政之治[2]。然而不得富而得貧,不得眾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亂,則是本失其所欲[3],得其所惡[4],是其故何也[5]?

注釋:

[1]今者:現(xiàn)今,現(xiàn)在。大人,義與“王公”略同?;颉巴豕笕恕焙嫌?,或“大人”單用。其義或指天子,或指諸侯,或指卿大夫,或合天子、諸侯、卿大夫言之。王公大人為政于國家者,即“為政于國家之王公大人”,“為政于國家”為“王公大人”的后置定語,又加特殊代詞“者”作為標(biāo)志?!2]刑政:刑法與政令,泛指政治。 [3]則是本失其所欲:是說那么這是原本就失去了他們所希望得到的(指富、眾、治)。是,猶此,指示代詞?!4]惡(wù):厭惡,憎惡?!5]也:猶邪、耶。句末語氣詞。

原邊注:

本章提出問題:現(xiàn)今王公大人治理國家,都希望“國家富”“人民眾”“刑政治”,但得到的卻是國家貧、人民寡、刑政亂,其原因何在?這個問題為下文切入“尚賢”正題起鋪墊作用。

2.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為政于國家者,不能以尚賢事能為政也[1]。是故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2];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3]。故大人之務(wù),將在于眾賢而已[4]。

注釋:

[1]不能以尚賢事能為政也:是說不能以尚賢使能而施政的緣故。尚,崇尚。事,通“使”。古“事”“使”一字?!渡匈t中》:“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賢而任使能”,正作“使”。使,使役?!2]厚:強(qiáng)。 [3]?。喝酢!百t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強(qiáng));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ㄈ酰?,相對而言。 [4]故大人之務(wù):以下兩句是說,所以王公大人的要務(wù),在于使賢良之士增多罷了。將,乃,就。用為副詞。

原邊注:

本章論述國家之治強(qiáng)與弱,關(guān)鍵在于王公大人能否做到尚賢使能。

3.曰:然則眾賢之術(shù)將奈何哉[1]?子墨子言曰:譬若欲眾其國之善射御之士者[2],必將富之貴之、敬之譽(yù)之[3],然后國之善射御之士將可得而眾也[4]。況又有賢良之士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shù)者乎[5],此固國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6]。亦必且富之貴之、敬之譽(yù)之[7],然后國之良士亦將可得而眾也。

注釋:

[1]《墨子間詁》以這一句為一章,今將其合于下章,共為第3章。將:當(dāng)。用為副詞。下文“必將富之貴之、敬之譽(yù)之”,“將”字同?!2]御:御馬,駕車。 [3]富之:使之富。富,用為使動詞。下文“貴”“敬”“譽(yù)”皆用為使動義。 [4]將:乃,就。下文“亦將可得而眾也”,“將”字同。 [5]況又有賢良之士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shù)者乎:即“況又有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shù)之賢良之士乎”,“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shù)”為“賢良之士”的后置定語,又加特殊代詞“者”作為標(biāo)志。這句是說,況且又有德行敦厚、言談雄辯、學(xué)識淵博的賢良之士呢?“乎”,猶于。用為介詞?!6]社稷:土神與谷神,用為國家的代稱。 [7]且:猶將,當(dāng)。

原邊注:

本章設(shè)問而答,謂眾賢之術(shù)在于使賢良之士“富”“貴”,使他們受到“敬”“譽(yù)”。

“必將富之貴之、敬之譽(yù)之”之“將”,與“亦必且富之貴之、敬之譽(yù)之”之“且”義同。

4.是故古者圣王之為政也,言曰:“不義不富[1],不義不貴,不義不親,不義不近?!笔且試毁F人聞之,皆退而謀曰[2]:“始我所恃者富貴也[3],今上舉義不辟貧賤[4],然則我不可不為義?!庇H者聞之,亦退而謀曰:“始我所恃者親也,今上舉義不辟疏,然則我不可不為義?!苯呗勚嗤硕\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舉義不避遠(yuǎn),然則我不可不為義?!边h(yuǎn)者聞之,亦退而謀曰:“我始以遠(yuǎn)為無恃,今上舉義不辟遠(yuǎn),然則我不可不為義。”逮至遠(yuǎn)鄙郊外之臣、門庭庶子、國中之眾、四鄙之萌人[5],聞之皆競為義,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6];下之所以事上者,一術(shù)也[7]。譬之富者,有高墻深宮,墻立既[8],謹(jǐn)止(上)為鑿一門[9]。有盜人入,闔其自入而求之[10],盜其無自出。是其故何也?則上得要也[11]。

注釋:

[1]不義不富:是說不義者不使之富,即非“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shù)”的賢良之士不使之富。富,使之富。下文“不義不貴”“不義不親”“不義不近”同其句法?!2]退而謀:回來計議。退,退歸,回來,在下面。謀,謀議,計議?!3]恃:仰仗,依恃。 [4]辟:通“避”。避,避開,排除?!5]逮至遠(yuǎn)鄙郊外之臣、門庭庶子、國中之眾、四鄙之萌人:是說及至邊邑周郊臣僚、宮闈門庭宿衛(wèi)、都中黎民、四方邊遠(yuǎn)地區(qū)匹夫匹婦。逮,及。鄙,邊,邊邑。郊,郭外周郊。門庭庶子,路寢(天子、諸侯所居)內(nèi)外朝門庭之間的宿衛(wèi)子弟(宿衛(wèi)子弟,已命者謂之士,未命者謂之庶子)。國,邦,都。萌,通“氓”,即民?!6]物:事。一物,指“尚賢”之物,即“尚賢”之事?!7]術(shù):道路,方法。一術(shù),指“為義之路(法)”。 [8]既:畢,已,盡?!9]謹(jǐn):通“僅”。止,原作“上”。從孫詒讓校改?!10]闔其自入而求之:是說關(guān)閉他所從進(jìn)入的這道門,然后搜尋他。闔,關(guān)閉。 [11]要:要道,要害。

原邊注:

本章論述“為義”乃臣下事奉君上的一“術(shù)”,且以高墻深宮僅鑿一門相比譬。

5.故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1],雖在農(nóng)與工肆之人[2],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3],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4],曰:“爵位不高則民弗敬,蓄祿不厚則民不信,政令不斷則民不畏?!迸e三者授之賢者,非為賢賜也,欲其事之成。故當(dāng)是時,以德就列[5],以官服事[6],以勞殿賞[7],量功而分祿。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舉公義,辟私怨[8],此若言之謂也[9]。故古者堯舉舜于服澤之陽[10],授之政,天下平;禹舉益于陰方之中[11],授之政,九州成[12];湯舉伊尹于庖廚之中[13],授之政,其謀得[14];文王舉閎夭、泰顛于罝罔之中[15],授之政,西土服[16]。故當(dāng)是時,雖在于厚祿尊位之臣,莫不敬懼而施[17],雖在農(nóng)與工肆之人,莫不競勸而尚德(意)[18]。故士者,所以為輔相承嗣也[19]。故得士則謀不困,體不勞,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惡不生[20],則由得士也。

注釋:

[1]列德:排列道德高下的次序。列,排列,序次?!2]農(nóng)與工肆之人:指農(nóng)夫、百工與商人。肆,店鋪?!3]予:或作“與”,給予,授予?!4]斷予之令:是說使之有出令決斷的權(quán)力。斷,決,決斷?!5]就列:登上官位。就,上,從。列,次列,官位?!6]服:服務(wù),從事。 [7]以勞殿賞:是說按功勞大小定其獎賞。殿,奠,鎮(zhèn),定?!8]辟:通“避”。避,避開,排除。 [9]此若:義同“此”。同義復(fù)詞。若,猶“此”。 [10]堯舉舜于服澤之陽:是說唐堯把虞舜從服澤以北推舉出來。陽,指北。古時稱山南水北曰陽,山北水南曰陰?!11]禹舉益于陰方之中:是說夏禹把伯益從陰方之中推舉出來。陰方,地名,未詳其地。益,即伯益,舜的虞官?!12]九州成:是說中國得以安定。九州,古代中國設(shè)置的九個行政區(qū)域。有三種說法:其一,《尚書·禹貢》中的“九州”為冀、兗、青、徐、揚(yáng)、荊、豫、梁、雍;其二,《爾雅·釋地》中的“九州”無青、梁,有幽、營;其三,《周禮·夏官·職方氏》中的“九州”無徐、梁,有幽、并。后“九州”泛指中國?!熬胖荨币喾Q“九有”。成,定,平定,統(tǒng)一?!13]湯舉伊尹于庖廚之中:是說商湯把伊尹從庖廚之中推舉出來。伊尹,湯大臣。庖廚,同義復(fù)詞,“庖”義同“廚”,廚房。此處指廚役?!14]其謀得:是說商湯覆滅夏桀的計謀付諸實(shí)施并得以實(shí)現(xiàn)。 [15]文王舉閎(hóng)夭、泰顛于罝(jū)罔之中:是說周文王把閎夭、泰顛從獵戶內(nèi)推舉出來?!拔耐酢?,即周文王,周族領(lǐng)袖。姬姓,名昌。古公亶父孫。商紂時為西伯,為崇侯虎所讒,囚于羑(yǒu)里。周臣閎夭、泰顛、散宜生等獻(xiàn)美女名馬于紂,得釋。后攻滅黎、邗、崇等國。自周原遷都于豐。招賢納士,得東海姜尚等。在位五十年。閎夭,文王賢臣,為輔佐武王治理天下的十臣之一。泰顛,或作太顛,文王賢臣,為文王四友之一。后隨武王滅商建周。罝罔,捕獸具。罝,網(wǎng)。罔,同“網(wǎng)”?!16]西土服:西方諸小國都?xì)w服于周。西土,指周族定居處及其四周之地,今陜西岐山一帶。服,歸服,臣服?!17]施:善?!18]德:原作“意”。從孫詒讓校改?!19]故士者,所以輔相承嗣也:是說賢士是作為輔佐君王的大臣和君王繼承者的人選。輔相,同義復(fù)詞,輔佐君王的大臣。承嗣,亦同義復(fù)詞,承繼,嗣位?!20]美章而惡不生:是說美善彰顯而惡丑止息。章,通“彰”。彰,顯,表彰。

原邊注:

本章以“堯舉舜于服澤之陽”“禹舉益于陰方之中”“湯舉伊尹于庖廚之中”“文王舉閎夭、泰顛于罝罔之中”四例,論述古者圣王“列德而尚賢”,“雖在農(nóng)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乃“為政”的要道。

6.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賢士不可不舉,不得意賢士不可不舉,尚欲祖述堯、舜、禹、湯之道[1],將不可以不尚賢[2]。夫尚賢者,政之本也。

注釋:

[1]尚欲祖述堯、舜、禹、湯之道:是說如果想上宗唐堯、虞舜、夏禹、商湯治國理政之道。尚,同“上”?!渡匈t下》“上欲中圣王之道”,正作“上”。祖述,遠(yuǎn)追,上承?!2]將:乃,就。

原邊注:

本章總括全篇要義:“夫尚賢者,政之本也”。

點(diǎn)評:

尚賢,崇尚賢士,即以賢士為上。墨子論其“十大主張”,尚賢當(dāng)其首,足見其分量之重?!赌印窌渡匈t》共三篇,論述有共同之處,然又各有側(cè)重,此篇乃墨子尚賢思想的總綱。首先論述賢良之士“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shù)”,為“國家之珍”“社稷之佐”。其次論述古代圣王“列德而尚賢,雖在農(nóng)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并列舉唐堯舉虞舜,夏禹舉伯益,商湯舉伊尹,周文舉閎夭、泰顛,天下皆得治四例以為證。最后抽繹出“尚賢者,政之本也”的主題思想。

此篇說“賢良之士”,“固國家之珍而社稷之佐”,《親士》說,“歸國寶,不若獻(xiàn)賢而進(jìn)士”,可謂后前呼應(yīng)。古代圣王都認(rèn)識到賢士的重要,并將任賢使能用于其治國理政的實(shí)踐中去。至墨子才將“尚賢”問題放在理論層面,專加論述,提出“尚賢者,政之本也”的主張,從而鮮明地表達(dá)反對“任人唯親”、提倡“任人唯賢”的態(tài)度,在用人路線方面,為后世樹立了可資借鑒的規(guī)矩。

《尚賢》與《尚同》《兼愛》《非攻》《節(jié)用》《節(jié)葬》《天志》《明鬼》《非樂》《非命》諸篇,歷來被學(xué)界稱作“十論”或“十大主張”,暢論墨子治國養(yǎng)民之道。原各有上、中、下三篇,文字或有出入,然大旨不殊。總計三十篇,后闕佚,存二十四篇。它們當(dāng)是墨子上說下教的論說,而由其門弟子分別記述下來。《魯問》:“子墨子游,魏越曰:‘既得見四方之君,子則將先語?’子墨子曰:‘凡入國,必?fù)駝?wù)而從事焉。國家昏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貧,則語之節(jié)用、節(jié)葬;國家憙音湛湎,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淫僻無禮,則語之尊天、事鬼;國家務(wù)奪侵凌,則語之兼愛、非攻?!蹦疑鐣闻c倫理思想悉數(shù)寓于其中。墨子歿,門弟子離而為三。俞樾說,三十篇疑為相里、相夫、鄧陵氏分傳之本,而后人輯為一帙,合乎情理。


古典名篇(先秦)《墨子·尚賢上》賞析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五寨县| 铜梁县| 朝阳区| 兴国县| 丹巴县| 万盛区| 历史| 郑州市| 林州市| 怀宁县| 连平县| 汝阳县| 佛学| 平塘县| 贵港市| 五原县| 平凉市| 临泽县| 五家渠市| 太保市| 鹤山市| 宁安市| 平湖市| 房产| 贡嘎县| 东丰县| 昭觉县| 灵璧县| 锡林浩特市| 东阿县| 南开区| 饶平县| 阜康市| 南安市| 应城市| 石门县| 东乌珠穆沁旗| 台江县| 迁安市| 团风县| 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