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金石《大周故慕容府君(慕容智)墓志》

王諱智,字哲,陰山人,拔勤豆可汗第三子也。原夫圓穹寫象,珠昴為夷落之墟 ;方礴凝形,玉塞列藩維之固。其有守中外,沐淳和,貴詩書,踐仁義,則王家之生常矣;廓青海,凈湟川,率荒陬,款正朔,則主家之積習(xí)矣。故能爪牙上國,跨躡邊亭,控長河以為防,居盤石而作固。
靈源茂緒,可略言焉:祖麗杜吐渾可汗。父諾曷缽,尚大長公主,駙馬都尉、跋勤豆可汗。王以龜組榮班,魚軒懿戚,出總?cè)致?,敷德化以調(diào)人;入奉皇猷,耿忠貞而事主。
有制曰:“慕容智,鮮山貴族,昂城豪望,材略有聞,宜加戎職,可左領(lǐng)軍將軍?!倍砑釉器鈱④姡刈笥疋j衛(wèi)大將軍。望重邊亭,譽隆藩邸。西園清夜,敬愛忘疲;東閣芳晨,言談莫倦,誠可長隆顯秩,永奉宸居。豈謂齊桓之痾,先侵骨髓;晉景之瘵,已入膏肓。天授二年三月二日,薨于靈府之官舍,春秋卌有二,即其年九月五日遷葬于大可汗陵。禮也!
上懸烏兔,下臨城闕,草露朝清,松風(fēng)夜發(fā)。泣峴山之淚隋(墮),悲隴水之聲咽。嗚哀哉!乃為銘曰 :丹烏迅速,白兔蒼茫。兩楹流奠,二豎绖殃。崩城慟哭,變竹悲傷。一銘翠琰,地久天長。

武威郡西漢時始置,隸屬涼州刺史部,治所姑臧(今武威市涼州區(qū))。西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劉徹為顯示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在原匈奴休屠國領(lǐng)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后歷代王朝都曾把武威設(shè)置為西北的文化、軍事、政治中心。
涼州(武威)是古代中原與西域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并一度成為我國北方的佛教中心。著名的涼州詞(涼州曲)(涼州令)、西涼樂、西涼伎都曾在這里形成和發(fā)展,對保存我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傳播西域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歷史上,武威曾是涼州刺史部、雍州牧、雍州刺史、雍涼都督府、涼州牧、涼州刺史、涼州大中正、北魏涼州鎮(zhèn)、北魏姑臧鎮(zhèn)、河西節(jié)度、涼州總管府、涼州都督府、西涼府、甘肅提督、涼州總兵、涼州鎮(zhèn)守使、涼州府、甘肅巡撫、甘涼道、甘肅總兵、正一品涼州將軍府的政府駐地。
武威是雍涼文化的發(fā)源地,因此武威又被譽為“雍涼之都”。武威地勢平坦,有著河右之地最大的堆積平原,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漢代時期涼州就有著“國家番衛(wèi),天下要沖”的稱號。
東晉時期,北有姑臧,南有建康,姑臧是華夏兩大中心之一。北魏時期,姑臧是北魏的兩大經(jīng)濟中心之一。隋唐時期,涼州是唐朝三大經(jīng)濟中心之一。《涼州箴(雍州箴)》中說:“每在季王,常失厥緒。上帝不寧,命漢作涼。”
*本文為武威大馬文化的搜集整理,因《大周故慕容府君(慕容智)墓志》是大周武則天時期的作品。版權(quán)保護已經(jīng)超過100年,屬于公共領(lǐng)域無需授權(quán)。特此聲明!*本文輯佚如有錯誤遺漏,還請各位方家批評指正。武威大馬文化,立足涼州、瞭望全國、縱覽國際,將為您提供審慎科學(xué)的涼州文化IP咨詢。我們期望通過宣傳推廣,梳理唐詩《涼州詞》背后的文化脈絡(luò),建立一個以武威為核心的「涼州學(xué)」學(xué)術(shù)體系。*「西北勝跡」「西北勝族」「五涼文化」「奇聞趣事」「西北地理」「西北美食」「西北歷史」系列文章,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