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阿爾吉儂和他

先前聽過一句話“我們不是恐懼死亡,而是恐懼死亡之后的未知?!?/p>
在讀《救貓咪三部曲》時,有書友評論說:“人類會相信戲曲,會在觀影聽音樂時有所感觸,通常是因為我們?yōu)g覽影片之后會選擇相信。”
“相信”——這種行為是思考的結果。而思考,是上帝獻給人們最大的禮物——或者可以說成,這是人類可以稱之為高級動物的關鍵。假若我們錄制一個影片,內容是擺滿了豐盛果實的餐桌。將這部影片擺在猴子的面前,而旁邊放一個真正的香蕉,小猴子會選擇眼前看得到的、真正的香蕉——即使一旁影片里的食物看起來很誘人。我們人類會選擇相信故事,會因為瀏覽、聽到一條社交媒體上的新聞而難過、憤怒。正是這樣的相信,這種神奇而令人驚嘆的機能,完成了一次次具體到抽象的過程。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有了,數(shù)字,數(shù)學,由糾紛解決機制而產(chǎn)生的法律;我們人類各種語言中才都能包含一些抽象詞匯,如“機制”、“system”,“sistema”等等。
然而要理解這樣復雜的詞匯,這樣的機制,是需要兩樣很重要的東西的,一是智商,二是學習環(huán)境。本書的主人公查理·高登是人類社群中少見的低智商青年——又可稱為“弱智者”。查理的母親是個很愛他,但脾氣暴躁的女人。母親在妹妹出生前盡己所能保護查理——雖然她常常會因為查理沒有滿足自己的要求而憤怒,抽打查理。這樣無能為力的局面終于維持到妹妹出生后十幾歲時,母親拿著刀以自殺相威脅,要求父親把自己送到特殊學校。在那之后,他們對外宣稱查理已經(jīng)死去,并且再也沒有來看他。大概是童年的經(jīng)歷,查理一直渴望受到大家的喜歡。盡管平常他被嘲笑,排擠,但他對此不能理解,也和大家一起取笑自己。然而查理迫切地想要變聰明。因為變聰明,就可以讓大家喜歡自己,于是他參加了一項實驗。從那以后他的智商開始呈現(xiàn)爆炸式增長,他變得越來越聰明,甚至無法對常人的話題感興趣,他在短短幾天內學會了彈鋼琴,他掌握了20多門外……他甚至發(fā)現(xiàn),他一直尊敬的實驗醫(yī)生其實也不過是為了工作兢兢業(yè)業(yè)的凡人。人們開始討厭他,他們說:“查理,你知道嗎,以前你只是個普通人,但是現(xiàn)在你真的變得很聰明,我們不想靠近你?!睉偃撕退f:“我們不再是一個層級的人了,我常常不懂你說的話題,我的閉口不言讓你覺得我對那些話題不感興趣??墒敲看文阕吆?,我都會痛恨自己,你讓我覺得自己很愚蠢?!辈槔韽暮诎颠M入了一個光明的世界,但是又被世界拋棄了一次。他開始主動參與那項研究,并為此做出巨大的貢獻。后來,與查理進行了相同實驗的老鼠,在變得極度聰明之后,又以相同的速度退化。它在做實驗的時候發(fā)狂,亂叫。這只叫“阿爾吉農(nóng)”的老鼠最后死去了。查理在它身上似乎也看到了與自己相同的命運。
那是一種,悲哀。
查理·高登,在做實驗之前,他好像從沒有被當作一個人,他是尼姆教授最為驕傲的實驗成果,他是報紙上宣傳的天才,他是妹妹的大哥。但是,他首先是查理,試驗前后急劇的變化讓查理好像是兩個人。在實驗之前,查理好像是一件物品,他恐懼、弱小、不理解、害怕未知;實驗過后,他成了爆炸式天才,強大、自信、憤世嫉俗??墒撬_始忘記,忘記如何思考,忘記高端的語言和詞匯,忘記和愛人的感情,他好像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所有人都同情他。而他就這樣清醒地看著自己忘記一切,從溫文爾雅到暴躁易怒,從暴躁易怒到軟弱可欺。
那個聰明睿智的人消失了。
仿佛他從未存在過,仿佛那只是人們的一場夢。我想,人們或許不是恐懼死亡,只是恐懼事情不再受自己掌控,恐懼一切未知。所以,某種意義上說,那個聰明的查理被創(chuàng)造出來,最后又死去了。我們一直也曾恐懼死亡,但其實我們恐懼的是失去思想,我們感恩我們能擁有思考的能力,我們能學會愛人,我們能輕易地被教育,我們知道南極的高原風,我們知道太陽風暴會影響電信通訊,我們知道西班牙圣家堂,我們感恩我們能看見和學習——就像查理對尼姆教授說的:“你也許覺得我很討厭你,但相信我,我真的很感恩您?!薄蚁脒@就是學習的意義。雖然查理獲得智慧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個月,但他也致力于找出本次實驗中導致自己智力不能維持的缺陷,繼續(xù)為以后千千萬萬的智障人做貢獻。這就是存在而思考的意義。希望我們的閱讀也能有這種意義。這種意義能督促我們一直閱讀,并為人類文明略盡綿薄之力。最后,致敬查理,無論是哪樣的你,你一直都是個勇敢而善良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