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丸論破2】深入探討『日向創(chuàng)』與『狛枝凪斗』的關系
親愛的觀眾朋友們,我是超高校級的心理委員。
根據(jù)之前的計劃,本期將作為日向創(chuàng)人物分析專題的最后一期《日向創(chuàng)與狛枝凪斗的關系》。在此之后,日向創(chuàng)的相關內容就差不多結束啦,在此感謝大家的支持~
接下來,就是我日向創(chuàng)和狛枝凪斗的關系,呼噗噗噗,鉚足精力去迎接下面的內容吧!
一、初見:跟我有些相似

二代玩家應該都記得,在一開始日向創(chuàng)暈倒的時候,是狛枝凪斗叫醒的他。當時那個場面,怎么說呢,金色的陽光透過湛藍的天空,揮灑在椰子樹上,倒在沙灘上的日向創(chuàng),隱隱約約地感受到了親切的呼喚。緩緩張開雙眼,wua,爆炸頭(bushi)!
反正就是很美好的感覺,兩個人溫柔的初遇,雖是第一次相見,卻又一見如故……
好吧,從日向創(chuàng)的視角來看,其實可能只是單純地把狛枝凪斗當成一個友好的陌生人而已。但是對于狛枝凪斗來說,他對日向創(chuàng)打從一開始,就有著奇妙的感覺。正如后續(xù)與之談話中可以發(fā)現(xiàn),狛枝凪斗直覺到日向創(chuàng)“與自己一樣,對希望之峰學院有著獨特的感情”。
這種獨特的感情究竟是什么?這里先賣個關子,后文再講。
總而言之,因為狛枝凪斗感覺到了日向創(chuàng)身上,與自己類似的這種特殊的感情,因此在一開始對日向創(chuàng)的親近就抱有一定的目的性。但目的歸目的,他溫和的性格與細膩的關懷性也并不是裝出來的,他對大家的熱愛并不是出于所謂的“情商”,而是發(fā)自內心的熱愛,這個我們在《狛枝凪斗人物分析》中也探討過,這里不多做贅述。
總之,一個內向、容易緊張的溫柔男生與一個外向、豁達且優(yōu)哉游哉的美型少年,就這樣保持著親密好友的關系,直到在第一次學級裁判上,大家見到了狛枝凪斗一直隱藏起來的一面。
原來在大家眼中性情溫和的美型少年,其實是一個遵循著扭曲的信條,間接害死兩個人的瘋子。此時玩家的心態(tài),也許正如澪田唯吹所言:“狛枝的人設好像崩壞了耶!”
而在狛枝“暴露本性”后,日向創(chuàng)對狛枝凪斗的態(tài)度立馬變了,稱謂甚至都變了。在狛枝凪斗反駁日向創(chuàng)的言論時,日向創(chuàng)的反應是“我怎么能輸給這種人”,可以見得狛枝在日向創(chuàng)的心理,其瘋狂已經(jīng)超出了自己理解的范圍,溢出了本能的厭惡感。
二、中期,亦敵亦友

自第一次學級裁判后,日向創(chuàng)對狛枝凪斗的態(tài)度徹底轉變,將其定義為一個瘋子,對左右田和貳大貓丸把他五花大綁的行為也沒多說什么。
然而,狛枝凪斗對日向創(chuàng)的興趣并沒有減弱,在短暫的交往后,他認為日向創(chuàng)與他有類似的情結,并且逐漸肯定了日向創(chuàng)的能力,一直對他的才能表示好奇。這也算是一種認知失調了,日向創(chuàng)厭惡狛枝,狛枝對創(chuàng)感興趣,甚至認為創(chuàng)也并沒有那么厭惡他。
于是出現(xiàn)了喂飯的名場面。
在往后的學級裁判上,狛枝凪斗一直處于一種對案件猜的七七八八了,但就是不說,就死看戲,就是帶節(jié)奏,就是玩兒的狀態(tài)。這點兒跟v3的王馬小吉類似,但行為動機大不相同。
隨著日向創(chuàng)一次次與大家一起共渡難關,讓狛枝一次次地看到了在日向創(chuàng)身上的“希望”。這種“希望”的光輝也逐漸在狛枝心理產(chǎn)生了肯定,有一種“我就知道我沒看錯你”的感覺。
所以當我們把狛枝凪斗的好感度刷滿之后,就可以得到狛枝對日向創(chuàng)的深情表白:“我可是深沉地愛著你……內心深處的希望的呀?!?/p>
直到那一天,狛枝凪斗拿到了全員的信息,發(fā)現(xiàn)大家(除了七海)都是絕望殘黨,而且自己一直如此在意的日向創(chuàng),居然是個毫無才能的預備生!這讓狛枝有些觀念碎裂,因為在狛枝的理念里,才能是希望的前提,像日向創(chuàng)這種沒有才能的角色,只能成為希望的墊腳石。
三、后期,懷疑與決斷

有人認為,在狛枝凪斗得知日向創(chuàng)是預備生后,就開始對其表現(xiàn)出不屑與傲慢,開始整個人否定創(chuàng)的存在意義。我覺得這種說法并不絕對,雖然狛枝在得知了全員資料后確實對創(chuàng)表現(xiàn)出了極度的不屑,從一開始的謙遜近人的姿態(tài),轉變?yōu)榱税谅c高高在上的神情。
但事實上,他這種態(tài)度并不是只針對創(chuàng)哥,而是針對除叛徒外的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這種態(tài)度的來源,并不是出于對無才能者的鄙夷,而是對絕望殘黨的痛恨。
本來自己覺得,啊,大家都是希望,每次學級裁判,雙方能贏的一方就是更大的希望,死掉了一方就是墊腳石。包括自己,啊,也很樂意去當這些希望的墊腳石,只為了見到更大的希望。
結果資料發(fā)下來,好家伙,除了“叛徒”,全都是絕望殘黨,包括自己!對,最致命的就是知道自己也是個絕望殘黨,這就有點懷疑人生了。

所以狛枝很可能并沒有因此而否定日向創(chuàng),而是否定了所有人。再加上對日向創(chuàng)前中期表現(xiàn)得肯定,我認為狛枝很可能是陷入了一種自我懷疑:為什么,自己能從一個毫無才能的人身上,看到希望?
狛枝整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是很復雜的,一方面,原本“才能是希望的基礎”信念崩塌了。另一方面,大家都是絕望殘黨,自己一直喜愛的大家的人設崩塌了。于是,他做了一個最大的決定,設計自殺,讓唯一的希望——“叛徒”誤殺自己,讓全部人死,叛徒活下去。
至于狛枝到底有沒有想明白,為什么沒有才能的日向創(chuàng),成為了他眼中的希望,我們無從得知。

四、深層含義
深挖日向創(chuàng)和狛枝凪斗的設定,其實他們從屬于兩個極端,卻又在某些方面上正好吻合。
日向創(chuàng)極度自卑,有明顯的唯才能論的傾向,同時為了才能,甚至可以冒著放棄自己生命的風險(讓自己的人格消失)。
狛枝凪斗在自我上自卑,在理念上傲慢,認為才能使希望的基礎,一切都是希望的墊腳石,為了希望可以放棄自己和大家的生命。
簡而言之,一個要才能不要命,一個要希望不要命。但同樣是思想極端,兩者又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兩者思想觀念的形成不同。
日向創(chuàng)對才能的渴望更多地來源于自卑和被壓迫,而這一心理狀態(tài)的形成又與社會觀念息息相關。高中前同學們的嘲笑、預備班壓抑的氛圍、對普通人的不尊重、某綠毛的無腦行為……這些都是日向創(chuàng)極端思想的動機,這一系列的社會現(xiàn)實因素,讓日向創(chuàng)選擇了能實現(xiàn)自己生命價值的自我毀滅。
所以,在游戲里,雖然可以看出日向創(chuàng)對才能有一定的渴望,以及得知自己沒有才能時十分難受的情緒,但是小小地emo了一下,學級裁判上,該破案破案,該放言彈放言彈,該畫漫畫畫漫畫,該玩滑板玩滑板。似乎這個打擊對失去記憶的他并不明顯。
狛枝凪斗對希望的狂熱很大程度上來源于自己的內心,他確實不幸,但他并不潦倒,相反,他獲得了大量遺產(chǎn),可以優(yōu)哉游哉過得很舒服。然而,突如其來的疾病打了他個措手不及,而被希望之峰錄取讓他欣喜若狂。
在十分有限的人生中,他想去做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事——見證希望的光芒,做希望的墊腳石。這種理念上的扭曲,是源自他戲劇化的人生下的心愿,也可以理解為一個將死之人的愿望。
除了動機上不同,兩人的立場也不同。
一個是希望之峰學院的學生,在一般人看來就是“歐皇”,造型獨特,一看就很有特點。一個是預備生,平平無奇的普通人,無特別的天賦。在這樣的語境下,兩者雖然都對才能和希望抱有一定的偏執(zhí),但其實很難接觸。
因為在現(xiàn)實中,前者看不起后者,后者攀不起前者。而二代游戲中的這次自相殘殺活動,像是給了這兩類人一次交談的機會,即如果偏執(zhí)于才能的幸運兒,在不知情的前提下與自己曾瞧不起的普通人交談,會成為朋友嗎?或是說,會認可他嗎?
答案不言而喻,在很長一段時間,狛枝都是處于對日向創(chuàng)的喜愛的好奇下的。日向創(chuàng),即便身為普通人的代表,也一樣有著希望的光輝,一樣能夠成為『超高校級的未來』。
普通人也能做得很好,也許,這也是日向創(chuàng)這一人設的又一大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