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馬甲那些不為人知的歷史
馬甲容易被忽視,但又是很重要的營造時尚感的單品,存在感不是很強,但又經(jīng)常擔任畫龍點睛的作用。
最近幾年,馬甲的身影頻繁出現(xiàn)在秀場上,比如在路易威登SS20的T臺上與西裝疊搭,在Celine秀場上搭配了70年代風格襯衫,在MaxMara秀場上與西裝外套和風衣一起打造經(jīng)典造型......



搭配Saint Laurent的短褲和及膝長靴帥氣有型,在Burberry AW20秀場上豐富造型的層次感。


在男士著裝中,馬甲也是西裝形制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馬甲早已不是男士專屬,秀場之外,女士馬甲通常比男士馬甲款式更加多樣化,搭配裙子、褲子等不同類型服裝可以應用在各種場合。


在影視劇中,馬甲也是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服飾。
憑借《小婦人》獲得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的杰奎琳·杜蘭為喬·馬奇設計的深色燈芯絨馬甲就讓人印象深刻。


劇中故事發(fā)生在19世紀美國新英格蘭地區(qū),那時的女性以家庭主婦為一生的奮斗目標,在服飾上依舊是緊身衣和巨大裙擺。

而羅南飾演的主角Jo的服飾最大程度化地采用了男裝特征:男士背心、方領襯衫、領結和燈芯絨西裝馬甲等。

這些服飾上的細節(jié)都突出了Jo不受性別限制的要求,沖破束縛,努力追尋適合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寫作、生活和戀愛的訴求。

在傳記電影《Coco Before Chanel》中Audrey Tautou所扮演的Chanel女士多次身穿馬甲的場景也讓人印象深刻,香奈兒女士隨性不羈,內(nèi)心渴望突破男權的限制,在劇中更是用服裝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馬甲的盛行其實是出于政治考量的產(chǎn)物。最早由查理二世引入本國。
這位查理二世也是身世飄零,他是1630年出生,1642年他爹查理一世由于權力之爭,宣布討伐議會,英國內(nèi)戰(zhàn)爆發(fā)。經(jīng)過多年斗爭與抗衡,最終他爹查理一世被護國公奧利弗·克倫威爾(1653年克倫威爾自己封自己的護國公)率領的國會中的非保王派送上了斷頭臺,克倫威爾開始了英國的獨裁統(tǒng)治,直到1658年奧利弗·克倫威爾病死,兒子理查德·克倫威爾繼承父位,還想繼續(xù)獨裁,奈何能力不足,被迫恢復議會。
1659年英國議會宣布恢復君主制,召回了流亡歐洲的查理二世復位。英國從共和制恢復為君主制。(想了解那段歷史的可以查閱資料,我們這里不贅述了)
終于1660年,30歲的查理二世頒布“布雷達宣言”,宣布王政復辟(The Restoration),而后被加冕為英格蘭、蘇格蘭及愛爾蘭國王。
查理二世回歸后,提出了一些列措施,其中就包括引入馬甲這種款式簡約的服飾。為什么要把馬甲這種服飾引入宮廷,是基于以下幾個維度的考量:
1、恢復重塑英國自己的時尚風格,建立文化認同感。英國的宮廷不應該模仿凡爾賽宮(法國)的喜好,查理二世希望鮮明的英倫風格一眼就能告訴你:“我是英國人,不是法國人!”
2、看不慣法國流行的男性騎士風搭配,覺得形象太軟弱;
3、振興英國自有紡織業(yè),使用當?shù)夭牧虾筒每p,提振人民信心,恢復國人自豪感。當時法國時尚占主導,英國要大量進口法國和其他國家紡織品;
4、要求宮廷貴族減少奢靡浪費以避免財政危機。
當時風靡歐洲的是法國時尚,法國高級時裝也是法國的重要經(jīng)濟支柱之一,當時法國流行騎士風格的男性服裝,繁復復雜,查理二世覺得這種形象太過奢華浪費,而且看起來很柔軟,不能很好地保衛(wèi)國家。
而且當時法國宮廷正流行奢靡浪費的生活作風,再加上法國連年征戰(zhàn),有非常嚴重的財政危機。
下圖是太陽王路易十四和法國宮廷奢靡的場景,哦高跟鞋是路易十四發(fā)明的,假發(fā)香水絲襪也是他帶火的,哈哈哈這位太陽王在享樂變美這方面很有創(chuàng)造力。
回到馬甲,剛上位的查理二世面臨著財政困難和收入短缺,于是二世宣布將英國宮廷時尚改為一種更為簡單的風格,教導貴族節(jié)儉以確保王國經(jīng)濟的穩(wěn)定。馬甲服飾其實是一種象征,象征著英國要重塑自己的時尚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了。結果就是查理二世是以歷史上最富有的英國國王身份去世的,這也側面證明了他在財政上的精明。
后來,馬甲因為查理二世(Charles II)的關注,逐漸演化成為西方時尚中的重要單品。但馬甲的前身其實是由波斯(西南亞國家,現(xiàn)稱伊朗)傳入歐洲的,據(jù)記載英國旅行者是在沙阿·阿巴斯國王的宮廷看到過這種著裝,后帶入英國。
馬甲應該是波斯的傳統(tǒng)服飾,在很多壁畫作品中都有這種服飾的出現(xiàn)。下圖是印度皇帝賈漢吉爾和波斯國王阿巴斯相擁,象征著莫臥兒帝國和薩法維帝國之間的友誼。
沙阿·阿巴斯國王和斟酒人
在很多波斯繪畫作品中,馬甲服飾多次出現(xiàn),沙阿·阿巴斯一世(Abbas I)時期相當于明萬歷年間。而中國的紡織業(yè)在宋朝就已經(jīng)十分發(fā)達了。只是歐洲后來有了工業(yè)革命,而國內(nèi)還是人力。
查理二世推出的馬甲與現(xiàn)在的款式有很多不同,它通常由華麗的材料制成,如緞子、綢緞和金屬線織物,領口、衣襟遍布華麗的珠寶、刺繡裝飾,無袖,高領位,衣長至膝蓋,它與外套,長褲一并被查理二世列入正裝的范疇,這也是三件套的雛形。
從這時起,馬甲這件服飾就伴隨著西方文明的強大演化發(fā)展,而波斯地區(qū)的馬甲服飾也根據(jù)自己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進行著改良與修正,但有很強的民族屬性,西方時尚文化則是以一種強勢的姿態(tài)沖進其他社會。
馬甲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同的形制與剪裁,直到19世紀中期,時尚的趨勢逐漸走向簡約、緊身的剪裁。到了20世紀初期,工業(yè)化和大規(guī)模生產(chǎn)技術的發(fā)展讓西裝和馬甲變得更加普及和實用。
但馬甲流暢順滑的演化,是指男性著裝的范疇,女裝馬甲的穿著權可是來之不易呢。
現(xiàn)在司空見慣的屬于女性的服飾,在古代穿著卻是違法的,中世紀時期的歐洲,女性被看作是男性的附庸,女性也無法擁有和男人同等的著裝權利,法國直到2013年才解除禁止女性穿褲子的禁令。
社會為女性施加束縛,但總有勇敢者去挑戰(zhàn)這種枷鎖。
1800年,巴黎通過了一項法律,禁止女性在沒有獲得許可的情況下在公共場合穿褲子。如果女性在公共場合穿褲子,就會被逮捕。
可當時法國著名小說家喬治·桑(George Sand)生性自由,她蔑視傳統(tǒng),像男人一樣抽雪茄、飲烈酒、騎駿馬、穿長褲,雨果曾稱頌她“在我們這個時代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其他偉人都是男子,唯獨她是偉大的女性”。
同樣具有反叛意識的還有著名演員凱瑟琳·赫本,1951年,赫本穿著褲裝要進酒店,卻被倫敦克拉里奇酒店告知女性不允許穿褲裝,希望她更換服飾后再來,但她拒絕更換服飾,然后從其他入口進去。
1933年,《電影經(jīng)典》雜志刊登了一篇專題文章“女性會穿褲子嗎?”赫本還與一眾女星公開呼吁女性享有同等權利。
《名利場》(Vanity Fair)寫過一篇文章,標題就是《凱瑟琳·赫本最大膽的事是什么?她的褲子》
有一張赫本晚年的照片,她穿著淺藍色西裝和配套的馬甲,淡然地抽著香煙?,旣悺溈思{馬拉(Mary McNamara)在2003年為《洛杉磯時報》撰寫的悼詞中寫道“凱瑟琳·赫本是美國獨立女性的守護神”。

歷史上還有很多女性敢于打破打破束縛,通過自己的努力進行著微弱的改變,隨著更多女性意識覺醒,這些相互聯(lián)系的個體的努力讓世界愈加平等。
一件衣服歷經(jīng)幾百年的風格變化和歷史變革,變成人人均可隨意挑選,任意穿著的服飾,這件衣服代表了先輩女性追求獨立與自由的勝利號角。

馬甲因為簡約與克制,可以讓領子和袖子自由發(fā)揮,希望嘉人們也能夠穿上馬甲在職場上自由發(fā)揮不設限~
關于西裝馬甲的穿搭方法(女士篇),可以點擊文章早春穿搭,1件馬甲就能讓你氣場全開!進行查閱。

?— 關于衣澄嘉人定制 —?
衣澄嘉人專為職場女性打造時尚干練的女士商務時裝,自成立以來,廣受各界精英女士的喜愛。公司與全球近百家優(yōu)質(zhì)面料廠商合作,運用先進的技術工藝,嶄新的著裝理念,為客戶提供上乘精湛的服裝定制服務。
目前有多種購買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