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雙考通關,人大法理學第一名上岸指南

2022-07-27 08:19 作者:青苗法鳴  | 我要投稿

作者簡介:Katherina,折戟保研后一戰(zhàn)雙考通關,形勢所迫的做題家。初試排名第二,復試排名第一。初試成績:政治82,英語86,理論法學101,應用法學115(應用法學三門的選擇為民、刑、訴訟)。政治突擊型提高選手,英語沖擊90分大關未果。初試策略偏差導致理論法學成績慘淡,只有借復試為自己挽尊。


取法于中,不免為下。備考之初,不妨在客觀審視自己水平的基礎上對自己“高目標、嚴要求”。所以,無論考試時間安排如何,我都會建議諸位同時準備法考和考研,最大程度地合并復習科目中的同類項。

但是,這并不是要求在所有事情上都做到完美??佳兄皇欠謹档挠螒?,不必追求在其中展現出自己的學術潛能或知識積累,只需做到將該拿的基礎分穩(wěn)穩(wěn)地握在手中即可。備考的最大敵人是心敵——不是所有分數都要拿到的。為此,需要做的事情有:評估當前水平、了解考試方式并制定計劃。而一份經驗貼所能提供的,大概也只是指出一些常見的認知誤區(qū)、解釋備考各階段的任務或目標并說明在準備各科考試時需要注意的科目特點而已。至于時間規(guī)劃應當如何安排,復習計劃應當如何設置,資料和記憶方法如何選擇,乃至于備考過程中的精力管理、心態(tài)調節(jié)、壓力紓解,都是讀者應當根據自身情況調整的事。

讓我們先從幾個常見的疑惑開始。雖然道理淺顯,但當局者迷,所以尚有解釋的必要。

?

Q1: 為什么會建議同時準備法考和考研?


大多數人會為兩場考試間緊湊的時間安排而糾結,例如,雖然正常情況下的時間安排是客觀題9月份、主觀題10月份,但去年的客觀題考試卻延期到10月(主觀題則是12月)。

但是,法考只是通過性考試,通關的分數要求并沒有考生想象的高。同時,客觀題的分數可以保留一年,考生至少可以先通過客觀題的考試,為將來的研究生生涯減負。如果主觀題考試時間安排如常,或心態(tài)比較穩(wěn)定,不妨也拿出試試看的態(tài)度參加考試。且不說可以畢其功于一役,多體驗幾次正式考試的感覺也有助于緩解初試當天的緊張。

部分同學則可能擔心復習時間分配的問題。但實際上,大部分考生會在應用法學部分選擇民法、刑法、訴訟法三門,而這三科在法考科目中的分數占比又是最高的。只要解決了這一部分,其他部分完全可以通過學科素養(yǎng)(或蒙混過關)拿到及格分數。同時,考生又可以借法考講義、講課視頻和法考題目復習自己的考研科目,鞏固基礎、加深理解。

有些同學可能會因為兩場考試的取向不同而擔心。但我想說,考研題目和法考題目的差別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至少在應用法學的幾門科目上),尤其是近幾年的法考題目愈來愈重視考察考生對理論爭議的把握。而不論如何,理論爭議都最終會落實為具體的案例處理方案。同時,立法或修法的重點的確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考試,而這種影響將首先反映在法考的題目之中,或許在考生預測考研題目時也會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所以,這兩場考試的復習是彼此促進的。

?

Q2:我前三年的專業(yè)課學得不太好/都忘了,對考研影響大嗎?


不大。在專業(yè)課及政治的復習上,大多數人的起跑線都是齊平的。如前所述,在過去三年間沒有學好的基礎知識,或者是已經遺忘的知識,都可以借法考的視頻來復習。由于法考的目標受眾并不僅僅是本專業(yè)學生,所以法考機構會在為客觀題考試所提供的復習課程中進行細致而全面的講解,最適合第一輪復習時使用(建議用兩倍速聽)。

唯一一個可能會受過去影響的科目是英語。四六級考試(或其他語言考試)的成績基本可以代表一定時期內的英語水平,如果自己在這方面的分數欠佳,那么應該盡早準備復習(以背單詞和做題為主),不要心懷僥幸(方法見后)。

?

Q3:我需要另外買(法考科目外的)視頻課嗎?


見仁見智,但我不認為這是效率最優(yōu)的做法。首先,視頻比閱讀的效率低,考生可以控制自己的閱讀速度,卻不能控制講課老師的語速。其次,買視頻課的心理安慰作用大于實際作用。對于公共課來說,考生無非是想要學一點做題技巧,但課程只能提供普泛的講解,無法提供針對性的指導,不如自己動手寫題。而對于專業(yè)課來講,應用法學的科目可以參考法考視頻,理論法學的三科則只需要多閱讀幾遍課本。如果真的有需要解答的困惑,那么一對一的詢問會比聽課更高效。

?

一、時間規(guī)劃及資料選擇


在復習階段上,可以分為第一輪復習(6~8月)、第二輪復習(9~10月)和第三輪復習(11~12月)三段。大多數考生迷茫的地方在于,每個階段結束時,自己應該達到怎樣的水平?所以,我將在下文中結合自己的經驗解釋各階段的目標,各位讀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況進行調整具體的安排。


(一)各階段任務安排


6~8月是復習的預熱期。這一階段的目標是:進入復習狀態(tài),初步搭建知識體系,求廣而不求細。在了解知識點間的關聯的基礎上,盡可能多地補充背景知識。不必追求復習速度,但至少應該讀完一遍專業(yè)課的課本(并做簡要的思維導圖)。不過,我只讀了理論法學三科的課本,部門法的復習則以法考視頻、配套講義和法考機構整理的歷年真題(附解析的版本)為復習材料。

需要說明的是,思維導圖對我而言只起整理思緒的作用,基本上用完即棄,并非必需。部門法的法考真題集可以多做幾遍,亦可以參考各機構的模擬題以了解今年可能的考察重點/熱點。

9~10月是初步開始背誦的階段。這一階段的時間還較為充裕,并且需要應對客觀題考試,所以應當把大多數時間分配給專業(yè)課。在這一階段,專業(yè)課需要格外注意理論法的進度(部門法的復習情況會練習法考題目中反映出來);而如果在前一階段已經看完政治的講義,那么這一階段通過做題查漏補缺即可。

此時,背誦的效果(*指能夠迅速地反映出某個名詞的意思,或某個法條/制度的內容)可能暫時還不會展現出來,但這是極其正常的現象。如果擔心自己的復習進度,可以制定周目標和月目標,并采用自己認為有效的方式(如默寫)檢驗成果。

11月時,可以開始模擬演練,建議每周抽出一天來進行模擬考試。但不必嚴格按照考試科目的安排順序來做題,任何一個狀態(tài)合適的時候都可以。在模擬演練時,部門法以做法考的主觀題為主,可以參照考研的歷年真題;而理論法則應以歷年真題為主。政治可以在保持一定客觀題做題量的前提下開始復習主觀題、跟帶背,使自己慢慢進入可以輸出的狀態(tài)。

此時理想的背誦效果應該是:在面對材料時已經能夠產生聯想,能夠初步認出材料中想要考察的知識點。單靠回憶喚起的知識點可能不多,但在應對題目的過程中會慢慢回憶起有聯系的知識點。

12月是第三輪復習中的沖刺階段。安排基本跟11月的差不多,但主要是按照自己的弱項調整時間的分配。此時的考生既有可能已經成竹在胸,也有可能因為太過緊張在回憶時腦袋一片空白,這兩種表現都非常正常,只要堅持演練就好。

在此階段,背誦和做題不應有任何一天的松懈,但如果實在需要一兩天的休息,也不會影響最終的效果。最后幾天的安排以考生最舒服的狀態(tài)為唯一標準。

?

(二)復習時間的規(guī)劃


1.工作時間


在6~10月份不必強求,每天保持9~10個小時即可;11~12月最好每天保持11~12個小時的工作時長。由于我不會給自己設置休息日,所以設置了休息日的同學的工作時長可能需要更高一些。另外,還需了解自己專心學習的單位時長,建議以2h~3h為復習一科的時間。

無論如何安排,唯一的要求是最好地利用自己效率最高的時間。至于怎樣安排作息,怎樣設置復習時長以及復習間的休息,都應該服務于這個目的。

此處附上我在備考的最后階段的時間安排供諸位讀者參考:



2.復習安排


初期最好是理論法一門搭配應用法三門,到了后期(對理論法較為熟悉的時候),可以改為理論法兩科搭配部門法兩科。我個人的習慣是民法配刑訴,或刑法配民訴,這樣可以在復習的時候回憶起前一天看過的內容。無論如何安排,最重要的是在每次都留出回看的時間。遺忘是正常的,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不斷重復。

零碎的時間(譬如,吃飯,去自習室的路上)可以利用微信小程序刷刷政治的選擇題,比起閱讀材料或背誦知識點,這個比較容易投入。英語題的材料太長,雖說也可以利用零碎時間來做,但錯誤率可能會有所提高,影響復習的心情。在后期,也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聽法考課、政治帶背,等等。

?

(三)專業(yè)課復習資料選擇


我用來復習應用法學的材料主要是法考講義和購買的背誦講義,沒有參考課本,因此不作建議。在理論法學三門的復習上,我選擇的教材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中國法制史(第六版)》和《法理學(第五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的《法理學》以及法律出版社的《中國憲法(第四版)》。

就我看來,考生在第一輪復習時讀的是哪一本(或哪一版)教材其實對分數的影響不大。知識(或者,信息)的內容都是一樣的,對于基本概念而言,最多是表述上的差異。而至于那些有爭議的話題,一本稱職的課本,無論它采取何種觀點,都必定會介紹它的理論對手。也就是說,選擇不同的課本并不會帶來知識缺口。

教科書之間的區(qū)別,更多的是統(tǒng)稿者的思路和學術偏好導致的、在內容安排上的多寡而已。如有時間閱讀課本,當然是上上之選,因為既成的線索和框架可以幫助考生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此時,選擇闡述思路與自己最為契合的課本當然是最好的選擇。但若不讀,其實也沒有什么遺憾——人是有理性的,體系化是知識積累到一定量后的水到渠成。

而且,大多數考生都會在二輪復習階段選擇使用機構/學長學姐做的背誦講義。在第一輪要求讀課本只是為了增進理解(并減輕背誦時的痛苦)。

?

二、課程特點分析

(一)專業(yè)課科目


1.常見誤區(qū)


(1)準備初試時,沒有閱讀原典或二手文獻的必要。初試的考察內容大多是基礎知識點,而盡管閱讀“專著”可能會對理解部分知識點有所助益,但并不一定會體現在卷面上。對于這場分數游戲而言,這并不是最有效率的做法。

(2)沒有必要深究每個理論爭議點,或者說,沒有必要記住所有的觀點。答題區(qū)域和小題分都是有限的,正如你的記憶容量。

(3)學界熱點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本質上是賭博。與其關注老師們發(fā)的論文、猜測出題方向,不如多背書。

(4)不必被(機構/師兄師姐們提供的)參考答案的內容或長度嚇倒。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否能夠在答出基本概念的前提下自圓其說,而非寫出多少(可能不相關的)知識點。

2.應用法學


應用法學部分并非我的專長,但還是在初試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主要的參考材料是法考講義和機構的背誦筆記,并沒有讀課本。所以,對于在過去三年中打下比較穩(wěn)固基礎的同學而言,我認為沒有重讀課本的必要。并非所有理論爭議點或概念的介紹都會直接成為考點,它們更多的是作為考生理解案例材料的背景出現的。而近幾年的考察愈發(fā)重視分析和處理案例的能力,恰與法考的特點重合。在這個意義上,法考講義能夠覆蓋所學的知識點,對理論爭議熱點和案例分析方式的講解也更為清晰,相當于借法考機構之手幫自己劃重點。

此外,如果說還有補充學習的必要,那么考生可以簡單了解請求權基礎分析法,平時做題時也可以試著依鑒定式案例分析法的思路審視材料。鑒定式的思維方法有助于掃清思考的盲區(qū),但考試時間有限,不必非按照此種格式答題。

推薦閱讀:《我國<民法典>十大類請求權基礎》以及《燕大法學教室》歷期所刊的案例分析(可以在“燕大元照法學教室”這個公眾號里找到)。這些內容在一些法考講義內也有涉及,但也許并不系統(tǒng)。

3.理論法學


如果說應用法學可以取巧,借大量的案例訓練來掌握知識點,那么理論法學就是在強迫考生正心誠意,讀書到紙。就算憑借強大的背功和“引以為傲的意志力”,如果不找到阿里阿德涅的金線,恐怕也會被如山似海的眾多知識點壓垮。

所以,在復習理論法學時,最好能通讀課本兩到三遍(第一遍需細致,第二、三遍則可以簡單翻閱)。作如此建議,是因為理論法三門的解題要求考生在識別出考點的基礎上快速反應出某個制度、學說或觀點的提出背景,所欲解決或反對的事,以及發(fā)展歷史等知識點聯系。同時,這種思路很難在沒有基礎的前提下通過案例分析加以訓練。課本恰好提供了一整套可以直接取用的現成思路。

同時,也沒有必要去關注學界的討論熱點。初試的內容比較基礎,課本中的內容已經足以應付,無需另外花時間去閱讀論文。此外,論文中的討論展開往往非常細致,反映到答案中可能只是某個“小點”,得不償失(瀏覽摘要倒是可以)。

先從最棘手的憲法學開始說起。雖然憲法學中各知識模塊的劃分是較為清楚的,但應當重點把握的知識點是什么卻不是很容易找到。所以,有些考生會在焦慮的驅使下做出自己事后看來也認為很不理智的行為。例如,可能是因為憲法條文不算太多,所以一部分考生大概會認為,把憲法法條全部背下來大概能解決大部分問題(特別是國家機構部分的問題)。這么做最多是以背誦的痛苦來證明自己擁有傲人的記憶力,但對考試本身沒有很大幫助?;蛘?,出于焦慮和擔心,閱讀大量與基本權利相關的論文,最后發(fā)現根本沒有考到。

行之有效的辦法,是在快速瀏覽過課本的基礎上,參照法條,掌握各部分的思路。大部分考生可能會覺得基本權利最有意思,學起來也得心應手,而基本制度和國家機構則比較乏味。好在這兩個部分重復的表述極多,自己梳理出框架、劃分出格式化的模塊后,背起來便會輕松不少。

在復習時,我列了一個用來記憶的模版。雖然寫得很笨拙,但或許能對諸位有一點參考價值:



我的復習順序如下:總論(基礎好的可以跳過)-基本權利-基本制度-國家機構。另外,如果真的特別喜歡背法條的話,還是就背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那一章就好了。


在梳理框架/劃分模塊時,有可以直接參照的思路能省下很多功夫。所以,雖然不推薦在初試階段讀論文,但我仍然會推薦諸位閱讀張翔《基本權利的體系思維》的第四節(jié),《我國國家權力配置原則的功能主義解釋》的第四、第五節(jié)。此外,也可以參考“法學學術前沿”公眾號推送的、2020-2021學年的法大憲法學期末考試題及答案。

其次是法理學。我對法理學比較感興趣,因此在這一科上花的時間也最多,但整場考試下來的感受是:如果只是為了通過初試,完全沒有必要探索課本外的知識。有部分同學可能會認為,如果要通過考試,必須了解一點與法哲學或法社會學相關的內容。這是很正常的想法,但是對于提高分數沒有直接的助益,盡管這些知識本身很有趣。

如果選擇人大版的法理學教材作為復習材料,那么理解和背誦大概不難,因為教材的思路和表達和諸位在馬原課上學到的內容是相似的(特別是“法的形成”“法的本質”,以及通常被某些復習講義歸為“法社會學”一類的“法與經濟”“法與政治”等內容)。在復習過程中,我會選擇把它放到最后,或者只是草草掠過。同時,我會建議從法本體論-法運行論-法治理論-其他內容的順序閱讀課本,將不同模塊間能夠對應起來的知識聯系到一起。當然,無論怎樣編排自己復習和背誦的次序,最重要的仍然是形成自己的理解方式。不妨在閱讀真題時多問問自己,如何闡述、如何將不同的知識點鏈接起來,材料是否有其它的解釋可能。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準備法學理論方向的復試時,可能需要一些補充閱讀材料。經驗帖中比較常見的推薦是人大出版社的《西方法律思想史》,或者是雷蒙德·瓦克斯的《讀懂法理學》。就我看來,第一本最好還是要讀,至于后者,我會用《法律的界限:實證主義命題群之展開》(如果時間不寬裕,可以直接讀導論和第五章)與《法律社會學導論》(瀏覽即可,時間有限的考生可以選擇多閱讀幾遍《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對社會法學派的介紹)來代替。讀完這兩本書(或者至少是推薦的章節(jié)),大概可以對各流派的核心觀點有比較踏實的把握。

*《讀懂法理學》雖然提供了比較廣泛的介紹,但是在某些地方的表達卻令人很困惑,所以并不是備考的上上之選。在令人困惑的程度上,雷蒙德·瓦克斯寫的牛津簡明讀本和這本書也相差無幾,所以不必用他的牛津簡明讀本來代替這本書。

法制史也是考生的痛點之一。好在這一科的重點比較穩(wěn)定,是否理解知識點,以及對背景知識的把握并不會在考試得分上造成很大差異。這一科的復習宗旨,一言以蔽之——背到就是賺到,并沒有可以取巧的余地。

我想,大部分人的主要苦惱還是東西太多、時間不夠、壓力太大,索性不想開始。但是,各朝代的制度都不是全新的,更多的是“修補”和“擺正”,所以背誦任務可能沒有各位考生想象中的那么大。在復習背誦時,我非常叛逆(?)地選擇從清代(最終形態(tài))不斷向前回溯,這樣一來,背誦的壓力會隨著進度的推進斷崖式下跌,或許也能帶來某種類似追蹤溯源的樂趣??忌鷤兛梢圆扇∫环N讓自己感興趣的背誦安排,譬如追蹤一個特定制度的演變,或者跟隨某個特定的趨勢(如所謂“法律儒家化”)來背誦。


(二)公共課科目


政治是性價比最高的科目。在11月之前,幾乎可以不必擔憂主觀題的復習;但是,如果想要在客觀題上拿到滿分,最好還是在7月或8月開始翻看知識點。拉長戰(zhàn)線能緩解后期的壓力,同時,也可以在前期的復習中起到專業(yè)課復習間休息的作用。

從客觀題說起。復習方法無非兩種,一是讀、背參考書,二是以練代背。在馬原、毛概、史綱和思政四門中,最需要認真投入精力的是馬原。毛概和史綱因為內容相通而稍微省力,可以簡單瀏覽后依靠大量做題鞏固知識。思政則是最不需要花力氣的一門,完全可以以練代背。

在復習之初,考生可能會遇到兩個情況,一是糾纏于馬原的零碎知識點,二是因為毛概和史綱的錯題過多而沮喪。但在最初的復習中,應該給馬原足夠多的精力,不妨多讀幾遍加深理解。而毛概和史綱的主要失分點在錯雜的時間和容易混淆的概念,這一點在大量做題中即可解決。

我不推薦在思政上耗費太多精力,原因在于:(1)在思想道德部分,大部分是依靠常識可以推斷出答案的內容;(2)在法治部分,有與習近平法治理論共通的部分,而不論是法考抑或專業(yè)課的復習中,你所復習的知識都比這更深,完全沒有必要在政治復習中耽擱太多的時間;(3)這一部分的客觀題多做幾次、多錯幾次自然就會寫對了。

占據分值一半的主觀題令人望之生畏,但此時最好的應對策略是分而治之。政治的四門分支加上時政,每一部分都平均有10分的分值,而每一大題下又有兩道小題。這樣算來,只要每一道題都能做到“大概會寫”,大概就能碰到2-3分。而在這五部分中,馬原的10分是絕對可以提前保證拿到的(只要努力),因為哲學的原理只是細微而并非不可窮盡。因此,哲學部分的原理必須每一個都背下來,其他部分則可以放心地依賴名師的模擬題。

背誦材料:肖秀榮的兩套模擬題和陸寓豐的主觀題背誦手冊上,我選擇后者;選擇的理由是有語音代背,可以利用零碎時間和考前時間緊急重溫。

在刷題這件事上,只需要考慮客觀題。一是因為每年的主觀題都會隨熱點而變,參考價值不大;二是因為主觀題的準備大多是靠背現成答案,自己整理雖然可以熟悉答題思路,但性價比不是很高。而客觀題其實不必求多,一是因為出題的思路是類似的,做多了會厭倦;二是因為模擬題的出題風格不貼近考試真題便沒有參考價值、某些老師的出題風格求難求偏反而會打擊熱情。所以,無論是初期還是沖刺階段,在肖秀榮、陸寓豐和徐濤這御三家內任選一家即可。

就我自己的體感來說,肖秀榮推出產品的節(jié)奏把控得非常好,初期(7-10月)使用精講精練和1000題即可,如果做得比較快可以多做幾次,但2-3遍封頂。初期不妨多做一些題,但是也只需要在真題和御三家內考慮;如果做完了可以重復做。其他老師的題目可以考慮,但性價比仍然不如前者高,如果御三家的基礎題和模擬題都做了兩遍,可以寫點新鮮題目。后期刷題的目的不在求量,而是在于保持手感。

英語的學習則沒有捷徑,唯有背單詞和多做題兩條道路。詞匯量是解決一切難題的關鍵,所以,背單詞要一直堅持到初試結束。如果不沖擊90分大關,只需要反復背考綱單詞和做題時遇到的生詞即可。另外,不需要刻意去背詞組和生僻詞,因為把每個單詞的常見意思弄清楚后自然可以解決詞組的問題,而生僻詞本身的錯誤率就極高。同時,生僻詞它的意思是可以通過詞根、詞綴或同位詞來猜測的。

選擇英語題目的思路與選擇政治題目的思路不同,不必過多考慮與真題的貼近程度,而是只要有可以閱讀的文本就可以。可以首先做張劍的真題(近二十年),再集中攻下作文和翻譯,最終對自己的弱勢題型逐個突破。

在英語復習中,有幾個常見的誤區(qū):

(1)放棄完形填空。本質上,完形和閱讀都是閱讀一篇較長的材料,在讀懂后做選擇。兩者是可以通過進行大量閱讀同時提高的。

(2)過度擔心翻譯題。翻譯的滿分只有5分,練習太多得不償失。而且,就歷年概率來看,每個人大概都至少能拿到2~3分。

(3)作文模版的準備和選擇。不建議參考考研博主的模版,事實證明,博主們提供的模版里錯誤很多,而且在運用時會顯得生硬。最好是自己根據近十年真題來總結題型和對應的答案格式,并不斷在做題的過程中調整格式句的安排、積累不同的表達。這樣既可以減輕背誦的負擔,也能降低自己面對陌生題目時的緊張程度。


三、結語


如果經驗帖只是對個人經驗的簡單復述,那么它至多是寫作者的自戀和炫耀而不足以稱為方法的分享。然而,寫作者本身的經歷與視角又的確會影響經驗的可參考性。為此,這篇文章并沒有有很多關于生活安排的描述和具體方法的指引,而是以解釋“應當如何計劃”為主,試著最大化本文的參考價值。

其次,必須說明的是:無論是考研或法考,都無非是分數的游戲。這既意味著不必對其附加太多情感價值,也意味著不必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憂心“未來的學術發(fā)展”這些事。考試不是全部的生活,應對考試的方法絕非嚴肅的治學之道。但對這場考試來說,“背就完事兒了”。

最后,這篇短文的目的是給出建議,并無說教之意,但還是難免會受寫作者的偏見所影響。如有難以達成共識之處,實屬正常。


雙考通關,人大法理學第一名上岸指南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班戈县| 麻江县| 定结县| 栖霞市| 麟游县| 泰安市| 诏安县| 永胜县| 旬邑县| 康定县| 景泰县| 南汇区| 西安市| 呼伦贝尔市| 靖州| 澳门| 松溪县| 甘谷县| 新宁县| 方城县| 江油市| 宜城市| 宿松县| 灵宝市| 清流县| 淮北市| 崇明县| 新沂市| 永嘉县| 锡林浩特市| 南康市| 永善县| 丹巴县| 平乐县| 新巴尔虎右旗| 穆棱市| 无极县| 如东县| 唐海县| 长海县| 连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