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音樂上市后首降!付費多了、月活卻少了,都怪摳門?

互聯(lián)網行業(yè)在2022年面臨著嚴峻的增長壓力,騰訊為此將“降本”擺在了年度經營的重要位置。

3月21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發(fā)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
財報顯示,2022年全年,騰訊音樂總收入同比下降9.3%至283.4億元。這也是騰訊音樂2018年上市以來的首次下滑;歸屬于普通股東凈利潤為36.8億元,同比增長21.4%;調整后凈利潤為47.5億元,同比增長14.4%。
目前騰訊音樂有兩大業(yè)務,分別為在線音樂服務與社交娛樂服務和其他服務。
線上音樂服務,主要為音樂訂閱收入、數字專輯銷售、廣告服務收入和轉授權收入;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則為虛擬禮物銷售、高級會員銷售等。
具體來看,騰訊音樂2022年在線音樂服務收入同比增長8.9%至124.8億元。盡管轉授權收入以及廣告收入有所下降,但在線音樂服務收入整體呈現(xiàn)增長態(tài)勢,這主要得益于音樂訂閱收入的強勁增長,以及長音頻服務收入的增長。
騰訊音樂表示:展望2023年,我們將把握發(fā)展機遇,預計單季度的在線音樂服務收入將在今年年內超過同季度的社交娛樂服務收入。
和其他互聯(lián)網大廠一樣,騰訊音樂過去一年也將降本增效定為主旋律。

在支出結構中,銷售費用和行政費用都顯著下降。其中,2022財年全年,騰訊音樂的銷售和營銷費用為11.4億元,同比下滑57.3%。全年的收入成本則同比減少10.4%至195.7億元,兩項數據都表現(xiàn)不俗。
對于近期備受關注的AI大模型,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騰訊音樂高管表示,正在持續(xù)布局與研發(fā)AIGC創(chuàng)新工具,推出了如琴韻、Muse、凌音等引擎,未來將繼續(xù)探索大語言模型(LLMs)在圖文視頻等形式以及音樂推薦和搜索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不過,動作已經有了。
就在21日,QQ音樂上線了AI繪畫功能,用戶在應用內搜索“AI 繪畫”或“次元專屬BGM”即可進入活動頁面進行使用。

據悉,該功能基于MUSE AI算法,可將用戶上傳的真人照轉為二次元風格,同時生成專屬的BGM(背景音樂)。而MUSE AI是騰訊音樂天琴實驗室推出AI音樂視覺生成技術。
騰訊音樂的這種下滑,到底是為何形成?
未來在線音樂服務,是否會超過社交服務?
對此,《華夏時報》記者于玉金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用戶總時長很恒定下,用戶總量天花板已現(xiàn)。
在泛娛樂領域短視頻直播切割了包括長視頻、音樂在內的流媒體的的大量用戶活躍度,進而造成相關領域平臺的營收難題。
此消彼長,如此而已。
在線音樂服務收入增長,只是說明用戶付費穩(wěn)定和有一定增長。

通過對比過往運營數據,騰訊音樂在過去一年實現(xiàn)了付費用戶的強勁增長,但也付出了一定代價:月活用戶持續(xù)在流失。
數據顯示,騰訊音樂四季度在線音樂和社交娛樂月活用戶分別為5.67億和1.46億,前者已經連續(xù)五個季度下滑,后者也低于2021年同期的1.75億。
付費用戶多了,但月活反而少了,其原因則部分來自于降本增效,騰訊音樂減少對新用戶獲取的營銷活動,轉而更注重對存量客戶的運營。

同時,天花板明顯,更多的在線音樂服務的付費場景并沒有打開,其收入共享未必能超越社交娛樂業(yè)務。
事實上,騰訊音樂也好、網易云音樂也罷,都需要探索在線音樂付費以外的場景,包括但不限于線上演唱會、虛擬歌手活動、音樂授權短視頻等,否則,其難以可持續(xù)發(fā)展。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yè)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