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級別的也敢洗白?長安三萬里真正的歷史你肯定不知道!(第二期)

貼一個真實歷史 微博搬的。#長安三萬里#看完《長安三萬里》,我覺得有些事情還是要講清楚,免得大家留下錯誤的“共同記憶”。
李白一生幼稚、浪漫、胡思亂想,但不代表他是個渾渾噩噩沒有心肝的浪蕩子。
若論愛國,李白的愛國之心不比盛唐任何一位詩人差,若論“戰(zhàn)狼”,李白大概比所有人都“戰(zhàn)狼”。
他寫過“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漢皇按劍起,還召李將軍”、“叱咤經(jīng)百戰(zhàn),匈奴盡奔逃”、“履胡之腸涉胡血,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無人,漢道昌”……都要把“胡”圖圖光了,這比高適“戰(zhàn)狼”多了。
大家不要刻板印象,不要覺得“浪漫主義詩人”,一生就只有浪漫,實際上,盛唐所有詩人,人均“狂徒”和“戰(zhàn)狼”。
憂國憂民的杜甫,年輕時狂到?jīng)]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說的是他自己。優(yōu)雅拉滿的“詩佛”王維,寫過“一身轉(zhuǎn)戰(zhàn)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生在那樣的大唐,誰特么不覺得自己是“霍驃姚”?誰特么不以為自己是“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那時候,狂的不止李白一個。
你以為高適不狂嗎?高適寫過:“二十解書劍,西游長安城,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這還不狂嗎?
電影中高適成了一位木訥、口吃、低調(diào)、踏實的“郭靖”,是與歷史上“喜言王霸大略”的高適不符的。
李白狂是狂,傲是傲,但他不是小心眼嫉妒狂,他不會因為看到崔顥的《黃鶴樓》而勃然大怒,因為作為中國詩歌史上的最高峰,他的審美和胸懷也是頂級的,他對《黃鶴樓》只有欣賞,所以他后來游玩南京,還模仿《黃鶴樓》寫了一篇《鳳凰臺》……
電影中有兩幕味道不太對,一幕是高適在揚州,看到李白和朋友們整日尋歡作樂不務正業(yè),非常不滿;另一幕是高適在長安,看到李白和賀知章等“飲中八仙”喝得爛醉如泥,高適的表情也頗為不快……這似乎在暗示,在當時的大唐,只有高適一人憂國憂民、精忠報國、擔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其他李白、岑參、王維、王昌齡……等盛唐詩人,似乎都是無知無覺、吃喝玩樂、醉生夢死的廢物。
實際上,關(guān)心家國、關(guān)心天下的,不只有高適一個人……宰相張九齡、名將王忠嗣,早就斷定安祿山必反,甚至就連李白,也發(fā)現(xiàn)了端倪,他寫過《幽州胡馬客歌》影射安祿山狼子野心:“幽州胡馬客,綠眼虎皮冠。笑拂兩只箭,萬人不可干……名將古是誰,疲兵良可嘆。何時天狼滅?父子得安閑?!?/p>
盛世的崩塌,源頭是唐玄宗李隆基晚年的懈怠和昏聵,是軍閥、文官、朝廷積累矛盾的總爆發(fā),是意外和一系列昏招疊加的結(jié)果……和幾個詩人多喝幾杯酒沒有關(guān)系。
影片中用高適和李白做對比,簡直有種郭靖和楊康做對比的感覺……李白這一生,確實幼稚,確實沒干什么正事,但他并沒有犯什么禍國殃民的大罪。
李白在天下大亂的時候,被永王請出山,成為永王幕僚,算不上什么“謀反”,因為當時天下未定,玄宗分封了一堆皇子,永王確實被封為了“天下兵馬大元帥”,永王廢物歸廢物,李白支持他,又有什么罪?太子和永王,成王敗寇而已。如果永王是“叛逆”,那么高適支持的李亨,又是什么好東西嗎?父親還在四川,他就公然稱帝,這難道不是“叛逆”嗎?李亨在整個安史之亂中,除了重用宦官監(jiān)軍給郭子儀、李光弼拖后腿,多次在大好局面下讓唐軍被翻盤,還向胡人借兵,出賣國家土地和子民玉帛……實在不是個好東西。
高適支持李亨而一步登天成為節(jié)度使,并不是有什么大功,而是站隊站得好。
大唐變成這樣,是李白的錯嗎?難道不是李隆基、李亨這對蠢貨父子的罪過嗎?
楊國忠、李林甫是李隆基任用的,安祿山是李隆基寵幸的,名將高仙芝、封常清是被李隆基冤殺的,名將哥舒翰是被李隆基逼死的;郭子儀、李光弼戰(zhàn)場上的大好形勢,是被李亨的昏招打斷的,獨守孤城的顏杲卿是被李亨間接坑死的……窮途末路的史思明是李亨放過的,中唐藩鎮(zhèn)割據(jù)的癌癥也是李亨埋下的。
電影中還用一個高適身邊的小孩子來指責李白,讓他看生靈涂炭、社稷丘墟的大唐江山……我覺得好笑,一個小孩子,有什么資格指責李白?有什么資格教李白“憂國憂民”?
李白就沒有關(guān)心過民生疾苦嗎?實際上,他寫的民生疾苦的詩太多了,他既不是瞎子,也不是鐵石心腸的冷血之徒,他看得見底層人民的疾苦,他也看得見安史之亂的血腥和悲慘——“腸斷非關(guān)隴頭水,淚下不為雍門琴。旌旗繽紛兩河道,戰(zhàn)鼓驚山欲傾倒。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馬翻銜洛陽草……”
“胡風吹代馬,北擁魯陽關(guān)。 吳兵照海雪,西討何時還。 半渡上遼津,黃云慘無顏。 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 白馬繞旌旗,悲鳴相追攀。 白楊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為休明人,斬虜素不閑。 豈惜戰(zhàn)斗死,為君掃兇頑。 精感石沒羽,豈云憚險艱。 樓船若鯨飛,波蕩落星灣。 此曲不可奏,三軍鬢成斑”。
他寫過拉船的纖夫,寫過貧苦的農(nóng)婦,“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疤锛仪镒骺啵徟刽┖?。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薄K麑趧尤嗣?,是有著樸素感情的,并且是真誠憐憫,甚至是歌頌的。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是李白描寫打鐵的鐵匠——“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說真的,這陽剛壯闊、赤色燭照的場面,我甚至以為是穿越了時空,在歌頌偉大的工人階級。
描寫鐵匠生產(chǎn)的詩句,放在中國古代史上,也是獨一份吧?
很多人怎么能夠簡單刻板地以為李白是一個醉生夢死、不諳世事、浪蕩浮夸的人呢?
再強調(diào)一遍,李白確實幼稚,李白也確實沒有什么政治、軍事才能,但他不是個傻子,你不能把他想象成一個傻子。
我認為,這部電影導演的水平不錯,但編劇的水平有問題,他似乎了解這些詩人的生平,但并不了解詩,有些詩和有些場景,他搭錯了,舉個例子,大家有口皆碑的《將進酒》那一段,與李白帶著大家駕鶴上天的畫面是格格不入的,《將進酒》看似灑脫,其實是帶著蕭索和悲傷的,“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薄渲刑N含了一種“去他媽的,喝酒”的意思。
電影中那個神游宇宙的畫面,更適合配《夢游天姥吟留別》。
另外,編劇喜歡高適沒有問題,但沒有必要改變歷史,把所有的好事都安到高適頭上……郭子儀不是高適救的,而是李白救的,高適也沒有在幽州當過什么騎兵小隊長,歷史上高適的軍事才能乏善可陳,“外戰(zhàn)外行”,面對吐蕃一敗再敗,真正能打的,是接替他的嚴武,對吐蕃之戰(zhàn)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關(guān)中的郭子儀和渾瑊。
高適鎮(zhèn)守西南期間,“吐蕃陷松、維、保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西川節(jié)度使高適不能救,于是劍南西山諸州亦入于吐蕃矣?!?/p>
直到嚴武來接替他,局勢才好轉(zhuǎn),嚴武“破吐蕃七萬”,拿下兩城。后又多次擊破吐蕃,拓地數(shù)百里,功封鄭國公。
有人說高適好歹平定了永王之亂,真實的情況是——“師將渡而永王敗”,高適根本就沒遇上,永王就敗了。
高適甚至還準備放棄蜀中劍南道給吐蕃人,急得杜甫給他寫信極力勸阻……高適的戰(zhàn)略眼光,甚至還不如杜甫,還好朝廷沒有聽他的。
當時唐朝對高適就有評價,說他“言過其術(shù),為大臣所輕”。
你要知道,李白是個詩人,高適也是個詩人,李白是個狂徒,高適也是個狂徒,二人才能上并沒有太多區(qū)別,高適能當節(jié)度使,并不是因為他功勞大、水平高,而是因為李亨那一朝濫封節(jié)度使,很多繡花枕頭都能當節(jié)度使……我不是說高適無能,而是說他不像電影中那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你不能因為一個人官位高,就證明他才能高、水平高、德行高,楊國忠官位挺高的,他才能高嗎?安祿山官位挺高的,他德行高嗎?
高適就是詩人高適,高適不是戰(zhàn)神李靖、李績、裴行儉、蘇定方……他甚至遠不如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郭子儀、李光弼、嚴武、渾瑊……中唐依舊將星璀璨,但其中沒有高適。
還有,永王之亂李白入獄的時候,救李白的不是高適,而是郭子儀……高適不但沒有救李白,甚至根本就沒有見李白的妻子,甚至還把和李白之前唱和的詩文全部燒了,從此二人絕交……我可以理解高適的行為,但電影不該無中生有發(fā)明歷史。
我們的編劇有個通病,總是試圖在文藝作品中刻意設(shè)置“沖突”和“對立”,總是試圖用一方去“反襯”另外一方,這其實是 一種掩蓋水平不行、深度不夠的拙劣手法。
更糟糕的是,電影中那個和高適惺惺相惜、忠肝義膽的“程公公”,就是程元振,這位宦官在歷史上以迫害忠良、逼得藩鎮(zhèn)各個離心而聞名……把他演繹成“忠臣”,并且和高適成為知己,是在抹黑高適了。
我想,這部《長安三萬里》,本該有更好的處理手法,比如,高適只是一個“視角”,而不是一個“主角”,或者用雙線來展開故事,再比如讓邊塞的一個小兵,長安的一個小吏,來看這“盛唐群星閃耀之時”,看這“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長安城,似乎更有歷史的深度。
結(jié)尾處,編劇是試圖升華的,他借高適的口說:“詩在,長安就在”。但從整部電影來看,他撐不起這個主題。
很多人看電影看哭了,我能理解,因為大家是聽到那些偉大的詩的時候,血脈覺醒了,不是因為電影劇情。
我們愛盛唐的繁華,愛盛唐的赫赫武功,也愛盛唐的絕代詩歌……總希望有一部文藝作品,能夠把這一切都展現(xiàn)出來。
《長安三萬里》,有進步,但還差得很遠,現(xiàn)在,我們不缺優(yōu)秀的特效,我們?nèi)眱?yōu)秀的編劇。#微博新知博主##歷史上李白和高適是什么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