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刺母猴
棘刺母猴
? ? ? ? ?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原文】
燕王征巧術人,衛(wèi)人曰:“能以棘刺之端為母猴?!?/p>
燕王說之,養(yǎng)之以五乘之奉。
王曰:“吾試觀客為棘刺之母猴?!?/p>
客曰:“人主欲觀之,必半歲不入宮,不飲酒食肉,雨霽日出,視之晏陰之間,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見也?!?/p>
燕王因養(yǎng)衛(wèi)人,不能觀其母猴。
鄭有臺下之冶者謂燕王曰:“臣為削者也,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鋒,難以治棘刺之端。王試觀客之削,能不能可知也?!?/p>
王曰:“善!”
謂衛(wèi)人曰:“客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理之?”
曰:“以削?!?/p>
王曰:“吾欲觀見之?!?/p>
客曰:“臣請之舍取之。” 因逃。
【今譯】
相傳戰(zhàn)國時燕國的國王喜歡小工藝品,他征求有特殊技巧身懷絕技的人,有位衛(wèi)國人自稱自己是能工巧匠,說:“能在棘刺尖兒上刻雕一只母猴(母猴 又稱“沐猴”、“馬猴”等,是一種大猴子。)”
燕王聽信了這人的話,高興之余,便用“五乘之俸”的優(yōu)厚待遇來供養(yǎng)他。(五乘之奉 ,古代封建官吏按照不同的等級,規(guī)定外出時可乘幾輛車,外出時可以有五輛車的官員,他的俸祿就叫“五乘之奉”)。
一天,燕王說:“我想看看你所雕刻的棘刺母猴。”
這個衛(wèi)國客人說:“棘刺母猴不是凡物,國君要想看它,一定得要有誠心,齋戒半年,不進后宮(皇后嬪妃居住的地方),不喝酒,不吃肉,趕上雨霽日出,雨停天晴的天氣,在半晴半陰似明似暗的一剎那棘刺之母猴才可見,才能瞧得見?!?/p>
燕王一聽這些條件,實在是太苛刻了,沒法照辦,于是燕王只好繼續(xù)供養(yǎng)他,卻總是看不到他的棘刺母猴。
鄭國有個在一個小官官府服役的鐵匠聽到了這件事,不禁覺得很荒唐,來對燕王說:“我是打刀,專門打制刀具的,我知道一切微小的雕刻制品,凡要雕刻的東西,都一定要用很小很小的刀刻削,所刻削的東西一定要比刻刀的刀刃大,我是個鐵匠,根本無法打造這樣小的刻刀。
“實際上棘刺尖兒小得根本容納不下任何刀刃,完全不可能在那上面進行雕刻。
“請國王去瞧瞧那客人的刻刀,究竟能不能刻就會知道了?!?/p>
燕王一聽,拍手說:“這主意很好?!?/p>
燕王于是把那個衛(wèi)國人叫來,問道:“你在棘刺尖兒上雕刻母猴,是用什么工具雕的?”
衛(wèi)國客人回答說:“用的是刻刀?!?/p>
燕王說:“我一時看不到棘刺母猴,想先看一看你的刻刀?!?/p>
衛(wèi)國客人一聽就慌了神,借口說:“請大王稍等一下,讓我回到住處取來便是?!?/p>
于是便趁機溜走了。
【賞析】
“棘刺母猴”就是騙人的,用來欺騙善良的人們。
這則寓言說明騙人的把戲,謊言編得再巧妙,只能蒙騙一時,經(jīng)不住合理的推論和認真的考察。
后來人們常常把謊言、欺騙的行為稱為“棘猴”
“棘”,是一種多刺的樹。
“棘猴”,在棘刺的尖兒上雕刻一只母猴。
成語“棘刺母猴” jí cì mǔ hóu,形容欺騙的勾當,也用以指艱難的事業(yè)。
燕 ,周代諸侯國(公元前11世紀中葉 ~ 前222),戰(zhàn)國時代七雄之一。
在今河北北部和遼寧、山西等省的一部分。國都在薊(今北京市)。
衛(wèi) ,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北南部以及河南、山東二省之間偏北的一部分地域,國都在濮陽(今河南省濮陽市)。前254年被魏所滅,前241年在秦支持下復國,前209年被秦所滅。
鄭 ,周代諸侯國名(前806 ~公元前375年),前375鄭國被戰(zhàn)國七雄之一韓國滅亡了,并遷都到今河南新鄭。這里的鄭大概是指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