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難得的圣君:為盛世奠定堅實基礎(chǔ),一生功過難評說
判斷皇帝是否是明君,有一個簡單的維度!
通常來說,明君都是與賢臣良將為伍,雙方互相成就,相得益彰,因此看看貞觀朝那些震古爍今的名字后,結(jié)論顯而易見。

編輯
賢臣:房玄齡、杜如晦、魏征、長孫無忌,如果要論史上十大宰相,房玄齡必定在列,其他三人也是強(qiáng)力競爭者,此外還有馬周、褚遂良等人,均是可以擔(dān)當(dāng)大任的宰執(zhí)!文臣的功績無法具象化,不過一組數(shù)據(jù)可以從側(cè)面展現(xiàn)貞觀賢臣們的治國功績!隋末唐初天下大亂,生靈涂炭,戶不足200萬,到貞觀后期已超過300萬戶。
人口的巨大增長代表著社會的巨大進(jìn)步,社會治安也得到巨大保障,最突出的年份全年死刑犯不足30人,更是出現(xiàn)了唐太宗放死刑犯回去辦后事,次年再來受死,結(jié)果放回去的死刑犯均在次年返回,無一逃跑的佳話!當(dāng)然這是政治作秀的概率比較大,不過也能從側(cè)面反映貞觀朝的社會治理情況。

編輯
良將:李靖、李績、侯君集,這三人均有滅國之功,李靖和李績滅了東突厥,侯君集滅了高昌;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人均是萬人敵,此外貞觀朝還為大唐培養(yǎng)了兩員絕世猛將,薛仁貴和蘇定方!薛仁貴受到了李世民的親自提拔,后來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麗,擊破突厥,更是留下了“三箭定天山”“脫帽退萬敵”等神奇故事;
蘇定方的功績更在李靖、薛仁貴之上,早年跟隨李靖破東突厥,后率軍征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jì)、伐高麗,史稱“前后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史無前例地將唐朝的版圖向西開拓至中亞咸海,向東延伸至朝鮮半島南部!巍巍大唐,傲視東方!

編輯
文治武功如此出色,后人的評價也從不吝嗇溢美之詞!
北宋·歐陽修:“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亂,比跡湯、武;致治之美,庶幾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漢以來未之有也?!?/p>
北宋·司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p>
北宋·蘇轍:“唐太宗之賢,自西漢以來,一人而已。任賢使能,將相莫非其人,恭儉節(jié)用,天下幾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見其比也?!?/p>
明太祖:“惟唐太宗皇帝英姿蓋世,武定四方,貞觀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明憲宗:“三代以后,治功莫盛于唐,而唐三百年間,莫若貞觀之盛?!?/p>
縱使如此,仍有一些人對唐太宗持否定態(tài)度,主要原因是他在奪位和傳位上的污點。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玄武門內(nèi)設(shè)伏,射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隨后逼迫李淵立其為太子,并在當(dāng)年得李淵禪位,如愿登上皇位。

編輯
在這場政變中,李世民親手射殺一母同胞的哥哥李建成,手下大將尉遲敬德射殺一母同胞的弟弟李元吉,并讓尉遲敬德砍下兩人頭顱以喝退東宮和齊王衛(wèi)隊!宮內(nèi)事情解決后,派人分別到東宮和齊王府,將李建成的5個兒子、李元吉的5個兒子,即自己的10個親侄子全部殺掉,李元吉最小的兒子還在吃奶,真正做到了斬草除根!殺兄、殺弟、殺侄、逼父,一場玄武門之變,把權(quán)力斗爭的心狠手辣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真的是“天家無親情”。
與奪位時的殺伐果斷截然相反的是在確立繼承人時的優(yōu)柔寡斷。李承乾是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長子,李世民剛登基便立其為太子,名分早定。也許是因為自己雄才大略,李世民對李承乾的期望值頗高,然而李承乾表現(xiàn)得不盡如人意,讓李世民大為不滿。與此同時李世民卻對二兒子魏王李泰多有寵溺之舉,以至于朝堂之上多有人認(rèn)為會改立李泰為太子!李泰也由此恃寵而驕,滋生奪嫡之心!幾十年前的奪嫡之爭再次發(fā)生在李世民身上,只不過他的角色成為當(dāng)年的李淵。
多重壓力下,李承乾決定鋌而走險,先是派人刺殺李泰,失敗后害怕李世民追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與杜如晦的兒子杜荷、侯君集等人密謀兵變逼宮!李世民畢竟不是李淵,李承乾也不是當(dāng)年的李世民,逼宮之事提前泄露,李承乾被廢為庶人,流放黔州后郁郁而終。
魏王李泰也未能如愿成為太子,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最后懦弱的李治上位,而李治差點將李唐王朝葬送在婦人之手。正是李世民在李承乾、李泰之間的猶豫不決,讓李唐再一次陷入奪嫡之爭,自此政變也成了李唐300年間揮之不去的魔咒。
不過瑕不掩瑜,李世民的身份首先是大唐王朝的皇帝,然后才是父親、兒子、兄弟。作為皇帝,他沒有虧欠大唐子民,為后來的大唐盛世奠定堅實基礎(chǔ),堪為圣君!但是作為父親、作為兒子、作為兄弟,他虧欠得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