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舊聞】北川縣地震災區(qū)打通抗震救災交通命脈
2008-05-17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記者 練玉春 我有話說 本報北川5月16日電只有身在災區(qū)前線,才能充分理解什么叫做“時間就是生命”,也只有面對著生命的流逝和獲救,才能徹底理解為什么交通、通訊被稱作抗震救災的“命脈”。今天上午9點,北川縣災區(qū)一線官兵和地方路橋單位通力合作,終于打動了一條直達北川縣城區(qū)的交通線,為北川縣城以及遠處鄉(xiāng)鎮(zhèn)的受災 群眾,搭起了一座牢固的生命之橋。 “目前的第一任務就是全力以赴救人。道路打通,才能提高救援速度,你必須在明天把臨時通道給我打進城區(qū)!”說這話的是從12日起就一直在北川災區(qū)現(xiàn)場辦公的綿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市抗震救災指揮部副總指揮左代富。丟出這句狠話的時間是15日下午4點,當時,戴一副眼鏡、長相溫和的左代富,倚靠著一塊十余噸重的巨大巖石,這塊巖石和另一些更加龐大的巖石把通往重災區(qū)北川縣城的道路完全堵死,所有的救援工作只能依賴人力,重型專業(yè)機械只能在公路上干瞪眼。 這句狠話是扔給市建設局的處長楊濤的。楊濤稍一停頓,回答得很干脆――“可以”。因為他身后,有四川路橋、北京路橋、華西等專業(yè)的工程隊伍。果然,16日凌晨3點,依托北川縣城邊的舊水渠,四川路橋的工程隊把臨時通道的關鍵部位鋪墊完成。 而要啃最硬那塊骨頭的是第二炮兵96512部隊,他們必須疏通山體滑坡最厲害的“老虎嘴”段,把通往北川縣城的山間公路徹底清理出來。而這條公路上,早已經(jīng)被山體滑坡的巨石和泥土堆埋。關鍵時候,經(jīng)救災現(xiàn)場指揮部的協(xié)調(diào),二炮部隊借來四川路橋的工程車輛,從舊水渠繞到“老虎嘴”背后,從夜里8點開始雙管齊下,動用兩部挖掘機、兩臺裝載車,輪流不停地開挖運輸,10個小時后,終于中路會合,經(jīng)進一步清理,到16日上午9點,實現(xiàn)徹底通車。 道路一打通,已有四輛大型吊車,數(shù)臺挖掘機、裝載車、救護車、甚至手術車,直接駛入北川縣城,大大加快了挽救被困災民的步伐。 另據(jù)悉,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結束在四川省德陽市漢旺鎮(zhèn)的搜救任務后,于16日晚轉戰(zhàn)抵達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災區(qū)。救援隊負責人尹光輝表示,北川災情特別嚴重,搜救任務異常艱巨,但每一個參戰(zhàn)隊員都要爭分奪秒,千方百計搜救任何一個有生還可能的受困群眾。 救援隊于16日19時50分抵達北川震區(qū)后,一部分搜救隊員抓緊時間建立基地,另一部分搜救隊員由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總工程師曲國勝帶領,緊急趕往受災嚴重的北山小學,進行現(xiàn)場考察。約20分鐘后,曲國勝回到基地與尹光輝及參加救援各方面負責同志共同研究制訂搜救方案,決定即刻派出一個10人小分隊趕赴北山小學開展搜救。指揮部還將視現(xiàn)場需要,隨時增派隊員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