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天地,見眾生,而后見自己
01
昨天一個親戚說他大學不想讀了。
臨近高考,他有這樣的想法,讓他的父母都有點手足無措。
他的想法也很簡單,就是大學讀完還是要出來干活的,要出來掙錢的。而且自己成績也不好,可能就讀一個大專。他也認清自己沒有自制力,很可能大學就是玩三年,還不如早點出來賺錢。
但是他的這個想法被我們一致否決了。
我們現(xiàn)代的時候比古代條件好的多,古代只有富貴人家才讀的書。而且紙張也非常的珍貴,但是現(xiàn)在的人讀書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事情。所以很多人便不在乎了。
在我還是一個中學生的時候,我家后面算是一位很有學識的阿姨。
她就跟我說,如果你能讀好書,就多讀幾年。不要太早工作,因為如果你出來工作了,就會一直工作。工作是不會沒有的,你會工作到老的,但是讀書的時間是非常寶貴的,能多讀就多讀。
雖然時隔多年,我仍然記得她的這番話。
02
一個人首先要見天地,要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才會有敬畏之心。
雖然有句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這個世界上死的最快的也是那種空有頭腦,只有一腔熱血的人。
一個沒有見過天地的人,只會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自己是世界的全部,如果別人跟他的意見不符,他就會生氣。其實也就是見識少,肚量小。
這樣的人也很容易失敗。他最大的經(jīng)驗教訓來自于實踐。但親身經(jīng)歷的錯誤和失敗其實是一件最愚蠢的事情。如果你讀過很多書,聽過很多故事,你就可以從別人的經(jīng)驗教訓中吸取精華,為我所用,這樣才是最高效的。也就是以最小的失敗,博取最大的成功。
我跟他說,如果你大學實在無事可做,你可以去旅游,去全國各地走一走,去你任何想要去的地方看一看。
有句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個旅游不是讓你住五星級酒店,吃五星級大餐。而是帶著一個觀察者的心態(tài)去看看世間萬物。
但千萬不要去冒險。做一些挑戰(zhàn)性的行為確實會給人帶來一時的快感。但是對于人的一生來說,這是不值得的。安全第一。
03
其次,一個人要見眾生。
如果高中畢業(yè)就去開店賺錢。其實你見到的人是非常有限的。除了你父母親戚之外,就是每天固定的幾個到最多二三十個客戶。
而且這些人并不是真心待你,因為你們是服務者與被服務者的關系。
但是如果你選擇了去上大學,哪怕是大專你面對的是一個班級,一個專業(yè),是一個學校的人。你見到的人就會更多。而且老師是你的引導者,會幫助你傳道授業(yè)解惑。
一個人見眾生,就是要見過各種各樣的人。但是也不用急于這一時。還要體會各種人間的悲歡離合。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每一個階段應該做的事情。一個見過眾生的人。才會對別人,對自己都有一顆悲憫之心。
04
最后,見過天地和眾生,方能見自己。
見自己,其實是最難的。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這是哲學上的關于人的千古難題。
蘇格拉底說,人啊,認識你自己。
認識自己是最不容易。有句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認識別人容易,認識自己難。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能夠正視自己的缺點,不卑不亢,也能夠揚長避短。
如此,才能夠?qū)櫲璨惑@,去留無意。